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菊花栽培史

杭州菊花栽培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小敏,朱坚平 著
图书标签:
  • 杭州
  • 菊花
  • 栽培
  • 历史
  • 园艺
  • 植物学
  • 花卉
  • 文化
  • 民俗
  • 浙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52121
商品编码:1044601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8-04-01
页数:12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杭州菊花栽培史》作者多年致力干菊花研究、栽培,对菊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类,根据杭州艺菊的情况,突出杭州菊花的特色。菊花原产中国,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种质资源、高超的栽培技艺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全世界独树一帜。杭州是中国菊花栽培技艺的发祥地,菊花栽培历史源远流长。

目录


前言
一、杭州菊花发展史
(一)历朝杭州菊花概况
1.南北朝杭州地区菊花发展状况
2.唐朝杭州地区菊花发展状况
3.宋朝杭州地区菊花发展状况
4.明朝杭州地区菊花发展状况
5.清朝杭州地区菊花发展状况
(二)民国时期杭州地区菊花发展状况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杭州菊花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至十年动乱前菊花的发展
2.十年动乱菊花惨遭破坏
3.改革开放后菊花重获新生

二、杭州菊花展览录
(一)古代杭州菊花展览
(二)民国时期杭州菊花展览
(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杭州菊花展览会
(四)20世纪70年代杭州菊花展览
(五)20世纪80年代杭州菊花展览
(六)20世纪90年代杭州菊花展览
(七)21世纪杭州菊花展览

三、杭州菊花的研究
(一)菊花的演变
(二)杭州菊花的分类
1.杭州菊花分类的依据
2.杭州菊花系统分类
(三)菊花催延花期的研究
1.“十一”提前开花具体方法
2.春节延迟开花具体方法
(四)切花菊的研究
1.品种选择
2.栽培方式
(五)新品种的培育
1.育种材料
2.杂交方法
3.播种及育苗

四、杭州菊花的栽培
(一)盆栽菊
1.多头菊
2.独本菊
(二)艺菊
1.大立菊
2.悬崖菊
3.塔菊
4.盆景菊
5.挂篮菊

五、杭州菊花的应用
(一)园林应用
1.新中国成立前杭州菊花的应用
2.新中国成立后杭州菊花的应用
(二)菊花的药用
(三)菊花食用
(四)菊花酿酒
(五)菊花茶用

六、杭州菊花品种发展史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一、杭州菊花发展史
(一)历朝杭州菊花概况
1.南北朝杭州地区菊花发展状况
菊花又名:菊华、日精、女节、女华、节华、节花、女茎、更生、周盈、傅公、延年、傅延年、阴成、鞠华、治蔷、帝女花、朱赢、金茎、金蕊等。原产于我国,被称为中国四大名花之一,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史料记载见于西周《尔雅》:“鞠,治蔷(菊)”,又据《礼记·月令篇》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那时的菊花基本为野生种,当作应时之令为人们所认识。浙江菊花的史料记载则要晚了许多,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夹岸缘溪,悉生支竹及芳枳,木连,杂以霜菊,金橙……”,菊花在这一时期已经作为野生植物在浙江地区生长了。
2.唐朝杭州地区菊花发展状况
菊花经历了上千年的野生,到晋代开始栽培,陶渊明赞赏“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到了唐朝时期,杭州地区对菊花的栽培也普遍发展起来,菊花因受文人雅客的青睐,在大量的诗词歌赋中都能看到对菊花的品赏,在僧皎然《寻陆渐鸿不遇》中有诗云:“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描写的就是陆羽在吴兴(今湖州、余杭一带)的隐居地栽种了菊花的院落景色,又在《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赋诗:“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可见这时候栽菊、赏菊已成为文人居士赋诗品茗的助兴之乐,同时也可以看出在唐朝已形成重阳节登高赋诗、相聚饮菊酒、赏菊之风俗,菊花也开始人茶助香。又如自居易有诗云:“五旬已过不为天,七十为期盖是常。须知菊酒登高会,从此多无二十场。”在这一时期,菊花因其清雅脱俗、傲霜寒骨、蕊寒香冷的品性受到文人骚客眷赏,因此流传下来大量对菊花的咏赋诗词。

