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生活是沒有假如的。曆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嚮前。2008年是我們行進中的坐標,我們不能停下腳步。但腳下的路、路上的轍、轍上的印記卻會深深地銘刻我們的記憶中,也許這些印記會使我們的前行更自信、更穩健、更豪邁。
人總要經曆許許多多的跨越。每個跨越中既充滿著希望,也潛伏著危機。我們期待著春天的永恒,我們卻經曆著鼕天的考驗。緊迫感和危機感時刻伴隨著我們。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唯有惶者纔能生存。
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締造者。若能在美麗中欣賞美麗,在痛苦中覺醒痛苦,在煩惱中關照煩惱,在悲哀中超過悲哀,在貪婪中拯救貪婪;在每一個生活的片斷中保持堅毅的心情、豁達的氣度、寬廣的胸襟,在每一個生命的曆程中弘揚善良、溫厚、友誼、愛和勇氣,那麼,我們就會排除彷徨,戰勝磨難,節製欲望,拒絕誘惑,在睏境中堅定信心,從危難中積聚力量,找到一個新的起點。
我們永遠在路上。我們要有結伴而行的激情,也要有獨自高歌嚮前的豪邁;要有正視睏惑的勇氣,又要有搜尋齣路的毅力;要有自豪感,更要有危機感。繁榮的創造是轟轟烈烈的,而危機的到來卻是不知不覺的。鼕天來瞭,鼕天會很冷。一個智者說,沒有預見,沒有預防,就會凍死。誰有棉衣,誰就會活下來。
作者簡介
連玉明,著名城市專傢、城市戰略規劃師,教授。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領導決策信息》雜誌社社長。
連玉明教授同時擔任中共中央黨校國情國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市政協委員,首都科學決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城市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特邀理事,中國非洲人民友好協會理事,中國東盟協會理事,中國韓國友好協會理事,中國印度友好協會理事等。
長期受聘為北京、上海、重慶、深圳、烏魯木齊等城市顧問,主持多項城市發展重大課題研究和谘詢,並擔任奧運功能區發展規劃首席規劃師,北京奧運中心區環境建設總規劃師,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運行指揮部奧運醫療衛生保障工作顧問。
他提齣的”城市價值鏈理論”被譽為世界三大競爭力理論之一,他創立的“學習型社會理論”在國內創建學習型社會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主編齣版有《中國城市綜閤競爭力報告》、《中國城市生活質量報告》、《中國城市品牌價值報告》、《中國城市“十一五”核心問題研究報告》等專著60多部。
武建忠,《領導決策信息》周刊總編輯,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首都科學決策研究會常務理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進入決策信息研究領域,參與創辦瞭專供地方領導內部閱讀的《每周經濟動態》,並在此基礎上創辦瞭《領導決策信息》。
著有《決策方法》一書。在國內首創政務景氣監測係統,倡導並構建“中國領導決策信息係統”,將戰略研究和信息傳播相結閤並納入標準化、規範化的全新體係,開創瞭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係統建設的嶄新模式。主編齣版有《中國國情報告》、《中國國策報告》、《中國國力報告》及《關注》叢書等專著50多部。
內頁插圖
目錄
最輝煌的成就
改革開放碩果纍纍的30年
十部委領導談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最難忘的事件
改革開放30年的“第一次”
改革開放30年最具影響力的30件大事
1978-2008:30年30個注釋
最活躍的地區
改革開放30年全國18個典型地區
尋找中國改革地理坐標
最傑齣的人物
改革開放30年風雲人物
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百人榜
改革開放30年30名傑齣人物
溯史倒評年度人物
最經典的作品
30年間最受關注的文藝作品
迴望30年的閱讀潮汐
紀念改革開放30年圖書四大篇章
附件:鬍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後記
精彩書摘
最輝煌的成就
改革開放碩果纍纍的30年
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我國進入瞭改革開放的曆史新時期。30年來,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地推進體製改革,毫不動搖地促進對外開放,取得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舉世矚目的巨大輝煌成就,實現瞭人民生活由溫飽不足嚮總體小康的曆史性跨越,贏得瞭我國在國際經濟社會的影響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國經濟社會的麵貌從此發生瞭曆史性的變化。
國民經濟上大颱階
1978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隻有3645億元,在世界主要國傢中位居第10位。人均國民總收入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發達的低收入國傢行列。改革開放的30年,是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的30年,30年間經濟實現瞭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長速度。1979-2007年,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實際增長9.8%,不僅明顯高於1953-1978年平均增長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於同期世界經濟年平均增長3.0%的速度。國內生産總值由1978年的3645億元迅速躍升至2007年的249530億元。其中,從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萬億元用瞭8年時間,上升到1991年的2萬億元用瞭5年時間,此後10年到2001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萬億元,2001年超過10萬億元大關,2002-2006年進入高速增長期,平均每年上升2萬億元,2006年超過20萬億元,在此基礎上,2007年一年又增加3.76萬億元。
……
前言/序言
今天是2008年的最後一天,確切地說是最後幾個小時。
在我的人生中,從來沒有像此時此刻如此的不平靜。大悲大喜之後激越與傷感的淚水在心靈深處流淌。這淚水為誰而流,為什麼而流,流的又是什麼?或許,這正是弘一大師所說的“悲欣交集”吧!
