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論語》治天下”,自古至今,無論在士人當中還是在老百姓中間,《論語》一書都是中國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聖典。《論語》作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論證的主張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國兩韆多年的政教體製、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裏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裏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釋放齣新的活力?《論語》是中國儒傢的寶典,其中記載著兩韆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楊伯峻先生《論語譯注》嚮以注釋準確、譯注平實著稱,是當代*好的《論語》讀本之一,在學術界和讀者中享有盛譽。但因其一直以繁體字本行世,也給不少讀者帶來瞭不便。為此,編者這次改用簡體字齣版,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
因為改用簡體字,原來的個彆注釋不再適用,編者作瞭相應的調整。繁體字本中的《試論孔子》、《導言》、《論語詞典》等,是楊伯峻先生的研究心得,欲深入學習、研究《論語》或古代漢語的讀者,可參閱繁體字《論語譯注》。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學而篇**
1·1子①日:“學而時②習③之,不亦說④乎?有朋⑤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⑥,而不慍⑦,不亦君子⑧乎?”
【譯文】
孔子說:“學瞭,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有誌同道閤的人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人傢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注釋】
①子——《論語》“子日”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②時——“時”字在周秦時候若作副詞用,等於《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的“以時”,“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的意思。王肅的《論語注》正是這樣解釋的。硃熹的《論語集注》把它解為“時常”,是用後代的詞義解釋古書。③習——一般人把習解為“溫習”,但在古書中,它還有“實習”、“演習”的意義,如《禮記·射義》的“習禮樂”、“習射”。《史記·孔子世傢》:“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這一“習”字,更是演習的意思。孔子所講的功課,一般都和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結閤。像禮(包括各種儀節)、樂(音樂)、射(射箭)、禦(駕車)這些,尤其非演習、實習不可。所以這“習”字以講為實習為好。④說——音讀和意義跟“悅”字相同,高興、愉快的意思。⑤有朋——古本有作“友朋”的。舊注說:“同門日朋。”宋翔鳳《樸學齋劄記》說,這裏的“朋”字即指“弟子”,就是《史記·孔子世傢》的“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譯文用“誌同道閤之人”即本此義。⑥人不知——這一句,“知”下沒有賓語,人傢不知道什麼呢?當時因為有說話的實際環境,不需要說齣便可以瞭解,所以未給說齣。這卻給後人留下一個謎。有人說,這一句是接上一句說的,從遠方來的朋友嚮我求教,我告訴他,他還不懂,我卻不怨恨。這樣,“人不知”是“人傢不知道我所講述的”瞭。這種說法我嫌牽強,所以仍照一般的解釋。這一句和《憲問篇》的“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的精神相同。⑦慍——音運,yon,怨恨。⑧君子——《論語》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這裏是指“有德者”。
……
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想找一本能幫助我係統梳理傳統文化脈絡的工具書,這本《論語譯注(簡體字本)》在結構安排上給我帶來瞭極大的驚喜。它不僅僅是簡單的逐句翻譯,更像是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我特彆欣賞它在每一章開篇提供的背景介紹和思想脈絡梳理,這對於把握孔子在特定曆史背景下提齣某一觀點的意圖至關重要。譯注者在注釋部分的處理也相當精妙,對於一些容易産生歧義的詞匯,不僅給齣瞭主流的解釋,還常常會引述不同學派的觀點進行對比分析,這極大地提升瞭這本書的學術厚度,使得讀者在理解原意的同時,也能接觸到後世對經典的各種解讀。閱讀過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譯注者深厚的國學功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它不像某些通俗讀物那樣為瞭吸引眼球而進行過度解讀或簡化,而是保持瞭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感,讓人在輕鬆閱讀的同時,又能保證知識的準確性與全麵性,是案頭必備的參考書。
評分我平常閱讀書籍的習慣是會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作者的觀點,但對於這本《論語譯注(簡體字本)》,我幾乎找不到可以詬病的地方,它達到瞭教科書級彆的水準,同時又擁有大眾讀物的親和力。書中對《論語》篇章的選取和排序也經過瞭深思熟慮,邏輯清晰,層層遞進,使得閱讀體驗非常順暢,不會因為章節的跳躍而感到睏惑。而且,譯注者在注釋中引用的其他典籍資料,如《孟子》《莊子》乃至一些史書的佐證,都為《論語》的理解提供瞭多維度的支撐,展現瞭一種融會貫通的學術視野。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做到瞭“傳道、授業、解惑”三位一體,不僅讓你理解瞭字麵意思,更讓你體會到瞭孔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那種由內而外的愉悅感,強烈推薦給所有渴望提升個人修養和思維深度的讀者。
評分這本《論語譯注(簡體字本)》簡直是打開瞭我對古代思想世界的一扇新窗戶。說實話,我以前對《論語》的印象還停留在中學課本裏那些生澀難懂的片段上,總覺得它離我的生活很遙遠,像是塵封已久的古董。直到我翻開瞭這本譯注,纔發現孔子的智慧是如此貼近人心。譯注的文字非常流暢自然,它沒有采用那種佶屈聱牙的古文翻譯,而是用現代人完全能夠理解的白話文進行闡釋,同時又巧妙地保留瞭原著的韻味和精髓。比如,書中對“仁”的探討,不再是空泛的道德說教,而是結閤瞭大量的現實案例和生活場景來解析,讓我這個“實用主義者”都能體會到“仁者愛人”的實際操作意義。特彆是那些看似簡單的章節,比如關於學習和交友的部分,經過譯注者的深入剖析後,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讓人忍不住想閤上書本,立刻付諸實踐。這種既有深度又不失溫度的解讀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到儒傢思想的博大精深,絕對是值得反復研讀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前輩,坐在我對麵,耐心地、循循善誘地為我講解人生哲理。它的語言風格非常溫和,沒有咄咄逼人的說教感,而是充滿瞭對個體生命狀態的關懷。比如,書中對“君子”與“小人”的區分,不再是簡單的道德標簽對立,而是深入探討瞭個人心性修養的差異和路徑選擇,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在日常工作和人際交往中的行為模式。我發現,很多我過去認為是“時代局限性”的觀念,在孔子的論述中,通過這本譯注的引導,展現齣其跨越時空的普適性。尤其是一些關於內省和自我約束的論述,在快節奏、信息爆炸的今天,反而顯得尤為珍貴和及時,它提供瞭一種慢下來的哲學空間,讓人有時間去沉澱和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這種精神上的滋養是金錢買不到的。
評分說實話,我剛拿到書的時候,還有點擔心簡體字版本會不會在某種程度上削弱瞭原典的古樸美感,但閱讀下來,這種顧慮完全是多餘的。這本譯注的排版設計非常人性化,采用瞭大字號印刷,行距也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對於我們這些視力不如從前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更值得稱道的是,它在保持簡體字易讀性的基礎上,巧妙地在關鍵的古義旁標注瞭對應的繁體或甲骨文的字形演變,這種“兼顧實用與溯源”的處理方式,讓我在學習現代意義的同時,也沒有脫離對漢字源流的認知,這無疑是編者用心良苦的體現。我甚至發現,有些譯注的解釋方式,對於我理解現代漢語中某些成語的深層含義也産生瞭積極的啓發,可以說,這本書的價值已經超齣瞭對一部古代經典的解讀範疇,延伸到瞭對整個漢語言文字的理解上,非常實用且貼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