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自编集:谈虎集

周作人自编集:谈虎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作人 著
图书标签:
  • 周作人
  • 谈虎集
  • 杂文
  • 散文
  • 文学
  • 文化
  • 思想
  • 近代史
  • 国学
  • 随笔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210642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950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胡适说,大陆可看的唯有周作人的作品;鲁迅评价,周作人的散文为中国一。“周作人自编集”是周作人生前自己编定或写作的文集,共37种,是作者散文创作中的精华。所以,要了解周作人,了解他的思想,必从周作人自编集入手。

内容简介

《谈虎集》收录一百三十二篇,是作者社会批评家一面的集中表现。评论所及,乃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层面,几乎无所不说,而这些文章,或酣畅淋漓,或妙趣横生,或怒目圆睁。
其中,《思想革命》和《祖先崇拜》是周作人革命思想的主要标志,奠定了他一生的思想基础,也标志着五四新文学运动具备本质性的阶段的开始。在《两个鬼》中,作者说自己身上有两个鬼:“其一是流氓鬼,其二是绅士鬼”,“我爱绅士的态度与流氓的精神”,这正是全面了解周作人的一把钥匙。
读这本书,宜在夜深微醺时节,当不禁连连拍案,有掐臂见血酷暑吞冰之快。

目录


祖先崇拜
思想革命
前门遇马队记
罗素与国粹
排日的恶化
亲日派
译诗的困难
民众的诗歌
翻译与批评
批评的问题
新诗
美文
新文学的非难
碰伤
附编余闲话
宣传
附工人与白手的人
三天
麝香
卖药
天足
胜业
小孩的委屈
感慨
资本主义的禁娼
先进国之妇女
可怜悯者
北京的外国书价
上海的戏剧
迷魂药
铁算盘
重来
医院的阶陛
浪漫的生活
同姓名的问题
别名的解释
别号的用处
文士与艺人
思想界的倾向
附读仲密君思想界的倾向
不讨好的思想革命
问星处的豫言
读经之将来
古书可读否的问题
读孟子
一封反对新文化的信
代快邮
条陈四项
诉苦
何必
致溥仪君书
论女袴
国庆日
国语罗马字
郊外
南北
养猪
宋二的照相
包子税
奴隶的言语
京城的拳头
拜脚商兑
拜发狂
女子学院的火
男装
头发名誉和程度
男子之裹脚
铜元的咬嚼
二非佳兆论
拆墙
宣传与广告
外行的按语
卧薪尝胆
革命党之妻
孙中山先生
偶感
人力车与斩决
诅咒
怎么说才好
双十节的感想
酒后主语小引
土之盘筵小引
小书
古文秘诀
新名词
牛山诗
旧诗呈政
蔼理斯的诗
马太神甫
道学艺术家的两派
风纪之柔脆
萨满教的礼教思想
乡村与道教思想
王与术士
求雨
再求雨
半春
野蛮民族的礼法
从犹太人到天主教
非宗教运动
关于非宗教
寻路的人
两个鬼
拈阄
我学国文的经验
妇女运动与常识
论做鸡蛋糕
北沟沿通信
抱犊谷通信
诃色欲法书后
附诃色欲法
读报的经验
关于重修丛台的事
关于儿童的书
读儿童世界游记
评自由魂
希腊人名的译音
新希腊与中国
日本与中国
日本浪人与顺天时报
日本人的好意
再是顺天时报
排日平议
裸体游行考订
希腊的维持风化
清朝的玉玺
李佳白之不解
清浦子爵之特殊理解
支那民族性
支那与倭
李完用与朴烈
文明国的文字狱
夏夜梦
序言
一 统一局
二 长毛
三 诗人
四 狒狒之出笼
五 汤饼会
六 初恋
真的疯人日记
编者小序
一 最古而且最好的国
二 准仙人的教员
三 种种的集会
四 文学界
编者跋
雅片祭灶考
剪发之一考察
后记

