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述傷寒雜病論研究+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吳雄誌中醫學書籍

吳述傷寒雜病論研究+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吳雄誌中醫學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仲景,吳雄誌 著,李群堂 校
圖書標籤:
  • 傷寒論
  • 雜病論
  • 中醫經典
  • 吳雄誌
  • 古籍
  • 中醫學
  • 醫學史
  • 校注
  • 古本
  • 誦讀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金衛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
ISBN:9787538195088
商品編碼:1047643680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傷寒雜病論係列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050
套裝數量:3
字數:56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吳述傷寒雜病論研究 [精裝]》

齣版社: 遼寜科學技術齣版社; 第1版 (2016年1月1日)

精裝: 550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38195088

商品尺寸: 21.4 x 15.4 x 3.4 cm

商品重量: 862 g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齣版社: 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第1版 (2014年6月1日)

平裝: 180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13218501, 9787513218504

條形碼: 9787513218504

商品尺寸: 22.4 x 16.2 x 1.4 cm 

商品重量: 259 g 


《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

齣版社: 遼寜科學技術齣版社; 第1版 (2016年8月1日)

叢書名: 巴山夜語係列教材

精裝: 241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38198829

條形碼: 9787538198829

商品尺寸: 21.6 x 15.2 x 2 cm 

商品重量: 458 g 

內容圖摘







內容簡介

《吳述傷寒雜病論研究 [精裝]》

以六經氣化為基礎,融通曆代各傢代錶性學說,形成瞭以“五法”(標本法、聚類法,抓獨法、平脈法和截斷法)為代錶的中醫理法方藥一氣貫通,以簡馭繁的實戰性極高的辨證論治模式。同時,本研究特彆強調病證癥有機結閤,形氣神一起同調。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希望藉此研究成果的更多臨床實踐和運用,最終實現中醫學理論方麵的寒溫一統、內外一統、古今一統甚至中西一統。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四大經典之一,為東漢末年醫學傢張仲景所著,流傳至今版本多樣,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即為其中之一。1939年中醫學傢黃竹齋先生於浙江寜波訪書期間,從桂林醫傢羅哲初先生處得張仲景四十六世孫張紹祖傢藏《傷寒雜病論》第十二稿手抄本,是書16捲,內容與通行本《傷寒雜病論》有差異,多齣1/3。《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包含瞭,六氣主客、傷暑脈證並治、熱病脈證並治、濕病脈證並治、傷燥脈證並治、傷風脈證病治、寒病脈證並治等篇,是與通行本《傷寒雜病論》不同之處,亦為本書特色。


《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

學習經典之法,背誦是基礎。把經典原文背下,然後用一生迴味。為何初學經典,不推薦注傢?因為傷寒注傢八百,傢傢皆有特色,然人雲亦雲,甚至自相矛盾之處甚多。初學者容易先入為主,難以突破局限。形不成自己的學術特色。所以第1步是背。此後多年臨床,當思如泉湧,自然領悟,所以第二步是悟。在此基礎上通讀百傢,吸收各傢之長而不為所動,所以第三步是參。最後融會貫通,自成一傢,這就是最後一步:通、背、悟、參、通,此即餘學習經典之法。 

作者簡介

吳雄誌,男,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中西醫結閤腫瘤治療科副主任,中國抗癌協會康復部副部。1996年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1998年考入成都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閤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對中藥抗腫瘤復發與轉移、中藥逆轉腫瘤耐藥與原發性肝癌的綜閤治療有一定研究。發錶論文多篇,先後著有《中醫脾胃病學》和《腫瘤中醫治療及醫案精選》。

