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陳綺貞歌詞筆記/作者陳綺貞 /港颱繁體文學歌詞集

瞬:陳綺貞歌詞筆記/作者陳綺貞 /港颱繁體文學歌詞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陳綺貞
  • 歌詞
  • 音樂
  • 文學
  • 港颱
  • 繁體
  • 歌詞集
  • 流行音樂
  • 颱灣文學
  • 女性作傢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善本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啟動文化
ISBN:9789869336505
商品編碼:10496651458
開本:17 x 23 cm
齣版時間:2016-08-01
頁數:416
正文語種:繁體中文

具體描述

作者: 陳綺貞
齣版社:啟動文化
齣版日期:2016/08/0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336505
規格:平裝 / 41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齣版地:颱灣

  「寫歌是瞬間發生的事,生活中許多觀察,經歷,被收納在寫歌的瞬間。所以每一首歌都標記瞭一段時光,跟一種感受,於是這些歌變成瞭我的生命的一部份,它們提供我索引,讓我知道在過往的我,是什麼原因我勇敢飛翔而又是什麼原因我連走到巷口的力氣都沒有。」──陳綺貞

十八年,九十三首歌。
你所熟悉的歌,你所不知道的陳綺貞。

〈情歌〉,陳綺貞的di一首歌,像是一個素描、一個習作,在她的生命中留下摸索寫歌的痕跡。

〈讓我想一想〉,透露她對未來的期許與迷惘……

〈下個星期去英國〉,她把所有想對朋友說的話,寫成瞭這首歌。

 〈旅行的意義〉,對她來說是個很深遠的問題:嚮往的地方在哪兒?心中的理想是什麼?想瞭很久都沒有答案,於是哼齣瞭這樣的鏇律。這首歌有很多她在移動空間當中的迴憶……這些小小的故事,是她的人生片段的濃縮……

絕不能錯過的珍藏全紀錄:
◎從未公開過的手稿
◎創作的歷程
◎每個生命歷程當下的影像紀錄
◎手繪的筆記
毫不保留地讓你探索她的內心世界。

【封麵裝幀設計】

這本書,是一趟瞬間但華麗的旅程。

蟲洞被科學傢認為可以用來瞬間穿越空間、時間。
 這本書,要帶你穿越陳綺貞過去的十八年,透過這本書──也就是蟲洞,來迴視從起始點到現在的陳綺貞。
 從封麵延伸到封底,以一張綺貞迴頭望的照片作為背景,然後在相對位置壓上黃色圓形,這個圓形是具象化的蟲洞。
 蟲洞中有串摩斯密碼,是陳綺貞對音樂不變的初衷:起點與終點一緻(The end is actually the start)。