前言/序言


《杭州菊花栽培史》是一部深入探讨杭州地区菊花栽培历史、技艺传承与文化意蕴的学术专著。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园艺指南,而是将菊花的种植技术置于杭州独特的历史人文地理背景下进行审视,力图勾勒出这一东方名花在杭州土地上生根发芽、繁荣发展的完整画卷。 历史脉络:从文人雅士到市井百姓 本书的开篇,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追溯杭州与菊花的渊源。从唐宋时期,当文人雅士们在西湖边的园林中赏菊吟诗,将菊花视为高洁、隐逸的象征时,菊花便已悄然融入杭州的文脉之中。书中将详尽考证史料,梳理杭州地区最早关于菊花栽培的记载,分析当时社会阶层对菊花的认知与审美取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菊花的种植并非局限于少数名门望族的庭院。本书将重点关注明清时期,当商业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城市文化的多元化,菊花的栽培逐渐渗透到市井百姓的生活之中。各地菊花会、菊花展览的兴起,成为当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本书将通过对地方志、笔记小说、民间歌谣等文献的爬梳,展现杭州市民如何从观赏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甚至成为技艺的传承者。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园艺技术的传入和中国园林艺术的变革,杭州的菊花栽培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本书将探讨西式花卉引入对传统菊花品种的影响,以及本土菊花在适应新环境、新需求中进行的改良与创新。我们将审视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杭州菊花栽培在品种选育、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历史性进步。 技艺传承:从经验累积到科学实践 “种菊”并非易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经验与智慧。本书将破除对菊花栽培的神秘化想象,深入解析杭州地区世代相传的菊花栽培技艺。我们将从选种、育苗、移栽、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与分析。 选种与繁育: 杭州地区土壤、气候的独特性孕育出了不少特色菊花品种。本书将重点介绍这些品种的起源、特征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并追溯其繁育方式的变迁,从传统的扦插、嫁接,到现代的组培技术,展现技艺的进步。 栽培管理: 菊花的生长对土壤、光照、水分、养分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本书将深入剖析杭州地区不同的栽培环境(如盆栽、地栽、温室栽培)下,农人或园艺师是如何根据经验调整栽培策略的。其中,关于“蓄枝”、“摘心”、“打顶”、“催蕾”等关键技术,将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和理论依据进行讲解。 病虫害防治: 菊花易受多种病虫害侵扰,历史上,杭州的栽培者们是如何利用自然或人工的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的?本书将搜集并整理相关的经验方、传统防治手段,并与现代园艺学中对病虫害的认识进行对比,展现智慧的传承与发展。 造型与观赏: 杭州菊花栽培不仅注重花朵的品质,更追求造型的艺术性。从“大立菊”、“悬崖菊”到各种造型奇特的“艺菊”,本书将通过大量历史图片和文字描述,展示不同时期杭州菊花的造型艺术,分析其审美特征与技艺要领。 文化意蕴:菊花与杭州的“诗意栖居” 菊花在杭州的种植,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园艺范畴,与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紧密相连。本书的另一条重要线索,便是挖掘菊花在杭州文化中的多重意蕴。 文人情结与诗词歌赋: 杭州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菊花的傲霜、高洁,恰好契合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精神追求。本书将大量引用杭州籍或与杭州相关的历代文人的咏菊诗词、散文,分析菊花在他们笔下所承载的象征意义,如隐逸、节气、友情、乡愁等。 民间习俗与节日庆典: 菊花在杭州的普及,也体现在丰富的民间习俗中。例如,重阳赏菊的传统,在杭州如何得到体现?菊花是否与当地的祭祀、婚丧嫁娶等习俗有关?本书将通过考察地方戏曲、民俗故事等,勾勒菊花在杭州民间生活中的身影。 园林艺术与城市景观: 杭州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其园林艺术独树一帜。菊花作为重要的观赏植物,在杭州的古典园林、私家花园以及公共绿地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本书将结合杭州园林的变迁,分析菊花的种植如何影响和丰富了城市的景观美学。 现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步入新时代,杭州的菊花栽培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书将探讨菊花在现代城市绿化、观光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新价值,以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让杭州的菊花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杭州菊花栽培史》并非仅仅是一部记录事实的编年史,它更是一次对生命、艺术与文化的深情回溯。通过对杭州菊花栽培历程的细致梳理,本书旨在展现这一东方名花在特定地域文化土壤中,所绽放出的独特生命力和深刻文化内涵,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杭州这座城市独特魅力的新窗口。本书的撰写,力求严谨而不失趣味,既有扎实的学术考证,又不乏生动的叙述,希望能为菊花爱好者、园艺研究者、地方史研究者以及所有热爱杭州的人们,提供一份珍贵的文化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相较于许多学术著作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这部作品在语言运用上展现出一种令人愉悦的亲和力。作者显然深谙“深入浅出”的艺术。他能够将极其复杂的植物学分类和历史文献考证,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流畅语调娓娓道来,使得阅读门槛大大降低。即使是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作者也会适时地进行白话解释或用生动的比喻进行辅助说明,确保读者不会因为术语的障碍而中断阅读的乐趣。这种真诚的沟通姿态,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在一位博学多闻的长者身边,听他讲述一个关于城市与花朵的悠久传奇。这种娓娓道来的叙述风格,使得全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放松且愉悦,是一本可以伴随茶盏,慢慢品读的佳作,它成功地将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阅读的易读性做到了完美的平衡,实属难得。