精彩书摘

前门遇马队记 中华民国八年六月五日下午三时后,我从北池子往南走,想出前门买 点什物。走到宗人府夹道,看见行人非常的多,我就觉得有点古怪。到了 警察厅前面,两旁的步道都挤满了,马路中间立站许多军警。再往前看, 见有几队穿长衫的少年,每队里有一张国旗,站在街心,周围也都是军警 。我还想上前,就被几个兵拦住。人家提起兵来,便觉很害怕。但我想兵 和我同是一样的中国人,有什么可怕呢?那几位兵士果然很和气,说请你 不要再上前去。我对他说,“那班人都是我们中国的公民,又没有拿着武 器,我走过去有什么危险呢?”他说,“你别要见怪,我们也是没法,请 你略候一候,就可以过去了。”我听了也便安心站着,却不料忽听得一声 怪叫,说道什么“往北走!”后面就是一阵铁蹄声,我仿佛见我的右肩旁 边,撞到了一个黄的马头。那时大家发了慌,一齐向北直奔,后面还听得 一阵马蹄声和怪叫。等到觉得危险已过,立定看时,已经在“履中”两个 字的牌楼底下了。我定一定神,再计算出前门的方法,不知如何是好,须 得向那里走才免得被马队冲散。于是便去请教那站岗的警察,他很和善的 指导我,教我从天安门往南走,穿过中华门,可以安全出去。我谢了他, 便照他指导的走去,果然毫无危险。我在甬道上走着,一面想着,照我今 天遇到的情形,那兵警都待我很好,确是本国人的样子,只有那一队马煞 是可怕。那马是无知的畜生,他自然直冲过来,不知道什么是共和,什么 是法律。但我仿佛记得那马上似乎也骑着人,当然是个兵士或警察了。那 些人虽然骑在马上,也应该还有自己的思想和主意,何至任凭马匹来践踏 我们自己的人呢?我当时理应不要逃走,该去和马上的“人”说话,谅他 也一定很和善,懂得道理,能够保护我们。我很懊悔没有这样做,被马吓 慌了,只顾逃命,把我衣袋里的十几个铜元都掉了。想到这里,不觉已经 到了天安门外第三十九个帐篷的面前,要再回过去和他们说,也来不及了 。晚上坐在家里,回想下午的事,似乎又气又喜。气的是自己没用,不和 骑马的人说话;喜的是侥幸没有被马踏坏,也是一件幸事。于是提起笔来 ,写这一篇,做个纪念。从前中国文人遇到一番危险,事后往往做一篇“ 思痛记”或“虎口余生记”之类。我这一回虽然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但在我却是初次。我从前在外国走路,也不曾受过兵警的呵叱驱逐,至 于性命交关的追赶,更是没有遇着。如今在本国的首都,却吃了这一大惊 吓,真是?出人意表之外”,所以不免大惊小怪,写了这许多话。可是我 决不悔此一行,因为这一回所得的教训与觉悟比所受的侮辱更大。 罗素与国粹 罗索来华了,他第一场演说,是劝中国人要保重国粹,这必然很为中 国的人上自遗老下至青年所欢迎的。 罗素这番话,或者是主客交际上必要的酬答,也未可知,但我却不能 赞成。 中国古时如老庄等的思想,的确有很好的,但现在已经断绝。现在的 共和国民已经不记得什么“长而不宰”,他们所怀抱的思想却是尊王攘夷 了。 我想国粹实在只是一种社会的遗传性,须是好的,而且又还存在,这 才值得保存,才能保存。譬如现在有一个很有思想的人,我们可以据了善 种学的方法,保存他特有的能力,使他传诸后世。倘若这人已死,子孙成 了傻子,这统系便已中绝,留下一部著作,也不过指示先前曾有过这样伟 大的思想,在他子孙的脑里却自有他的傻思想,不能相通了。我们看中国 的国民性里,除了尊王攘夷,换一个名称便是复古排外的思想以外,实在 没有什么特别可以保存的地方。几部古书虽有好处,在不肖子孙的眼中, 只是白纸上写的黑字,任他蛀烂了原是可惜,教他保存,也不过装潢了放 在傻子的书架上,灌不进他的脑里去的了。还有一层?你教他保重老庄, 他却将别的医卜星相的书也装潢起来了,老庄看不懂,医卜星相却看得滋 滋有味,以为国粹都在这里了。 中国人何以喜欢印度泰戈尔?因为他主张东方化,与西方化抵抗。何 以说国粹或东方化,中国人便喜欢?因为懒,因为怕用心思,怕改变生活 。所以他反对新思想新生活,所以他要复古,要排外。 罗素初到中国,所以不大明白中国的内情,我希望他不久就会知道, 中国的坏处多于好处,中国人有自大的性质,是称赞不得的。 我们欢迎罗素的社会改造的意见,这是我们对于他的唯一的要求。 P10-14

