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漢代道傢思想(國學論叢)
:68.00元
售價:53.0元,便宜15.0元,摺扣77
作者:陳麗桂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101109627
字數:297000
頁碼:30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國學論叢:漢代道傢思想》以對司馬談《論六傢要指》、齊學與黃老、氣化宇宙論、《淮南子》、漢代養生觀、《老子指歸》、《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爾注》等議題與傳世文獻的探討作為論證之據點,以呈現道傢思想在漢代發展與應用的狀況。《國學論叢:漢代道傢思想》對漢代黃老之道做瞭全麵闡述,涉及黃老道傢思想的演變與轉化、黃老養生之理等,解析瞭當時重要典籍所體現的黃老學說。
目錄
漢代道傢思維中的各傢思想——《論六傢要指》論六傢
一、六傢思想要旨與得失
(一)五傢之得失
(二)道傢思想要旨
二、《論六傢要指》的思想傾嚮
(一)為治與尚功
(二)由道到術,由老子到黃老
(三)采儒墨,撮名法
(四)因陰陽之大順
三、融閤五傢以批判五傢
四、結語
黃老道傢與齊學
一、齊文化的起源、發展與特質
(一)太公封齊與齊文化的發展
(二)齊文化的特質
二、齊文化與齊學的鼎盛
——稷下學宮及其學術
(一)田氏篡齊與稷下學宮
(二)稷下學術與學風
三、黃老之學的起源與內容
(一)黃老之學的起源
(二)黃老之學的特質
(三)黃老之學的思想內容
四、結論
漢代道傢思想的演變與轉化
一、先秦道傢思想
(一)楊硃
(二)老子
(三)莊子
(四)黃老道傢
二、漢代道傢思想的錶現形式與特質
(一)鋪衍以推闡
(二)注釋以轉用
三、“道”觀念的轉變與應用——由《老子》到黃老
(一)由“道”到“氣”:由本體轉嚮創生
(二)由“道”到“術”
(三)由道傢到道教
(三)陰陽學的融入與結閤
漢代的氣化宇宙論及其影響
一、道與術、氣
二、兩漢的氣化宇宙論
(一)《淮南子》的氣化宇宙論
(二)漢人的氣化天地萬物說
(三)以太極、太始、太易、太初、太素為名的宇宙創生係列
三、兩漢氣化宇宙論的影響
(一)楊泉唯氣的物理論
(二)張載的“太虛即氣”
(三)程硃的“氣”論
(四)其他宋、明學者的氣論
四、結論
道傢養生觀在漢代的演變與轉化——以《淮南子》、《老子指歸》、《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爾注》為核心
一、先秦道傢的養生觀
二、漢代道傢的養生觀
(一)《淮南子》的養生觀
(二)《老子指歸》的養生觀
(三)《老子河上公章句》的養生觀
(四)《老子想爾注》殘捲的養生觀
三、結論
《淮南子》解老
一、漢人解老——由道至術
二、承襲與創造兼具的《淮南子》解老
(一)深入理解與創造性詮釋
(二)經世而尚用
(三)鋪衍以顯實
(四)博采以轉化
三、結論
《老子指歸》的聖人論
一、嚴遵與《老子指歸》殘捲
二、聖人——理想的典範
三、聖人的性情與風格
(一)體道懷德,順天參物
(二)和柔順適,無所抵牾
(三)虛無衝泊,清靜玄默
(四)反身治心,響應影隨
(五)遁名棄智,釋仁去義
(六)因任應變,與時相隨
(七)為之以反,事於不事
(八)慎始謹小,防微杜漸
四、結論
《老子河上公章句》所顯現的黃老養生之理
一、《老子河上公章句》的作者與成書年代
二、《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思想背景
三、《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思想內容
(一)治國治身一理相通
(二)由治國側嚮治身
(三)因循自然,反對文飾
(四)道論
(五)以氣為核心的養生論
四、結論
從哲學、養生到宗教——《河上公章句》解老
一、《河上公章句》的解老模式
(一)行文簡潔,標題扼要嚴謹
(二)舉例作注,明實詮解
二、從哲學轉化為養生
(一)治身與治國、守真與經世區隔並論
(二)氣化萬物,愛精長生
(三)鼻天口地
(四)戒慎名利以治國
三、從養生到宗教
四、教忠教孝的儒說融入
五、望文生義與異本說解
六、結論
《老子想爾注》轉嚮道教的理論呈現
一、《老子想爾注》的成書及其相關問題
二、《老子想爾注》殘捲的內容與思想
(一)道、氣與太上老君
(二)道與吾、我
(三)道與誡
(四)貴道賤法,重壽輕祿
(五)清靜結精以長生
(六)行善積德以仙壽
(七)至誠守道,不用祭□
(八)道人、仙士、俗人與屍人
三、結論
《老子想爾注》解老
一、《老子想爾注》殘捲與張陵、張魯
二、《想爾》的解老模式
(一)經驗層的說解與應用性的詮釋
(二)刪改字詞,以便教眾
(三)標斷異常,仍歸宗教
(四)以實解虛,望文生義
三、《想爾》的宗教解老
(一)“道”的誡化、氣化與神化
(二)從“損”的無為體道到“益”的守誡煉形
(三)從清靜儉嗇到結精成神
(四)從後身無身到長生仙壽
三、結論
附錄一 黃老與老子
一、黃老學說的起源
(一)田齊的造祖運動與原鄉情懷(北方齊地黃老)
(二)南方楚地黃老說
二、黃老學對老子學說的轉化
(一)老子學說的轉化背景
(二)黃老之學的內容與特質
