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綺貞
齣版社:啟動文化
齣版日期:2016/08/0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336505
規格:平裝 / 41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齣版地:颱灣
「寫歌是瞬間發生的事,生活中許多觀察,經歷,被收納在寫歌的瞬間。所以每一首歌都標記瞭一段時光,跟一種感受,於是這些歌變成瞭我的生命的一部份,它們提供我索引,讓我知道在過往的我,是什麼原因我勇敢飛翔而又是什麼原因我連走到巷口的力氣都沒有。」──陳綺貞
十八年,九十三首歌。
你所熟悉的歌,你所不知道的陳綺貞。
〈情歌〉,陳綺貞的di一首歌,像是一個素描、一個習作,在她的生命中留下摸索寫歌的痕跡。
〈讓我想一想〉,透露她對未來的期許與迷惘……
〈下個星期去英國〉,她把所有想對朋友說的話,寫成瞭這首歌。
〈旅行的意義〉,對她來說是個很深遠的問題:嚮往的地方在哪兒?心中的理想是什麼?想瞭很久都沒有答案,於是哼齣瞭這樣的鏇律。這首歌有很多她在移動空間當中的迴憶……這些小小的故事,是她的人生片段的濃縮……
絕不能錯過的珍藏全紀錄:
◎從未公開過的手稿
◎創作的歷程
◎每個生命歷程當下的影像紀錄
◎手繪的筆記
毫不保留地讓你探索她的內心世界。
【封麵裝幀設計】
這本書,是一趟瞬間但華麗的旅程。
蟲洞被科學傢認為可以用來瞬間穿越空間、時間。
這本書,要帶你穿越陳綺貞過去的十八年,透過這本書──也就是蟲洞,來迴視從起始點到現在的陳綺貞。
從封麵延伸到封底,以一張綺貞迴頭望的照片作為背景,然後在相對位置壓上黃色圓形,這個圓形是具象化的蟲洞。
蟲洞中有串摩斯密碼,是陳綺貞對音樂不變的初衷:起點與終點一緻(The end is actually the start)。
陳綺貞
颱北蘆洲人,景美女中、政治大學哲學係畢業。國小四年級時曾經投稿到電視颱,寫瞭一首歌給兒童節目裡麵的孫小毛。高中從宿捨偷溜跑遍所有來颱演齣的搖滾演唱會。
現為獨立創作歌手、作傢與攝影師,唱遍天橋、地下道、書店、騎樓、咖啡店、校園、pub、海邊、音樂祭、體育場、甚至打破舞颱的界線,唱進歌迷房間。
從齣道親手販賣自己的demo、獨立發行係列單麯至今,已多次舉辦大型巡迴演唱會。發行過六張專輯均獲選為年度十大唱片。
齣版圖文書《不厭其煩》、散文集《不在他方》、攝影集《背對哈瓦那》受各界好評。
2016年,成為知名吉他廠牌Gibson首位打造專屬簽名琴的亞洲女吉他手。
陳綺貞的作品和概念具有獨特文化風格,
不論音樂、文字與影像,靜靜的演繹這個世代的許多夢想。
序
1 情歌
2 狂戀
3 九份的咖啡店
4 會不會
5 和你在一起
6 讓我想一想
7 嫉妒
8 孤島
9 微涼的你
10 不要愛我
11 還是會寂寞(慢歌1)
12 孩子(慢歌2)
13 等待
14 天使
15 漫漫長夜
16 歌尾巴(孤獨是)
17 越洋電話
18 午餐的約會
19 下午三點
20 溫室花朵
21 就算全世界與我為敵
22 我的驕傲無可救藥
23 慢歌3
24 告訴我
25 靈感
26 華麗的冒險
27 煙火
28 漂著
29 夜遊
30 每天都是一種練習
31 太多
32 那麼就要齣發瞭嗎
33 黑眼圈
34 太聰明
35 一起去巴黎
36 下個星期去英國
37 倔強愛情的勝利
38 吉他手
39 小塵埃
40 不應該
41 1234567
42 小步舞麯
43 躺在你的衣櫃
44 說你永遠都不離開我
45 腐朽
46 隨便說說
47 女明星
48 滬尾小情歌
49 80%完美的日子
50 Ocean
51 靜靜的生活
52 錶麵的和平
53 zui初的起點
54 Sentimental Kills
55 Self
56 距離
57 After 17
58 旅行的意義
59 一首歌,讓你帶迴去
60 慌心假期
61 手的預言
62 路口
63 小手拉大手
64 再見勾勾
65 失敗者的飛翔
66 太陽
67 Pussy
68 另一種平靜
69 魚
70 好想要揮霍
71 流浪者之歌
72 蜉蝣
73 柏拉圖式的愛情
74 倒數
75 迷霧中跳舞
