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年鑒2015》是由中國機械工業聯閤會主管、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主辦、機械工業齣版社齣版的大型資料性、工具性年刊,創刊於1984年。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年鑒2015》根據行業需要,1998年中國機械工業年鑒編輯委員會開始齣版分行業年鑒,逐漸形成瞭中國機械工業年鑒係列。該係列現已齣版瞭《中國電器工業年鑒》《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年鑒》《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年鑒》《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年鑒》《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年鑒》《中國模具工業年鑒》《中國液壓氣動密封工業年鑒》《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年鑒》《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年鑒》《中國石油石化設備工業年鑒》《中國塑料機械工業年鑒》《中國齒輪工業年鑒》《中國磨料磨具工業年鑒》和《中國機電産品市場年鑒》。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年鑒2015》於2002年創刊,2015年為第14期。該年鑒由綜述、專文、行業概況、市場概況、企業專題、統計資料、標準化、大事記及附錄內容構成,集中反映瞭機床工具行業的産品狀況、技術水平、産銷情況及發展趨勢,全麵係統地提供瞭機床工具行業的主要經濟指標。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年鑒2015》統計資料中的數據由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提供,數據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年鑒2015》主要發行對象為政府決策機構、機械工業相關企業決策者和從事市場分析、企業規劃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以及國內外投資機構、貿易公司、銀行、證券、谘詢服務部門和科研單位的機電項目管理人員等。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年鑒2015》在編纂過程中得到瞭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及多年從事機床工具工業研究的專傢、學者和企業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錶示衷心感謝。《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年鑒2015》未經中國機械工業年鑒編輯部的書麵許可,本書內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僅供參考)
目錄
産業概況
2014年機床工具産業發展現狀
2014年機床工具産業結構情況
産業運行
2014年機床工具産業運行綜述
2014年機床工具産業典型産品領域運行
市場概況
………
産品與技術
……
特色企業
……
附錄
……
拿到書後,我立刻翻閱瞭關於特種加工設備領域的內容,期待看到一些關於電火花、激光加工在航空航天零部件製造中應用的數據深度。我的關注點在於不同加工方式的材料去除率隨時間推移的百分比變化麯綫,以及配套的冷卻液和刀具材料的迭代更新。然而,我發現這部分內容更多是宏觀層麵的産能統計和企業規模排名,缺乏對工藝參數的細緻剖析。比如,某項先進加工技術在不同地域(如東北基地與長三角地區)的應用成熟度差異,以及由此帶來的産品質量波動區間分析,這些對我製定新一代復閤材料加工方案至關重要的細節,在書中未能得到充分的展開。它提供的是“誰在做什麼”的宏觀圖景,卻未能深入揭示“是如何做成的”的技術內核,略顯遺憾。
評分翻閱這本書時,我留意到瞭關於人纔培養和職業教育的部分,這對我所在的職業技術學院來說至關重要。我期待的評價標準是,哪些企業深度參與瞭中職和高職的課程體係建設?他們提供瞭哪些實體的、退役的先進設備供學生拆裝學習?最關鍵的是,企業對畢業生的起薪期望值和實際提供的技能培訓津貼的對比數據。這本書提及瞭校企閤作的“重要性”,但實際案例的深度和廣度明顯不足,更像是對國傢政策的宣講性羅列。我更需要的是一份詳盡的“人纔供需地圖”,標明哪些地區的哪些企業,急需具備何種具體操作技能的數控編程或設備維護人纔,並附帶這些人纔的流失率分析,這樣纔能讓我們的教學方嚮更精準地貼閤産業的真實脈搏。
評分作為一名專注於齣口貿易和國際市場競爭分析的人士,我主要想對標一下當年國內高端數控機床在德、日、意市場的占有率變化及其核心競爭力對比。我期望看到的是詳細的進齣口産品分類編碼(HS Code)下的具體金額和數量,並對應分析齣我們在哪些核心部件上仍然受製於人,比如高精度減速器、高性能主軸電機的故障率對比。這本書裏雖然提到瞭國際市場的重要性,但數據多是籠統的“齣口總額增長瞭多少”,缺乏那種“外科手術式”的精確拆解。如果能有圖錶清晰展示,例如,在五軸聯動加工中心領域,我們與國際一綫品牌在切削剛性和熱補償算法上的差距具體體現在哪些加工誤差的百分比上,那對指導我們下一階段的研發方嚮會更有指嚮性。
評分這本厚重的年鑒,光是掂在手裏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想來裏麵收錄的資料定然是汗牛充棟。我原本是想找一些關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國內數控機床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的詳細案例分析,特彆是針對那幾傢國有大型機床廠的轉型陣痛期。翻開目錄,感覺內容聚焦在瞭更新的年份,似乎更側重於“十二五”乃至“十三五”規劃背景下的産業布局和技術升級路徑。雖然對近些年的發展趨勢我也很感興趣,但對於那個特定曆史時期技術路綫的抉擇和具體執行細節,總覺得缺少一些深入的、口述曆史式的佐證。如果能加入一些當年參與技術攻關的老工程師的訪談錄或者更早期的技術參數對比,那對我的研究價值可能會更大一些。整體來看,它更像是一份麵嚮行業決策者和當前市場分析師的年度報告集錦,對於我這種試圖追溯技術源頭的“老派”研究者來說,需要的深度挖掘點似乎需要撥開更多的現代迷霧纔能找到。
評分說實話,我主要對機床工業軟件和自動化集成這塊非常關注。我希望看到的是關於CAD/CAM係統與現場設備數據實時交互的成功案例,以及在中小企業推廣應用中遇到的實際障礙和解決方案。比如,某套國産ERP係統成功對接瞭多少比例的數控機床,數據傳輸的延遲標準是多少,以及員工對新係統的培訓周期和技能提升麯綫。這本書的體現更側重於“取得瞭多少項專利”、“完成瞭多少標準製定”,這些硬指標固然重要,但對於數字化轉型中更為柔軟、更具操作性的“人機協作”和“數據流管理”的實戰經驗分享,篇幅顯得比較單薄。我更偏愛那些充滿“泥土味”的、具體到車間一綫的係統集成故事,而非停留在戰略層麵的規劃描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