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帮助广大读者和高技术产业工作者准确、及时了解国内外高技术产业发展动态、政策法规等信息,我们在有关领导的指导下,编辑出版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2008)》。《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2008》内容共分七大部分:
(一)综合发展篇:介绍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创业投资的发展情况。
(二)产业发展篇:对高技术产业中的一些重点行业,主要包括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航天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互联网产业、转基因植物产业、医药产业以及中国现代中药产业等的发展情况、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三)地区发展篇: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撰写的2007年当地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特点和发展思路。
(四)海外发展篇:介绍发达国家或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世界软件产业发展情况,世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和世界高科技发展状况;摘译了美国硅谷发展报告,美国科学与工程技术指标(2008),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排行榜(2007),OECD科技与工业展望概要(2006),OECD生物产业分析,欧盟创新记分牌(2007),全球生物技术报告(2006),全球制药行业报告(2006),全球专利最新统计概览(2007),全球R&D;报告(2008),欧盟产业研发投资排行榜(2007)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信息通信技术研发等报告。
(五)规划政策法规篇:收录了国务院和各部委2007年发布的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划。
(六)大事记录篇:收集了2007年高技术产业发展及信息产业、生物与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航天航空产业发展中的一重要事件。
(七)基础数据篇:为便于读者查找高技术产业发的基本数据,《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2008》收录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全国高技术产业动态检测信息快报》的主要经济指标和《美国科学与工程技术指标(2008)》的相关数据。
内页插图
目录
综合发展篇
1 中国高技术产业2007年发展主要情况、问题及建议
2 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3 2007年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情况
4 2007年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综述
产业发展篇
1 2007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综述
2 2007年中国生物产业发展综述
3 2007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综述
4 2007年航天产业发展综述
5 200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综述
6 2007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7 200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8 200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9 2007年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10 2007年中国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11 2007年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地区发展篇
1 2007年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比较
2 2007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 2007年天津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4 2007年河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5 2007年山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6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7 2007年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8 2007年吉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9 2007年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0 2007年上海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1 2007年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2 2007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3 2007年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4 2007年江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5 2007年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6 2007年山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7 2007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8 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19 2007年海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0 2007年湖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1 2007年湖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2 2007年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3 2007年四川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4 2007年重庆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5 2007年云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6 2007年贵州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7 2007年西藏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8 2007年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29 2007年甘肃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0 2007年青海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1 200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2 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3 200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4 2007年大连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5 2007年青岛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6 2007年宁波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7 2007年厦门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38 2007年深圳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展望
海外发展篇
1 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2 2006-2007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综述
3 2006-2007年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综述
4 2006-2007年世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综述
5 2007年0ECD科学、技术和工业排行榜
6 2006年()ECD科技与工业展望概要
7 2008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概览
8 2006年()ECD生物产业统计分析
9 2006全球生物技术报告
10 2006年全球制药行业报告
11 2008年硅谷发展报告摘要
12 2007年欧盟创新记分牌
13 全球专利最新统计概览
14 2008年全球R&D;报告
15 2007年欧盟产业R&D;投资记分牌
16 主要工业化国家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分析
政策法规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2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84号)
3 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
4 国务院关于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5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36l
6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7 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
8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9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信息办关于印发《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10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印发《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11 关于发布第一批《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企业名单》的通知
12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
13 关于印发《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14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15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
16 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
17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
18 关于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火炬)十一五发展纲要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19 关于印发《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20 关于印发《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一步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21 关于印发《科技计划支持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的实施细则》的通知
