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输变电技术常用标准汇编(设备用油卷)》根据国家标准编写格式的新规定增加了“引用标准”和“定义”两章,并结合本标准的内容在编写章节上做了必要的修改。修改了对故障产气原理的阐述和对非故障气体来源的分析,使得更系统清晰。针对各种不同设备规定了不同的检测周期,这是本标准主要新增加的内容之一。将“故障判断”改为两章:首先判断有无故障——针对不同设备推荐了油中溶解气体的注意值和产气速率的注意值;其次再进一步判断故障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一推荐了国内最有效的判断方法和IEC60599:1999最新推荐的方法。结合科技发展,对分析方法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对测试误差估计等相关内容。在附录中增加了IEC60599:1999及其他国外文献的最新有关判断故障类型的方法和实例,供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GB 2536-1990变压器油
GB/T 7252-2001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GB/T 7595-2008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
GB/T 7596-2008 电厂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
GB/T 7597-2007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
GB/T 7598-2008运行中变压器油水溶性酸测定法
GB/T 7600-1987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库仑法)
GB/T 7601-2008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水分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GB/T7602.1-2008变压器油、汽轮机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测定法第1部分:分光光度法
GB/T 7602.2-2008变压器油、汽轮机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测定法第2部分:液相色谱法
GB/T7602.3-2008变压器油、汽轮机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测定法第3部分:红外光谱法
GB/T 7603-1987 矿物绝缘油中芳碳含量测定法(红外光谱分析法)
GB/T 7604-1987矿物绝缘油芳烃含量测定法
GB/T 7605-2008运行中汽轮机油破乳化度测定法
GB/T 14541-2005 电厂用运行矿物汽轮机油维护管理导则
GB/T 14542-2005运行变压器油维护管理导则
DL/T 421-2009 电力用油体积电阻率测定法
DL/T 423-2009绝缘油中含气量测定方法真空压差法
DL 430-1992油中微量铜的测定方法(锌试剂分光光度法)
DL/T 432-2007 电力用油中颗粒污染度测量方法
DL/T 703-1999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DL/T 704-1999 变压器油、汽轮机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测定法(液相色谱法)
DL/T722-2000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DL/T 929-2005 矿物绝缘油、润滑油结构族组成的红外光谱测定法
DL/T 941-2005运行中变压器用六氟化硫质量标准
DL/T 1031-2006运行中发电机用油质量标准
DL/T 1094-2008 电力变压器用绝缘油选用指南
DL/T 1095-2008变压器油带电度现场测试导则
DL/T 1096-2008变压器油中颗粒度限值
精彩书摘
当气体继电器内有气体聚集时,应取气样进行色谱分析。这些气体的组分和含量是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及故障性质的重要依据之一。为减少不同组分有不同回溶率的影响,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出气样,并尽快进行分析。
6.2.2 取气样的容器
应使用经密封检查试验合格的玻璃注射器取气样。取样前应用设备本体油润湿注射器,以保证注射器滑润和密封。
6.2.3 取气样的方法
取气样时应在气体继电器的放气嘴上套一小段乳胶管,乳胶管的另一头接一个小型金属三通阀与注射器连接(要注意乳胶管的内径与气体继电器的放气嘴及金属三通阀连接处要密封)。操作步骤和连接方法如图1所示:转动三通阀,用气体继电器内的气体冲洗连接管路及注射器(气量少时可不进行此步骤);转动三通阀,排空注射器;再转动三通阀取气样。取样后,关闭放气嘴,转动三通阀的方向使之封住注射器口,把注射器连同三通阀和乳胶管一起取下来,然后再取下三通阀,立即改用小胶头封住注射器(尽可能排尽小胶头内的空气)。对继电器的取气管已引到地面的设备,要注意先排掉取气管内的油再取气样。
取气样时应注意不要让油进人注射器并注意人身安全。
6.3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油样和气样应尽快进行分析,为避免气体逸散,油样保存期不得超过4天,气样保存期应更短些。在运输过程及分析前的放置时间内,必须保证注射器的芯子不卡涩。
油样和气样都必须密封和避光保存,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剧烈振荡。油样和气样空运时要避免气压变化的影响。
6.4 样品的标签
取样后的容器应立即贴上标签。推荐的标签格式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前言/序言
分析油中溶解气体的组分和含量是监视充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油中溶解气体监视充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使用经验。1987年由原国家标准局颁发的GB/T7252-1987《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在电力安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随着电力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的判断及解释均需要加以补充和修订。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IEC60599:1999,对GB/T7252-1987进行修订。
