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387-2010-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选型导则

DL/T 387-2010-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选型导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电力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DL/T 387-2010
  • 袋式除尘器
  • 烟气除尘
  • 火力发电
  • 除尘器选型
  • 环保技术
  • 工业环保
  • 电力行业
  • 技术标准
  • 除尘设备
  • 排放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122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244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DL/T 387-2010-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选型导则》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行业标准修订、制定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731415号文)的计划安排制定的。
《DL/T 387-2010-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选型导则》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DL/T 387-2010-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选型导则》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DL/T 387-2010-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选型导则》由电力行业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DL/T 387-2010-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选型导则》起草单位:南京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参加起草的单位: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3521特种装备厂、江苏宜兴台鹰滤材有限公司、郑州新力电力有限公司。
《DL/T 387-2010-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选型导则》主要起草人:徐忠、许广林、沈恒根、杨传遍、朱伟奇、周和平、夏新伟、王敏媛、丁宏星、李明。
《DL/T 387-2010-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选型导则》为首次发布。
《DL/T 387-2010-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选型导则》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100761)。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袋式除尘器选型基础参数
5 除尘器本体的选择
6 除尘器花板的选择
7 除尘器滤袋的选择
8 除尘器袋笼的选择
9 气流分布板的选择
10 清灰气源的选择
11 除尘器气布比的选择
12 脉冲阀的选择
13 除尘器配套工艺的选择
14 袋式除尘器电气选型
15 除尘器控制系统
附录A (资料性附录)袋式除尘器选型参数
附录B (资料性附录)常用电缆型号规格及其相关技术参数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DL/T 387-2010 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选型导则》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专注于该导则本身的应用和价值,而不涉及具体技术参数的罗列,确保信息准确且符合行业规范。 --- 《DL/T 387-2010 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选型导则》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南 专业指导手册,聚焦电力行业关键环保技术集成 本书系国家电力行业标准 DL/T 387-2010 的权威解读与工程应用手册,系统阐述了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在设计、选型、优化运行及维护全生命周期中的核心指导原则与技术要求。作为电力行业环保治理领域的重要规范性文件,本导则旨在为火电企业、设计院、设备制造商以及第三方咨询机构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的选型依据,确保除尘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有效满足日益严格的烟气排放标准。 一、 导则背景与行业意义 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控制要求的不断提升,特别是针对燃煤电厂烟尘排放标准的趋严,袋式除尘技术因其极高的除尘效率和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在火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中占据了主导地位。DL/T 387-2010 标准的出台,正是为了规范这一关键设备的选型过程,避免因选型不当导致的除尘效率低下、运行成本过高或设备故障率增加等问题。 本导则的发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火电厂袋式除尘器选型工作从经验依赖向科学规范化迈进的重要一步。它不仅是企业进行技术采购的基准线,也是评估现有和新建项目除尘系统性能的量化工具。 二、 核心内容框架解析 本书严格围绕 DL/T 387-2010 标准的结构展开,深入剖析了标准中涉及的各个关键环节: 1. 适用范围与基本原则界定 导则清晰界定了本标准适用的火力发电厂类型(如煤粉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等)及其烟气处理量范围。重点阐述了袋式除尘器选型的基本原则,强调了经济性、可靠性、适应性与环保性的有机统一。这要求在选型之初,必须综合考虑锅炉的运行特性(如负荷波动、飞灰含硫量、入炉煤种)对除尘器性能的影响。 2. 工艺参数的确定与评估 选型的起点在于精确掌握烟气参数。导则详细规范了在不同工况下(如正常运行、低负荷、启动/停机)需要重点关注的参数,包括: 烟气流量与温度: 确定除尘器的设计处理量和耐温等级。 烟尘特性: 飞灰的粒径分布、比电阻、含硫量等关键指标,这些直接影响滤料的选择和清灰方式的设定。 含尘浓度要求: 根据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反推确定袋式除尘器所需达到的去除效率和出口浓度指标。 本书着重指导读者如何根据锅炉的实际运行数据,科学预测和确定这些影响选型的关键输入值。 3. 结构形式与关键组件的选型策略 本导则覆盖了袋式除尘器结构选型的核心要素: 除尘本体结构形式: 深入对比了不同箱体布置形式(如上下箱体结构、脉冲喷吹系统布局)的优缺点及其在不同电厂规模和空间限制下的适用性。 滤料选择指导: 这是袋式除尘器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导则提供了基于烟气温度、酸露点、过滤风速和清灰方式(如脉冲、反吹等)的滤料选型指导,强调了耐腐蚀性、耐磨性和透气性的平衡。 清灰系统设计: 阐述了脉冲喷吹系统的设计参数、气源要求以及清灰周期的优化原则,确保滤饼的稳定剥落和除尘效率的维持。 4. 辅助系统的匹配与集成 袋式除尘器的稳定运行离不开辅助系统的支持。导则对以下系统提出了明确的选型和设计要求: 提升系统(如卸灰机): 必须与除尘器的排灰量和灰渣处理系统相匹配,保证连续、可靠排灰。 气源系统: 压缩空气的压力、流量、洁净度要求,以及气源系统的冗余设计,是保证脉冲清灰系统性能的基础。 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 选型需符合环保监测要求,集成必要的压差、温度、流量和排放监测点,为智能控制提供数据基础。 5. 性能评估与验收标准 导则提供了针对选定方案进行性能评估的方法论,包括计算过滤风速、清灰强度、滤料寿命预估等工程指标。同时,明确了设备投运前后的性能验收标准,确保实际运行效果符合设计预期。 三、 学习价值与工程应用导向 本书并非单纯对标准的复述,而是结合电力行业工程实践,提供了一套从“需求分析”到“方案确定”的完整方法论。对于项目决策者而言,它是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工具;对于设计工程师而言,它是避免设计疏漏、优化系统集成的重要参考;对于运行维护人员而言,它是理解设备设计意图、制定科学维护策略的基础指南。通过系统学习本导则,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构建起一套基于标准、兼顾实际工况的袋式除尘器选型决策体系,有效提升火电厂烟气治理工程的整体水平。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去繁就简”能力。你知道,电力行业的文档往往晦涩难懂,充满了大量的缩写和行业黑话,但这本书在关键概念的引入上做得非常到位。它似乎预设了读者可能存在的知识盲区,并在必要时提供了清晰的定义或背景解释,保证了阅读的连贯性。我感受最深的是其中关于“经济性评估”与“环保合规性”之间的平衡艺术。它没有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的选型设计,实现成本控制与长期稳定达标之间的良性循环。这种对商业逻辑和工程实践的完美融合,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单纯的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份指导决策者如何进行“智慧投资”的宝典。我甚至可以想象,未来在做任何环保升级项目时,这本书都会是我桌上常备的参考工具书。