前言/序言

  近几年来所写的小文字,已经辑集的有《自己的园地》等三册一百二 十篇,又《艺术与生活》里二十篇,但此外散乱着的还有好些,今年暑假 中发心来整理他一下,预备再编一本小册子出来。等到收集好了之后一看 ,虽然都是些零星小品,篇数总有一百五六十,觉得不能收在一册里头了 ,只得决心叫他们“分家”,将其中略略关涉文艺的四十四篇挑出,另编 一集,叫作“谈龙集”,其余的一百十几篇留下,还是称作“谈虎集”。 书名为什么叫作谈虎与谈龙,这有什么意思呢?这个理由是很简单的 。我们(严格地说应云我)喜谈文艺,实际上也只是乱谈一阵,有时候对于 文艺本身还不曾明了,正如我们著《龙经》,画水墨龙,若问龙是怎样的 一种东西大家都没有看见过。据说从前有一位叶公,很喜欢龙,弄得一屋 子里尽是雕龙画龙,等得真龙下降,他反吓得面如土色,至今留下做人家 的话柄。我恐怕自己也就是这样地可笑。但是这一点我是明白的,我所谈 的压根儿就是假龙,不过姑妄谈之,并不想请他来下雨,或是得一块的龙 涎香。有人想知道真龙的请去找豢龙氏去,我这里是找不到什么东西的。 我就只会讲空话,现在又讲到虚无飘渺的龙,那么其空话之空自然更可想 而知了。 《谈虎集》里所收的是关于一切人事的评论。我本不是什么御史或监 察委员,既无官守,亦无言责,何必来此多嘴,自取烦恼?我只是喜欢讲 话,与喜欢乱谈文艺相同,对于许多不相干的事情,随便批评或注释几句 ,结果便是这一大堆的稿子。古人云,谈虎色变,遇见过老虎的人听到谈 虎固然害怕,就是没有遇见过的谈到老虎也难免心惊,因为老虎实在是可 怕的东西,原是不可轻易谈得的。我这些小文,大抵有点得罪人得罪社会 ,觉得好像是踏了老虎尾巴,私心不免惴惴,大有色变之虑,这是我所以 集名谈虎之由来,此外别无深意。这一类的文字总数大约在二百篇以上, 但是有一部分经我删去了,小半是过了时的,大半是涉及个人的议论,我 也曾想拿来另编一集,可以表表在“文坛”上的一点战功,但随即打消了 这个念头,因为我的绅士气(我原是一个中庸主义者)到底还是颇深,觉得 这样做未免太自轻贱,所以决意模仿孔仲尼笔削的故事,而曾经广告过的 《真谈虎集》于是也成为有目无书了。 《谈龙》《谈虎》两集的封面画都是借用古日本画家光琳的,在《光 琳百图》中恰好有两张条幅,画着一龙一虎,便拿来应用,省得托人另画 。——《真谈虎集》的图案本来早已想好,就借用后《甲寅》的那个木铎 里黄毛大虫,现在计画虽已中止,这个巧妙的移用法总觉得很想的不错, 废弃了也未免稍可惜,只好在这里附记一下。 民国十六年十一月八日,周作人,于北京苦雨斋。
《谈虎集》:周作人的“日常”与“杂想” 周作人,这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散文家,以其独特的“闲适”风格、博杂的学识以及对寻常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学遗产。《谈虎集》,作为他精心自编的一部文集,更是集中体现了他晚年创作的诸多特点。这部书并非以宏大的叙事或深刻的哲理见长,而是以一种温和平淡的笔调,将读者带入周作人那充满智性与趣味的内心世界。 “谈虎”非虎:日常生活的诗意栖居 书名“谈虎集”,初听之下,仿佛令人联想到古代神怪故事中的猛虎,或是历史传说中与虎相关的种种意象。然而,周作人在这里的“虎”,已然脱去了其凶猛的原形,转化为一种更加温和、隐喻的符号。他笔下的“虎”,更多时候是一种心灵的寄托,是一种对生活理想的寄望,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态度。这种“谈虎”的方式,正是周作人散文的典型特征——善于从 mundane(平凡)中发掘出诗意,从琐碎中提炼出哲思。 《谈虎集》中的篇章,大多围绕着周作人晚年定居北平后的生活展开。他没有刻意去描写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也没有刻意去抒发激昂的情感。他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庭院中的花草树木,窗外的鸟鸣虫叫,街巷里的市井百态,甚至是一件寻常的衣物,一碗朴素的饭菜。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元素,在他的笔下却焕发出了别样的生机与光彩。 例如,书中关于庭院中植物的描写,绝非简单的植物志。他会细致地描摹海棠花的形态,追溯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渊源,并借此引发对生命消长、时光流转的感慨。他对竹子的喜爱,也不仅仅是欣赏其挺拔的身姿,更是借竹之“虚心”与“有节”,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这些对自然的细致描摹,将读者带入一种宁静而自足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杂学旁征:学识的自然流淌 周作人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的知识领域极其广阔,从中国古典文学、民俗学、语言学,到外国文学、历史、哲学,无不涉猎。在《谈虎集》中,这种博杂的学识并非以说教的方式呈现,而是如同溪流般自然地渗透在文章的字里。 当他谈论一道家常菜时,可能会引申出关于饮食文化变迁的考证;当他谈论一件旧物时,可能会追溯其背后的历史典故和民俗习惯。这种“杂学”的运用,非但没有显得晦涩难懂,反而为文章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独特的魅力。他能够将高深的学问,用最浅显、最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也能获得知识的启迪。 例如,他在文中提及某个节令的习俗,便会顺理成章地引出与此相关的诗词歌赋,或是民间传说。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使得他的文章充满了东西方思想碰撞的火花。这种“杂学旁征”的写作手法,是周作人散文的一大特色,也是他区别于其他作家之处。他不是在炫耀学问,而是在用学问来丰富他的生活体验,用学问来解释他眼中的世界。 “智的静观”:冷静的思考与温和的批判 周作人的散文,往往有一种“智的静观”的特质。他善于在纷繁的世事中保持一份冷静与理性,用一种温和甚至略带调侃的口吻,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他没有激烈的抨击,也没有尖锐的讽刺,更多的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洞察和一种带有善意的提醒。 《谈虎集》中的一些篇章,便能体现出这种“智的静观”。他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描写,往往不动声色,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他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和对某些不良风气的隐晦批判。他不会直接点名批评,而是通过描摹人物的言行举止,或是对某些场景的细致刻画,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意味。 这种“静观”的态度,也体现在他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上。他很少描写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或惊天动地的友情。他更看重的是那些平淡日常中的温暖,是人与人之间细微的体贴与关怀。他对“友谊”的理解,也并非建立在利益或共同的政治主张之上,而是建立在精神的契合与个性的尊重。 “闲适”中的人文关怀 尽管周作人常被贴上“闲适”的标签,但这“闲适”并非是逃避现实,而是他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精神的栖息地。《谈虎集》正是他这种“闲适”人生哲学的体现。他在看似淡泊宁静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对人性的关怀,对文化的珍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他笔下的“闲适”,是对快节奏、功利化生活的某种反拨,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护。他鼓励人们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去体味那些被忽略的细节。这种“闲适”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是对个体精神自由的肯定,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 结语 《谈虎集》是一部耐人寻味的文集。它没有耀眼的辞藻,也没有激荡人心的情节,但它以其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思考、博杂的学识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周作人以他特有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平凡生活中的诗意,体味到了杂学中的趣味,感受到了“智的静观”的力量。阅读《谈虎集》,就如同走进了一位智者的心灵花园,与他一同漫步,一同沉思,一同品味人生的况味。这本书,是一次与周作人精神世界的对话,一次对“闲适”生活方式的重新审视,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度体验。它提醒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保留一份内心的宁静,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生活的美好,用独立的思考去面对纷繁的世事,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习惯了快餐式阅读的现代人,一开始接触《谈虎集》确实有点挑战性。它的节奏慢得像老电影的默片,需要极大的耐心去适应。但一旦沉浸进去,那种被文字温柔包裹的感觉,是其他任何作品都无法替代的。周作人很擅长使用“比喻”和“对比”,他常常用一种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事物并置起来,让你猛然间领悟到其中的深层关联。例如,他对某种特定人群的刻画,总能精准地抓住那种既想融入又保持距离的微妙心态,描绘得入木三分,丝毫没有多余的渲染或煽情。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不愿承认的怯懦和伪装。我倾向于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去魅”,它剥去了社会强加给我们的光环和标签,还原了作为个体在面对巨大时代洪流时的真实姿态。阅读后,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平日里说话的方式,是否也带上了太多不必要的“表演”成分。