22 关于加大对公益类科研机构稳定支持的若干意见
23 关于进一步发挥信用保险作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
24 关于印发《关于在重大项目实施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暂行办法》的通知
25 关于印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26 关于印发《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7 关于印发《科学技术部科技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28 关于支持重点科研机构进一步扩大国际科技合作的意见
29 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45l
30 国防科工委关于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的指导意见
大事记录篇
基础数据篇
精彩书摘
综合发展篇
1 中国高技术产业2007年发展主要情况、问题及建议
一、2007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总体呈现向创新效益型和自主发展型转变的良好势头,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继续做大、加快做强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
前言/序言
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总体呈现向创新效益型和自主发展型转变的良好势头,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继续做大、加快做强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高技术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9万亿元,比2006年增加2891亿元,占GDP比重达7.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ll551.2亿元,同比增长17.8%,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为lO.8%,拉动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达到634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比重达29.2%,实现顺差较2006年大幅增长,占全国商品外贸顺差比重达23.2%,较2006年提高3.9个百分点。
为帮助广大读者和高技术产业工作者准确、及时了解国内外高技术产业发展动态、政策法规等信息,我们在有关领导的指导下,编辑出版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2008)》。本书内容共分七大部分:
(一)综合发展篇:介绍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创业投资的发展情况。
(二)产业发展篇:对高技术产业中的一些重点行业,主要包括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航天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互联网产业、转基因植物产业、医药产业以及中国现代中药产业等的发展情况、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三)地区发展篇: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撰写的2007年当地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特点和发展思路。
(四)海外发展篇:介绍发达国家或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世界软件产业发展情况,世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和世界高科技发展状况;摘译了美国硅谷发展报告,美国科学与工程技术指标(2008),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排行榜(2007),OECD科技与工业展望概要(2006),OECD生物产业分析,欧盟创新记分牌(2007),全球生物技术报告(2006),全球制药行业报告(2006),全球专利最新统计概览(2007),全球R&D;报告(2008),欧盟产业研发投资排行榜(2007)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信息通信技术研发等报告。
(五)规划政策法规篇:收录了国务院和各部委2007年发布的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划。
创新驱动的时代脉搏:一部聚焦中国经济转型与全球竞争的宏观图景 《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 聚焦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2008年前后,全球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深刻重塑,而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创新驱动型经济模式迈进。本书并非仅仅是对特定年份产业数据的简单罗列,而是一部深刻剖析中国高技术产业生态系统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孕育、成长、并试图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位置的综合性研究报告。 本书的叙事核心,在于理解“高技术”如何成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底层逻辑,以及这种转型所面临的内在制约与外部机遇。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背景与战略选择的再审视 本书首先将读者带入2008年中国乃至全球的宏观经济图景之中。这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张力的年份: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已然爆发,对依赖出口和外部需求的传统制造业构成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正坚定推行“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国家战略,试图将经济增长的引擎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重点剖析的议题包括: “危机中的机遇”: 详尽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领域)外向型供应链的短期影响,以及中央政府为稳定预期、加大内需和科技投入所采取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国家科技规划的深化: 对“十一五”规划(2006-2010)中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特别关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关于能源、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的技术路线图制定与资源配置的实际进展。 区域创新格局的演变: 考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极在承接全球产业链转移和培育本土创新集群方面的差异化策略。例如,上海张江高科技园、深圳的“设计之都”转型以及中关村的风险投资生态系统建设,在这一时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第二部分:核心技术领域的深度扫描与前沿动态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对当时中国最具活力和战略意义的高技术产业群进行细致入微的解剖。这些领域代表着未来十年全球竞争力的制高点。 1. 信息技术与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 2008年,全球正处于从3G向4G过渡的临界点,移动互联网的潜力开始显现。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战略不再满足于跟随,而是力求在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通信设备与自主标准之争: 深入剖析中国本土通信设备制造商在TD-SCDMA标准推广中的努力与挑战,以及其在全球市场(尤其是在新兴市场)的初步扩张。探讨知识产权布局和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度的变化。 软件与集成电路(IC)设计: 评估中国IC设计业的“设计外包”(OSAT)模式的成熟度,以及国家对芯片制造能力(Foundry)提升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效果。软件产业在企业资源计划(ERP)、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领域的国产化进程。 数字内容与互联网的初期爆发: 记录门户网站、即时通讯工具和新兴电子商务平台的早期商业模式探索,以及它们如何开始构建围绕用户数据的“数据资产”。 2. 生物技术、新医药与生命科学 在人口老龄化和公共卫生安全压力下,生物医药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创新药研发的“早期投入”: 关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启动与早期成果,包括对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的早期布局。分析中国企业在国际合作中获取先进技术平台(如高通量筛选、药物递送系统)的模式。 农业生物技术: 重点考察转基因技术、分子育种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应用进展与社会争议的平衡策略。 3. 新材料与高端制造的衔接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上游材料的支撑。 稀土战略与全球博弈: 详细分析中国在关键战略稀土材料的供应和深加工领域的主导地位,以及由此引发的国际贸易摩擦和技术替代压力。 先进制造技术: 对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激光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路径进行考察,评估国产高端数控系统在特定行业中的渗透率。 第三部分:创新生态系统的“软环境”建设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依赖于一套成熟的创新支撑体系。本书对支撑体系的分析更具洞察力。 风险投资(VC/PE)的本土化: 2008年前后,中国本土风险投资力量开始崛起,并逐渐改变了早期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结构。本书分析了政府引导基金在催生首批本土专业化VC机构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股权退出机制(IPO、并购)上面临的挑战。 知识产权保护与商业化: 评估中国专利申请量的激增是否真正转化为有效的市场保护力。分析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如“职务发明”收益分配制度的试点效果)。 人才“引进来”与“留得住”: 探讨“千人计划”等人才引进政策的初露端倪,以及如何平衡本土培养的高校毕业生与海外归国人才的结构性需求。重点分析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激励机制构建。 第四部分:面向全球价值链的攀升策略 本书的收尾部分,转向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定位与战略调整。 “走出去”战略的初探: 关注中国高技术企业(尤其是IT和工程承包企业)如何在海外市场进行初步布局,尝试通过兼并收购或设立海外研发中心,获取全球化的技术资源和品牌认可。 国际技术合作与竞争: 评估在关键技术领域(如航空航天、精密仪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模式,辨析合作与竞争的边界。 总结而言,《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2008)》提供了一个全面、多维度的透视镜,用以观察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在压力与转型期中,锚定创新作为其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它记录的不仅是技术进步的曲线,更是国家战略意图与市场现实相互作用的复杂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