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363-2010-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设备监造技术导则

DL/T 363-2010-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设备监造技术导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电力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电力变压器
  • 超特高压
  • 电抗器
  • DL/T 363-2010
  • 设备监造
  • 技术导则
  • 电力系统
  • 高压设备
  • 电气工程
  • 变电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141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246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
字数:29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DL/T 363-2010-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设备监造技术导则》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行业标准修订、制定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7]1415号)的安排制定。
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是电力工程的关键设备,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与系统长期可靠运行。而设备监造是设备从设计、制造到投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设备提高制造质量的手段。为了指导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的设备监造工作,特制定《DL/T 363-2010-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设备监造技术导则》。
《DL/T 363-2010-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设备监造技术导则》在参考dl/t 586—2008《电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的基础上,针对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与电抗器的特点制定。
《DL/T 363-2010-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设备监造技术导则》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DL/T 363-2010-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设备监造技术导则》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DL/T 363-2010-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设备监造技术导则》由电力行业电力变压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DL/T 363-2010-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设备监造技术导则》主要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DL/T 363-2010-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设备监造技术导则》参加起草单位:国网国际技术装备有限公司、西北电网有限公司、咸阳供电局、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吉林省电力公司、山西省电力公司物资公司。
《DL/T 363-2010-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设备监造技术导则》主要起草人:陈江波、付锡年、伍志荣、张淑珍、翟文苑、朱建新。
《DL/T 363-2010-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设备监造技术导则》参加起草人:陈宝安、朱跃、胡浩、阳少军、宫淑君、陈国元、郭少杰、郭慧浩、付超、张曦。
《DL/T 363-2010-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设备监造技术导则》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100761)。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设备监造内容
6 设备监造工作程序
7 设备监造方式及要求
8 设备监造组织机构、监造人员的职责、权利与素质要求
9 业主、监造单位及设备制造商的职责与权利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监造的质量见证点

前言/序言


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应用技术 本书摘要 本书系统阐述了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旨在为电力系统设计、运行、维护及研究人员提供一本全面、深入的技术参考手册。全书结构严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力求体现当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工程实践要求。 第一章 继电保护基础理论 本章首先回顾了电力系统故障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对继电保护提出的基本要求。深入剖析了故障电流的暂态特性,为理解后续的保护装置动作机理打下坚实基础。重点讲解了电流、电压、频率、相位等电量测量的基本方法与误差分析。详细介绍了继电保护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包括矩形特性、圆形特性、反时限特性等基本原理。同时,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速动性、选择性和灵敏性四大基本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辨析,并讨论了在不同系统结构下如何权衡这些性能指标。此外,还引入了电力系统故障录波技术,作为故障分析和保护校验的重要工具。 第二章 傅里达变换与数字信号处理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随着微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已成为现代继电保护的核心技术之一。本章首先复习了傅里达(Fourier)级数与变换的原理,并重点讲解了离散傅里达变换(DFT)和快速傅里达变换(FFT)在周期性信号分析中的应用,特别是如何利用FFT快速准确地提取系统故障时的基波和三次谐波分量。接着,详细阐述了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包括FIR(有限脉冲响应)和IIR(无限脉冲响应)滤波器的结构、设计方法及其在抑制噪声和干扰方面的作用。讨论了采样定理在继电保护中的实际意义,并给出了量化误差和处理速度对保护性能的影响分析。此外,本章还涉及了小波分析技术在故障暂态信号识别中的初步应用。 第三章 发电厂电气主接线与继电保护配置 发电厂是电力系统的源头,其继电保护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本章以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和核电站为例,详细介绍了不同机组的电气主接线方式(如单母线、双母线、主接线、附加接线等)的特点和适用性。针对不同的发电机组及其并网点,系统阐述了定子、转子保护、励磁系统保护、厂用电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的配置原则和技术要求。重点介绍了发电机本体保护中的差动保护、过电流保护、接地保护、纵差动、横差动、励磁涌流保护等关键保护方案的设计与参数整定。同时,探讨了厂内高压和中低压配电系统的保护配置策略,确保厂用电的可靠性。 第四章 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技术 输电线路是电网中最主要的传输通道,其保护的可靠性和速度至关重要。本章系统地介绍了距离保护(阻抗继电器原理、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原理、死区与越限问题),并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距离保护(如阻抗式、阻抗比压式、倍频段保护)。针对大跨距、高电压和超高压线路的特点,详细阐述了纵向和横向的电流和电压纵差保护、零序保护(零序电流保护、零序电压保护、复合序量保护)的应用。重点论述了越级跳闸的防止技术,包括光纤通道下的高可靠性纵差保护、载波保护的应用及其抗干扰措施。最后,探讨了可采用的先进技术,如暂态过程分析和故障选线技术。 第五章 电力变压器与母线保护技术 变压器和母线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节点设备,故障影响范围广,保护设计难度大。本章详细介绍了变压器的主保护方案——差动保护,包括其原理、直流分量限制、出口谐波制动原理、多绕组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实现方式以及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情况下的接地保护设计。对于备用保护,本章深入分析了过电流保护、瓦斯保护、失磁保护、过励磁保护的动作逻辑和整定依据。针对母线系统,详细讲解了高压和超高压母线的单元制、分区制保护方案,强调了直流失灵保护和低阻抗保护在复杂母线结构中的应用与配合。 第六章 电抗器与接地系统保护 电抗器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无功补偿和限制故障电流的设备,其保护要求有别于变压器。本章阐述了并联电抗器、串联电抗器的典型接线方式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重点介绍了针对电抗器绕组和外部短路的差动保护、电流保护和接地保护的配置原则。此外,对电力系统中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如直接接地、电阻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针对不同接地方式下的接地保护(如零序电流保护、两相短路接地保护、单相接地故障的选线与切除)的原理和整定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第七章 高压与超高压系统保护的特殊问题与发展趋势 随着电网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继电保护面临新的挑战。本章重点讨论了特高压(UHV)系统中,如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暂态过程的快速性对保护装置速度和性能提出的更高要求。详细分析了暂态过程中的各种附加量(如转换过程、操作过电压)对距离保护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进算法(如基于暂态量分析的保护)加以克服。本章还深入探讨了网络化继电保护(即基于IEC 61850标准的站控层和过程层通信)的架构、数据模型和报文机制,以及保护与控制的融合(保护、控制、监测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最后,简要介绍了广域保护和自组网技术在提高电网整体稳定性和故障自恢复能力中的应用前景。 第八章 继电保护的调试、试验与运行管理 本章侧重于继电保护的工程实施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详细介绍了保护装置的现场投运前调试流程,包括设备接线核对、回路通断试验、继电器特性测试、二次回路准确性校验。阐述了不同电压等级下保护装置的定期试验规程与方法,强调了继电保护性试验和非性试验在保障可靠性中的作用。同时,讨论了继电保护运行中的常见故障现象、分析方法及处理经验。最后,结合标准化的运行管理体系,指导读者如何建立和维护一套高效、可靠的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体现了国家电力标准制定者对于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深度责任感和专业精神。阅读它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次高强度的专业知识复习和能力提升。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为什么这么做”背后的物理原理和工程逻辑。比如,在讲解绕组紧固和支撑结构的试验验证时,作者用极其精炼的语言阐述了瞬态过电压和暂态短路冲击下力学平衡的复杂性,这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设备内部动态响应的理解。对于那些需要撰写技术规格书(Tender Specification)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就是一本现成的、经过行业权威验证的“模板库”。它避免了不同项目之间因标准不统一而产生的扯皮和质量波动。总而言之,这本导则的价值在于,它将超、特高压设备这一高度复杂、高风险的工程领域,通过一套严密的技术语言和流程,进行了标准化、高质量的封装,是行业内不可或缺的“灯塔”式文献。