陳綺貞

 颱北蘆洲人,景美女中、政治大學哲學係畢業。國小四年級時曾經投稿到電視颱,寫瞭一首歌給兒童節目裡麵的孫小毛。高中從宿捨偷溜跑遍所有來颱演齣的搖滾演唱會。

 現為獨立創作歌手、作傢與攝影師,唱遍天橋、地下道、書店、騎樓、咖啡店、校園、pub、海邊、音樂祭、體育場、甚至打破舞颱的界線,唱進歌迷房間。

 從齣道親手販賣自己的demo、獨立發行係列單麯至今,已多次舉辦大型巡迴演唱會。發行過六張專輯均獲選為年度十大唱片。

齣版圖文書《不厭其煩》、散文集《不在他方》、攝影集《背對哈瓦那》受各界好評。

2016年,成為知名吉他廠牌Gibson首位打造專屬簽名琴的亞洲女吉他手。

陳綺貞的作品和概念具有獨特文化風格,
不論音樂、文字與影像,靜靜的演繹這個世代的許多夢想。


1 情歌
2 狂戀
3 九份的咖啡店
4 會不會
5 和你在一起
6 讓我想一想
7 嫉妒
8 孤島
9 微涼的你
10 不要愛我
11 還是會寂寞(慢歌1)
12 孩子(慢歌2)
13 等待
14 天使
15 漫漫長夜
16 歌尾巴(孤獨是)
17 越洋電話
18 午餐的約會
19 下午三點
20 溫室花朵
21 就算全世界與我為敵
22 我的驕傲無可救藥
23 慢歌3
24 告訴我
25 靈感
26 華麗的冒險
27 煙火
28 漂著
29 夜遊
30 每天都是一種練習
31 太多
32 那麼就要齣發瞭嗎
33 黑眼圈
34 太聰明
35 一起去巴黎
36 下個星期去英國
37 倔強愛情的勝利
38 吉他手
39 小塵埃
40 不應該
41 1234567
42 小步舞麯
43 躺在你的衣櫃
44 說你永遠都不離開我
45 腐朽
46 隨便說說
47 女明星
48 滬尾小情歌
49 80%完美的日子
50 Ocean
51 靜靜的生活
52 錶麵的和平
53 zui初的起點
54 Sentimental Kills
55 Self
56 距離
57 After 17
58 旅行的意義
59 一首歌,讓你帶迴去
60 慌心假期
61 手的預言
62 路口
63 小手拉大手
64 再見勾勾
65 失敗者的飛翔
66 太陽
67 Pussy
68 另一種平靜
69 魚
70 好想要揮霍
71 流浪者之歌
72 蜉蝣
73 柏拉圖式的愛情
74 倒數
75 迷霧中跳舞
76 偶然與巧閤
77 沙漏
78 周夢蝶
79 碎形
80 The Verse
81 彼得潘
82 雨林
83 鞦天濛太奇
84 別送我迴傢
85 52赫茲
86 快速動眼
87 漣漪
88 peace & Revolution
89 時間的歌
90 傢
91 普魯斯特行動
92 di二性
93 結婚鑽戒



 有一年夏天我在一個奇怪的公司打工,早上九點負責開鐵捲門,做簡單的內部清掃,接著就坐在位子上等著接電話,一直坐到下午五點。這個工作我做瞭快要一個月,整個公司就隻有我一個人,老闆每天中午前後齣現一下,講講電話接著又消失。公司經營的是假魚翅的買賣,就是在夜市會吃到魚翅羹的那種口感科幻脆硬的東西,一包一包堆疊在角落,我還記得,那類似塑膠材質的食品在被煮熟之前是帶著半透明的琥珀色。即使在沒有手機的年代,我每天能接到的電話也並不多,印象深刻的隻有老闆的太太打來,被老闆使眼色要我說他不在,或是老闆不知為何怒斥電話那頭的兒子。辦公室裡凹凸不平的磨石子地加上閃爍的日光燈,窗型冷氣轟隆作響,公司位在鬆山機場跑道的路徑,氣氛非常躁動。在公司整天沒事做,陰沉的時光不知如何打發,加上那時談瞭場憂鬱的戀愛,懶懶地提不起勁。學校同學藉瞭我兩本厚厚的書來打發時間,是村上春樹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和伏爾泰的《憨睇德》,我看瞭起睡意,迴神之後就在筆記本上開始沙沙寫著一些冷冷刺刺的文字,在紅紅火燄般的颱北市,明明是美好的青春,而我把時光虛擲在等待不為我而打來的電話。那個時候我還沒坐過飛機,還沒為自己買過一雙好看的鞋子,那是我發現自己竟然會寫歌之前的zui後一個夏天。

 國小放學後,會跟我很喜歡的一位女同學一起走齣校門,她每天都打扮得整齊乾淨,頭髮高高綁起,我會刻意為瞭陪她迴傢,略過我等公車的站牌,等她進她傢門。那段路程,我跟那位女生的聊天,我記得我們會亂編自己的五言絕句,「五星威士忌,七杯白蘭地……」堅守押韻的規定,我們會唱當時流行的歌麯,把歌詞背起來,一人兩句輪流唱,我們會到書店看免費的書,會在路上守護落單的小貓,寫字條乞求有好心人收養……每次玩得太晚瞭,迴到傢裡,媽媽不相信我在路上唱歌,去瞭書店,或是守著小貓,我不知道她相信我去瞭哪裡,我心中滿是委屈,因為我並不想迴傢,因為那時候有一位幸運的男士能常常陪伴她。父母離婚後,我感覺我快要失去我人生中zui後的依靠,嫉妒加上無法言喻的孤單,我成瞭沒有需要絕不開口講話的小孩,隻在我的筆記本裡暴走,把所有的憤怒都寫齣來,徹底的把恐懼,未知的想像,無法形容的不安,都用僅知的字句寫下,成瞭一本傷心的小書。為瞭瞭解生悶氣不說話的女兒,我媽媽翻看瞭我的筆記本,沒多久,那位溫柔體貼的男士就再沒齣現瞭。那是我di一次知道,寫在紙上的字,這麼厲害,這麼可怕,但那也是我zui後一次讓自己毫無顧忌的寫瞭。

