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全2卷)

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全2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费尔南.布罗代尔 著
图书标签:
  • 地中海史
  • 菲利普二世
  • 16世纪
  • 欧洲史
  • 西班牙帝国
  • 奥斯曼帝国
  • 海上贸易
  • 宗教冲突
  • 政治史
  • 文化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6430
商品编码:1050932657
出版时间:2013-04-01

具体描述

作  者:(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著作 唐家龙 译者 定  价:158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01日 页  数:1022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0096430

《地中海与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套装共2册)》作者在广泛地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民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把平凡的日常生活与伟大的历史潮流,把微观与宏观有机地结合起来,立体再现了所述时代地中海及相关地区人类的全貌。

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第四版序言
部分 环境的作用
第二部分 集体的命运和总的趋势
第三部分 事件、政治和人
附录
图表

内容简介

鉴于费尔南在史学界的崇高地位,我国在70年代逐渐引入其的作品,本书是其代表作品,也是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之作。本书精辟的叙述了一个地区(地中海地区)、一个时代(二世时代)的历史,本书前后150万字译文,行文严谨,史料丰富,是历史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著作 唐家龙 译者

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02年8月24日—1985年11月27日),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有名的史学家。代表作品为《菲利浦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1920年入巴黎大学文学院攻读历史,1923年毕业,经过一段在海外中学教书的经历之后,1937年回国时遇上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的费弗尔,开始受其影响。二次大战爆发后受征召入伍,1940年被德军俘虏,关在战俘营近五年,在里面开始写《菲利浦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的初稿,而在1947年成为他的博士论文并通过考试,1949年出版。1946年,他加入《年鉴》学报的编辑部,其后与费弗尔创立高等实验研究等