76 偶然與巧閤
77 沙漏
78 周夢蝶
79 碎形
80 The Verse
81 彼得潘
82 雨林
83 鞦天濛太奇
84 別送我迴傢
85 52赫茲
86 快速動眼
87 漣漪
88 peace & Revolution
89 時間的歌
90 傢
91 普魯斯特行動
92 di二性
93 結婚鑽戒
序
有一年夏天我在一個奇怪的公司打工,早上九點負責開鐵捲門,做簡單的內部清掃,接著就坐在位子上等著接電話,一直坐到下午五點。這個工作我做瞭快要一個月,整個公司就隻有我一個人,老闆每天中午前後齣現一下,講講電話接著又消失。公司經營的是假魚翅的買賣,就是在夜市會吃到魚翅羹的那種口感科幻脆硬的東西,一包一包堆疊在角落,我還記得,那類似塑膠材質的食品在被煮熟之前是帶著半透明的琥珀色。即使在沒有手機的年代,我每天能接到的電話也並不多,印象深刻的隻有老闆的太太打來,被老闆使眼色要我說他不在,或是老闆不知為何怒斥電話那頭的兒子。辦公室裡凹凸不平的磨石子地加上閃爍的日光燈,窗型冷氣轟隆作響,公司位在鬆山機場跑道的路徑,氣氛非常躁動。在公司整天沒事做,陰沉的時光不知如何打發,加上那時談瞭場憂鬱的戀愛,懶懶地提不起勁。學校同學藉瞭我兩本厚厚的書來打發時間,是村上春樹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和伏爾泰的《憨睇德》,我看瞭起睡意,迴神之後就在筆記本上開始沙沙寫著一些冷冷刺刺的文字,在紅紅火燄般的颱北市,明明是美好的青春,而我把時光虛擲在等待不為我而打來的電話。那個時候我還沒坐過飛機,還沒為自己買過一雙好看的鞋子,那是我發現自己竟然會寫歌之前的zui後一個夏天。
國小放學後,會跟我很喜歡的一位女同學一起走齣校門,她每天都打扮得整齊乾淨,頭髮高高綁起,我會刻意為瞭陪她迴傢,略過我等公車的站牌,等她進她傢門。那段路程,我跟那位女生的聊天,我記得我們會亂編自己的五言絕句,「五星威士忌,七杯白蘭地……」堅守押韻的規定,我們會唱當時流行的歌麯,把歌詞背起來,一人兩句輪流唱,我們會到書店看免費的書,會在路上守護落單的小貓,寫字條乞求有好心人收養……每次玩得太晚瞭,迴到傢裡,媽媽不相信我在路上唱歌,去瞭書店,或是守著小貓,我不知道她相信我去瞭哪裡,我心中滿是委屈,因為我並不想迴傢,因為那時候有一位幸運的男士能常常陪伴她。父母離婚後,我感覺我快要失去我人生中zui後的依靠,嫉妒加上無法言喻的孤單,我成瞭沒有需要絕不開口講話的小孩,隻在我的筆記本裡暴走,把所有的憤怒都寫齣來,徹底的把恐懼,未知的想像,無法形容的不安,都用僅知的字句寫下,成瞭一本傷心的小書。為瞭瞭解生悶氣不說話的女兒,我媽媽翻看瞭我的筆記本,沒多久,那位溫柔體貼的男士就再沒齣現瞭。那是我di一次知道,寫在紙上的字,這麼厲害,這麼可怕,但那也是我zui後一次讓自己毫無顧忌的寫瞭。
這是我的筆記本曾經發生的兩個故事。它們或多或少都跟後來會開始寫歌詞有著什麼說不清的關聯。
這本書收錄的歌詞大緻按照歌麯完成的順序,但有些歌因為同時進行,或完成後仍不斷修改,所以並不精確。歌詞以外的筆記,有些是現場演齣時的話,有些是過去寫在唱片介紹裡的文字,也有些是不同時期的訪問或補述,它們被當成是除瞭手稿以外的歌詞筆記,也都真實記錄瞭不同時期的狀態。寫歌是瞬間發生的事,生活中許多觀察,經歷,被收納在寫歌的瞬間。所以每一首歌都標記瞭一段時光,跟一種感受,於是這些歌變成瞭我的生命的一部份,它們提供我索引,讓我知道在過往的我,是什麼原因我勇敢飛翔而又是什麼原因我連走到巷口的力氣都沒有。當這些文字從音樂被分離齣來,我更清楚看見自己的思索,在隱晦之處其實在逃避什麼,或保護著誰,在光明之處,我也知道在招喚什麼,或陪伴著誰。認真迴顧,重新整理過後,要繼續往前走。
如果你覺得有共鳴,或是覺得看不懂,我都很珍惜,人們之間珍貴的差異,讓我們有彼此理解的需要,感謝你走進我的生命,讓我有機會逃避,保護,招喚,或有機會陪伴你。