這是我的筆記本曾經發生的兩個故事。它們或多或少都跟後來會開始寫歌詞有著什麼說不清的關聯。

 這本書收錄的歌詞大緻按照歌麯完成的順序,但有些歌因為同時進行,或完成後仍不斷修改,所以並不精確。歌詞以外的筆記,有些是現場演齣時的話,有些是過去寫在唱片介紹裡的文字,也有些是不同時期的訪問或補述,它們被當成是除瞭手稿以外的歌詞筆記,也都真實記錄瞭不同時期的狀態。寫歌是瞬間發生的事,生活中許多觀察,經歷,被收納在寫歌的瞬間。所以每一首歌都標記瞭一段時光,跟一種感受,於是這些歌變成瞭我的生命的一部份,它們提供我索引,讓我知道在過往的我,是什麼原因我勇敢飛翔而又是什麼原因我連走到巷口的力氣都沒有。當這些文字從音樂被分離齣來,我更清楚看見自己的思索,在隱晦之處其實在逃避什麼,或保護著誰,在光明之處,我也知道在招喚什麼,或陪伴著誰。認真迴顧,重新整理過後,要繼續往前走。

 如果你覺得有共鳴,或是覺得看不懂,我都很珍惜,人們之間珍貴的差異,讓我們有彼此理解的需要,感謝你走進我的生命,讓我有機會逃避,保護,招喚,或有機會陪伴你。

〈下個星期去英國〉
【歌詞】
你收瞭行李下個星期要去英國
遙遠的故事記得帶迴來給我
我知道我想要 卻又不敢對你說
因為我已改變太多

你改瞭一個名字也準備換工作
你開始瞭新的戀情有一些睏惑
我知道你想要 卻又不敢對我說
因為你已改變太多

你寫瞭好幾首屬於你的歌
這樣的歌隱藏瞭太多苦澀
我知道你想要
卻又不敢對我說
因為我曾是你 我曾是你
無話不說的朋友

因為 我們改變太多



  高中時有位好朋友,我們一起參加吉他社並且約定好考上大學後,要繼續玩音樂。後來我當瞭歌手,而她則一邊上班一邊在業餘的時間,寫歌、彈吉他。

有天她突然打電話給我,說暫停瞭手邊的工作。

  她很喜歡她的工作,但卻不符閤傢人的期待。後來她決定去做符閤社會期待的工作,但在那之前,想先去英國流浪。
她準備瞭很少的東西、帶瞭把吉他、很少的錢、不顧一切想把自己野放到新的境界。

  高中時期,我們的煩惱都很小,一張小紙條、去福利社買一瓶飲料,或是跟同學一起製造一個甜蜜的惡作劇或驚喜,可能就可以化解掉那些歲月裡小小的煩惱。

  但是當我們長大之後就會發現麵對的煩惱越來越大越來越不可思議,難度也非常高,自己的煩惱也多到讓你沒有辦法喘得過氣去解決別人的煩惱時,就會驚覺我們都長大瞭!
因為我們真的是在經歷人生,不是小時候想像的那個未來,而是完完整整真正的人生。
〈旅行的意義〉
【歌詞】
你看過瞭許多美景 你看過瞭許多美女
你迷失在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

你品嚐瞭夜的巴黎 你踏過下雪的北京
你熟記書本裡每一句你zui愛的真理

卻說不齣你愛我的原因 卻說不齣你欣賞我哪一種錶情
卻說不齣在什麼場閤我曾讓你動心 說不齣 離開的原因

你纍積瞭許多飛行 你用心挑選紀念品
你蒐集瞭地圖上每一次的風和日麗

你擁抱熱情的島嶼 你埋葬記憶的土耳其
你留戀電影裡美麗的不真實的場景

卻說不齣你愛我的原因 卻說不齣你欣賞我哪一種錶情
卻說不齣在什麼場閤我曾讓你分心 說不齣 旅行的意義

你勉強說齣你愛我的原因 卻說不齣你欣賞我哪一種錶情
卻說不齣在什麼場閤我曾讓你分心 說不齣 離開的原因

勉強說齣 你為我寄齣的每一封信 都是你 離開的原因
你離開我 就是旅行的意義



  一天清晨,騎著機車在淡水海邊,速度很慢,像是騎著機車散步,我在安全帽裡麵,很有安全感,對自己唱歌般哼起瞭這首歌。
  當時還沒去過很多地方,帶著一種對旅行的憧憬寫歌,渴望心境、身體的自由。
「旅行的意義」對我來說是個很深遠的問題:我嚮往的地方在哪兒?心中的理想是什麼?想瞭很久都沒有答案,於是哼齣瞭這樣的鏇律。
旅行到底有沒有意義呢?有一陣子我很睏惑。
我是一個很喜歡待在傢裡的人,可是真的在傢裡待久瞭,又會想要去遠方。
  到瞭遠方以後,我又開始想傢,懷疑自己為什麼要浪費大好的光陰,在翻著地圖找路或是一個人吃飯,不知道明天該坐火車、該坐飛機,還是該去看一個展覽的那種徬徨或是寂寞。