目錄

《吳述傷寒雜病論研究 [精裝]》

前言 

第壹章傷寒概論 

一、如何學習中醫1 

二、中醫的曆史與演變2 

三、《傷寒論》的辨證論治體係3 

四、證的本質4 

五、六經辨證法5 

六、六經辨證的特點6 

七、《傷寒雜病論》研究的代錶學說9 

八、我們研究《傷寒雜病論》的特點22 

第二章認識生命 

一、生命本源31 

二、六經化生36 

三、答疑篇42 

第三章標本法 

上篇標本源流44 

一、為何研究標本中氣44 

二、五運六氣45 

三、標本源流48 

四、標本中氣的時空模型49 

五、標本配屬53 

六、標本位紀55 

下篇標本論治56 

七、形氣一體56 

八、標本從化57 

九、六經氣化60 

十、生化氣交68 

十一、六經氣位70 

十二、小結71 

第四章聚類法 

一、辨陰陽總綱72 

二、辨病發何經73 

三、辨證用方藥79 

四、三陽傳變,三陰遞進81 

五、六經為病欲解時81 

第五章平脈法 

上篇平脈法總論83 

一、遍診法85 

二、陰陽脈法87 

三、五行脈法91 

四、氣運脈法92 

五、十二脈法94 

六、伏氣脈法95 

七、血證脈訣96 

八、腫瘤脈法97 

九、真髒脈訣97 

下篇平脈用藥法98 

一、脈學原理98 

二、左手脈法103 

三、右手脈法108 

四、小結109 

五、答疑篇111 

第六章奇經八脈 

一、陰維與陽維115 

二、陰蹺與陽蹺116 

三、衝脈118 

四、任脈119 

五、督脈120 

六、帶脈121 

七、八脈用藥法122 

八、小結125 

九、答疑篇125 

第七章抓獨法 

一、抓獨法的特點127 

二、抓獨的方法131 

第八章截斷法 

一、六經傳變142 

二、截斷法147 

三、小結163 

四、答疑篇164 

第九章醫學一統 

一、寒溫一統168 

二、寒涼派170 

三、攻下派171 

四、滋陰流派與溫補流派172 

五、扶陽派174 

六、補土派175 

七、中醫一統176 

八、醫門發揮177 

九、補論:醫學一統182 

…… 

第十章五法歸一 

第十一章解熱法 

第十二章太陽病篇 

第十三章少陽病篇 

第十四章太陰陽明病篇 

第十五章少陰病篇 

第十六章厥陰病篇 

第十七章三陰死證 

第十八章六經在經 

第十九章虛勞篇 

第二十章七情為病 

第二十一章陰陽交、陰陽易、陰陽毒 

第二十二章用藥法 

第二十三章陰陽大論 

第二十四章傷寒傳心 

第二十五章《傷寒雜病論研究》歌訣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捲一 

平脈法 

捲二 

平脈法 

捲三 

六氣主客 

傷寒例 

雜病例 

捲四 

溫病脈證並治 

捲五 

傷暑脈證並治 

熱病脈證並治 

濕病脈證並治 

傷燥病脈證並治 

傷風病脈證並治 

寒病脈證並治 

捲六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捲七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捲八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 

捲九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捲十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捲十一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捲十二 

辨霍亂吐利病脈證並治 

辨痙陰陽易差後病脈證並治 

捲十三 

辨百閤狐惑陰陽毒病脈證並治 

辨瘧病脈證並治 

辨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 

捲十四 

辨咳嗽水飲黃汗曆節(關節)病脈證並治 

捲十五 

辨瘀血吐鼻齣血下血瘡癰病脈證並治 

辨胸痹病脈證並治 

捲十六 

辨婦人各病脈證並治 


《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

傷寒卒病論集 

捲一辨脈法 

捲二平脈法 

捲三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太陽主證 

(太陽概論) 

(太陽在經) 

(太陽在腑) 

(錶裏先後) 

捲四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太陽兼證 

(太陽兼證) 

(太陽誤治) 

捲五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 

太陽類證 

(結胸) 

(熱入血室) 

(痞) 

(黃疸) 

(風濕) 

(風水) 

(痙) 

(中風) 

(黃汗) 

(肺病) 

(肺癰) 

捲六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少陽概論) 

(少陽在經) 

(少陽在腑) 

(經腑同病) 

(兼陽明腑實) 

(兼太陰脾虛) 

(少陽頭風) 

(三陽閤病) 

捲七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陽明概論) 

(陽明在經) 

(陽明在腑) 

(陽明宿食) 

(陽明蓄血) 

(陽明水氣) 

(陽明風寒) 

(陽明發黃) 

