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但因其一直以繁体字本行世,也给不少读者带来了不便。为此,编者这次改用简体字出版,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因为改用简体字,原来的个别注释不再适用,编者作了相应的调整。繁体字本中的《试论孔子》、《导言》、《论语词典》等,是杨伯峻先生的研究心得,欲深入学习、研究《论语》或古代汉语的读者,可参阅繁体字《论语译注》。
学而篇**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学而篇**
1·1子①日:“学而时②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⑥,而不愠⑦,不亦君子⑧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注释】
①子——《论语》“子日”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②时——“时”字在周秦时候若作副词用,等于《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的“以时”,“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的意思。王肃的《论语注》正是这样解释的。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解为“时常”,是用后代的词义解释古书。③习——一般人把习解为“温习”,但在古书中,它还有“实习”、“演习”的意义,如《礼记·射义》的“习礼乐”、“习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这一“习”字,更是演习的意思。孔子所讲的功课,一般都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结合。像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这些,尤其非演习、实习不可。所以这“习”字以讲为实习为好。④说——音读和意义跟“悦”字相同,高兴、愉快的意思。⑤有朋——古本有作“友朋”的。旧注说:“同门日朋。”宋翔凤《朴学斋札记》说,这里的“朋”字即指“弟子”,就是《史记·孔子世家》的“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译文用“志同道合之人”即本此义。⑥人不知——这一句,“知”下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有说话的实际环境,不需要说出便可以了解,所以未给说出。这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种说法我嫌牵强,所以仍照一般的解释。这一句和《宪问篇》的“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的精神相同。⑦愠——音运,yon,怨恨。⑧君子——《论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这里是指“有德者”。
……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前辈,坐在我对面,耐心地、循循善诱地为我讲解人生哲理。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温和,没有咄咄逼人的说教感,而是充满了对个体生命状态的关怀。比如,书中对“君子”与“小人”的区分,不再是简单的道德标签对立,而是深入探讨了个人心性修养的差异和路径选择,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日常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的行为模式。我发现,很多我过去认为是“时代局限性”的观念,在孔子的论述中,通过这本译注的引导,展现出其跨越时空的普适性。尤其是一些关于内省和自我约束的论述,在快节奏、信息爆炸的今天,反而显得尤为珍贵和及时,它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哲学空间,让人有时间去沉淀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精神上的滋养是金钱买不到的。
评分这本《论语译注(简体字本)》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古代思想世界的一扇新窗户。说实话,我以前对《论语》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学课本里那些生涩难懂的片段上,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很遥远,像是尘封已久的古董。直到我翻开了这本译注,才发现孔子的智慧是如此贴近人心。译注的文字非常流畅自然,它没有采用那种佶屈聱牙的古文翻译,而是用现代人完全能够理解的白话文进行阐释,同时又巧妙地保留了原著的韵味和精髓。比如,书中对“仁”的探讨,不再是空泛的道德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现实案例和生活场景来解析,让我这个“实用主义者”都能体会到“仁者爱人”的实际操作意义。特别是那些看似简单的章节,比如关于学习和交友的部分,经过译注者的深入剖析后,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让人忍不住想合上书本,立刻付诸实践。这种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解读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佳作。
评分我平常阅读书籍的习惯是会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作者的观点,但对于这本《论语译注(简体字本)》,我几乎找不到可以诟病的地方,它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水准,同时又拥有大众读物的亲和力。书中对《论语》篇章的选取和排序也经过了深思熟虑,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使得阅读体验非常顺畅,不会因为章节的跳跃而感到困惑。而且,译注者在注释中引用的其他典籍资料,如《孟子》《庄子》乃至一些史书的佐证,都为《论语》的理解提供了多维度的支撑,展现了一种融会贯通的学术视野。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三位一体,不仅让你理解了字面意思,更让你体会到了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那种由内而外的愉悦感,强烈推荐给所有渴望提升个人修养和思维深度的读者。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想找一本能帮助我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脉络的工具书,这本《论语译注(简体字本)》在结构安排上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逐句翻译,更像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特别欣赏它在每一章开篇提供的背景介绍和思想脉络梳理,这对于把握孔子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某一观点的意图至关重要。译注者在注释部分的处理也相当精妙,对于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汇,不仅给出了主流的解释,还常常会引述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这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学术厚度,使得读者在理解原意的同时,也能接触到后世对经典的各种解读。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译注者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它不像某些通俗读物那样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过度解读或简化,而是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感,让人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又能保证知识的准确性与全面性,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说实话,我刚拿到书的时候,还有点担心简体字版本会不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原典的古朴美感,但阅读下来,这种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本译注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采用了大字号印刷,行距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视力不如从前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在保持简体字易读性的基础上,巧妙地在关键的古义旁标注了对应的繁体或甲骨文的字形演变,这种“兼顾实用与溯源”的处理方式,让我在学习现代意义的同时,也没有脱离对汉字源流的认知,这无疑是编者用心良苦的体现。我甚至发现,有些译注的解释方式,对于我理解现代汉语中某些成语的深层含义也产生了积极的启发,可以说,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出了对一部古代经典的解读范畴,延伸到了对整个汉语言文字的理解上,非常实用且贴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