  這首歌給瞭我很多在移動空間當中的迴憶,會想到坐飛機或是在一個異鄉的某條街道,或者是某個商店曾經看過一樣東西,很想要帶迴去送給我的朋友……這些小小的故事,是很多很多人生片段裡的濃縮。

〈偶然與巧閤〉
【歌詞】
偶然與巧閤之間
我們的選擇會不會 改變瞭世界 改變某一個人
讓歷史重演 眼看忘瞭告別的蝴蝶

正努力在飛 當作不知道
星星和燭火 誰會先熄滅
若美麗的一切 總是看起來遙遠
親愛的 別悲傷 幸福不在他方

寂靜與喧嘩之間
發齣的聲音會不會 改變瞭世界 改變某一個人
來不及察覺 海浪已離開瞭海岸線

離開韆萬遍 當作不知道
貝殼和沙灘 總緊緊擁抱
若我們的告別 總是在挑戰時間
親愛的 別悲傷 怪我的愛漫長



  我們的生命很有限,或者說我們相聚的時間非常有限。
  當你知道一件事情一定會有結束的一天,一定會有一個終點。有的時候每分每秒都好像在告別,那種離別的感受會讓你更加珍惜,但也會讓每一刻都更深刻。
這並不是一首悲傷的歌。
  而這就是偶然的意義,所有的事情與風吹草動樹葉搖晃,你今天遇到什麼人會說齣什麼話,你的感情會因為說的話變更好或是就此消失,這些都是以為可以計劃但常常就是一個巧閤或是在眾多的偶然裡麵,造成瞭一個永遠無法更改的結果,所以這首歌解答瞭我當時的睏惑,也忠實的保留瞭在一個新的環境時,我對自己和人生的觀察的真實狀態。


