菜豆 豇豆 豌豆栽培技术问答

菜豆 豇豆 豌豆栽培技术问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立新,张承和 著
图书标签:
  • 豆类
  • 菜豆
  • 豇豆
  • 豌豆
  • 栽培技术
  • 种植技术
  • 农业技术
  • 园艺
  • 蔬菜种植
  • 问答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171815
版次:1
商品编码:10422584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1
字数:212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菜豆 豇豆 豌豆栽培技术问答》列举了218条种植豆类食品的相关实用知识。该书以问答形式对菜豆的采收和采后的商品化处理、豇豆的间套作栽培、籽用豌豆栽培技术等做了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其主要内容包括菜豆要求怎样的土壤和营养条件、选购种子应注意哪些问题、播种前需要对菜豆种子进行哪些处理、豇豆的病虫害防治、食荚豌豆栽培技术等。书后还附有菜豆、豇豆和豌豆的生产技术规程。

内容简介

《菜豆 豇豆 豌豆栽培技术问答》为农业科技图书,主要面向从事蔬菜生产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菜农。书中主要介绍了菜豆、豇豆和豌豆三种豆类蔬菜的栽培类型和品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宜的栽培季节、茬口安排、播种技术、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栽培管理要点、间套作栽培技术、采收要求及采收后的处理、病虫害防治方法等。书中还着重介绍了绿色食品生产中的农药和肥料使用准则j各种施肥方法及其他新技术。《菜豆 豇豆 豌豆栽培技术问答》采用问答形式,每个问题相对独立,读者可根据需要查看相关内容,使用方便。因此说,《菜豆 豇豆 豌豆栽培技术问答》是广大蔬菜种植者的好工具、好帮手。

目录

菜豆
一、菜豆的类型和品种
1、菜豆有哪些种类和类型?
2、菜豆的根系有什么特点?
3、菜豆的茎叶有什么特点?
4、菜豆是怎样开花和坐果的?
5、菜豆的生长发育周期是怎样划分的?
6、菜豆对温度有什么要求?
7、菜豆对光照有什么要求?
8、菜豆对水分有什么要求?
9、菜豆要求怎样的土壤和营养条件?
10、近几年蔓生菜豆有哪些优良新品种?
11、近几年矮生菜豆有哪些优良新品种?
12、引进新的菜豆品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3、如何识别新旧、假劣菜豆种子?
14、选购种子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菜豆的茬口安排和播种
15、菜豆适合在什么季节栽培?
16、菜豆都有哪些栽培茬口?
17、播种前需要对菜豆种子进行哪些处理?
18、怎样进行菜豆的露地直播?
19、菜豆的育苗设施有哪些?
20、怎样制作菜豆的育苗床?
21、菜豆怎样进行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和播种?
22、怎样进行苗期管理?
23、菜豆的田间管理有哪些主要环节?
三、不同季节菜豆的栽培技术要点
24、春季露地菜豆怎样播种或育苗?
25、春季露地菜豆怎样进行田间管理?
26、春季露地菜豆怎样进行施肥?
27、早春地膜覆盖栽培怎样选择品种和做畦?
28、早春地膜覆盖栽培怎样播种和覆膜?
29、早春栽培育苗定植方式下怎样覆盖地膜?
30、小拱棚春早熟菜豆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
31、大棚春早熟菜豆栽培怎样选择品种和育苗定植?
32、大棚春早熟菜豆栽培定植后怎样进行田间管理?
33、日光温室早春茬菜豆栽培怎样选择品种和育苗定植?
34、日光温室早春茬菜豆栽培怎样进行田间管理?
35、为什么进行夏季高山菜豆栽培?
36、夏季高山菜豆栽培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37、夏秋茬露地菜豆怎样进行品种选择和播种?
38、夏秋茬露地菜豆怎样进行田间管理?
39、小拱棚秋延后菜豆怎样进行品种选择和播种?
40、小拱棚秋延后菜豆怎样扣棚和进行田间管理?
41、大棚秋延后菜豆栽培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42、日光温室秋冬茬菜豆栽培怎样进行品种选择和播种?
……
四、菜豆的间套作栽培技术
五、菜豆的采收和采后的商品化处理
六、菜豆的病虫害防治
七、绿色食品菜豆生产中的农药使用
八、菜豆的施肥
九、菜豆生产中的其他新技术

