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谱全书:荔庵印选

中国印谱全书:荔庵印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程邃 等 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53684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133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篆刻艺术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国象形文字发明并摹刻、书写于陶器之上时起,玺印篆刻艺术就开始萌芽。商代以后,通过金文的铸造和甲骨文字的刻写,中国古人进一步掌握了铸、刻、模制等多种方法,为玺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战国以后,公私印信和节、符、铭等的铸造模制日渐风行,至两汉时期达到高峰,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印章制度,开辟了中国篆刻艺术的全新时代。魏、晋以后,虽然篆刻艺术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衰落过程,却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艺术数据。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历代官印,为我们研究历代官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至宋代,历代出上的公私玺印受到学者们的重视,郭忠恕《汉简》、王俅《啸堂集古录》等相关研究着作也开始刊行。到兀代,篆刻艺术逐渐走向复兴,重新趋向平民化和个性化,并出现了吾邱衍《学古编》这样的理论着作。明代晚期,文彭、何震等文人艺术家开始以石治印,极大地推动了文人篆刻艺术的发展,遂使篆刻艺术与中国书法、绘画鼎足而立,交相辉映。这一时期,随着文人篆刻艺术家的大量涌现,印谱的编纂刊行也日渐增多,不仅篆刻艺术家自己刊行作品印谱,喜好篆刻艺术的收藏家也大量刊行藏品印谱。清代乾隆、嘉庆以后,随着金石学和文字学的迅猛发展,大量商、周、秦、汉玺印被收集研究,并出现了像丁丙、吴隐、吴大激、吴式棻、张廷济、陈介祺、孙贻让等一大批既富于玺印收藏又有精深研究的杰出学者。篆刻艺术家们更大力从商、周、秦、汉印信和陶文、瓦当文字中汲取艺术营养,使得清代篆刻艺术更上层楼,出现了邓石如、赵之谦以及以『西冷八家』为代表的大批杰出篆刻艺术家,达到中国篆刻艺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民国以后,虽然因为国家战乱频仍,境况大不如前,篆刻艺术却依然保留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印谱的刊行也数量日增,其流风馀韵,至今未歇。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浙派、皖派风靡印坛百年之后,作为篆刻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清末篆刻走上了一条"印从书出"、"印从刀出"、"印外求印"的复合型创作道路。至此,篆刻艺术的形式与审美体系得以最终形成。自此,篆刻家在创作中所考虑的,是如何实现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实现各自的审美理想。晚清篆刻,可谓是名家辈出,而就风格而言呈现出更多样化的色彩,但这些又几乎都是以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三家篆刻为源头的,而且其中成就卓著者,又无不是以上三家的结合求之的!

评分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牧甫,号倦叟等。在近现代篆刻史上,黄士陵篆刻的创作成就及对后世篆刻的影响,均可与吴昌硕相比臂。其开创的篆刻流派,世称"黔山派"。黄士陵的篆刻重浑厚而特别强调秀劲、含蓄、深沉、幽默而耐人寻味。刀法上,他大巧若拙、归真返朴,在运刀的光洁中求锐劲之势;篆法则取金文并以极平实恬淡的气格出之;章法则着意于印面空间的有机的切割。 黄士陵的篆刻活动主要在南方,故当时湖、广一带受他影响的篆刻家很多。其中较著名的有李尹桑(1880--1945)、易大厂(1874--1941)、邓尔雅(1884--1954)、简经伦(1888--1950),乔大壮(1893--1948)等,他们的篆刻,大多是在字法上取金文或甲骨文入印并力求广博,章法上则重装饰并力求精致。其中易大厂、简经伦在古拙奇峭方面,有相当的出新与发展。

评分

原本是皆大欢喜之事,可哪里知道,交易会过后,却发生了一连串意外,首先是著名的修真家族汪家,派出去的弟子被袭杀,收购的功法与宝物也随之被抢。

评分

明清以来,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流派纷呈。在这一时期文彭、何震对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的作用。文彭是文征明的儿子,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灯光石”冻石可以当做治印材料。经过他的倡导,石材被广泛的应用。在这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篆刻艺术流派纷呈现,出现了程邃、丁敬、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等篆刻艺术家,一时间篆刻艺术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

评分

十竹斋主,默庵老人。安徽休宁人,久居南京,明亡前曾官武英殿中书舍人。参加“复社”,交游甚广。明亡后,闭门谢交,以示不屈之节。他是明末清初艺坛上博学多才的艺术家,善画山水、人物、花卉,真、草、隶、篆各体俱精,又长于篆刻,并擅制墨、印笺纸等。所辑《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均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胡正言篆刻主要受何震印风的影响,亦从古印中汲取养份。他取法何震平实一路,并参己意,有自己面目。豪放虽不及何雪渔,但刀法圆润,不激不厉,平正工稳,气息纯朴,具有自然和谐之美。吴奇在《印存初览》的序言中评曰:“……奇不欲怪,委曲不欲忸怩,古朴不欲矜饰,是亦余所心折者矣。余尝谓藏锋敛锷,其不可及处,全在精神,此汉印之妙也。何必糜蚀残驳,宛出土中,然后曰为秦汉。”钱应金在《印存》中云:“胡正言参用文、何之意而直追秦、汉之遗。”胡氏的印作在当时名声显赫,时人竞相求之,曾有:“游白门者,不得先生一篆,则必耻以为欠事”的流传。胡氏印作技法娴熟,得心应手,形态端凝,气韵生动,备受同行推崇。这与他多方面的修养不无关系,正如钱应金所言:“先生善隶书,旁及翎毛、竹石、兰卉、靡不博极,其致而以篆学专门,无怪其谱传博雅简精工也。”著有《印存初集》、《胡氏篆草》、《胡氏篆草二集》。

评分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

评分

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字体由小篆演变成“缪篆”。汉印的印形制、印纽亦十分精美。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即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遂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