《穿梭光影:二十世紀電影藝術的演進與審美變革》 書籍簡介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二十世紀電影藝術從誕生、發展、成熟到轉型的複雜歷程,側重於探討不同時代背景下,電影美學風格、敘事結構以及技術革新如何相互塑造,共同構建起我們今日所見的電影文化版圖。這不僅是一部電影史的梳理,更是一次對影像語言深層邏輯的哲學思辨。 第一部分:默片的黃金時代與視覺語言的確立 (1900-1927) 二十世紀初,電影作為一種新興的、純粹的視覺藝術,在技術條件極度受限的環境下,完成瞭其基礎語言的奠基工作。本章將重點考察喬治·梅裏愛(Georges Méliès)的魔術性幻象與格裏菲斯(D.W. Griffith)在濛太奇理論上的開創性貢獻。 我們將詳細分析早期電影如何依賴場景調度和身體錶演來傳達情感與情節,特別是針對早期「敘事性剪輯」的發展脈絡進行梳理。從簡單的景別運用到複雜的交叉剪輯,電影鏡頭語言的「語法」是如何在實踐中被摸索齣來的。此外,我們將探討美國與歐洲(特別是德國錶現主義與蘇聯濛太奇學派)在這一時期如何形成不同的視覺美學取嚮,為後來的電影發展埋下伏筆。德國錶現主義對光影的極端運用,例如在《卡裏加裏博士的小屋》中對非理性空間的建構,展示瞭電影作為心理投射載體的巨大潛力。 第二部分:有聲時代的衝擊與類型片的成熟 (1927-1945) 有聲電影的引入,被譽為「第二次革命」。本部分探討聲音技術如何徹底顛覆瞭默片時代建立的視覺中心主義,並引發瞭電影藝術形式的劇烈震盪。初期,許多導演因無法適應聲音的限製而遭遇職業危機,但很快,聲音被納入電影的錶現工具箱,開啟瞭新的敘事可能性。 我們將聚焦於好萊塢「製片廠製度」的成熟期。在這一體製下,類型片——西部片、歌舞片、黑色電影(Film Noir)的雛形——得以高效且標準化地生產。特別是對黑色電影的深入分析,它不僅是一種風格,更是一種對二戰後社會焦慮的深刻反映。透過對光影層次、對白設計和人物道德模糊性的探討,揭示其在藝術層麵的突破性。此外,還將關注歐洲大師如尚·雷諾瓦(Jean Renoir)如何利用聲場的層次感來豐富人物關係和場景氛圍,區別於好萊塢早期將聲音過度集中於對白的趨嚮。 第三部分:戰後的反思與作者論的興起 (1945-1960) 二戰的結束,使得歐洲電影創作者麵臨著重建文化價值體係的迫切需求。本章重點探討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齣現,它以其對未經修飾的現實的關注,對傳統好萊塢的「造夢」機製進行瞭直接挑戰。從棚內布景轉嚮真實街頭的拍攝,對非職業演員的運用,這些都是電影美學迴歸生活本真的嘗試。 隨後,法國「新浪潮」(La Nouvelle Vague)的誕生,標誌著電影藝術從「傳統工匠」嚮「電影作者」(Auteur)的徹底轉變。本書將詳細解析特呂弗(Truffaut)和戈達爾(Godard)等人如何將個人哲學、生活態度直接熔鑄於電影語言之中。他們對傳統敘事規範的打破,如使用跳接(Jump Cuts)、鏡頭對機位的不斷實驗,旨在揭示電影創作主體性的重要性。作者論的確立,使得電影評論和學術研究的焦點從「影片講述瞭什麼故事」轉嚮「誰用什麼方式講述瞭這個故事」。 第四部分:技術的爆炸與電影語言的邊界拓展 (1960-1980) 六十年代開始,電影製作進入瞭一個技術加速發展與主題日益大膽的階段。本部分將探討新技術(如變焦鏡頭的成熟、寬銀幕格式的運用)如何服務於更宏大的敘事野心。 重點分析美國「新好萊塢」時期(New Hollywood)的特點。深受歐洲作者論啟發的年輕導演們,如科波拉、斯科塞斯等,如何在好萊塢的體係內,融入對社會異化、個人道德睏境的深刻描繪。他們的作品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同時又保持瞭強烈的藝術批判性。同時,我們也將迴顧歐洲在這一時期對電影形式的極緻探索,例如安東尼奧尼(Antonioni)對「現代人疏離感」的空間化處理,以及貝拉·塔爾(Béla Tarr)對時間的極緻拉伸,探討這些實驗如何挑戰觀眾的感知極限。 第五部分:數位時代的前夜與跨媒介敘事的初探 (1980-2000) 進入八十年代,數位技術的萌芽開始對傳統的光學電影(Celluloid Film)產生影響。本章著重探討視覺特效的飛躍對電影敘事結構帶來的改變。大型科幻史詩和奇幻電影的興起,證明瞭電影在「奇觀創造」方麵達到瞭新的高峰。 同時,敘事開始從傳統的線性結構嚮更為碎片化、多線索並行的方嚮發展。MTV文化對電影節奏的影響尤為顯著,快速的剪輯和風格化的影像成為主流。此外,本書將首次將電影與新興的電子遊戲、網路文化進行初步的對照分析,探討「互動性」和「沉浸感」的追求如何預示著二十一世紀影視媒介的未來走嚮。這些轉變共同為進入數位化世紀的電影藝術,奠定瞭複雜而充滿張力的基礎。 結論:媒介變遷中的永恆追問 總結全書,電影藝術的發展是一部不斷突破媒介自身限製的歷史。從對光影的簡單捕捉到對複雜心理狀態的深度挖掘,電影始終在尋求錶達人類經驗的「最佳媒介」。本書旨在讓讀者理解,每一次技術的革新,最終都必須迴歸到藝術傢如何運用這些工具,來提齣關於存在、時間與社會的永恆問題。這部跨越百年的審美變革史,是理解當代影像文化的必讀之作。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一個長期關注颱灣獨立音樂生態的樂迷來說,陳綺貞無疑是一個時代的標杆。她的風格是如此鮮明,以至於“陳綺貞式”幾乎成瞭一種形容詞。這本書如果真的記錄瞭她思考歌麯主題的過程,那將是研究當代華語流行文化中“知識分子氣質”如何被成功包裝和傳播的絕佳文本。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如何選擇”。她最終收錄在專輯裏的歌詞,一定是在無數個備選方案中精挑細選的結果。那麼,哪些被淘汰的“遺珠”是什麼樣的?那些被割捨的段落,是否代錶著她對某些過於直白或是不夠詩意的錶達的放棄?這種“取捨之道”本身就充滿瞭藝術傢的哲學思考。我希望通過這些筆記,能窺見她如何平衡藝術追求與聽眾接受度之間的微妙關係,這比單純欣賞歌詞的優美要深刻得多,它關乎創作的倫理和藝術傢的自我定位。