威尼斯共和国与地中海霸权:16世纪的商业、外交与军事角力 本书聚焦于16世纪威尼斯共和国在地中海事务中的核心地位与复杂角色。它不仅是一部描绘威尼斯作为海洋商业巨擘的兴衰史,更是一幅展现那个时代错综复杂地缘政治图景的宏伟画卷。通过对大量一手史料的深入挖掘,本书细致地剖析了“亚得里亚海女王”如何在奥斯曼帝国的持续扩张、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日益增长的海上野心以及内部精英阶层权力结构的变迁中,艰难地维系其商业帝国与政治独立。 第一部:商业帝国的基石与脆弱性 本书首先将焦点投向威尼斯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地中海贸易网络。我们将详细考察威尼斯人如何通过其遍布东方的“外交使团”(Factories)和庞大的商船队,掌控香料、丝绸、谷物和奴隶等关键商品的流通。重点章节将探讨威尼斯在亚历山大港、君士坦丁堡、塞浦路斯以及黎凡特各主要港口建立的商业殖民地(Stati da Màr)的运营模式、法律结构及其对本土经济的支撑作用。 然而,这种繁荣并非没有隐患。本书不回避对威尼斯商业模式内在脆弱性的批判性分析。我们将深入研究以下几个关键挑战: 1.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关税壁垒: 随着奥斯曼帝国对埃及和叙利亚的完全控制,威尼斯必须在日益严苛的奥斯曼关税和贸易许可制度下运作。本书将揭示威尼斯“苏丹的附庸”策略——即通过向苏丹缴纳巨额“和平贡金”来换取贸易特权,以及这种策略在政治自主性上的巨大代价。 2. 航海技术的革新与竞争: 16世纪见证了大型加仑船(Galleon)的兴起和新的远洋航线(如绕过好望角)的初步探索。本书将比较威尼斯引以为傲的桨帆船队(Galleys)与葡萄牙及后来的西班牙、荷兰的帆船在速度、载重和安全系数上的优劣,分析这种技术代差对传统地中海航线利润率的冲击。 3. 内部金融体系的压力: 随着战争和外交费用的增加,威尼斯国家债券(Prestiti)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本书将分析其强大的信贷体系如何应对战争带来的资金短缺,以及国家债务的累积对精英阶层内部财富分配的影响。 第二部:外交的迷宫与战略的摇摆 在地中海的政治舞台上,威尼斯扮演了一个高超的“平衡者”角色。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系统梳理16世纪威尼斯外交政策的核心指导原则——“谨慎”(Prudenza)——以及在具体危机中这种原则如何被考验和扭曲。 我们将聚焦于威尼斯与两大海洋强权——奥斯曼帝国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之间复杂的三边关系: 与奥斯曼帝国:从敌人到共生体: 尽管威尼斯和奥斯曼帝国在塞浦路斯、克里特岛等地存在持续的领土争端,但双方的经济依赖性使得冲突往往以短暂的战争和快速的和约为告终。书中将详尽分析1570-1573年的塞浦路斯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其对威尼斯政治信誉的损害。同时,也会考察威尼斯通过秘密渠道向奥斯曼宫廷输送情报和礼物的微妙外交手段。 与西班牙的矛盾与合作: 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和后来的费利佩二世是威尼斯在西方的主要贸易伙伴,也是潜在的霸权竞争者。本书将分析威尼斯如何努力避免卷入哈布斯堡王朝与法国之间在意大利北部的争斗,同时又必须在西班牙主导的“神圣同盟”(Holy League)中扮演关键角色,尤其是在针对巴巴罗萨和奥斯曼海军的军事行动中。 对教皇国的外交压力: 威尼斯与罗马教廷之间关系紧张,特别是围绕教会法与世俗权力(如干涉神职人员任命和教产征税)的冲突。本书将深入探讨1606年至1607年间著名的“禁令危机”(Interdict Crisis),分析教皇保罗五世对威尼斯的绝罚威胁如何被威尼斯强硬的共和主义政府化解,以及这一事件如何巩固了威尼斯对内部事务的主权。 第三部:造船工业与海军的衰落迹象 海军力量是威尼斯权力的终极保障。本书的第三部分将考察威尼斯造船厂(Arsenale)的组织结构、技术创新以及其在面临快速变化的战争需求时的适应性。 我们将特别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 桨帆船时代的黄昏: 尽管威尼斯在勒班陀战役(1571年)中展现了其桨帆船编队的强大战术效能,但本书将论证,这次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其海军战略的滞后性。桨帆船在高海况下的脆弱性,以及其难以携带重型火炮的限制,在地中海的远距离巡逻和对付快速移动的土耳其桨帆船群时,开始显现出不足。 2. 火炮技术与海战战术的演变: 欧洲其他强国开始倾向于装备大型、装甲化的全帆船,将重型火炮作为主要杀伤力。本书将对比威尼斯在采买、制造和部署新型舰载火炮方面的保守态度,分析这种对传统战术的固守如何削弱了其在后半个世纪的海上防御能力。 3. 人力资源的危机: 随着瘟疫和财富向其他地区转移,威尼斯在招募熟练桨手和专业军官方面面临困难。本书将探讨共和国如何越来越依赖雇佣兵和外国技术顾问,以及这如何侵蚀了其传统上由公民士兵构成的军事力量的忠诚度和效率。 结论:共和国的自我认知与遗产 本书最后总结了16世纪对威尼斯共和国的意义。这是一个在旧有的地中海商业秩序崩塌之际,试图以政治智慧和商业灵活度来延续其“黄金时代”的世纪。威尼斯人成功地避免了被西班牙或奥斯曼帝国彻底吞并的命运,维护了其独特的共和制度。然而,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济增长放缓,失去了部分重要的前哨站,并且逐渐从一个主动塑造地中海局势的力量,转变为一个在更强大的势力夹缝中寻求生存的中间人。本书旨在提供一个细致入微的视角,审视一个在海洋霸权更迭的关键时期,其独特政治文化如何影响其命运的宏大叙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成功地将一个看似遥远的“黄金时代”的帝国权力中心,拉到了读者的眼前,并且展现了它内部的张力与矛盾。很多关于帝国兴衰的叙述,往往聚焦于宏观的战争与和约,但这套书却独具匠心地将笔触伸向了更微观的层面——比如地方贵族的财政困境、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对传统土地贵族的影响,乃至远洋殖民地物产如何反哺本土的社会结构。特别是对国家财政体系的剖析,作者没有满足于“国库空虚”这样笼统的概括,而是细致地展示了赋税的征收方式、国债的发行机制,以及战争开支如何像黑洞一样吞噬着帝国的资源。这种多层次的分析视角,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帝国衰落”这一宏大主题的理解,让我意识到任何庞大体系的崩溃,都源于内部无数个微小齿轮的摩擦与错位。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令人眼前一亮,厚重的纸质和精致的排版,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感。我原本以为这种学术性很强的历史著作,读起来会像啃大部头的教科书一样枯燥乏味,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的叙事功力极其深厚,他没有仅仅罗列枯燥的史料和人名,而是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那些鲜活的个体命运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读着读着,我仿佛能嗅到十六世纪西班牙港口的咸湿空气,听到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声。尤其是他对当时贸易路线变迁的描述,那种细节的刻画,让人对那个时代的商业格局有了全新的认识。他没有回避任何复杂的政治角力,却又能把那些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写得清晰明了,即便是对西班牙帝国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找到阅读的乐趣和历史的脉络。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色彩斑斓的十六世纪欧洲风情画卷,让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

