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兵,中共党员,高级教练,中国武术段位7段,两翼拳第6代传人。历任山西省大同市武术培训中心总教练;大同市体育运动学校武术套路、散打总教练;大同市武兵武术学校校长兼总教练;北京体育大学成教部散打主教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武术教授等职。现为北京武兵武术学堂主讲
传统武术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扎根于民间,具有浓郁、古朴的武术神韵,是武术宝库中的精华。
随着“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及“CCTV-7武林大会”的举办,传统武术得到了重视与发展。当下,中国武术要深化“大武术观”的认识,树立大武术观念、营造大环境、形成大团结、推动大发展。
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武术之际,为迎合大武术的发展,满足国内外众多酷爱传统武术练习者的需求,现将笔者钻研、习练多年的中国传统武术撰写成“中国传统武术名拳系列”。该套书所介绍的名拳,都是经国家武术院审核,
第一章 弹腿拳概述1
第一节 弹腿拳的起源与发展1
第二节 弹腿拳的特点与要领6
第三节 弹腿拳歌诀与名称7
第四节 近代弹腿名家介绍11
第五节 弹腿拳的功效和练习方法17
第二章 弹腿拳精华功法19
第一节 弹腿拳增力功19
第二节 弹腿拳磕臂功22
第三节 弹腿拳盘脚功29
第四节 弹腿拳踢靶功33
第五节 弹腿拳悬桩功39
第六节 弹腿拳放松功43
第三章 弹腿拳套路展示48
第一节 弹腿拳基本动作48
第二节 弹腿拳动作名称55
第三节 弹腿拳动作说明57
第四章 弹腿拳技击解招97
第一节 弹腿拳实用战例解析97
第二节 弹腿技法的奇招妙用130
第五章 弹腿拳学练指点142
第一节 夏季训练指点142
第二节 清理人体内环境144
第三节 如何科学安排膳食145
第四节 如何科学补水147
附录 中国武术段位制149
这本书的“拳理通览”和“学练指点”这两块内容,显得有些过于偏重传统礼仪和武德的强调,虽然这些是武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对于现代读者来说,篇幅的侧重似乎有些失衡。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述习武之人应有的谦逊、忍耐,以及对师门的敬重等“软性要求”,这些固然重要,但占用了解释核心技术动作的宝贵篇幅。我理解武德为先,但对于一个主要想通过阅读来提升技术水平的读者来说,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科学地安排每天的训练量、如何有效地避免在练习过程中受伤、如何根据自身体能特点调整功法练习的强度。那些关于“心性修炼”的描述,虽然富有诗意,但对于我这样追求效率的练习者而言,价值有限。它更像是一本面向古代学徒的教材,而对于追求快速成长和系统训练的现代武术爱好者来说,在“科学训练指导”方面,这本书略显保守和不足。
评分我对这本书中关于“技击解招”部分的期待是最高的,毕竟“技击”才是武术的灵魂所在。然而,阅读体验下来,感觉这部分内容更像是对某些古代拳谱的转述和注释,而非现代视角下的实战分析。书里提到的很多“解招”思路,比如要顺应对方力势,以柔克刚等等,这些理念固然正确,但都停留在非常宏观的层面。它没有深入探讨,在实战中,当对方的拳头以某特定速度和角度袭来时,我们的手部应该如何调整角度,肘尖应该锁定哪个空间点,肌肉群应该如何瞬间发力才能做到“借力打力”。这些需要大量实战经验沉淀下来的具体技巧,在这本书里几乎是缺失的。我更需要的是那种“如果对手这样做,你就立刻用这个角度卸力,然后反击”的明确指令集,而不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指导。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武术的理解更深了一层,但我的实战能力似乎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依旧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套路展示”部分是它最让人感到困惑的地方之一。它似乎假设读者已经对“弹腿拳”的某个基础版本非常熟悉,然后才开始展示更深层次的套路变化。书中对复杂套路的描述,往往是一段连续的、没有明确分段的文字描述,夹杂着一些晦涩难懂的术语,比如“翻身抱月”、“进步砸拳”等,却没有清晰地标明每一步动作之间的转换逻辑和重心转移的方向。我试着跟着书中的文字比划,结果发现自己完全陷入了混乱。比如,从一个“侧身踹腿”到接下来的“转身捋手”,中间的过渡是否需要一个蓄力的过程?重心应该如何从支撑腿转移到前腿?书里完全没有提供任何关于节奏和重心的提示。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口述相传”的文字记录版,而不是一个经过精心编辑、适合自学的图文教材。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来学习完整套路的爱好者,这本书的挑战性实在太高了,它更适合作为已入门者查漏补缺的参考资料,而不是入门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朴素,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过时了,拿到手里感觉像是从旧书店淘来的老版本。我原本以为作为一本“畅销书籍”,至少在排版和视觉呈现上能与时俱进一些,毕竟现在市面上很多武术书籍都做得图文并茂,色彩丰富,能让人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新鲜感。然而,《弹腿拳》的内页大量采用了黑白线条勾勒,很多动作细节图拍得非常紧凑,有些关键的关节角度,即便是放大了看,也依然让人捉摸不透其中的微妙变化。尤其是关于一些“闪躲”和“迎击”的连贯动作展示,书籍似乎只是给出了一个静态的定格,读者需要自行脑补中间数十帧的运动过程,这对依赖视觉学习的武术新手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对着其中一个“穿掌变肘”的动作反复比对,感觉书上画的和我自己比划出来的,像是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门派。总而言之,它在“展示”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更像是一份学术性的文献资料,而不是一本能让你上手就练起来的教程。
评分这本《弹腿拳》的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真是有点小小的失落。我本来是冲着那种传说中一招制敌、硬桥硬马的传统武术去的,期待能看到一些久经考验、实战性极强的套路解析。结果翻开目录,发现它似乎更侧重于理论的阐述和一些基础功法的打磨。书里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内功心法”和“呼吸吐纳”这些看似玄妙的篇章,对于那些热切盼望立刻就能学会几招漂亮拳法的爱好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枯燥。比如,关于“劲力的运行轨迹”那几章,文字描述得极其抽象,配图也偏向于人体解剖结构图,而不是清晰的动作分解图,这让我这个初学者在尝试模仿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到底该如何配合才能达到书中所说的“节节贯通”的状态。坦白讲,如果不是我对中华武术抱有近乎偏执的热情,恐怕早就把它束之高阁了。它更像是一本武术哲学入门读物,而非一本立即可用的“武功秘籍”。我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击打效果的清晰指导,而不是沉浸在对“道”的探讨中,毕竟,我们练习武术,多少还是希望能有点看得见的进步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