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代表作品集(共4册)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代表作品集(共4册)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漱溟 著
图书标签:
  • 梁漱溟
  • 中国文化
  • 哲学
  • 文化研究
  • 思想史
  • 东方文化
  • 文化比较
  • 人生哲学
  • 学术著作
  • 中国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社科教育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23786561
商品编码:1044298010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梁漱溟作品集
开本:16
页数:1006
字数:7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梁漱溟代表作品集(共4册)

(这个世界会好吗?请从中国文化寻找答案。一代宗师梁漱溟毕生代表作品汇集,经典再现,重审中国文化命脉,再启人生问题真谛)


编辑推荐 百年中国,问题依旧:世界已连成一体,面对强势的西方,中国文化何去何从?
一代宗师梁漱溟毕生求解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经典论著,quanwei版本
·《中国文化要义》(阐发中国文化命运与路径的经典,梁漱溟*受欢迎的作品)
·《人心与人生》(凝聚世纪老人人生智慧,梁漱溟撰写50年的心血之作)
·《东方学术概观》(孔子和佛陀学问精要,梁漱溟晚年思想集成)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新儒家的开山巨著,梁漱溟的成名之作)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要义》被誉为中国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较的经典作品,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对中国文化本身,梁漱溟也从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入手来探讨。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历史悠久、广土众民,以至于面对强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人们总说西方人是个人本位、中国人是社会本位,但如何解释中国人的“一盘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中国文明那么早就灿烂辉煌,但何以一直没有发展出像样的科学体系?中国缺的是民主本身,还是西洋近代国家那样的民主?……

《人心与人生》是梁漱溟自认为重要的一部著作。梁漱溟内心中"自谓负有沟通中外古今学术思想的历史使命",而他的这种历史感与使命感的精神力量,则集中表现在他后一本《人心与人生》一书中。梁氏一生著述达30余部,但代表他思想转变与哲学菁华的,却是这本《人心与人生》。这本书也是作者写作时间长,思虑精深的一部著作,从立意到刊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久。此书吸引人之处,也是存在大争议之处是作者预言人类文化的前途是西方文化的没落,中国文化的崛起。

《东方学术概观》是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生前出版的后一本著作,可谓“后的儒家”的后定论。作者晚年依据毕生经验和体悟撰写本书,对东方学术中的儒家、道家、佛家三家学术予以宏观的阐述,抉发东方学术价值在其为人生实践之学、改造生命之学,叙述力求简明切当,有助于后来的学者有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增订本,除精加校勘外,还增加了早年撰写的有关文字,以及访谈、书信中有关儒释两家见解的文字,内容更为充实。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被誉为“震古烁今之著作”(蒋百里),是梁漱溟先生的成名作,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初版于1921年,后曾多次重版,并被译为英、法、日等十多种文字,公认为东西文化论争的经典文本。作者在激烈反传统的时代潮流中,一反众议,独树一帜,竭力提倡儒家文化的真精神。本书将西方的非理性主义和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比较东西文化,对中国固有文化的价值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没有孕育出科学与民主的原因,以及以后我们的文化该向何处走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主张东方文化应该在保持自信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而非盲目否定自我、全盘西化。