评分

作者的笔触在技术细节的描述上,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实践经验深度。例如,对于不同土壤酸碱度对特定名贵品种花色影响的论述,那种细致到小数点后的数据支持和对不同季节性气候波动的交叉验证,绝非仅凭二手资料就能写就的。他似乎对“如何让一朵花开到极致”有着近乎偏执的探索欲。在讨论到某个失传已久的“独杆重瓣”培育法时,作者没有止步于文字描述,而是引入了现代园艺学的分析框架去推测其成功率与环境条件,这种古今知识的交融,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视野。对我而言,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历史知识的补充,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农业化学与美学结合”的范本。其中关于病虫害防治的章节,虽然涉及的可能是古代的草药配方,但其背后的生态学原理的剖析,即使在今天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这份对“实操”的尊重,是这部作品区别于其他泛泛而谈的历史著作的关键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准,它没有采取那种流水账式的编年史记录,而是采用了更具文学性和历史深度的“切片式”叙事结构。每当谈及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杭城风貌,作者总能巧妙地融入当时文人墨客对菊的咏叹,使得那些干燥的栽培技术和变迁史料瞬间鲜活了起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史料冲突时的克制与审慎,他并没有急于给出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而是清晰地罗列出不同文献记载的差异,引导读者自行思考背后的历史逻辑。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一种高度成熟的学术态度,它尊重历史的复杂性,拒绝过度简化。读到中段关于明清时期园林变迁对菊花品种培育影响的那一章时,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能听到园丁们在曲院风荷边低声议论新品种的讨论声。这绝非枯燥的学术报告,它更像是一部由专业人士讲述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历史画卷,节奏张弛有度,引人入胜。

评分

这部作品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从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墨绿色调,到内页纸张的微微泛黄质感,都透露出一种沉静而考究的历史气息。装帧师傅显然对“古籍”的韵味有着深刻的理解,那种厚重感让人在捧起它的时候,就仿佛穿越回了某个秋高气爽的年代,手里捧着的不再是一本书,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物。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字体选择非常考究,宋体的运用典雅大气,配合着恰到好处的字距和行距,使得即便是大段的文字阅读起来也毫无压迫感,反而是一种享受。作者在章节排版上也颇费心思,许多关键的历史节点或重要品种介绍处,都辅以了细致的图版和插图,虽然我们知道那些图版可能是后世根据文献复原的,但其严谨性让人信服。这些视觉上的精心打磨,无疑为内容的深入探讨奠定了极佳的基调。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工艺品,体现了出版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敬意。初次翻阅时,我甚至有些舍不得下笔做任何批注,生怕破坏了这完美的视觉体验。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仪式感的体验。

评分

这部书的魅力还在于它成功地将地方风俗与学术研究熔铸一炉,实现了知识的普及与深度的统一。它没有将菊花仅仅视为一种植物学研究对象,而是将其置于杭州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中进行审视。从重阳节的雅集到市井间的“斗菊”风气,再到不同时期士大夫阶层对菊的审美取向,作者的视野始终是宏大的。这种全景式的扫描,让读者深刻理解到,一种植物的兴衰史,往往是记录一个地方社会文化变迁的最佳载体。尤其在描述清末民初,西方园艺思潮涌入对传统菊花审美冲击的章节,那种文化碰撞的张力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关于花的书,它关于的是“人”如何与自然互动,如何用艺术和仪式来定义季节和生活。这种文化深度的挖掘,让即便是对园艺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被其中蕴含的人文光辉所深深吸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