评分

这本自编集,读起来完全不像是一本刻意为之的“作品选集”,反而像是一份私人日记的精简版,充满了未经修饰的个人气质。我欣赏他那种近乎于“古董爱好者”般的专注力,对待每一个细节、每一段记忆,都抱持着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他没有试图去迎合任何时代的主流声音,而是忠实地记录下自己在特定历史节点下的感知和体验。特别是那些涉及家庭伦理和友人交往的篇章,虽然言辞克制,但那份深埋的情感张力,却通过文字的留白,以更具感染力的方式传递出来。这本书的语言是内敛的,但内敛之下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要求读者主动去参与到文本的建构中,去填补那些被刻意省略的部分。它不是一本提供标准答案的书,而是一系列高质量的、引发深思的“问题”。每读完一篇,我都会放下书,点燃一支烟(虽然我并不抽烟,但总有这种仪式感的冲动),去消化那份沉甸甸的、属于旧日知识分子的孤独和清醒。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动声色地构建了一个远离喧嚣的“小世界”。我读完后最大的感受是,周作人似乎有一种超凡的定力,能够从日常的鸡毛蒜皮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他谈论的那些看似琐碎的往事、那些旧时的人情,如今读来,竟有种穿越时空的力量。我们总以为自己生活在更“进步”的时代,但翻开这些文字,才发现人性的幽暗、体制的压抑,乃至人与人之间微妙的界限感,从未真正改变。我特别留意了他对于“闲适”的定义,那不是懒惰,而是一种对精神自主权的捍卫。在充斥着信息轰炸的今天,如何保持那份“闲”,如何不被外界的声浪卷走,这本书给出了一个古典而坚定的答案。行文的结构非常松散,却又自有其内在的逻辑脉络,像是一条蜿蜒的小溪,你不知道它下一刻会流向哪里,但你知道它最终会汇入一片开阔的水域。

