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05中国地震年鉴》共分七个栏目:专载、地震与地震灾害、防震减灾、科技进展与为国民经济服务、机构与人事教育、合作与交流、附录。内容包括国务院和中国地震局及省级机关印发的有关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法规和文件;中国及全球一年来地震活动的综述及国内各地地震活动性及破坏性地震震害的宏观考察;中国地震局、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防震减灾进展情况;地震系统科技成果、科研进展、有关学术活动及为国民经济服务等。
目录
专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中国地震局干部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中国地震局干部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在中国地震局干部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地震局令(第7号)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
中国地震局令(第8号)
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山西省防震减灾条例
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5号)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93号)
重庆市防震减灾条例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48号)
安徽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地震与火山现场应急工作队工作规范》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关于直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组织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局管干部年度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培训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2002。2005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行政事业类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政务信息网管理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因公临时出国用汇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系统交流访问学者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报告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开创防震减灾事业的新局面——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在2002年度全国地震局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努力做好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高俊良在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曹康泰在《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摘要)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陈建民在2002年局管干部研讨班上的讲话(摘要)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汤泉在2002年度计划财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岳明生在全国地震台站建设研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刘玉辰在2002年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中纪委派驻中国地震局纪检组组长李友博在中国地震局
2002年纪检监察审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摘要)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中国地震年鉴办成精品年鉴而努力——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在《中国地震年鉴》第八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河北省副省长杨迁在省政府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辽宁省副省长赵新良在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张舟在2002年新疆地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地震与地震灾害
2002年地震活动综述
2002年世界地震活动和地震灾害综述
2002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
各地区地震活动
各地区地震活动
首都圈地区
北京市
天津及邻近地区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及其邻近地区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及邻近地区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及其近海(含台湾省)
……
防震减灾
科技进展与为国民经济服务
机构与人事教育
合作与交流
附录
精彩书摘
(二)防震减灾必须面向科技
面向科技的核心是依靠科技。防震减灾工作科技含量高,涉及科学技术的很多方面。科学技术是防震减灾的重要支撑,是提高防震减灾水平的关键环节。因此,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我们必须充分依靠科技,用科技引领防震减灾工作,促进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推进地震科学技术进步,为提高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水平做出我们的贡献。
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依赖于科技发展的总体水平和相关科学技术。加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成果。目前,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科技基础还比较薄弱,封闭性较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许多先进理念和成果尚没有在防震减灾实践中得到充分应用。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已有科技成果的应用,必须充分利用地震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将其转化为防震减灾实践的现实生产力,使我们的防震减灾工作更具科学性。同时,要围绕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需求,着力解决防震减灾实践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当前,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工作中,有不少制约其发展的科技瓶颈,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震减灾核心技术,集成和发展地震立体观测技术、预警和应急救助技术、抗震隔震技术、信息集成和服务技术等,促进防震减灾科技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我们既要加强应用研究,也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前瞻性地做好地震科技储备,增强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后劲。一个时期以来,地震系统在地球科学、地震工程等学科领域的人才优势和创新优势有弱化的趋势。所以,我们要瞄准地球科学前沿和防震减灾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充分发挥地震部门的科技优势,跟踪多学科前沿动态,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外大型科技计划,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攻克地震预报难题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也是地震部门的优势领域和职责所在,各类地震台网的观测技术、资料和分析研究是地球科学和相关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服务于防震减灾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地球科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只要我们正视困难,不断创新,就能够有所作为,为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防震减灾必须面向经济
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主要任务和工作布局的确定,都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分体现国家经济建设战略布局的要求,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实现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我国正处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东部率先”经济发展战略和布局,将会大大加快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财富积累。同时,震灾频发、震害严重是我们面临的基本国情之一。我们必须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整体布局和我国面临的震情灾情形势,找准防震减灾工作同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合理规划和调整防震减灾的发展方向、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从总体上把握防震减灾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重要问题。
前言/序言
2005中国地震年鉴 [CGINA EAETHQUAKE YEARBOOK]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