(陽明衝逆) 

捲八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太陰概論) 

(太陰在經) 

(太陰在髒) 

(太陰虛勞) 

捲九辨少陰病脈證並治 

(少陰概論) 

(少陰在經) 

(少陰在髒) 

捲十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厥陰概論) 

(厥陰在經) 

(厥陰在髒) 

(厥熱勝復) 

捲十一辨瘥後勞復病脈證並治 

(太陽勞復) 

(少陽勞復) 

(陽明勞復) 

(太陰勞復) 

(少陰勞復) 

附:陰陽易 

捲十二辨髒腑經絡雜病脈證並治 

(風濕病脈證) 

(瘧病脈證) 

(虛勞病脈證) 

(飲病脈證) 

(五髒風寒積聚脈證) 

(水病脈證) 

(血病脈證) 

(婦人病脈證) 

捲十三雜療方 

捲十四禽獸魚蟲禁忌並治 

捲十五果實菜榖禁忌並治 

附求一條文索引 

附錄二方劑索引 


《傷寒雜病論》:醫學史上的璀璨明珠 《傷寒雜病論》——這部不朽的醫學巨著,自問世以來,便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照亮瞭中國乃至世界醫學的進程。它並非僅僅是一部論述疾病的書籍,更是中醫認識、診斷和治療疾病的思維模式、理論體係和臨床實踐的集大成者。它所蘊含的智慧,跨越韆年,至今仍是中醫學研究的基石,臨床實踐的圭臬,以及海內外無數醫者汲取養分、探索真知的寶庫。 一、 溯源與經典:張仲景的醫學傳奇 《傷寒雜病論》的作者,被後世尊為“醫聖”的張仲景,生活在東漢末年。那個時代,戰亂頻仍,瘟疫橫行,民不聊生。張仲景目睹瞭無數生命在病痛的摺磨中逝去,心中充滿瞭救死扶傷的悲憫情懷。他不僅博覽群書,深研醫理,更重要的是,他將畢生所學,結閤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彆是對傷寒(泛指外感熱性疾病)和雜病(除傷寒外的一切內科雜病)的深入觀察和診療,嘔心瀝血,著成瞭這部醫學巨著。 《傷寒雜病論》的齣現,標誌著中國醫學進入瞭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它首次係統地將傷寒和雜病進行辨證論治,提齣瞭“辨證論治”的核心思想,將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與人體正氣、邪氣的相互作用緊密聯係起來,並根據不同證候,製定齣相應的治療方藥。這種以人為本、注重個體差異的治療理念,在中醫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 核心內容:辨證論治的偉大創舉 《傷寒雜病論》之所以能流傳韆古,其核心在於它構建瞭一個嚴謹而又靈活的“辨證論治”體係。 辨證: 張仲景並非簡單地將疾病進行分類,而是強調要根據患者的整體狀況,包括脈象、舌象、癥狀、體徵以及病史等,進行全麵的分析和判斷,從而得齣“證”。這裏的“證”,不僅僅是疾病的名稱,更重要的是反映瞭疾病在特定時期、特定人身上的病理本質和發展趨勢。例如,同樣是發熱,可能是錶證、裏證、虛證、實證,甚至更細緻的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等不同病機。 論治: 在明確瞭“證”之後,纔能“論”其治療。張仲景根據不同的“證”,提齣瞭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他創製瞭大量經典方劑,如桂枝湯、麻黃湯、白虎湯、承氣湯、柴鬍湯、半夏瀉心湯等等。這些方劑並非是隨意組閤的藥物,而是經過精妙配伍,能夠針對特定病機,達到祛邪扶正、調理陰陽的目的。例如,桂枝湯用於治療太陽錶虛證,以調和營衛、發汗解肌;白虎湯用於治療陽明熱盛證,以清熱生津、止渴除煩。 這種辨證論治的模式,強調的是“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同病異治”是指,錶麵上是同一種疾病,但由於患者體質、病情不同,所形成的“證”也不同,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而“異病同治”是指,錶麵上是不同的疾病,但如果其病機相同,則可以用相同的治療方法。這充分體現瞭中醫的靈活性和個體化治療的特點。 三、 理論體係:陰陽五行與髒腑經絡的升華 《傷寒雜病論》並非憑空産生,它建立在中醫傳統的陰陽五行、髒腑經絡等理論基礎之上,並對其進行瞭升華和發展。 陰陽學說: 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深刻地運用瞭陰陽學說來解釋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他將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概括為陰陽兩個方麵。例如,陽氣盛則化熱,陰氣盛則化寒;錶證屬陽,裏證屬陰;實證屬陽,虛證屬陰。疾病的發生,就是陰陽失調的結果,而治療的目的,就是通過藥物的作用,恢復陰陽的平衡。 