豇豆
一、豇豆的主要类型和品种
二、豇豆的主要栽培技术
三、豇豆的间套作栽培
四、豇豆的病虫害防治

豌豆
一、豌豆的基本特征特性
二、籽用豌豆栽培技术
三、食荚豌豆栽培技术
四、豌豆苗栽培技术

附录1 无公害食品 菜豆生产技术规程
附录2 无公害食品 豇豆生产技术规程
附录3 无公害食品 豌豆生产技术规程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菜豆
一、菜豆的类型和品种
1.菜豆有哪些种类和类型?
菜豆,为豆科菜豆属蔓生或矮生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包括2大类:一是以收获嫩荚做蔬菜用的软荚类;二是以收获子粒为目的的硬荚类。同时,在2大类之中还有一部分粮菜兼用品种。本书中介绍的是作为蔬菜用的软荚类。
根据植株的生长习性,将菜豆分为蔓生、半蔓生和矮生3个类型:蔓生菜豆又叫架豆、芸架豆、豆角,其茎生长点为枝芽。茎蔓无限生长,花自下而上陆续开放,每株开花80~120朵。主蔓左旋,每个茎节的腋芽可抽出侧枝和花序。茎节多抽出的花序也多,因此,随植株茎蔓的生长可增加花序数,使其结荚期长,收获期长,产量较高。一般播种至采收50~90天,采收期30~60天。矮生菜豆又叫芸豆、四季豆、芸扁豆,是蔓生类型的变种,为有限生长,植株矮小而直立。一般在主枝发生4~8节后,主枝的生长点转化为花芽。每株开花30~80朵,成荚20~50个。这种类型开花早,但花期短,采收期也短,产量较低。从播种到采收50天左右,适于早熟栽培和机械化栽培。半蔓生类型的生长习性介于蔓生和矮生类型之间,品种较少,栽培不普遍。
根据生育期长短,将菜豆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3个类型。
根据嫩荚的形状和颜色,分为6个类型:①扁荚类型,豆荚扁条形,荚色有黄色、绿色或绿白色,有的荚带有条斑,这种类型在我国种植比较广泛。②圆棍荚类型,豆荚短圆棍形,淡绿色或绿色,荚长10cm左右,宽厚各1cm左右,是加工罐头或速冻的主要类型。③厚肉荚类型,荚色浅绿或绿白,豆荚内果皮发达,荚肉厚,鲜荚品质好,不易老,丰产性能好。④花荚类型,豆荚多为扁条形,嫩荚绿色,老熟时荚上带有红色或紫色条斑,为粮菜兼用类型。⑤紫荚类型,荚皮内含有花青素,使豆荚呈紫红色或鲜紫色。豆荚多为窄扁条形,纤维较少,品质较好。⑥黄荚品种类型,豆荚白绿色,老熟后黄白色,纤维少,品质佳,属半蔓生类型,不用搭架。

