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372-2010-输电线路张力架线用牵引机通用技术条件

DL/T 372-2010-输电线路张力架线用牵引机通用技术条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电力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DL/T 372-2010
  • 输电线路
  • 张力架线
  • 牵引机
  • 技术条件
  • 电力设备
  • 通用
  • 标准
  • 规范
  • 架线机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132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245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
字数:14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DL/T 372-2010-输电线路张力架线用牵引机通用技术条件》适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用于牵引展放导线、地线、光缆等的牵引机。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形式
5 技术要求
6 试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志和包装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电力行业技术标准的图书简介,内容聚焦于与《DL/T 372-2010 输电线路张力架线用牵引机通用技术条件》主题相近但内容不同的其他标准或技术书籍。 --- 图书名称:电力工程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手册(2024版) 图书简介 本手册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当代电力工程建设,特别是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体系、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关键技术应用。本书旨在为电力建设、监理、设计及运行维护单位的技术人员、项目经理、安全总监及质量控制工程师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操作指南和参考依据。 第一部分: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范与实践 本部分重点梳理了国家及行业内关于电力工程施工的最新安全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与侧重于特定设备的《DL/T 372-2010》不同,本书将视角放宽至整个施工现场的风险辨识与控制。 一、 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运行: 详细阐述了基于风险预防原则的电力施工安全管理体系(SMS)的建立流程、文件编制(如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业许可制度)和日常运行维护。重点分析了2015年版《安全生产法》在电力行业的具体贯彻要求。 二、 危险作业专项安全控制: 深入剖析了高空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及临时用电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其中,针对高空作业,我们详细讨论了防坠落系统的选择、安装与检测,以及脚手架、操作平台的设计与验收规范,这些都属于整体工程安全范畴,而非单一设备的操作规范。 三、 吊装与起重作业安全: 详述了大型构件吊装前的地质勘察、吊装方案的编制与审批流程。书中涵盖了塔材、变压器等大型设备吊装的力矩计算、风载影响评估,以及吊索具的选型、检验与报废标准。这部分内容与牵引机作为辅助动力的使用场景有所区别,它关注的是主体吊装作业的安全性。 四、 应急管理与事故预防: 提供了电力工程突发事件(如外力破坏、人员触电、火灾等)的应急预案编制、演练评估和事故调查处理流程。强调了早期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 第二部分: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本部分聚焦于工程实体质量的保证,涵盖从基础施工到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要点,着重于结构物和电气连接的可靠性,而非机械操作的通用技术指标。 一、 基础工程与构筑物质量: 详细规定了塔基、电缆沟、设备基础的土方开挖、模板支护、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与养护的技术参数。着重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探伤)在混凝土强度评估中的应用,确保结构承载力的满足性。 二、 钢结构安装与防腐: 阐述了输电线路铁塔、变电站钢架构的运输、起吊、定位、连接(螺栓紧固力矩控制)的标准。特别强调了关键连接点的几何精度检测和热浸镀锌/涂层施工的质量控制,以保证结构长期的耐久性。 三、 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质量: 涵盖了断路器、隔离开关、避雷器、套管等主要一次设备的安装精度、接线端子处理工艺。书中详细列出了交接试验和启动试验的必测项目、仪器精度要求和合格标准,例如高压试验的电压等级与持续时间要求,这些是设备投入运行前的关键质量门槛。 四、 导线和地线架设的工艺质量控制: 虽然张力架线是重要环节,但本书从整体工艺流程角度审视。重点在于导线弛度测量与调整的精度控制、接续管压接质量的检测(如拉力试验),以及地线安装的紧固力矩标准,确保导线在运行中的安全裕度。 第三部分:现代电力施工技术与数字化管理 本部分引入了当前电力工程领域前沿的技术应用,关注如何通过技术升级来提升工程的效率和可靠性。 一、 施工信息化与BIM应用: 介绍了三维建模技术在管线综合、复杂结构安装中的应用,如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施工进度模拟和碰撞检测,优化资源配置。 二、 施工监测技术: 探讨了应力监测、沉降监测、环境监测在大型工程中的实时应用,特别是针对地下工程和高边坡的位移预警系统,提供了数据采集、分析和报告生成的标准化流程。 三、 特殊环境下的施工技术: 针对高原、沙漠、湿热或冰区等特殊地理环境,总结了相应的施工工艺调整、材料适应性选择及人员防护措施。 本书特色与价值 本书摒弃了针对单一类型机械(如牵引机)的详细操作说明,而是构建了一个覆盖“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框架。它提供了横向的、跨专业的综合性指导,强调的是工程整体的合规性、安全性与可靠性,是电力建设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书。书中引用的标准和规范均是最新版本,确保了实践指导的前瞻性和权威性。 ---