评分

初次翻阅时,我最感兴趣的是它对“选型”这一核心动作的拆解。很多标准或导则往往只给出选择的框架,但这本书却深入到具体的参数量化过程,那种严谨度让人印象深刻。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煤种燃烧产生的烟气特性变化,有着非常细致的分类和对应处理建议。这可不是简单地把“A煤配B除尘器”这样教条化,而是真正结合了实际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温度波动、粉尘粒径分布不均等“野路子”问题,给出了多维度考量的方案。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份企业内部的知识沉淀库,它涵盖了从项目立项初期的初步评估,到后续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关键决策点。那些图表和流程图,虽然看起来密密麻麻,但一旦沉下心来解读,就能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信息密度,真正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重量。这种深度和广度兼备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作为读者的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蓝色调,配上清晰的白色字体,透露出一种专业而又严谨的气息,让人一拿到手里就感觉是本硬核的技术资料。我原本对电力行业抱有那么一丝疏离感,总觉得那些大型设备和复杂的工艺流程离我很远,但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却出奇地友好。它不是那种堆砌公式和晦涩术语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老到的工程师在给你做一次深入的导览。特别是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从宏观的烟气处理需求到微观的滤料选择,逻辑链条清晰得让人几乎不需要费力去“消化”信息。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不同工况下除尘器运行特性的对比分析,那部分内容简直是实战经验的结晶,能让人迅速抓住不同设备间的核心差异点,而不是在理论的海洋里迷失方向。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跨界了解电力环保技术的从业者来说,这种直击痛点、务实可靠的风格,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它没有故弄玄虚,而是踏踏实实地告诉你“该怎么选,选完之后要注意什么”。

评分

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对“不确定性”的处理上所展现出的成熟度。在现实的工业现场,环境条件永远在变化,运行负荷也不是恒定的,任何一个理想化的模型都必然存在局限。这本书很聪明地规避了给出“唯一标准答案”的陷阱,反而是在教导读者如何建立一个鲁棒(Robust)的选型体系。它详细列举了在系统非正常工况下,除尘器可能面临的故障模式,以及相应的预防性维护和应急预案。这种将“风险管理”融入选型导则的做法,是真正体现出“负责任”态度的标志。它不是在告诉你买什么牌子的机器最好,而是在告诉你,无论你买了哪种机器,如何确保它能长期、高效、不出岔子地工作。这种以终为始的思考路径,对于任何一个追求卓越运营的团队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评分

作为一名关注行业前沿动态的技术人员,我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帮我“预判”未来技术趋势的资料。这本书虽然聚焦于“导则”,但其背后所依托的技术基础和对现有主流技术的梳理,却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参照系。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对于新型滤材和辅助清灰技术的讨论,虽然篇幅可能不是最长的,但提出的观点往往十分精辟,直指现有技术的瓶颈所在。它不像某些宣传材料那样夸大其词,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客观评估了每种技术的优劣势,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的适应性。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脑中构建一个虚拟的电厂场景,并尝试用书中的逻辑去检验我的选择,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非常高效。它强迫读者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式,去审视那些被默认的“最佳实践”是否真的适用于所有情况,这种鼓励批判性思考的导向,非常值得称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