梁漱溟先生的思想世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梁漱溟,这位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的思想家,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对中国文化、人生哲学的独特理解,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著作,如同一扇扇窗户,引领我们窥探一个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以及个体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意义。本书精选了梁漱溟先生的四部代表性著作:《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以及《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旨在汇集其思想精华,呈现一个完整、深刻的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追溯文明之根,探寻精神之魂 《中国文化要义》是梁漱溟先生对中国文化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深刻阐释的力作。他并非仅仅罗列中国文化的表象,而是试图深入其内在精神,探究其形成的历史渊源与内在逻辑。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最核心的特质在于其“人伦的或情感的”、“集团的”以及“渐进的”等特点。他强调,中国文化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特定的社会结构、历史进程以及民族性格紧密相连。 本书中,梁漱溟先生从多个维度剖析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群体本位与人伦关系: 梁漱溟指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群体本位”,这与西方文化强调的“个体本位”形成鲜明对比。在中国,家庭、宗族、社群等集体利益和关系至上,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往往在群体中得到体现和实现。这种群体本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交往模式和道德规范。人伦关系,特别是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五伦”,构成了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成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教化”与“内省”: 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的另一重要特点是“教化”。中国的教育并非仅仅传授知识,更侧重于道德人格的培养,强调“移风易俗,化民成俗”。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范畴,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途径得以传承和推广。同时,他也强调“内省”的重要性,鼓励个人通过自我反思和道德实践来完善自身,达到“克己复礼”的境界。 “实用”与“通达”: 相较于西方文化的抽象思辨和追求绝对真理,中国文化更倾向于“实用”和“通达”。它关注的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安身立命,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诸如“中庸之道”、“和而不同”等观念,都体现了中国文化追求平衡、和谐、灵活变通的精神。梁漱溟先生认为,这种“通达”的精神使得中国文化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能够保持韧性和适应性。 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生命力: 梁漱溟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历史延续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尽管中国经历了无数王朝更迭和外部冲击,但其文化的核心精神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体现在其对现实的关怀、对传统的尊重以及不断自我调适的能力上。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把握其当下,并展望其未来。 《人心与人生》:体悟生命真谛,探寻内在安顿 《人心与人生》是梁漱溟先生关于人生哲学的另一重要论述。他将目光投向了个体内在的世界,试图揭示人心的运作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生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心”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安顿之所。 本书中,梁漱溟先生深入探讨了: “欲”与“苦”: 梁漱溟对人心中的“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认为,人类的“欲”是无穷无尽的,而生活的条件往往是有限的,这种“欲”与“限”的矛盾,构成了人生苦难的根源。他引用了佛教的智慧,指出“无明”是产生“欲”的根本原因。理解“欲”的本质,是超越苦难的第一步。 “求”与“安”: 在认识到“欲”所带来的痛苦之后,梁漱溟提出了“求”与“安”的解决之道。他认为,人生是一种不断的“求”的过程,无论是物质的追求、精神的满足,还是对真理的探索。然而,单纯的“求”往往会带来更多的烦恼。因此,他强调“安”的重要性,即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种“安”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积极的生命状态,是在认识到人生本质后的坦然与从容。 “向前”的精神: 梁漱溟先生并非主张人们放弃生活的努力,而是倡导一种“向前”的精神。这种“向前”是基于对人生本质的深刻理解,是对抗“欲”与“苦”的积极回应。它是一种生命力的迸发,是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勇于担当,积极进取。这种“向前”的精神,贯穿于梁漱溟先生对人生、对社会的整个思考之中。 生命的主体性: 在讨论人心与人生的关系时,梁漱溟先生始终强调生命的主体性。他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应该为自己的选择和命运负责。理解人生的真谛,并非依赖于外在的权威或教条,而是要通过自我体悟和实践。他的著作,鼓励读者回归内心,倾听生命的声音,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东方学术概观》:放眼世界,理解文明的多样性 《东方学术概观》是梁漱溟先生对东方学术思想进行的一次宏观梳理和比较研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下,他敏锐地察觉到理解东方文化的重要性,并试图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东方学术的壮丽图景。 本书中,梁漱溟先生着重探讨了: 东方文化的共性: 梁漱溟先生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东方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某些共性。他认为,许多东方文化都强调“精神性”、“和谐性”、“人伦性”,并将这些视为人生的重要价值。他以中国文化为例,阐述了东方文化如何关注人的内在修养,如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如何构建以人伦为基础的社会秩序。 印度学术的特点: 梁漱溟先生对印度的哲学和宗教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并将其视为东方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分析了印度学术中深刻的宗教情怀、对宇宙人生终极问题的探索,以及其独特的“轮回”、“业报”等观念。他认为,印度学术的思辨力量和对生命解脱的追求,对理解东方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学术的价值与功能: 梁漱溟先生不仅在梳理东方学术的脉络,更在思考学术的价值与功能。他认为,学术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并最终实现生命的安顿。他反对那些脱离现实、空中楼阁式的学术研究,而主张学术应该服务于人生,服务于社会。 世界学术视野: 《东方学术概观》并非仅仅局限于东方,而是以一种广阔的学术视野,将东方学术置于世界文明的坐标中进行审视。梁漱溟先生借此机会,引导读者跳出固有的文化圈,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欣赏不同文明的智慧。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理性审视,洞见未来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梁漱溟先生思想体系中最具争议也最为核心的著作之一。他以一种审慎而深刻的态度,对东西方文化的特质及其哲学基础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本书中,梁漱溟先生的核心观点包括: 西方文化的“进取”精神: 梁漱溟先生认为,西方文化最鲜明的特征是其“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自然界的征服欲望,以及不断开拓创新、追求改造世界的动力。他认为,西方文化是在“向上”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其哲学思想也多体现为一种张力、一种对抗、一种改造。 东方文化的“安顿”精神: 与西方文化的“进取”相对,梁漱溟先生认为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更注重“安顿”。这种“安顿”体现在对人生“向下”的体认,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寻求和谐与宁静。他认为,东方文化的核心在于“尽人事,听天命”,在于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精神的归宿。 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调和: 梁漱溟先生清醒地认识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非简单的优劣之分,而是两种不同生命态度的体现。他指出,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进取”精神对东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也带来了深刻的危机。他认为,未来的文化发展,并非简单地选择一方,而是需要一种“调和”,一种将东西方文化的优点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更符合人类整体生命需求的文化。 对未来的预见: 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梁漱溟先生并非宿命论者,而是以一种充满智慧的预见,为人类未来的文化发展指明方向。他强调,未来的文化必须能够解决现代人普遍面临的“精神失落”问题,能够重新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能够实现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他的思考,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结语 梁漱溟先生的这四部代表作品,如同四颗璀璨的明珠,共同构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它们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更是对人生终极问题的哲学追问。通过阅读这套集子,读者可以深入理解梁漱溟先生如何从中国文化的根基出发,反思人生,展望世界,并为现代人提供一条通往内在安顿与精神超越的道路。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场与伟大思想家的深度对话,一场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着实让我有些吃惊,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拿在手上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知识分量。我原本以为会是一套比较枯燥的学术著作,毕竟梁漱溟先生在哲学和文化研究领域的地位摆在那里,但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吸引住了。他似乎不是在“讲道理”,而是在“引人思考”。尤其是在谈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时,那种洞察力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深入挖掘了中国人在漫长历史中如何构建起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生活哲学。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其中关于“内省”与“天人合一”的论述,感觉像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这本书的语言虽然古雅,但逻辑性极强,需要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揣摩,但一旦进入他的思维脉络,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其他许多快餐式的读物无法比拟的。这套书绝对是案头必备,值得反复咀嚼的那种。