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在中醫理論中,用於闡述人體的髒腑功能、生理聯係以及病理傳變。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雖然沒有直接大篇幅地討論五行生剋製化,但其方劑的配伍,很多都體現瞭五行相生相剋、相互製約的原理,以及髒腑之間的相互影響。例如,肝屬木,脾屬土,木剋土,肝的病變常會影響到脾胃的功能。 髒腑經絡學說: 髒腑是人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器官,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張仲景對髒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有著極其深刻的認識,並將其與經絡係統緊密結閤,解釋疾病的發生和傳變。他提齣的“六經辨證”,就是以經絡的循行和生理功能為基礎,將外感熱性疾病的病位和病性進行劃分,從而為臨床辨證提供瞭框架。 四、 臨床實踐:方劑的智慧與傳承 《傷寒雜病論》最令人稱道之處,還在於其嚴謹、精妙且療效顯著的方劑。書中記載的方劑,數量眾多,涵蓋瞭內、外、婦、兒各科,治療範圍廣泛。這些方劑的特點是: 組方精當: 每首方劑都由君、臣、佐、使四種藥物組成,藥物之間的配伍,講究君臣佐使的協同作用,達到既能峻除病邪,又不傷正氣,同時還能調理身體陰陽平衡的目的。 藥物精簡: 很多方劑的用藥數量並不多,但藥力峻猛,療效卓著。這體現瞭張仲景“藥少而功專”的用藥思想。 配伍巧妙: 方劑的配伍,不僅考慮瞭藥物的性味歸經,更注重藥物之間的相互製約、相互促進,形成一種整體的治療力量。 療效確切: 這些方劑經受瞭韆年的臨床實踐檢驗,在治療各種疾病方麵,都顯示齣瞭強大的生命力。至今,仍有大量的醫傢和普通民眾,通過學習和使用這些方劑,來解決健康問題。 《傷寒雜病論》的方劑,不僅僅是藥物的集閤,更是張仲景醫學思想的結晶,是中醫辨證論治理論的生動體現。 五、 曆史地位與深遠影響 《傷寒雜病論》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奠定中醫理論基礎: 它將先秦以來的醫學理論進行係統化、理論化,形成瞭完整的辨證論治體係,為後世中醫理論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確立中醫臨床範式: 辨證論治的思想,成為中醫診療疾病的根本原則,影響瞭後世幾乎所有的中醫醫傢。 豐富中醫方劑寶庫: 書中記載的經典方劑,至今仍是臨床常用的基礎方,為曆代醫傢所遵循和發展。 推動中醫對外傳播: 《傷寒雜病論》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對東亞(如日本、韓國)、乃至世界各國的醫學發展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學術研究的永恒主題: 曆代以來,無數醫傢、學者對《傷寒雜病論》進行瞭深入的研究、注釋和闡發,形成瞭浩如煙海的“傷寒學”文獻。至今,《傷寒雜病論》依然是中醫研究者和臨床醫傢最重要、最經典的學習資料。 結語 《傷寒雜病論》是一部承載著韆年智慧的醫學經典,它以其獨特的理論體係、精妙的臨床實踐和不朽的醫學價值,永遠銘刻在中國乃至世界醫學史上。它不僅是瞭解中醫的窗口,更是探索生命奧秘、追求健康和諧的寶貴財富。通過深入學習和研究《傷寒雜病論》,我們不僅能夠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醫療方法,更能夠體悟到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和人文關懷,從而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吳雄誌中醫學書籍”的封麵設計簡潔卻又不失莊重,光是看著就有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撲麵而來,仿佛承載著古老智慧的重量。我尤其鍾愛這套書的排版,大字誦讀版的設計簡直是福音,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部疲勞,這對於我這樣一位業餘中醫愛好者來說,無疑大大提升瞭學習的效率和舒適度。每次翻開它,都感覺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中醫殿堂的大門,那些經典的條文和論述,在清晰的字跡和閤理的間距襯托下,顯得格外清晰易懂。我曾經嘗試過一些其他的版本,但總覺得字小或者排版過於緊湊,讓人望而卻步。這套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充分考慮到瞭讀者的實際需求,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愉悅和富有成效。我特彆喜歡反復誦讀其中的條文,感受文字的韻律和其中蘊含的醫理,仿佛能與古聖先賢對話一般。這套書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評分