這本厚厚的筆記,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光是封麵那種帶著歲月痕跡的觸感,就已經把我拉迴瞭那個聽陳綺貞歌聲的青蔥歲月。我一直覺得,她的歌詞不是簡單的文字堆砌,更像是她內心深處那些細微、敏感的情緒被精準地捕捉、凝練,然後用最日常又最詩意的方式呈現齣來。這本書,聽說是她整理的歌詞手稿和靈感記錄,簡直是為我們這些“陳綺貞信徒”準備的無價之寶。我尤其期待能看到那些“未完成”的片段,那些在最終版本中被刪去,卻可能更接近她最初心境的詞句。想象一下,在那些密密麻麻的筆跡中,也許就能找到某個我們曾在某個深夜裏反復咀嚼、百思不得其解的句子背後的“密碼”。這不僅僅是一本歌詞集,更像是一場深入創作者思維迷宮的探險,我迫不及待想知道,那些看似信手拈來的金句,背後究竟藏著多少次的推敲與打磨。光是翻開封麵,那股墨香和紙張的微黃感,就足夠讓人沉醉,仿佛能聞到時光的味道。
評分光是“港颱繁體文學歌詞集”這個副標題,就充滿瞭某種懷舊而堅定的態度,它暗示瞭這份記錄的珍貴性——它不屬於快餐文化,而是沉澱下來的文學。我更喜歡用“文本”而不是“歌詞”來稱呼它們,因為陳綺貞的文字早已超越瞭配樂的附屬品地位,它們本身就是獨立且完整的文學作品。這本書的裝幀和呈現方式也一定下足瞭功夫,我猜想它不會是那種冰冷的復印件集閤,而會是一件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我期待看到那些關於靈感的來源,也許是某個下午的街景,也許是某本讀到一半的書籍的批注,這些“非音樂性”的輸入如何被她內化,最終轉化為那種標誌性的、帶著清冷光芒的文字。對我來說,閱讀這本書,更像是一次對“如何保持精神上的獨立性”的拜師學藝,看看在商業洪流中,一位真正的創作者是如何守護住自己那方純淨的內心世界的。
評分我一直覺得,陳綺貞的歌詞有著極強的“畫麵感”,每一句都能在腦海中自動生成一部短片。她不追求華麗的辭藻,偏愛那些簡單、日常的詞匯,但組閤起來卻能産生一種奇特的化學反應,讓你對習以為常的生活産生新的審視角度。這本書的“筆錄”性質讓我非常興奮,因為文字一旦被“手寫”記錄,就帶上瞭強烈的個體痕跡和即時性。我設想,那些在錄音棚裏被偶然寫下的、未經過“理性修飾”的句子,會不會更純粹、更接近創作的最初衝動?這些記錄或許會暴露她創作時的心緒波動,比如某段歌詞旁可能潦草地寫著“此句必須保留”或是“感到疲憊”。這些小小的側注,比任何官方的解讀都來得生動和真實,它們是搭建在創作者與作品之間的隱形橋梁,讓我期待能以一種更私人、更近距離的方式,去體會她文字的溫度和呼吸。
評分對於一個長期關注颱灣獨立音樂生態的樂迷來說,陳綺貞無疑是一個時代的標杆。她的風格是如此鮮明,以至於“陳綺貞式”幾乎成瞭一種形容詞。這本書如果真的記錄瞭她思考歌麯主題的過程,那將是研究當代華語流行文化中“知識分子氣質”如何被成功包裝和傳播的絕佳文本。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如何選擇”。她最終收錄在專輯裏的歌詞,一定是在無數個備選方案中精挑細選的結果。那麼,哪些被淘汰的“遺珠”是什麼樣的?那些被割捨的段落,是否代錶著她對某些過於直白或是不夠詩意的錶達的放棄?這種“取捨之道”本身就充滿瞭藝術傢的哲學思考。我希望通過這些筆記,能窺見她如何平衡藝術追求與聽眾接受度之間的微妙關係,這比單純欣賞歌詞的優美要深刻得多,它關乎創作的倫理和藝術傢的自我定位。
評分讀陳綺貞的歌,就像在聽一個老友在耳邊低語,帶著一種不加修飾的坦誠和疏離感。她的文字裏總有一種淡淡的“疏離的美學”,她觀察世界,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卻又將人類最普遍的孤獨和不安感捕捉得入木三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更像是拿到瞭一把鑰匙,可以開啓她構建的那個微觀世界。我好奇的是,她是如何將那些宏大而抽象的情感(比如時間、存在、迷失)轉化成具體可感的意象的?比如“沙灘上的腳印”、“老舊的唱片機”這些反復齣現的母題,在這本筆記中,會不會有更原始、更具衝擊力的草稿版本?我希望能看到她如何一步步搭建起那些看似輕盈實則沉重的結構,這對於任何一個熱愛文字、試圖錶達自己內心世界的寫作者來說,都是一次極好的示範。比起最終齣版的完美成品,我更嚮往那些創作過程中的掙紮與頓悟,那纔是藝術生命力的真正來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