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碑帖集字创作蓝本:草书律诗篇

经典碑帖集字创作蓝本:草书律诗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邵萍,李莉 著
图书标签:
  • 书法
  • 草书
  • 碑帖
  • 律诗
  • 字帖
  • 临摹
  • 创作
  • 艺术
  • 传统文化
  • 书法练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5637970
版次:1
商品编码:10428343
包装:平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
字数: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临摹是书法学习中的重要手段,也是不可逾越的途径。从古至今,所有的书法大师都是以临摹的方式,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最终成就的。
当然,临摹的最终的目的还是创作。那么,我们如何创作?如何从临摹过渡到创作?
在这诸多问题的缠绕中,我们首要解决的还是如何由临摹进入创作,即如何将平日之所学为己所用,巧妙地融入创作之中。

目录

【中堂】、【横卷】
王绩《野望》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滕王阁》
宋之问《旅宿淮阳亭口》
宋之问《咏笛》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陆浑山庄》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沈俭期《杂诗》
张九龄《望月怀远》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过故人庄》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王湾《次北固山下》
李白《赠孟浩然》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听蜀僧*弹琴》
李白《渡荆门送别》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王维《终南山》
王维《酬张少府》
王维《过香积寺》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汉江临眺》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归嵩山作》
王维《终南别业》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杜甫《旅夜书怀》
杜甫《咏怀古迹三首》
杜甫《客至》
杜甫《咏怀古迹》
刘虚《阙题》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早秋》
李商隐《落花》
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无题》
祖咏《望蓟门》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温庭筠《利州南渡》
韩*《同题仙游观》
陆游《书愤》
毛泽东《登庐山》
毛泽东《答友人》
王维、杜甫、贾岛、杨炯诗四首
【扇面】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李颀《送魏万之京》

