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351-2009-架空输电线路钢管塔运输施工工艺导则

Q/GDW 351-2009-架空输电线路钢管塔运输施工工艺导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电力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架空输电线路
  • 钢管塔
  • 运输
  • 施工
  • 工艺
  • 导则
  • 电力工程
  • 规范标准
  • Q/GDW 351-2009
  • 工程建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246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252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
字数:6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科[20092 217号(关于F达2009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展了{架空输电线路钢管塔运输施工工艺导则》编制工作。
奉标准是在总结我国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已有运输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各送变电公司对钢管塔运输方式的研究成果及成功应用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Q/GDW 351-2009-架空输电线路钢管塔运输施工工艺导则》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基本规定、施工准备、杆段装卸、运输方式。其中运输方式包括人力(畜力)运输、汽车运输、索道运输、履带式山地运输车运輸、炮车运输、驳船运输、轨道运输、连网式拉滚法运輸、直升机运输。
《Q/GDW 351-2009-架空输电线路钢管塔运输施工工艺导则》附录A至附录F均为资料性附录。
《Q/GDW 351-2009-架空输电线路钢管塔运输施工工艺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Q/GDW 351-2009-架空输电线路钢管塔运输施工工艺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Q/GDW 351-2009-架空输电线路钢管塔运输施工工艺导则》主要起草单位;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Q/GDW 351-2009-架空输电线路钢管塔运输施工工艺导则》参与起草单位:国网交流建设分公司、福建省第二电力建设公司、山东送变电工程公司、东电送变电工程公司、湖北省輸变电工程公司、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浙江送变电工程公司、江苏省送变电公司、华东送变电工程公司、上海送变电工程公司。
《Q/GDW 351-2009-架空输电线路钢管塔运输施工工艺导则》主要起草人:林冶、鄢庆锰、李明、冯卫民、黄海锋、唐光、郑怀清、张新洲、王洪英、刘利平、余秋安、薛慧君、邱强华、金辉、黄成云、鲍庆、朱立明、胡著贵、于天刚、张伟军、张仁强、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基本规定
4 施工准备
5 杆件装卸
6运输方式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运输车辆主要技术性能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简易公路、大车路技术条件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桥梁承载能力评估鉴定方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索道设计计算
附录E(资料性附录) LDC I-50 I型履带式山地运输车性能参数
附录F(资料性附录) 直升机机型选择
编制说明