前言/序言


《豆科作物高效栽培管理指南》 前言 豆科作物,作为人类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其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改善土壤肥力、提供优质蛋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颗粒饱满的黄豆,到清香扑鼻的绿豆,再到风味独特的蚕豆,每一种豆科作物都承载着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对豆科作物产量、品质和可持续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传统的栽培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科学、高效、绿色的栽培管理技术成为提升豆科作物生产效益的关键。 本书的编写旨在为广大豆科作物种植者、农技推广人员、涉农专业学生以及所有对豆科作物栽培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实用的栽培技术指导。我们深入研究了多种常见豆科作物的生长规律、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良种选育以及采后处理等关键环节,力求将最先进、最实用、最易于操作的技术知识呈现给读者。本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生产需求,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希望能帮助大家克服生产中的难题,实现豆科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栽培。 第一章:豆科作物概论与种植基础 1.1 豆科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与价值 豆科作物,属于豆科(Leguminosae)植物,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能够与根瘤菌共生,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从而提高土壤肥力,这是其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独特地位。全球豆科作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的经济作物包括大豆、花生、豌豆、蚕豆、绿豆、黑豆、豇豆、菜豆等。这些作物不仅是重要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来源,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人类健康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豆粕是重要的饲料原料,部分豆科植物还可用于榨油、制作淀粉、提取色素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1.2 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 不同种类的豆科作物对土壤、气候、光照等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土壤: 大多数豆科作物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中生长。pH值一般在6.0-7.5之间,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不利于根瘤菌的生长和固氮作用。 气候: 豆科作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但多数品种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下生长良好。生长季节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光照强度对产量有直接影响。例如,一些喜温的豆科作物不耐霜冻,而另一些则能在相对凉爽的环境中生长。 光照: 豆科作物普遍喜光,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养分,促进开花结荚。光照不足会影响植株生长,导致徒长、落花落荚。 1.3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成功的种植始于充分的准备。 土壤耕作: 播种前,应根据土壤情况进行深耕,深翻土地20-30厘米,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通透性。结合耕翻,施用足量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如腐熟的堆肥、厩肥等,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种子选择与处理: 选择优质、纯度高、发芽率高的种子是确保高产的基础。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晾晒、筛选,去除瘪粒、虫蛀粒。对于部分病害严重的地区,可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 播种方法与密度: 播种方式应根据作物种类、土壤肥力、播种机械等因素确定,常见的有撒播、条播、穴播等。合理的播种密度能够确保植株均匀分布,充分利用光照、养分和水分,避免过度拥挤造成的生长不良和病虫害加剧。 第二章:主要豆科作物的生长发育与栽培管理 本章将聚焦几种常见的豆科作物,深入探讨其生长发育规律,并提供具体的栽培管理技术。 2.1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的栽培技术 菜豆,又称四季豆、芸豆,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蔬菜豆类。 生长发育特点: 菜豆的生长发育可分为苗期、开花结荚期和成熟期。它对温度敏感,生长适温为20-25℃,不耐高温高湿,也怕霜冻。 品种选择: 根据食用部位可分为蔓生型和矮生型;根据食用方式可分为鲜食菜豆(四季豆)和干菜豆(白芸豆、红芸豆等)。选择抗病、高产、适应性强的品种至关重要。 田间管理: 播种: 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春播或秋播。行距40-60厘米,株距20-30厘米,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调整。 肥水管理: 苗期注意轻施提苗肥,开花结荚期是需肥需水高峰,应及时追施尿素、复合肥,并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病虫害防治: 菜豆易受霜霉病、白粉病、锈病、蚜虫、豆荚螟等病虫害的侵扰。应加强田间通风,及时清除病叶病株,科学使用农药,推广生物防治。 整枝搭架(蔓生品种): 蔓生菜豆需要搭架,并进行整枝打顶,促进分枝,增加结荚。 2.2 豇豆(Vigna unguiculata)的栽培技术 豇豆,俗称长豆角,适应性强,耐热耐旱。 生长发育特点: 豇豆是典型的喜温作物,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不耐寒。其生育期包括苗期、开花结荚期和成熟期。 品种选择: 根据荚的形状和颜色可分为长荚型、短荚型、圆荚型、绿荚型、紫荚型等。选择抗病、耐热、产量高的优良品种。 