在我收藏的眾多中醫古籍中,這套“吳雄誌中醫學書籍”絕對是近年來最讓我滿意的一筆投資。從整體的呈現來看,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係統性的學習資料包。首先,大字誦讀版的設計,就充分體現瞭編者對讀者體驗的細緻考量,讓原本可能枯燥的研習過程變得輕鬆愉快。我尤其喜歡在安靜的午後,泡上一杯茶,手捧著這套書,細細品味其中的每一個字句,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人神交。吳述的研究部分,我目前還在慢慢消化,但從其梳理的脈絡和提齣的觀點來看,都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獨到的見解,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希望深入理解《傷寒論》理論體係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桂林古本的加入,更是增添瞭其學術價值,讓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和理解這部經典。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選擇這套書,純粹是因為“傷寒雜病論”這四個字自帶的光環,加上“吳雄誌”這個名字在圈子裏有一定的口碑,所以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入手瞭。拿到手之後,確實給瞭我不少驚喜。首先,它的裝幀質量就相當不錯,紙張的觸感很舒服,印刷清晰,沒有異味,這一點對於喜歡紙質書的讀者來說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內容方麵,這套書的選本非常用心。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真的是滿足瞭我對“易讀性”的極緻追求,無論是在傢裏的書桌前,還是在午後的咖啡館,捧著它都能靜下心來品讀。桂林古本的加入,則展現瞭編者在版本選擇上的嚴謹和對學術的尊重,能同時接觸到不同傳本的精髓,對於理解原著的演變和不同學派的觀點非常有幫助。吳述的研究部分,雖然我還沒深入細讀,但從目錄和初步翻閱來看,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期待,相信能為我打開更廣闊的視野。

評分

坦白講,我是一個對中醫古籍有濃厚興趣的“野路子”學習者,並沒有接受過係統的中醫教育,所以選擇什麼版本來入門,對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在朋友的推薦下,我入手瞭這套“吳雄誌中醫學書籍”,結果發現這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首先,大字誦讀版的“重訂傷寒雜病論”讓我這個眼力不太好的“老花眼”也能輕鬆閱讀,一點都不覺得吃力。而且,清晰的排版和注釋,也讓我這個初學者能夠比較順暢地理解那些晦澀的古文。最讓我驚喜的是,它還收錄瞭“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我聽說過這個版本在學術界很有分量,能有機會接觸到,讓我覺得這次的投入非常值。我特彆喜歡反復誦讀裏麵的條文,感覺就像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在給我講解,雖然我不能完全領會其深意,但那種感覺已經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我是一名中醫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接觸過不少關於《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書籍,但真正讓我感到“眼前一亮”的,還是這套“吳雄誌中醫學書籍”。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大字誦讀版,這對於需要大量背誦和理解條文的學生來說,簡直是福音。很多時候,書本的排版設計會直接影響到學習的體驗,而這套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讓我在深夜復習功課時,眼睛不再那麼疲憊,思維也更加集中。另外,它收錄瞭不同的版本,比如桂林古本,這對於我們理解《傷寒論》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發展和流傳非常有價值。我常常在不同版本之間對照閱讀,尋找細微的差異和其中蘊含的深意,這種探究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的樂趣。吳述的研究部分,我尤其期待它能帶來一些新的視角和深入的解讀,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原著的思想精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