这本书的史料挖掘深度简直令人咋舌,我敢断言,即便是科班出身的历史学者,恐怕也得对作者的细致考证表示赞叹。它不像许多流行的历史读物那样,只是在二手资料上做简单的整合和美化,而是深入到了那些尘封已久的第一手档案之中。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宗教裁判所运作模式的章节,那种对法律条文、审判记录的引用和解读,严谨得近乎偏执。这使得全书的论证逻辑具有了无懈可击的坚实基础。当然,这种严谨性也带来了一种挑战,那就是对阅读者的耐心要求极高。它不是那种可以轻松翻阅的“快餐式”读物,你需要放慢速度,仔细咀嚼每一个引文和论断背后的支撑点。但正因如此,一旦你跟上了作者的节奏,那种对历史真相的把握感,那种“原来如此”的震撼感,是其他浮光掠影的著作所无法比拟的。它真正做到了以史为鉴,而非仅仅是讲故事。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学术性确实很高,但它所呈现的知识密度和信息量,绝对物超所值。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框架都被重塑了。特别是作者在探讨不同文化交流与冲突时的处理方式,非常老练和克制。他没有采用简单的好坏对立的道德审判视角,而是致力于去理解在特定历史情境下,不同群体行为的逻辑与必然性。例如,在描述与北非海盗的持续冲突时,他没有简单地将之描绘成野蛮与文明的对决,而是深入挖掘了双方在资源获取和地缘政治上的深层利益纠葛。这种复杂性和灰色地带的描绘,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历史的厚重感。它迫使你跳出自己既有的观念滤镜,真正地站在历史的现场去重新审视那些复杂的人物和事件,而不是用现代的眼光去轻易评判古人。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语言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尽管内容极其扎实,但行文风格却保持着一种古典的优雅和叙事的流畅性。它不像那种硬邦邦的学术论文,读起来会让人昏昏欲睡;相反,它更像是讲述一个跨越数十年、涉及数个国家的重要家族史诗。作者尤其擅长使用富有画面感的词汇来描绘那些历史场景,比如对宫廷礼仪的冗长描述,或者对远航船只在风浪中挣扎的刻画,都极具感染力。这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政治经济学内容,通过生动的描述和故事化的铺陈,变得易于接受和记忆。读罢全书,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体验了一场知识和美感并存的阅读盛宴。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桥梁,连接了严肃的历史研究与渴求深度阅读的普通读者,实属难得。

评分

一直想买的书,一直等降价,结果书快没了,只好买了

评分

世界名霜

评分

还行

评分

新的历史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评分

很厚重的两本书,插画质量挺好,纸张质量很好。印刷精美。

评分

这是因为看文明史发现地中海史还是比文明史更好

评分

快递真心不敢恭维,书到手已经边角破损很多处了。

评分

还行

评分

还可以吧,这个价格比其他渠道便宜一点。暂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