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知日 书之国
:35.00元
作者:苏静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550609822
字数:130000
页码:17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深入解读弹丸之地成为书之大国的奥秘,感动重温三十年经典TV秀超级变变变!
万千粉丝翘首以盼,书之国特辑惊艳登场!“知日”系列第四本《知日?书之国》火热上市!
知日系列出版物由国内***的知日派专家和编辑团队打造。每期以特辑方式推出日本*潮流和热度的人物和事件。
内容提要
知日系列出版物由国内的知日派专家和编辑团队打造。每期以特辑方式推出日本潮流和热度的人物和事件。
本书将全面深入日本出版业,开始一段深度的文化探寻!时尚魔幻的日本可以很动感,也可以很书香。日本,是出版界的世界流行指标之一。从著书到出版,从编辑到作者,从古代印刷到现代装帧,从文库本到轻小说,从漫画、游戏攻略书到杂志,从神保町的古书到电子出版行业的革新,《知日?书之国》将探视日本书业的方方面面,道出日本书业不为人知的故事。飞翔于《知日?书之国》打造的纸质异想世界,做一个真正的“书虫”,感受视觉的魅力与阅读的快感,去发现存在于书中的“人”的灵魂!
此外,更有知日专访日本杂志界泰斗藤本泰、日本书籍装帧大师祖父江慎、当代艺术家森村泰昌,诚邀国内书装大师吕敬人畅谈日本设计、还有剑心、健吾、汤祯兆等作家的专栏,将日本风俗娱乐一网打尽!
深入解读弹丸之地成为书之大国的奥秘,感动重温三十年经典TV秀超级变变变!跨越传统,另辟蹊径,让你大开眼界!
目录
专题Feature
书佑之国
微缩的读书大国
从文库本到轻小说
畅销书的通行证
日本书业与中国文学的倒影
诗与刊的生存
摄影书?摄影术
《花椿》,作为代名词
不在游戏就在攻略
一种漫画,两种未来?
玩物志
印刷之路
设计之源:吕敬人谈杉浦康平
破坏,祖父江慎的制书术
藤本泰——日本杂志的一张脸
电子出版与荷尔蒙
我与旧书有个约会
洛中蠹鱼录
人物People
森村泰昌:人类是擅长演戏的动物
专栏Columns
流行文化:好的杀人武器
变容及伪装
用影像感知日本
电视TV
全年龄的创意竞赛 超级变变变
词汇IN-word
告诉我吧!日语老师 第四课
作者介绍
丹青,外号“阿毛”,中国国籍。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987年留日定居,做过鱼虾生意当过商人,游历过许多国家。2000年弃商从文,中日文著书多部。现任神户国际大学教授,专攻日本文化论。
吴伟明,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专攻中日思想文化交流史,旁及港日关系史与日本流行文化。吴教授的另一身份是blogger,他以“知日部屋屋主”为名,在网上世界与对日本有兴趣的同好切磋及分享。
汤祯兆,香港文化人、影评人及作家。长期写作,兴趣由文学至电影,再扩展至文化研究。主要写作领域包括日本文化研究、社会文化观察、电影解读、文学创作及评论等。著有《日本中毒》、《命名日本》。即將在內地推出的著作有《乱步东洋》、《俗物图鉴》及《全身文化人》等,香港出版的新作为《香港电影夜与雾》。
健吾,八十年代出生,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及后留学日本筑波大学。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讲师。身兼作家、记者、编辑、大学讲师、时事评论员、小说写手。文章专栏见于Milk新潮流、CUP、Metropop、am730、《明报》、《东方日报》、《信报财经新闻》等各大报章杂志。
姚远,西安人,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后在《青春潮》杂志社任记者、编辑。1988年赴日,从师于摄影大师森山大道。2000年起,创办电子杂志《日本流行资讯报》(后改名为《东京流行通讯》),十年来坚持不懈地传播日本流行文化。近年来,为多家中、港、台杂志撰稿,并助力日文书籍的中文版引介工作。?李长声,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专家,著有《枕日闲谈》等。自励“勤工观社会,博览著文章”,受邀多家媒体报刊撰写专栏随笔,结集《樱下漫读》《日知漫录》《东游西话》《四帖半闲话》 《居酒屋闲话》 《风来坊闲话》 《东京湾闲话》等。
剑心,香港新浪榜首博客《剑心,回忆》作者,主打日剧电影、美食生活、脱宅成长、男女关系等。同时为网络电台节目主持及报刊专栏作家,著有《宅男罐头学》一书。
文摘
序言