评分

说实话,初翻《谈虎集》,我差点被那种看似平淡、实则暗藏机锋的笔调给“骗”过去了。这哪里是闲谈?这简直是一部高级的“局外人”生存哲学教科书!不同于鲁迅的峻急和振聋发聩,周作人更像是那个坐在角落里,慢悠悠地用镊子夹起一片落叶,然后告诉你这片叶子的纹理结构,以及它为何会以这样的姿态凋零。他对“世故”的描绘,精妙得让人脊背发凉,他不是教你如何圆滑,而是让你看穿圆滑背后的虚假和可悲。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散文,而是在进行一场心理学的田野调查,对象就是我们自己——那个总想讨好别人,又总在不经意间被世俗同化的“我”。文字的密度极高,看似白描,实则句句珠玑,需要反复咂摸才能体会到那股冷峻的幽默感。这种幽默,不逗你笑,而是让你在心底里微微一笑,带着一丝无可奈何的了然。对于追求文字深度和思想厚度的读者来说,这本集子提供的精神食粮,远超一般的文坛佳作。

评分

这本《谈虎集》读来,仿佛与周作人先生在那个充满烟雨的江南庭院里对饮清茶,听他娓娓道来他对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我尤其欣赏他那种不动声色的批判力量,不是那种激烈的呐喊,而是如同溪水涓涓,慢慢渗入人心,让你在不经意间反思自己的处世之道。他笔下的“虎”或许并非真正的猛兽,而是人性中那些难以言喻的弱点、世俗的偏见,甚至是文人相轻的尴尬境地。他用一种近乎疏离的、旁观者的视角,冷静地剖析着这些“虎”,却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个体生命尊严的珍视。这种矛盾的和谐,使得文字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生活的温度。那些关于闲适、关于旧物、关于日常琐事的描摹,绝非简单的记录,而是他构建精神避难所的基石,是我们现代人在高压生活下,最渴望回归的宁静港湾。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一场内心的深度清洁,去除了浮躁的尘埃,只留下沉静的思考。他的文字节奏,总能牵引着我的呼吸放缓,进入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非常适合在深夜独自品读,感受那份独有的“周氏”风骨。

评分

希望集齐全套三十七本

评分

这是搞活动时买的。这可是经典,希望能把这套书都收全了。

评分

在这套集子里,暂时是这本《谈虎集》最厚实了,绝对实惠。

评分

《周作人自编文集》编辑杂记 止庵

评分

编写很好的书内容还行吧

评分

我把整理出版《周作人自编文集》视为一生主要工作之一;事实上也是如此,整整忙了两年时间。我读苦雨斋的书,始于十五年前,最早接触的是上海书店影印的三种,即《知堂文集》、《知堂乙酉文编》和《过去的工作》,内容不说,单那形式就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以后读到周氏著作各种选本,都不能令人满意。作者生前编定一本本集子,无不花费一番心思。而且不像鲁迅惯用编年方法,一本书中文章排列顺序,乃是别有安排,好比营造一种语境,后人打散重编,这语境也就破坏了。岳麓书社曾经大致依照原样出过其中十几种,说来甚合我意,可惜中止了;如果当初此事得以完成,我倒是乐得只当读者。而没来得及出的那些,却是平常不大容易见到的。一度我打算接着做下去,先是编辑出版了《关于鲁迅》,内收《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和《鲁迅的青年时代》;继而计划把自《秉烛谈》至《过去的工作》各集合刊一部“知堂十种”,却未能如愿。后来再读岳麓版诸书,觉得装帧未免简陋,校改略嫌过头,所以下决心整个儿重做一遍。恰好与出版社方面不谋而合,于是就动手做起来了。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

周作人自编集,谈虎集。

评分

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