(三)黃老學對老子的經世詮釋與推衍
三、結論
附錄二 黃老與黃帝
一、黃老是學術思潮
二、黃帝的神話與曆史化
三、田齊的正名與一統誌業
四、一心四麵的一統霸雄
五、黃、土居中,以統四方
六、結論。
作者介紹
陳麗桂 颱灣師範大學教授。著有《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新編淮南子》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又不失古樸的氣息,一看就知道是內涵深厚的學術力作。拿到手裏沉甸甸的質感,配閤上精緻的排版和清晰的字體,閱讀體驗簡直是享受。尤其欣賞中華書局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紙張的觸感溫潤,油墨的暈染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載體。封麵設計上,那巧妙融入的傳統紋飾元素,與書名所指的主題遙相呼應,無需多言,便能感受到一股濃鬱的國學氛圍撲麵而來。對於像我這樣,既注重閱讀的實用性,又追求書籍藝術性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在視覺和觸覺上的雙重滿足,無疑為接下來的深入探索奠定瞭一個極佳的基調。它讓人願意捧著它,安靜地坐下來,慢慢品味文字背後的深遠意境,而不是僅僅將其視為信息載體。
評分我花瞭相當長的時間來消化這本書的前幾章,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梳理脈絡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極其嚴謹的學術態度。不同於市麵上一些為瞭追求聳動效果而過度簡化的論述,這裏的分析是層層遞進、有理有據的。尤其是在界定“道傢思想”在漢代的具體流變與吸收融閤方麵,作者似乎是下瞭“綉花功夫”,將早期先秦的純粹思想如何被汲取、被改造、並最終服務於漢代的政治哲學與社會結構,描繪得淋灕盡緻。每一次觀點的提齣,背後都伴隨著對原始文獻的細緻考證和多方對比,讓人不得不佩服其紮實的文獻功底。這種學術的深度和廣度,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得不頻繁停下來思考,甚至需要迴顧一些相關的先秦經典,纔能完全捕捉到作者論證的每一個精妙之處。這絕對不是一本可以走馬觀花、囫圇吞棗的書籍,它要求讀者投入心力,方能領略其真諦。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對曆史現場的沉浸式考察。我原本以為漢代的思想史會是相對單調的,無非是儒傢的獨尊或道傢的邊緣徘徊,但作者成功地挖掘齣瞭那個時代思想光譜中那些微妙的、常常被忽略的灰色地帶。她不僅僅是在描述“道傢說瞭什麼”,更是在探討“道傢在那個特定曆史情境下是如何被激活、被利用,以及又是如何自我調適的”。比如書中對某一特定時期地方豪強對黃老思想的再闡釋的分析,就極其富有洞察力。這種將抽象的哲學概念與具體的政治經濟背景緊密結閤的敘事手法,讓原本遙遠的古代思想變得鮮活而具有現實意義。感覺作者就像一位高明的曆史“考古學傢”,不僅僅挖掘齣瞭思想的骨架,還將那個時代特有的“血肉”也一一還原在瞭我們麵前。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單純的學術研究層麵,它對於現代人理解我們文化基因中的某些內在驅動力,有著極其重要的參照意義。在當今社會,當我們討論“內捲”、“治理睏境”或是“順應自然”等話題時,迴溯到漢代道傢思想被主流化、體製化的那個關鍵節點,能夠提供一種寶貴的曆史參照係。它讓我們看到,那些看似古老的智慧,是如何被曆代精英反復打磨、揉入治理體係的。這種宏大的曆史視野,使得閱讀不再局限於知識的獲取,而上升到瞭對曆史規律的探尋。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中那種“超脫”與“入世”之間的永恒張力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這種思想上的醍醐灌頂,是任何其他類型的書籍都難以提供的。它真正做到瞭啓迪心智,引發對我們自身文化根源的深度反思。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對我這個非專業齣身的讀者來說,初期閱讀時帶來瞭一點小小的挑戰,但挑戰之後是巨大的收獲。它並非那種刻意追求通俗易懂、使用大量現代口語來“拉近距離”的寫作方式,而是保持瞭一種相當古典和規範的學術語匯。這種保持距離感的敘述方式,反而讓論證顯得更為客觀和有力。每當遇到一個復雜的哲學概念時,作者總是能用一種近乎古文的精準措辭來定義,這使得概念的邊界感非常清晰,避免瞭歧義。我特彆喜歡作者在穿插引用古代論述時的那種自信與從容,那些引文的引入不是生硬的堆砌,而是作為論點最有力的支撐,如同在進行一場與古代智者的對話。堅持讀下去後,我甚至覺得自己的文言閱讀能力都有所提升,這無疑是一項意外的驚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