拿到一本厚实的书籍时,那种沉甸甸的踏实感是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它让我感觉自己抓住了某种实质性的知识积累,仿佛可以依靠它抵御外界的喧嚣。我尤其关注书籍的装帧,好的装帧不仅能保护书页免受岁月的侵蚀,更是一种艺术品。如果这本书的装订扎实可靠,即便我需要反复翻阅查找资料,它也能经得起考验,不会轻易散架。细节之处见真章,比如书脊的处理,是否平整耐看,或者在书的侧边留下的切口是否平滑干净。这些微小的工艺处理,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出版方的专业态度。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它的物理形态必须足够强韧,能够承受住我们探索和学习的“磨损”。我希望这次购入的书籍能给我带来这种经久耐用的感觉,成为书架上可以随时取用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只能小心翼翼供奉起来的“花瓶”。阅读的乐趣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与实物(书)的互动,比如在页边空白处做下自己的批注,折起重要的段落,这些都构成了我与知识建立连接的物理证据。
评分翻开一本新书时,我最关注的是它带给我的“思考的起点”是否足够有力。一本书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了你什么既有的事实,而在于它激发了你多少新的疑问和独特的见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挑战我现有的认知边界,迫使我重新审视一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观念。这种智力上的碰撞,是阅读体验中最令人兴奋的部分。优秀的作者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思想的催化剂。通过他们的叙述和分析,我希望能够获得一套全新的分析工具或观察世界的视角,这比记住书中的任何一个具体数据都来得更为珍贵。每一次阅读,都应该是一次小型的思想革命,它会改变我对周边事物的反应方式和理解深度。当读完一本书,合上扉页时,我希望能感到自己比开始阅读时更加敏锐、更加富有洞察力。
评分对于任何深度阅读者来说,纸质书的触感和墨香是无可替代的灵魂体验。我常常在想,不同的纸张材质会如何影响文字的呈现效果?是那种带着微微粗糙颗粒感的哑光纸,让人感觉文字仿佛深深地嵌入其中,还是那种光滑细腻的铜版纸,让插图色彩更加鲜活?好的纸张能减少反光,保护眼睛,长时间阅读下来,疲劳感也会相对减轻许多。更重要的是,纸张的气味,那种混合了木浆和油墨的独特芳香,对我来说,是知识即将倾泻而出的预兆。我喜欢在安静的夜晚,沏上一杯茶,在柔和的灯光下,让自己的思绪完全被这种独特的感官体验包裹。这本书的内容想必是需要集中精力去消化的,因此,阅读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而这本书的物理属性——纸张的质地和墨水的饱和度——直接决定了环境的沉浸程度。每一次翻页,都伴随着轻微的沙沙声,这是信息传递的古老而迷人的音效。
评分哇,这本书的光是书名就充满了吸引力!“现货”两个字让人心头一紧,生怕手慢了就错过了,这种即刻拥有的期待感是阅读体验的绝佳开端。光是想象着捧起一本散发着油墨香的新书,那种触摸纸张的质感,就足以让人心情愉悦。我常常觉得,一本书的物理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仪式,它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像是一个可以安放时间和思想的物件。从封面设计到装帧的细节,都能窥见出版者对内容应有的敬意。这本书的排版想必也经过了精心设计,字体大小的选取、行间距的拿捏,都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流畅度。我特别期待那种字体清晰、墨色均匀的阅读体验,让人可以完全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而不被任何印刷上的瑕疵打扰。等待物流的这段时间,我已经开始在脑海中构建这本书的内容蓝图了,这种前期的想象和铺垫,无疑为正式阅读增添了一层期待的滤镜。一本好书,从里到外都应该是一场精致的享受,而“现货”带来的那种迫不及待的拥有感,无疑是这场享受的序曲。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似乎暗示了一种对“深度”的追求,这种追求必然要求作者的文字功底和逻辑梳理能力达到极高的水准。我尤其看重作者如何构建论点,如何层层递进地引导读者的思维,使其能够跟上作者的步伐,最终抵达结论的高地。优秀的非虚构类书籍,其行文绝非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充满了精妙的结构设计。我期待看到清晰的章节划分、合理的引言和总结,以及那些能让人眼前一亮的过渡句。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使得原本可能复杂晦涩的议题变得可以被消化和吸收。在阅读过程中,我会不断地在脑海中绘制知识地图,而作者的清晰表述,就是这张地图上最重要的路标。如果内容组织得当,即便是面对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领域,读者也能凭借作者构建的逻辑框架,稳步前行,而不是迷失在知识的迷雾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