2008年是不平凡的。春的嚴酷,夏的磨難,鞦的悲憤,鼕的憂思。盛夏的北京奧運使熾熱的盛夏揚眉吐氣,嚴鼕的金融海嘯讓寒冷的嚴鼕雪上加霜。不期而至的驚恐和喜悅同時與我們相伴。
2008年是分明的,又是混濁的;是激情的,又是悲壯的;是轟轟烈烈的,又是危機四伏的。經曆著2008年的每一個人,都經曆著一種震憾。這種震憾讓人性閃耀光芒,讓大愛彰顯力量。
2008年即將成為曆史。2008年的喜、怒、哀、樂、悲、恐、驚也將伴隨時光的推移被我們漸漸忘卻。曆史不會重演,但曆史往往有著驚人的相似。2008走瞭,下一個2008還會來嗎?假如2008重演,我們又將會怎樣呢?
《2008中國年譜:觀照變革的時代切片》 引言:曆史的洪流與個體的凝視 時間,如同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塑造著時代的景觀。當我們迴望2008年,這個年份在中國乃至全球的敘事中都占據著獨特的坐標——北京奧運的恢弘謝幕,全球金融海嘯的驟然降臨,以及社會思潮的深刻湧動。然而,要真正理解這一年的復雜性,需要一種超越單一事件的宏觀視角,一種將宏大敘事與微觀肌理編織在一起的工具。 本書《2008中國年譜:觀照變革的時代切片》,並非試圖描摹一部詳盡無遺的編年史,而是聚焦於截取和分析2008年間中國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生活中的關鍵“切片”。它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觀察框架,用以審視在一個特定曆史關口,中國社會是如何應對內外部壓力,如何展現其韌性、活力與矛盾。 第一部分:國傢意誌與全球舞颱的交鋒 2008年,中國的國際形象達到瞭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與挑戰並存的時期。 奧運的“中國時刻”與國傢敘事的構建: 本書將深入剖析北京奧運會籌備、舉辦及後續影響的全景圖。這不僅僅是一場體育盛事,更是國傢現代化進程中一次精心策劃的“形象工程”。分析將側重於奧運遺産的塑造、城市麵貌的劇變,以及由此激發齣的全民性的集體情感動員。我們探究的是,在光鮮亮麗的開幕式背後,城市治理、勞工問題以及輿論引導是如何被納入“奧運議程”的。 外部衝擊:金融海嘯的波及與中國經濟的應變: 下半年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對以齣口驅動的中國經濟構成瞭嚴峻考驗。年譜將係統梳理中央政府在應對危機時所采取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組閤拳。重點在於分析“四萬億”刺激計劃的齣颱邏輯、其實施路徑,以及它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長遠影響。同時,本書也會呈現沿海地區中小型製造業在訂單銳減下麵臨的睏境,以及地方政府如何通過政策傾斜進行“保增長”的實踐。 法治與治理的深化: 在宏觀層麵,本書探討瞭2008年間司法體係改革的推進情況,尤其是在《物權法》實施後,社會對産權保護意識的變化。此外,我們關注國傢治理能力現代化在社會管理精細化方麵的嘗試,例如在重大公共事件中信息發布機製的探索與演變。 第二部分:社會結構與民生圖景的變遷 社會生活是曆史最真實的載體。2008年,社會階層流動、城市化進程與公共福利體係的建設相互交織,呈現齣復雜的動態平衡。 城市化進程中的新市民與舊矛盾: 隨著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承壓。本書將重點審視農民工群體的居住條件、子女教育權(“藉讀費”爭議)以及他們在城市中日益增長的社會融入訴求。研究將涉及地方政府為解決這一問題而推齣的試點政策,以及由此引發的關於“城市包容性”的社會討論。 消費主義的興起與生活方式的重塑: 在經濟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中産階級的壯大帶動瞭新的消費熱潮。年譜將觀察2008年汽車保有量的激增、高端零售業的擴張,以及“悅己”型消費理念的萌芽。同時,對比分析消費升級背後潛藏的貧富差距拉大問題,以及公眾對收入分配公平性的焦慮。 公共衛生與社會安全網的構建: 本年度在公共衛生領域,我們見證瞭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機製的進一步完善。同時,社會保障體係的改革(如新型農村閤作醫療的推廣)進入瞭深化階段,本書將評估這些改革對底層民眾生活改善的實際效果。 第三部分:思想文化領域的探索與張力 2008年的文化空間充滿瞭活力與審慎的張力,既有思想的解放,也有對邊界的試探。 媒體生態的演變與“公民意識”的萌芽: 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特彆是博客和早期社交平颱的興起,極大地改變瞭信息傳播的格局。本書將分析在重大事件中,網絡媒體如何成為公共議題設置的重要力量,以及公眾如何利用新的媒介形式參與到社會議論中來。探討瞭“圍觀”文化和“人肉搜索”等新現象的社會倫理基礎。 文學藝術對現實的迴應: 在藝術界,2008年的創作展現齣對社會現實更深層次的關切。年譜會梳理當年具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影視劇,它們如何以隱喻或直白的方式,處理關於個體命運、曆史記憶和現代性焦慮的主題。藝術機構的國際化進程與本土化錶達之間的張力也是分析的重點。 教育與青年思潮: 高校校園內,青年學子的思想狀態呈現齣多元化趨勢。一方麵是全球化視野的拓寬,另一方麵是對本土文化身份的再確認。本書將考察高等教育體製改革在2008年的進展,以及青年群體對職業選擇、價值觀構建的新探索。 結語:在“轉型期”的定位 《2008中國年譜:觀照變革的時代切片》最終將落腳於對“轉型期”這一概念的重新審視。2008年並非一個孤立的節點,而是中國邁嚮更高復雜度社會的一個關鍵驗證點。它考驗瞭國傢的製度彈性,摺射齣社會群體的適應能力,並為未來十年的發展奠定瞭復雜的基礎。本書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細緻入微、拒絕簡單標簽化的曆史閱讀方式,讓讀者得以穿越當年的喧囂,觸摸到那個時代最真實的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