主要修订内容:
1.根据国家标准编写格式的新规定增加了“引用标准”和“定义”两章,并结合本标准的内容在编写章节上做了必要的修改。
2.修改了对故障产气原理的阐述和对非故障气体来源的分析,使得更系统清晰。
3.针对各种不同设备规定了不同的检测周期,这是本标准主要新增加的内容之一。
4.将“故障判断”改为两章:首先判断有无故障——针对不同设备推荐了油中溶解气体的注意值和产气速率的注意值;其次再进一步判断故障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一推荐了国内最有效的判断方法和IEC60599:1999最新推荐的方法。
5.结合科技发展,对分析方法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对测试误差估计等相关内容。
6.在附录中增加了IEC60599:1999及其他国外文献的最新有关判断故障类型的方法和实例,供参考。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原国家标准GB/T7252-1987《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好的,以下是为您量身定制的图书简介,旨在全面介绍一本涵盖输变电设备用油规范的权威参考书,同时完全规避提及您提供的具体书名信息。 --- 输变电工程领域:设备用油规范与应用深度解析 聚焦电力系统核心资产的润滑、绝缘与维护标准 图书定位: 本书是一本面向电力系统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及设备制造工程师的专业技术手册。它系统性地汇集并深入解读了当前国家及行业内关于输电线路、变电站及其内部关键设备(如变压器、互感器、开关设备等)所用液态介质——变压器油、开关油等——的全部关键技术标准、规范和实践要求。本书旨在成为工程师在设备选型、工程验收、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 核心内容体系结构: 本书内容组织严谨,逻辑清晰,从宏观的行业标准体系入手,层层递进至微观的油品性能指标与检测方法,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第一部分:标准体系与法规框架解析 本部分首先搭建起理解设备用油规范的法律与技术基础。它详细梳理了与电力设备用油直接相关的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DL/T)以及国际标准(IEC)的最新版本和修订要点。 1. 标准体系导览: 阐述不同类型标准(推荐性、强制性)在电力工程中的适用范围和约束力。重点解析了电力行业关于油品电气性能、理化性能及环保要求的核心法规文件。 2. 术语与定义: 统一并规范了行业内对“绝缘油”、“导热油”、“电缆油”等关键术语的理解,为后续技术内容的交流奠定基础。 3. 选型原则的演进: 回顾了电力系统用油从传统矿物油向新型环保油(如酯类油、硅油等)的替代历程,并详细阐述了在特定电压等级、特定环境条件(如高海拔、寒冷地区、防火要求严格区域)下的油品优先选用原则。 第二部分:核心设备用油的特定要求与性能指标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电力设备对用油在电气和化学性能上的具体要求,这是确保设备长期可靠运行的关键。 1. 变压器用油的深度剖析: 电气性能指标解读: 详尽对比了闪点、燃点、介质强度(击穿电压)、介质损耗因数、水分含量等核心参数的国标限值与实际意义。特别关注了在直流励磁和高电压试验条件下油品性能的变化规律。 化学稳定性与老化评估: 深入讲解了氧化安定性、酸值、总酸量以及硫化氢含量等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关联到设备寿命和变压器绕组纸绝缘的健康状况。 气体释放特性: 针对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GA)技术,详细列出了不同气体(H₂、CH₄、C₂H₂等)在不同温度、电流下的特征关联,为设备早期故障预警提供标准化的解读依据。 2. 开关设备用油的特殊要求: 区别于变压器油,针对 SF6 气体断路器及老式油断路器(如涉及)中的填充油、灭弧介质,本书提供了其热稳定性、抗电弧能力以及与触头材料兼容性的标准要求。 3. 电缆附件用油的规范: 针对充油电缆系统,阐述了对油的粘度、电导率以及渗透性等指标的特殊要求,以确保在长期运行中电缆内部压力平衡和电场分布的均匀性。 第三部分:油品的检测、试验与现场维护标准 技术标准的最终落地依赖于准确的检测和规范的维护流程。本部分是本书最具操作性的部分。 1. 全套检测方法标准汇编: 集中收录了所有关键油品指标的试验规程(如ASTM、IEC或对应的国标方法)。详细描述了试验仪器的选择、试样采集的规范(防止现场污染对结果的影响)、以及数据判读的流程。 2. 油品状态评估与诊断流程: 建立了一套系统化的状态评估体系,包括: 在线监测技术的标准接口: 阐述了色谱分析仪、水分传感器等在线设备的数据输出应如何对照标准进行实时判断。 故障油品分析: 针对颜色突变、油泥析出、异常气体积聚等现象,提供了标准化的应急处理和油品净化标准。 3. 油品处理与再生技术规范: 详细介绍了现场或油处理站对旧油进行脱气、脱水、脱酸、脱色及再生处理的标准工艺流程和净化后油品的验收指标,确保再生油的性能不低于新油的特定要求。 第四部分:环保、安全与储存规范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本书对油品相关的安全与环境管理进行了专章论述。 1. 消防与安全规范: 针对高闪点、低粘度油品在不同消防等级区域的使用限制,以及油品泄露的应急响应程序和个人防护要求。 2. 废油回收与环保处理: 严格遵循最新的环保法规,明确了废弃绝缘油、受污染油品的分类、暂存、运输和无害化处理流程的标准和责任划分。 3. 储存与运输标准: 对油库的建设标准、油品在不同季节的温控要求,以及油桶、油罐车的密封、静电接地要求进行了详尽的规范说明。 本书特色与读者价值: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标准集成化”与“应用情境化”的特点。它不仅是标准的堆砌,更是对标准背后技术原理和工程实践的深度解读。读者可以快速定位所需标准,并结合实例理解标准在实际工程决策中的指导意义。对于确保数百万乃至数千万计电力资产的安全稳定运行,本书提供的权威性参考意见和规范化操作流程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有效弥补了标准条文与日常维护操作之间的知识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