田间管理: 播种: 适时播种,一般在晚霜过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行距60-80厘米,株距25-40厘米。 肥水管理: 豇豆对氮肥需求不大,但需磷钾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苗期可适当追施氮肥,开花结荚期增施磷钾肥。保持土壤水分适宜,但要避免涝渍。 病虫害防治: 易感白粉病、病毒病、炭疽病等,以及蚜虫、豆荚螟等。加强栽培管理,改善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虫株,科学用药。 搭架与整枝: 蔓生豇豆需要搭架,促进通风透光,方便管理。 2.3 豌豆(Pisum sativum)的栽培技术 豌豆,是重要的粮饲兼用和蔬菜作物,耐寒性较强。 生长发育特点: 豌豆是喜凉作物,不耐高温。其生育期受温度影响较大,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 品种选择: 根据食用方式可分为食用豌豆(青豌豆)和粮用豌豆(干豌豆)。根据植株高度可分为高秆、矮秆、半矮秆品种。 田间管理: 播种: 适时播种,一般在秋季(越冬栽培)或早春播种。行距30-40厘米,株距10-15厘米。 肥水管理: 豌豆对氮肥需求不高,因其根瘤菌固氮能力强。重施基肥,尤其是有机肥。苗期和开花结荚期是需水关键期,保持土壤湿润。 病虫害防治: 豌豆易感霜霉病、白粉病、锈病,以及蚜虫、豆卷叶螟等。注意轮作,加强田间卫生,选用抗病品种,科学用药。 整枝与支持: 矮秆品种一般无需整枝,高秆品种可适当整枝,并采取支架或网架等措施支持植株。 第三章:豆科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3.1 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霜霉病: 叶片正面出现黄色病斑,背面出现白色霉层。湿度大时易发。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通风,发病初期喷施代森锰锌、霜脲氰等药剂。 白粉病: 叶片、茎上出现白色粉状霉层。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病株,保持田间卫生,发病初期喷施三唑酮、硫磺悬浮剂等。 锈病: 叶片背面出现橙黄色或铁锈色孢子堆。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病叶,发病初期喷施代森锌、三唑酮等。 根腐病: 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发黄,根部腐烂。防治措施:轮作,避免连作,注意土壤排水,发病前可用药剂灌根。 病毒病: 叶片畸形、卷曲、黄化或出现花叶。防治措施:选用无病种子,防治传毒媒介(蚜虫),及时拔除病株。 3.2 常见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蚜虫: 聚集在嫩叶、嫩茎上吸食汁液,传播病毒。防治措施:保护天敌,发现少量蚜虫时可用肥皂水、辣椒水喷洒,大发生时喷施吡虫啉、啶虫脒等。 豆荚螟: 幼虫钻入豆荚内危害豆粒。防治措施:在成虫产卵期,采用生物农药(如Bt)或化学农药(如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防治。 食心虫: 幼虫钻入茎秆或豆荚危害。防治措施:同豆荚螟。 红蜘蛛: 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失绿、变黄。防治措施:保持田间湿度,喷施螨虫酯、阿维菌素等。 3.3 绿色防控技术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清洁田园。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施用生物农药,如Bt、白僵菌等。 物理防治: 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等。 第四章:豆科作物施肥与灌溉管理 4.1 施肥原则与方法 施肥原则: 遵循“因地制宜、因苗施肥、适时适量、养分平衡”的原则。 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改良土壤,为作物全生育期提供养分。 追肥: 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情况,及时补充养分。苗期、开花结荚期是追肥的关键时期。 叶面施肥: 在作物生长不良或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时,可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快速补充养分。 4.2 灌溉与排水技术 灌溉: 豆科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苗期不宜过湿,开花结荚期是需水高峰,应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及时灌溉,避免缺水影响产量和品质。 排水: 豆科作物怕涝,尤其是在雨季,要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防止根系缺氧,诱发病害。 第五章:豆科作物采后处理与储存 5.1 适时采收 鲜食豆类: 豆荚成熟度适宜,颜色鲜绿,籽粒饱满,但未硬化时采收。 干豆类: 豆荚成熟变黄,大部分叶片枯黄,植株基本干枯时采收。 5.2 采后处理 脱粒: 将豆荚与植株分离,常用的方法有敲打、机械脱粒等。 晾晒: 将脱粒后的豆粒进行充分晾晒,降低含水量,便于储存。 清选: 去除豆粒中的杂质,如泥土、秸秆、瘪粒、虫粒等。 5.3 储存技术 干燥储存: 储存前确保豆粒含水量达到安全标准(一般低于14%)。 防虫防霉: 储存过程中,要注意防范仓储害虫和霉变。可采用密闭储存,定期检查,必要时采取熏蒸等措施。 适温适湿: 储存环境应保持阴凉、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高湿。 结语 豆科作物种植是一项综合性的农业实践,需要种植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书的编写,仅仅是抛砖引玉,旨在为广大豆科作物从业者提供一份可靠的参考。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定能实现豆科作物生产的更大突破,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贡献力量。愿本书能成为您在豆科作物种植道路上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豆类栽培的书籍,从我一个刚接触园艺的新手角度来看,简直就是一本“及时雨”。我过去常常因为一些基础问题而苦恼不已,比如什么时候播种最合适,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如何影响作物的生长周期,以及如何判断土壤的酸碱度是否适合特定种类的豆子。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它没有陷入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非常务实地针对这些实际操作中的痛点给出了具体的解答。我特别欣赏它在不同生长阶段对病虫害防治的建议,很多都是基于日常生活中容易获得的材料,操作起来非常便捷,让我这个园艺新手也充满了信心。而且,书中对不同豆类品种的特性描述得非常到位,让我这个选择困难症患者在挑选种子时有了明确的方向。总之,对于初学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让我感觉园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问,而是触手可及的乐趣。