评分

这套书散发着一种历经时间沉淀的醇厚气息,它不是那种追求时髦论点的书,而是真正扎根于对人类存在本质的追问。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关于“生命本体”的论述,它超越了具体的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层面,直指人心最根本的安顿问题。对于那些在快节奏生活中感到灵魂漂浮不定的人来说,这套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锚点。它引导我们去思考,在所有外在的标签、成就、物质欲望褪去之后,我们究竟还剩下什么,又该如何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文字的节奏感很强,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律美,读起来很舒服,仿佛听一位睿智的长者在壁炉边讲述他一生的体悟,温暖而富有力量。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有终极探寻欲的朋友。

评分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阅读这套书最大的挑战和乐趣并存的地方,就在于它对“中道”的反复探求。梁漱溟先生似乎总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找那个最符合人性的、最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无论是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还是论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他从不给出简单的“非黑即白”的答案。他更像是一位高明的园丁,告诉你土壤、阳光和水分的重要性,而不是直接告诉你哪朵花应该开。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消化他关于“知”与“行”的辩证关系,那种强调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与现代社会过度推崇纯粹智力活动的倾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本书要求读者投入耐心,但它所回报的,是对复杂事物产生更 nuanced 看待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无价的。

评分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哲学爱好者,当初买这套书是抱着“补课”的心态。没想到,这套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不像有些大家的作品那样高深莫测,让人望而却步。它更像是梁先生与读者进行的一场深入、平等的对话。特别是关于“人心”与“人生”的那部分内容,作者没有用艰涩的术语去界定什么是“真我”,而是从日常的困惑入手,引导我们去审视自己内心最深层的渴望与恐惧。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个体生命在宏大历史背景下如何找到意义的探讨。那种对个体价值的珍视,与他对群体伦理的强调之间找到的微妙平衡,实在精妙。读完之后,我对于自己过去一年里的一些迷茫和焦虑,有了一个全新的、更具穿透力的理解视角。这不再是简单的心理安慰,而是一种根植于深厚文化土壤中的智慧指导,让人踏实。

评分

这套书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它的宏大视野和跨文化比较的勇气。在阅读“东方学术概观”时,我明显感觉到作者的格局之大。他没有将东方文化视为一个孤立的体系进行赞颂或批判,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历史坐标系中进行考察。他对于西方哲学思潮的理解同样深刻,这使得他的论述充满了张力与辩证性。我尤其欣赏他对于“问题意识”的坚持——他总是在追问“我们现在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而不是沉溺于对过去的怀旧。这种面向未来的关切,让这套看似回顾历史和哲学的著作,充满了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对于任何想跳出“信息茧房”、进行深度跨文化思考的人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剂清醒剂,它提供了一种更高维度的分析工具。

评分

书很不错,物流也挺快!

评分

内容不错,值得大家一看

评分

书很不错,物流也挺快!

评分

书很不错,物流也挺快!

评分

内容不错,值得大家一看

评分

内容不错,值得大家一看

评分

内容不错,值得大家一看

评分

经典著作,哲学学习。质量好。

评分

非常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