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枪炮 病菌与钢铁 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 贾雷德戴蒙德 社会科学 书籍 |
| 作者: | 贾雷德·戴蒙德 |
| 译者: | 谢延光 |
| 市场价: | 68元 |
| ISBN号: | 9787532765393 |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4-08-01 | 版次:1 | 页数:493 |
| 印刷时间:2014-08-01 | 印次:1 | 字数:335.00千字 |
| 内容简介 | |
| 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特定地区,而不是出现在其他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隐 约之间。诚然,农业与放牧出现在局部地区,只是对不同族群的不同命运的部分解释,但发展水平超过狩猎采集阶段的社会,就有可能发展出文字、技术、政府、有 组织的宗教,同时也更有可能发展出凶恶的病菌和战争中的强大武器。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 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对于现代人类、国家间的种种不平等现 象,史学家往往存而不论,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许多大家熟悉以及想当然的答案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 版)(精)》中,演化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 人类史理论。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在2005年国外原版的基础上修订出 版,新增“日本人乃何许人也”一章。 |
| 作者简介 | |
| 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1937年9月10日-), 美国演化生物学家、生理学家、生物地理学家以及非小说类作家。他*ZHU名的 作品《枪炮、病菌与钢铁》发表于1997年,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图书奖。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 院、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是当代少数几位探究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思想家之一。 |
| 目录 | |
| 前言耶利的问题 历史进程的地区差异 第YI部分 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 第YI章 走上起跑线 公元前11000年前各个大陆发生了些什么 第二章 历史的自然实验 地理因素是怎样塑造波利尼西亚群岛的社会的 第三章 卡哈马卡的冲突 为什么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没有俘虏西班牙国王 查理一世 第二部分 粮食生产的出现和传播 第四章 农民的力量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根源 第五章 历SHI上的穷与富 粮食生产开始时的地理差异 第六章 种田还是不种田 粮食生产传播的原因 第七章 怎样识别杏仁 古代作物的无意识的发展 第八章 问题在苹果还是在印第安人 为什么有些地区的族群未能驯化植物 第九章 斑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则 为什么大多数大型野生哺乳动物没有得到驯化 第十章 辽阔的天空与偏斜的轴线 为什么在不同的大陆粮食生产传播的速度不同 第三部分 从粮食到枪炮、病菌与钢铁 第十一章 牲畜的致命礼物 病菌的演化 第十二章 蓝图和借用字母 文字的演变 第十三章 需要之母 技术的演进 第十四章 从平等主义到盗贼统治 政府和宗教的演变 第四部分 在五章 中环游世界 第十五章 耶利的族人 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历史 第十六章 中国是怎样成为中国人的中国的 东亚的历史 第十七章 驶向波利尼西亚的快艇 南岛人扩张的历史 第十八章 两个半球的碰撞 欧亚大陆与美洲历史的比较 第十九章 非洲是怎样成为黑人的非洲的 非洲的历史 尾声 人类史作为一门科学的未来 日本人乃何许人也 2003后记:《枪炮、病菌与钢铁》今日谈 致谢 |
对于任何一部被誉为“改变视角”的作品,我都会关注它在方法论上的创新性。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组织和呈现他庞大的数据基础的。这本书是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框架,用以替代过去那些根深蒂固的、以文化或人种为中心的历史观?我希望看到的是一套系统性的、可复制的思维工具,能够让我日后用同样的眼光去审视其他社会现象。这种“授人以渔”的价值,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为宝贵。这本书若能成功地为我们提供一把理解人类差异的“万能钥匙”,哪怕只是一个强大的启发式模型,它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就无可替代了。我关注的焦点是它所倡导的底层逻辑的普适性,而非仅仅是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描述。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人眼球,那种略带历史感的封面材质,搭配醒目的书名字体,让人在书架上第一眼就能捕捉到它的存在。初捧在手,就能感受到印刷的质感,纸张的选择也相当考究,读起来触感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内页的排版布局也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字号适中,行距宽松,使得阅读的体验非常流畅。更值得一提的是,内嵌的一些插图和地图,虽然我还没深入到内容层面,但仅从视觉呈现来看,它们的清晰度和信息量都非常出色,为后续的阅读预设了一个高标准。这本书的实体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无论是收藏还是馈赠,都显得非常体面和有品位,光是翻阅这些精心制作的细节,就已经让人对即将展开的旅程充满了期待,这绝不是那种可以随便翻翻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它散发着一种沉甸甸的、值得反复品味的重量感。
评分从阅读风格上来说,我个人偏爱那种节奏感强,能够牢牢抓住读者心神的文字。尽管主题严肃,但如果能用一种引人入胜的、近似于悬疑小说的笔法来推进那些复杂论点,无疑会大大提升阅读的愉悦度。我设想,作者应该是一位高明的“故事讲述者”,他能够将冰冷的科学数据和抽象的社会理论,转化为鲜活的人物命运和波澜壮阔的时代场景。读者不应该感觉自己在啃食枯燥的教科书,而是跟随一位博学的向导,穿梭于不同的文明废墟和新兴的地理版图之间。这种文学性的张力与学术性的严谨之间的完美平衡,是我对这本书抱有的最高期待。如果文字本身就能带来一种“顿悟”的快感,那才是真正的文字魔力。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琢磨,究竟是什么样的叙事功力,才能将一个宏大到近乎哲学命题的议题,通过严谨的逻辑和生动的笔触串联起来。我期待的,是一种能够打破我固有认知框架的叙事结构。这本书的目录本身就像一张精密的路线图,它暗示着作者并非简单罗列事实,而是试图构建一个解释人类社会分岔路口的关键模型。我尤其关注那些章节标题中透露出的那种跨学科的视野,它似乎在邀请读者跳脱出传统的历史学范畴,去审视那些更深层次、更具决定性的驱动力。这种将地理、生物学、技术发展等看似无关的元素编织在一起的能力,是评判一本非虚构巨著的关键标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既具震撼力又充满细节支撑的论证链条,让我能清晰地看到,那些古老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怎样一套近乎宇宙法则般的运行逻辑。
评分说实话,我挑选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作者学术声誉的信任。我更看重的是那种经得起推敲的论据和旁征博引的扎实力。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广度,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泛泛而谈。理想中的阅读体验是,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所收获,哪怕是关于某个具体历史事件的侧写,也必须是基于对原始材料的深刻洞察。我更青睐那种不畏惧复杂性、敢于直面历史疑难的论述风格,而不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过度简化的说辞。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老到的考古学家,层层剥开历史的尘土,揭示出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细微却至关重要的机制,那么它就成功了。这种深挖和精炼的功力,是检验一本严肃著作价值的试金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