评分

说实话,当我拿到这本书时,第一印象是它厚重且资料详实,但更吸引我的是它所蕴含的那种对“零缺陷”的执着追求。现在的电力系统,电压等级越来越高,对设备的绝缘强度、温升控制以及抗短路能力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本书没有停留在国家标准的安全红线上打转,而是明显地朝着行业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的方向迈进。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局部放电(PD)检测和突发试验的章节,那里的描述极其到位,不仅仅是告诉你“要测”,更是细致到“怎么测”、“在什么状态下测”以及“如何判定合格”。这种深入骨髓的技术钻研精神,是只有长期深耕于此的专家团队才能编写出来的。它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你耳边轻声叮嘱那些你可能在匆忙中遗漏的关键细节。对于那些负责新设备引进和验收的采购或工程管理人员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估量,它赋予了监造方强硬的、有理有据的“话语权”,确保我们付出的每一分钱都换来了最可靠的设备性能。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更多是基于其系统性和前瞻性来衡量的。电力技术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材料、新的制造工艺层出不穷,而老旧的监造规范往往跟不上步伐。然而,DL/T 363-2010虽然是几年前的版本,但其核心方法论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构建了一个“设计-制造-试验”三位一体的质量管控框架,这一点非常关键。它引导我们不仅要检查“成品”,更要深入到“制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在对变压器油箱的焊接质量检查部分,它对无损探伤的种类、覆盖范围和判定标准给出了明确的梯度划分,这远比一般的通用机械制造标准要严格得多。这本书的难得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平衡了工程的严苛性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它没有提出一些脱离实际的“天方夜谭式”要求,而是基于现有成熟技术和可靠的工程经验,提供了一套既能确保安全,又能推进项目的实用指南。

评分

从一个资深设备维护工程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设备“可维护性”和“长期可靠性”的隐含关注上。我们都知道,变压器和电抗器是电力系统的“心脏”,一旦出现故障,维修周期长、影响范围大。这本书在监造阶段对关键连接点、散热系统以及保护装置的细节要求,实际上是在为未来的运维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它对附件安装精度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密封性能和长期运行中的渗漏风险。过去我们发现,许多设备早期故障往往源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安装细节。有了这本导则,监造人员可以系统地、不遗漏地对这些“细节”进行把关,相当于提前为我们排除了未来数十年设备运行中的潜在隐患。它不仅仅是一份交付文件,更是一份为我们运维团队“减负”的质量保证书,这份价值,是无法用金钱简单衡量的。

评分

这本《DL/T 363-2010-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设备监造技术导则》的出现,对于电力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来说,简直就是一份久旱逢甘霖的宝典。我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电气设备调试和运行的技术骨干,深知在超、特高压这样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电网稳定性的关键领域,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这本书的结构非常严谨,它不仅仅罗列了检验标准和技术参数,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可操作性极强的监造流程图。我特别欣赏它对“过程控制”的强调,那些在图纸会审阶段、原材料采购阶段、乃至核心部件制造阶段的细微要求,都清晰地被提炼出来,让监造人员能够提前预判风险点,而不是等到设备出厂后才进行末端测试。过去,我们更多是依赖经验和零散的规范文件,这次有了一个统一的“语言”和“行动纲领”,无疑会大大提升监造的效率和深度。特别是对于新进场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座无法逾越的知识高山,能让他们迅速掌握行业内对于超特高压设备质量控制的最高要求,少走很多弯路。它将晦涩的理论转化成了具体的、可执行的检查清单,对于提升整个行业的设备可靠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