前言/序言


架空输电线路钢管塔运输与安装:施工组织与技术控制 本书涵盖了现代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中,特别是针对钢管塔结构,从原材料运输到最终安装阶段的系统性施工组织、关键技术环节的控制与现场管理经验的全面总结。 --- 第一章 绪论与工程背景 本章旨在明确现代高压、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建设的时代特征,以及钢管塔作为关键基础结构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内容包括: 1.1 架空输电线路发展趋势与钢管塔结构优势分析:探讨钢管塔在抗风性能、美观度、占地面积以及标准化制造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并分析其在复杂地形和特定环境下的适用性。 1.2 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运输与安装阶段定位:明确运输、现场存放、吊装、基础连接等环节在整个工程进度和成本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强调早期规划对后期施工顺畅度的决定性影响。 1.3 施工组织与安全管理的基础原则:建立以风险预防为主导的施工管理理念。重点阐述针对大型、高耸结构件的运输与吊装作业所必须遵守的法定安全规范及行业最佳实践。 --- 第二章 钢管塔材料的场外运输组织与控制 本章详述如何高效、安全地将制造完成的钢管塔部件(包括塔柱、横担、加强筋等)从制造厂运抵施工现场的各个塔位。 2.1 运输方案的制定与论证: 可行性研究:基于设计图纸的部件尺寸、重量及现场道路条件(桥梁限高、坡度、弯道半径)进行多方案比选。 超限运输管理:针对超长、超重塔段的运输,详细说明地方交通部门的审批流程、护送要求以及夜间或特定时段的通行策略。 2.2 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控制: 包装与防护:塔段表面防腐层(如热镀锌层)的保护措施,包括垫木选择、绑扎点的选择与压力控制,防止在运输颠簸中造成损伤。 装载与卸载技术:规范平板车、低平板车的装载顺序和重心分布计算。重点介绍使用专业吊具和撬棒技术,确保卸载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对路基的保护。 2.3 现场材料堆场规划与管理: 堆场选址与地基处理:考虑承载力、防洪排涝及吊装作业半径的堆场布局。 标识与清点:建立塔段编号与现场区域的精确对应关系,确保“塔节清晰、位置明确”,为后续吊装提供准确依据。 --- 第三章 基础工程与转运准备 钢管塔的稳定承载依赖于高质量的基础施工。本章侧重于基础验收与吊装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3.1 基础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 混凝土强度与养护:钢管塔法兰盘或锚栓定位的精确度要求,侧重于地脚螺栓的预埋偏差控制(水平度、垂直度及间距)。 防腐与接地系统预留:确保基础防腐层处理的完整性,以及预埋接地极和引下线的规范连接。 3.2 吊装机械选型与现场部署: 起重机选型依据:根据塔柱节段的最大重量、吊装高度及塔位地形条件,精确计算所需起重力矩,选择履带式或轮式起重机。 作业面准备:涉及复杂地形(如山区、河谷)时,临时道路的修建标准、起重机支腿的可靠支撑和压实处理,确保吊装平台的稳定性。 3.3 转运与定位工艺研究: 短距离转运技术:对于无法一步到位的塔段,介绍使用液压顶推、轨道滚轮或专业牵引设备进行塔段的水平或小角度转运的工艺流程。 --- 第四章 钢管塔的垂直吊装与安装控制技术 本章是全书的核心,聚焦于钢管塔结构件的空中连接和整体竖立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风险控制。 4.1 塔柱分段吊装的顺序与连接工艺: 节段提升与对口:详细阐述螺栓连接和焊接连接两种主要方式的现场操作规范。重点在于高空作业中的防坠落措施和连接工具的管理。 螺栓预紧与扭矩控制:对于法兰连接,规定了螺栓的安装顺序、预紧力矩的标准值,以及使用扭矩扳手复核的方法,确保连接的结构受力均匀。 4.2 整体竖立与临时固定技术: 抱杆(导向架)体系的架设与拆除:针对超高塔柱,系统介绍抱杆系统的设计参数、受力分析以及在提升过程中对抱杆基础的动态监控要求。 拉线辅助定位:在无抱杆或塔位条件受限时,采用多点拉线系统进行辅助扶正和稳定控制,拉线张力的计算与实时调整方法。 4.3 吊装过程中的风载与气象控制: 风速监测阈值:根据不同塔段的迎风面积和结构稳定性,设定严格的停吊或降吊风速阈值。 气象预警与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强风或降雨天气下,塔体和起重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 第五章 横担安装与防腐处理的收尾工作 完成主体塔柱的竖立后,本章介绍横担的安装、线缆的引入准备以及关键的防腐与验收工作。 5.1 横担的装配与高精度定位: 横担的预装配检验:在地面完成横担内部附件(如绝缘子串连接件)的初步安装。 高空对接技术:如何利用微调工具,在风力影响下精确对准塔体与横担的连接点,确保绝缘子串的水平度符合设计要求。 5.2 缺陷处理与防腐层修复: 运输与安装损伤的修复:针对镀锌层破损部位,详细介绍现场热喷涂、冷镀锌或高分子材料的修复工艺流程,确保整体防腐性能的统一。 塔体除锈与涂层检查:对所有新连接部位(螺栓、焊缝)进行必要的检查和保护性涂层覆盖。 5.3 竣工验收与移交标准: 几何尺寸复核: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如全站仪)对塔体的垂直度、对角线尺寸进行最终复核。 文件归档:所有吊装记录、扭矩报告、气象日志及缺陷修复记录的整理与归档要求,为后续的线路调试和资产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 附录 常用钢管塔结构件的运输载荷计算示例。 起重机现场作业风险评估表(Checklist)。 高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摘录。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阅读了一些同类别的行业标准和技术手册,但这本书在逻辑结构上的组织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的章节划分和内容递进非常自然,仿佛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做了一份清晰的导航图,同时又不失对资深工程师的深度探讨。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平衡理论阐述的完整性和实际操作的便捷性,每一个技术点都被拆解得非常细致,从宏观的规划到微观的每一个螺栓拧紧的力矩都有所提及。特别是对于复杂工况下的应对策略,作者没有采用笼统的概括,而是提供了多种可行的预案和风险控制点,这种面面俱到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书籍的指导价值,让人感觉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旁边耐心指导。

评分

对于我这样的长期在现场摸爬滚打的技术人员来说,最看重的就是“可操作性”,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简直可以说是“现场救急宝典”。它不像某些纯理论书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充满了“接地气”的经验之谈。书里详细描述了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地质环境下,钢管塔运输和架设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坑点”,以及如何利用现场常见的工具和资源去巧妙解决问题。那些关于防滑、防倾覆的临时措施的描述,细节详尽到令人拍案叫绝,这显然是作者或编纂团队亲身经历无数次现场考验后凝练出来的精华,其价值远超书本上的标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封面的设计简洁而专业,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严谨性。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字体选择的清晰度和排版的疏密得当,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内页的纸张不是那种廉价的、容易反光的材质,而是略带哑光质感,这对于需要对照图表和文字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加分项。更值得一提的是,随书附带的一些辅助材料,比如单独印刷的图示小册子,方便了读者在施工现场进行快速查阅,这种人性化的设计体现了对一线工作者的尊重。从书籍的物理形态上判断,它无疑是一本经得起时间和现场环境考验的工具书,预示着其内容深度和实用价值也必然是经过精心打磨的。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作为一本技术手册,它更像是一套系统的、模块化的培训课程。通过研读,我发现自己对整个钢管塔施工环节的认知链条被极大地强化和完善了。它不仅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从而培养了一种系统性的工程思维。每一章末尾的总结和延伸思考部分,都巧妙地引导读者去关注更深层次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理念。这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对于提升个人在项目管理和技术决策上的综合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评分

这本书在技术细节的权威性上,确实无可挑剔,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踏实。我注意到书中引用的规范和参考数据都标注了最新的版本和出处,这对于需要进行项目合规性审查的专业人士来说至关重要。很多在实际工作中模糊不清的操作界限,通过书中的具体案例分析得到了清晰的界定。例如,在描述吊装过程中的受力分析时,不仅给出了计算公式,还配以清晰的受力示意图,使得抽象的力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这种对准确性的极致追求,让读者可以放心地将书中的指导意见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而不是抱着“也许行”的心态去试探,这在工程领域是极为宝贵的品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