评分

作为一名经验相对丰富的家庭菜园爱好者,我对各种农业技术资料都有所涉猎,但这本关于豆类栽培的问答集,确实在深度和广度上给我带来了一些惊喜。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土壤改良和营养管理的细节部分。书中对豆科作物固氮作用的阐述,结合了具体的轮作方案建议,这对于我长期维持地力的目标非常有帮助。我过去总是在氮肥的使用上拿捏不准,担心过量会影响豆类的正常生长,这本书清晰地解释了如何通过科学的轮作和覆盖作物来自然地提高土壤肥力。此外,对于一些比较挑剔的豆类品种,比如某些早熟或晚熟的特色品种,书中提供的微气候调控技术也十分实用,帮助我在我的小气候环境下实现了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这本书的专业性,足以满足进阶爱好者的需求。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阅读体验也值得一提。我通常不喜欢那些密密麻麻、像教科书一样的园艺书籍,但这个“问答”的形式非常友好。它模拟了真实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直接给出条理清晰的答案,这种直接对焦痛点的叙事方式,大大提高了我的阅读效率。我发现自己经常在田间地头遇到疑惑时,随手翻开就能立刻找到对应的章节和解答,省去了我过去需要在网络上搜索大量零散信息的时间。从育苗期的温度控制,到开花期的疏花疏果技术,再到采收后的储存方法,每一个环节的解答都非常细致,几乎没有留下明显的知识盲区。这种“即查即用”的设计理念,让这本书真正成为了一个实用的田间工具书,而不是只能在书房里翻阅的理论著作。

评分

从可持续性和有机种植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前沿且实用的指导。我一直致力于减少化学投入,这本书中关于生物防治和自制有机肥的章节对我帮助极大。它没有空泛地提倡有机,而是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例如如何利用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蚜虫爆发,或者如何利用秸秆和豆粕进行堆肥,并精确地说明了这些方法在不同豆类作物上的适用性。这种注重生态平衡的栽培哲学,与我个人对自然友好的农业实践不谋而合。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希望迈向更健康、更环保种植方式的园艺爱好者们,提供了一套系统且可信赖的技术路线图,让我对未来的丰收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你“怎么做”,更在于让你理解“为什么”。我过去种植的很多操作都是凭经验或记忆,但这本书让我对背后的植物生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比如,关于浇水时机和水量的控制,书中详细解释了水分胁迫对豆荚发育的影响,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特定的发育阶段,一点点水分不足都会导致豆粒空瘪。对于那些对种植结果有高标准要求的读者来说,这种对原理的深入浅出地讲解,是提升技术水平的关键。它帮助我从一个单纯的“操作者”转变为一个更具思考性的“管理者”。而且,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非主流豆类作物的栽培技巧,拓展了我对这一类作物的种植视野,这一点非常难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