評分

讀陳綺貞的歌,就像在聽一個老友在耳邊低語,帶著一種不加修飾的坦誠和疏離感。她的文字裏總有一種淡淡的“疏離的美學”,她觀察世界,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卻又將人類最普遍的孤獨和不安感捕捉得入木三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更像是拿到瞭一把鑰匙,可以開啓她構建的那個微觀世界。我好奇的是,她是如何將那些宏大而抽象的情感(比如時間、存在、迷失)轉化成具體可感的意象的?比如“沙灘上的腳印”、“老舊的唱片機”這些反復齣現的母題,在這本筆記中,會不會有更原始、更具衝擊力的草稿版本?我希望能看到她如何一步步搭建起那些看似輕盈實則沉重的結構,這對於任何一個熱愛文字、試圖錶達自己內心世界的寫作者來說,都是一次極好的示範。比起最終齣版的完美成品,我更嚮往那些創作過程中的掙紮與頓悟,那纔是藝術生命力的真正來源。

評分

這本厚厚的筆記,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光是封麵那種帶著歲月痕跡的觸感,就已經把我拉迴瞭那個聽陳綺貞歌聲的青蔥歲月。我一直覺得,她的歌詞不是簡單的文字堆砌,更像是她內心深處那些細微、敏感的情緒被精準地捕捉、凝練,然後用最日常又最詩意的方式呈現齣來。這本書,聽說是她整理的歌詞手稿和靈感記錄,簡直是為我們這些“陳綺貞信徒”準備的無價之寶。我尤其期待能看到那些“未完成”的片段,那些在最終版本中被刪去,卻可能更接近她最初心境的詞句。想象一下,在那些密密麻麻的筆跡中,也許就能找到某個我們曾在某個深夜裏反復咀嚼、百思不得其解的句子背後的“密碼”。這不僅僅是一本歌詞集,更像是一場深入創作者思維迷宮的探險,我迫不及待想知道,那些看似信手拈來的金句,背後究竟藏著多少次的推敲與打磨。光是翻開封麵,那股墨香和紙張的微黃感,就足夠讓人沉醉,仿佛能聞到時光的味道。

評分

光是“港颱繁體文學歌詞集”這個副標題,就充滿瞭某種懷舊而堅定的態度,它暗示瞭這份記錄的珍貴性——它不屬於快餐文化,而是沉澱下來的文學。我更喜歡用“文本”而不是“歌詞”來稱呼它們,因為陳綺貞的文字早已超越瞭配樂的附屬品地位,它們本身就是獨立且完整的文學作品。這本書的裝幀和呈現方式也一定下足瞭功夫,我猜想它不會是那種冰冷的復印件集閤,而會是一件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我期待看到那些關於靈感的來源,也許是某個下午的街景,也許是某本讀到一半的書籍的批注,這些“非音樂性”的輸入如何被她內化,最終轉化為那種標誌性的、帶著清冷光芒的文字。對我來說,閱讀這本書,更像是一次對“如何保持精神上的獨立性”的拜師學藝,看看在商業洪流中,一位真正的創作者是如何守護住自己那方純淨的內心世界的。

評分

我一直覺得,陳綺貞的歌詞有著極強的“畫麵感”,每一句都能在腦海中自動生成一部短片。她不追求華麗的辭藻,偏愛那些簡單、日常的詞匯,但組閤起來卻能産生一種奇特的化學反應,讓你對習以為常的生活産生新的審視角度。這本書的“筆錄”性質讓我非常興奮,因為文字一旦被“手寫”記錄,就帶上瞭強烈的個體痕跡和即時性。我設想,那些在錄音棚裏被偶然寫下的、未經過“理性修飾”的句子,會不會更純粹、更接近創作的最初衝動?這些記錄或許會暴露她創作時的心緒波動,比如某段歌詞旁可能潦草地寫著“此句必須保留”或是“感到疲憊”。這些小小的側注,比任何官方的解讀都來得生動和真實,它們是搭建在創作者與作品之間的隱形橋梁,讓我期待能以一種更私人、更近距離的方式,去體會她文字的溫度和呼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