用户评价

评分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虽然我无法完全消化那些深奥的公式和图表,但能清晰地感受到字里行间渗透出的那种对“精确控制”的执着。在输电线路架设过程中,导线张力必须控制在一个极小的误差范围内,过松易致跳闸或受力不均,过紧则可能损伤导线或拉伸铁塔。这本书所规范的牵引机,正是实现这种“毫米级”控制的关键执行者。我联想到,现代化的牵引机可能已经具备了高度的自动化和数据采集能力,这本书可能就详细阐述了如何校验这些电子传感器的准确性,以及如何保证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大风、低温)系统依然能保持其设定的控制精度。它不仅仅是关于一台机器的技术说明书,更像是关于“如何确保电网建设过程中的稳定性”的哲学宣言。它代表了一种行业共识:在涉及公共安全和国家能源命脉的工程中,任何妥协都是不可接受的。这种对标准的坚守,正是现代工业文明成熟的标志之一。

评分

这本书所代表的规范化进程,是衡量一个行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对于一个局外人而言,它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电力工程“幕后实验室”的窗户。我好奇书中的附件或附录部分是否包含了大量的计算公式示例,或者是一些关键测试设备的校准流程图。这些细节往往最能体现标准制定者在实际操作层面的细致入微。例如,如何确保牵引机在经历数千小时的高负荷运转后,其内部机械部件的磨损程度依然符合预期的寿命模型?这本书无疑会给出明确的诊断和评估方法。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管理框架,从设计、制造、试验、运行到最终的报废评估,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这种对“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的追求,使这部技术条件超越了单纯的设备说明书,上升到了工程管理体系文件的高度,体现了中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领域不断追求卓越的雄心与实力。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即便是初次接触,也能感受到其逻辑推导的严密性。它绝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概述性读物,而是直击核心的技术规范汇编。我推测,在章节划分上,必然是先从基础概念入手,比如对牵引机主要部件的分类定义,再逐步深入到性能试验方法、关键部件的材料选用标准,直到最后的验收流程。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反映出制定者试图为所有相关方——从设备制造商到最终的施工监理——提供一个清晰无歧义的操作蓝图。对于一名纯粹的知识探索者而言,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那些“为什么是这个数值”的背后故事。例如,为什么某种工况下的安全系数要设定为X,而不是X+1或X-1?这些数字背后无疑凝结着大量的现场事故分析和疲劳寿命测试数据。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将这些复杂、隐晦的工程经验,固化成了可执行的法规,确保了无论谁来操作这台机器,最终产出的架线质量都能达到国家认可的优良标准。它像是一本“反脆弱”的设计手册,提前预设了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并提供了应对之策。

评分

这本书的深层意义在于它对“兼容性与可替代性”的保障。既然它被称为“通用技术条件”,这就意味着市面上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牵引机,只要满足这本书里的各项指标,就应该能够无缝对接、高效协作,共同完成复杂的架线任务。这对于保障国家电网建设的供应链安全和成本控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厂家都依照自己的“私有标准”来制造设备,那么在紧急的项目调度或设备更换时,必将产生巨大的摩擦成本和兼容性灾难。DL/T 372-2010正是打破了这种潜在的壁垒,它为市场划定了一条清晰的竞争边界——技术标准,而不是专利壁垒。任何想要进入这个细分市场的企业,都必须首先通过这部技术条件的“大考”。这种标准化的力量,远超出了技术本身,它塑造了整个行业的生态结构,促进了技术进步,因为它迫使制造商不断在满足最低标准的基础上,寻求更高效、更可靠的创新路径。

评分

这部名为《DL/T 372-2010-输电线路张力架线用牵引机通用技术条件》的专业书籍,从我一个非专业读者的角度来看,它所蕴含的严谨性与系统性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我之所以会翻阅它,纯粹是出于对现代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幕后工作的强烈好奇心。想象一下,那些横跨山川湖海的宏伟电力塔架,支撑起我们日常生活的稳定供电,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那些在塔下默默工作的“大力士”——牵引机。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透露出一种高度标准化的气息,它必然是电力行业内无数工程师智慧的结晶,详细规定了这些关键设备必须达到的性能指标、安全要求乃至操作规范。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其中对牵引力的精确计算和动态响应特性的描述,这些细节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恐怕会显得过于枯燥,但正是这些冷冰冰的技术参数,构成了确保数千米长导线能够平稳、匀速张紧而不发生意外的基石。这种对“通用技术条件”的界定,意味着它不仅关乎某一个特定工程项目,而是面向整个行业的准绳,体现了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控制上的前瞻性思维和对可靠性的不懈追求。光是能想象到工程师们在起草这些标准时,需要权衡安全裕度与经济效率的博弈,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