前言/序言


经典碑帖集字创作蓝本:草书律诗篇 内容简介 本书集结了中国书法史上众多经典草书碑帖中的精粹,旨在为书法爱好者、学习者及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全面且极具实践价值的草书集字创作蓝本。全书严格围绕“律诗”这一特定诗歌体裁展开,深入挖掘历代名家在书写律诗时所展现出的独特章法、结字规律以及笔墨语言的丰富性,是学习和实践草书集字创作的宝贵资源。 一、 甄选标准与碑帖溯源 本书的选材标准极为严苛,聚焦于那些在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草书经典,特别是那些以律诗为载体的墨迹或刻本。我们不仅收录了如怀素的《自叙帖》、张旭的《肚痛帖》、孙过庭的《书谱》等广为人知的巨作,更兼顾了如唐代封演的《效陶体诗稿》、宋代黄庭坚的大量诗作以及明清之际文徵明、董其昌等大家针对律诗的创作实践。 每篇选材均附有详尽的碑帖出处考证,包括作者、创作年代、主要流传版本(如墨迹本、宋拓本、清代摹刻本等),力求追本溯源,确保学习者能够接触到最接近原作精神的范本。我们特别关注那些在章法布局上体现了严格的律诗格式要求(如对仗、起承转合)的书法作品,将其中的精妙之处提炼出来。 二、 草书律诗的结构解析与集字方法论 本书不仅是字帖的简单汇编,更是一部深入解析草书律诗创作规律的理论实践指南。 1. 章法布局的律动: 律诗的八句结构对篇幅的安排提出了特殊要求。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时代、不同书家在处理草书律诗时的横向疏密、纵向呼应关系。例如,如何通过字距的开合来体现律诗中“颔联”和“颈联”的对仗工整感,如何利用行与行之间的虚实变化,营造出如音乐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我们提供了多组对比案例,直观展示了“意连”与“形断”在律诗草书中的平衡艺术。 2. 结字的提炼与重构: 集字创作的核心在于“集”,即从不同碑帖中选取最符合整体风格要求的单字进行有机组合。本书精选了数百个常用字(包括平仄韵脚相关的常用字),并分别展示了它们在不同名家草书中的形态。 形态多样性展示: 对于“山”、“水”、“风”、“月”等常见意象词汇,书中呈现了至少三至五位不同书家的草书写法。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设定的整体风格基调(如雄浑、飘逸、内敛),挑选最契合的字形进行搭配。 笔画的取舍与连带: 草书的连带是其生命力所在。本书深入剖析了如何处理草书中的“牵丝”与“断点”,特别是在律诗中常见的双句连接处,如何通过巧妙的笔势过渡,使集成的作品既有独立的字形美,又不失整体的气韵贯通。 三、 创作实践指导:从临摹到集字 为帮助学习者实现从“临摹”到“集字创作”的跨越,本书设计了分步骤的实践指导模块。 1. 风格定位与初阶训练: 首先引导读者进行自我风格定位,明确倾向于哪种草书流派(如狂草、章草的演变体、今草的秀逸风格等)。随后,针对性地提供针对性的基础笔画和偏旁部首的提炼练习,确保基础单元的稳定。 2. 律诗选本与字例对照: 选取了多首唐代经典律诗作为训练范本。在每一个范本下,我们提供了完整的“集字参考表”。例如,当面对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时,书年会列出“空”、“山”、“不”、“见”、“人”等字的多个选择及其在不同碑帖中的出处编号,供读者直接参考选择。 3. 创作流程演示: 全书收录了多组由专业书法家示范完成的集字创作全过程图解。从初稿勾勒、字形初定、到连带调整、墨色控制,详尽展示了如何将零散的经典字形,通过个人理解和章法布局,最终融合成一幅具有内在逻辑和艺术感染力的草书律诗作品。重点讲解了如何巧妙处理律诗中的换行与停顿,以增强诗歌的叙事性和节奏感。 四、 艺术鉴赏与拓展视野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法指导,更在于拓宽学习者的艺术视野。在每一章节的末尾,我们附加了对相关碑帖艺术成就的深入赏析。 我们探讨了草书在不同历史阶段对“诗”的视觉化诠释。例如,唐人草书的雄强与宋人草书的意趣的差异,如何反映了时代精神与书家心境的变化。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深入理解,学习者能够避免集字创作中常见的“拼凑感”,而是真正做到“为我所用,为我所创”。 结语 《经典碑帖集字创作蓝本:草书律诗篇》是一部面向中高级草书学习者的实用工具书和创作指南。它以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律诗为核心载体,系统梳理、精选提炼了历代草书大家的精妙字汇与章法布局,旨在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草书的艺术规律,最终实现融会贯通,创作出既承经典底蕴又富个人风格的草书律诗佳作。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整体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上来看,这本书无疑是近年来难得的佳作。它不仅是对前辈书家智慧的尊重和继承,更是在当代语境下,如何让这份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新生的一次成功尝试。我欣赏它所展现出的那种开放而又审慎的态度,既不盲目崇古,也不失对经典的敬畏之心。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技巧的传授,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构建过程。它让我意识到,草书不仅仅是线条的堆砌,更是中国文人精神和哲学思想的载体。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份极具分量的精神食粮和实践指南,它站在了一个很高的文化制高点上,引领着学习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其影响将会是深远且积极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令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封面选用的纸张纹理很特别,摸上去有一种粗粝却不失细腻的手感,配色上则大胆地采用了深邃的墨黑与亮眼的朱红进行撞色搭配,视觉冲击力很强,一下子就抓住了眼球。内页的排版布局也看得出花了很多心思,留白处理得非常得当,既保持了页面的呼吸感,又充分突显了主体的艺术价值。尤其是那些精选的经典范例,印刷的清晰度和墨色的层次感都做得非常到位,即便是微小的笔触细节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深入学习和临摹来说是极其友好的。整体来看,这不仅是一本实用的学习资料,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光是翻阅欣赏,就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古典韵味和匠心独运。我对这种既注重实用性又不失美学追求的出版物总是心存敬意,它真的让传统艺术的传承变得更加赏心悦目。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深厚热忱的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简直可以用“环环相扣”来形容。它似乎非常体贴地为初学者考虑到了入门的困难,从最基础的点画结构入手,逐步引导到复杂的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最后再提升到整篇诗作的气韵连贯性。这种由浅入深的递进层次处理,让学习过程变得不再那么枯燥和令人望而生畏。尤其是那些针对难点进行的注释和解析部分,语言精炼,直击要害,没有丝毫的赘述,非常高效。我曾花了好长时间去揣摩某些字体的笔锋转折,但在翻阅到相关解析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在你迷茫时及时伸出援手,指明方向,这种“被理解”的学习体验,是其他许多教材难以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高到让我几乎想把它带到任何地方去翻阅。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翻阅浩如烟海的古帖原拓,这本书本身就提供了一个高度整合、高度提炼的学习平台。它对细节的呈现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比如对于草书特有的连带、提按、藏锋露锋等技巧,都有非常清晰的示范和对比分析。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中关于如何将诗词的意境融入到书写节奏中的探讨,非常富有启发性。我开始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去书写同一首律诗,体会那种“诗情入笔端”的奇妙变化,这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草书艺术的综合理解。这本书提供的工具和思路,是构建个人书写体系的坚实基石,它激发了我去探索和构建自己独特美学表达的强烈欲望。

评分

我尝试着去领会其中所蕴含的书写哲思,发现作者在选材上颇有独到之处,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家名作,而是精心挑选了那些在结字、章法和笔法转换上极具代表性,同时又展现出不同时代风格特质的范本。这种编排逻辑,似乎在引导读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你去比较不同书家在处理同一体裁时,那种微妙的差异和各自的独特理解。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一些罕见或偏门的碑帖的引入,它们像是一道清流,为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主流风格增添了丰富的维度和参考系。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不再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审美范式,而是开始学习如何从古人的点画中解读出他们当时的心境和对律诗韵律的视觉化表达。这套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教的不仅仅是“怎么写”,更是“为什么要这样写”。

评分

书很好,谢谢!

评分

创作时可以参考一下,多多益善。

评分

书很好,谢谢!

评分

如此工具书,真的好实用!

评分

这个系列的集字贴,都不错,前面买了几本,临学的过程,感到很舒心。这次又买了两本。值得推荐。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使用起来很方便~

评分

正品快速好服务就在京东。

评分

正品快速好服务就在京东。

评分

好书,值得参考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