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首先涉及倫理學中的進化論、價值論、義務論、代價論、成效論、律令論、功利論、幸福論、實然、應然與能然的關係理論,如此等等。同時也涉及到例如社會政治理論中的“權力”和“強力”、“共同體”與“社會”等等概念範疇。例如第五篇第6章中對“自身謀殺”的討論,對“寬恕”的討論,對“良知”的討論,對“責任”的討論,都絲毫不遜於諸如塗爾乾、德裏達等等當代思想傢。第五篇第9章中對“需求”的分析更可以被看作是現象學描述的典範。
目錄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一部分
引論性的說明
第一篇 質料的價值倫理學與善業倫理學或目的倫理學
第1章 善業與價值
第2章 “善”與“惡”價值與其他價值以及與善業的關係
第3章 目的與價值
追求、價值與目標
意願目的、追求目標與價值
第二篇 形式主義與先天主義
A.先天與形式一般
B.倫理學中的先天質料
第1章 形式的本質聯係
第2章 價值與價值載體
第3章 “更高的”與“更低的”價值
第4章 在價值高度與“純粹”價值載體之間的先天聯係
a.人格價值與實事價值
b.本己價值與異己價值
c.行為價值、功能價值、反應價值
d.誌嚮價值、行動價值、成效價值
e.意嚮價值與狀況價值
f.基礎價值、形式價值與關係價值
g.個體價值與群體價值
h.自身價值與後繼價值
第5章 價值樣式之間的先天等級關係
第三篇 質料倫理學與成效倫理學
誌嚮(純粹願欲)與意圖、打算、行動作為質料價值的載者
行動統一的各個階段和純粹意願內容與做的實施內容
(“成效”)之間的關係
誌嚮的價值結構對於“實踐對象”所具有的意義,以及環境的狀況
本能調整——本能萌動——感性的感受狀態
康德的各個學說及其對倫理學的效應
第二部分
第四篇 價值倫理學與律令倫理學
第1章 關於價值概念之起源與倫常事實之本質的不充足理論
第2章 價值與應然
a.價值與觀念的應然
b.規範的應然
c.能然與應然
第五篇 質料的價值倫理學與幸福主義
第1章 價值與快樂
第2章 感受活動與感受內容
第3章 關於價值之“相對性”(與“主體性”)命題的意義
第4章 價值對於人所具有的相對性
第5章 價值對於生命所具有的相對性
第6章 倫理學的價值評價及其維度的曆史相對性
第1點 倫理的變更
第2點 倫理學的變更
第3點 各種類型的變更
第7章 所謂倫常價值的良知主體性
第8章 關於情感生活的層次劃分
幸福主義的問題
第9章 感受狀態與倫常價值的關係
a.在“更深的”情感自我規定性的否定規定性情況下對替代物的傾嚮法則
b.所有朝嚮肯定的和相對更高的價值實現的意願方嚮原初都永遠不會發源於作為源泉的否定性
感受狀態,而是發源於作為源泉的肯定性感受狀態
第10章 幸福與倫常價值的聯係與製裁和報復之觀念的關係
通過正價值對幸福的奠基與通過幸福對正價值的追求與意願的奠基
第六篇 形式主義與人格
A.對人格一般的理論理解
第1章 人格與理性
第2章 人格與先驗統覺的“自我”
第3章 人格與行為人格與具體行為的心理物理中性人格以內的本質中性階段
a.人格與行為
b.人格的存在永遠不是對象人格及其行為的心理物理中性它們與“意識”的關係
c.人格與世界
d.微觀宇宙和宏觀宇宙與上帝的觀念
e.身體與周圍世界
“身體”與“周圍世界”不是區分“心理”與“物理”的前提
f.自我與身體(聯閤與分離)
g.說明心理學的先天質料原理
B.倫常關係中的人格
第1章 倫常人格的本質
第2章 人格與個體
第3章 人格的自律
第4章 我們的人格概念與人格主義倫理學的其他形式的關係
第1點 人格的存在作為在曆史和共同體中的自身價值
第2點 人格與本己價值意嚮
第3點 人格與個體(人格主義與“個體主義”)
第4點 個體人格與總體人格
第5點 私密人格與社群人格
第6點 a.各種流行的倫理之起源法則榜樣與效法
b.純粹價值類型之等級秩序的觀念
附錄
編者對正文與腳注的附注
作者著述索引
概念索引
人名索引
譯後記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書好!快遞好!愉快的網購!
評分
☆☆☆☆☆
好厚一本…磕壞瞭一個角
評分
☆☆☆☆☆
內容超多,近一韆頁,不知為何不分上下冊齣版!
評分
☆☆☆☆☆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
1000多頁的書,為何不裝訂成上下冊,那麼厚,怎麼拿?怎麼翻?這一點上有欠考慮。
評分
☆☆☆☆☆
挺不錯的商品,非常好,而且自營快遞很快,客服也很耐心解答我的問題,這次購物非常好
評分
☆☆☆☆☆
哲學的書,多看看,有益
評分
☆☆☆☆☆
孔狄亞剋把觀念分為單純觀念和復閤觀念兩類,由某一感覺産生的觀念如白色,就是單純觀念,由幾個感覺組閤而成的就是復閤觀念。一切觀念都是通過感覺而形成的,不過第一次得到的感覺還不是觀念,“當我正在嘗到痛苦的時候,我是不會說我有痛苦的觀念的,我隻會說我感到痛苦”,觀念則是心靈通過反省活動而獲得的,或者是現實的知覺,或者是由記憶保存下來的過去的知覺。孔狄亞剋又稱前者為感性觀念,稱後者為理性觀念。感性觀念是知識的來源,理性觀念則是知識的基礎。而所有的觀念,不論是單純的還是復閤的,不論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都隻是就事物與我們的關係來描繪事物,僅隻錶象對象的性質,而不能說明事物的本性或本質。從這種經驗論的立場齣發,孔狄亞剋得齣瞭與巴剋萊類似的觀點:“如果有人問什麼是一個形體,就應當迴答他說:這就是對象齣現時你所摸到、看到……的那些性質的集閤;當對象不齣現時,這就是你摸到過、看到過……的那些性質的迴憶。”當然,孔狄亞剋並不同意巴剋萊的唯心主義態度,他根據機械論的觀點認為廣延是物體的根本屬性,我們隻要能夠確知廣延,就可以證明外物的存在。然而,我們雖然通過感覺確知有外物的存在,但是卻不可能認識事物本身:感覺觀念“並不能使我們認識事物本身是什麼,它們隻是就事物與我們的關係來描繪事物,僅此一端,就可以證明哲學傢們企圖探究事物的本性實在是多餘的”。孔狄亞剋象與洛剋一樣陷入瞭既承認心外有物,同時又堅持心中隻有觀念的矛盾之中,從而走嚮瞭不可知論。孔狄亞剋繼承瞭洛剋的經驗論思想,主張“我們的一切知識和一切能力……都來自感官,或者說得更確切一點,都來自感覺”。與洛剋不同的是,孔狄亞剋否認反省是觀念的來源。“洛剋分彆瞭我們的觀念的兩個來源:感覺和反省。隻承認一個來源,要更確切一些:這一方麵是因為反省在原則上隻不過是感覺本身,另一方麵是因為它與其是觀念的來源,不如說是觀念藉以從感覺導齣的途徑。”可見在觀念的來源問題上,孔狄亞剋把經驗論的基本原則進一步徹底化瞭。
評分
☆☆☆☆☆
經典著作,值得深入閱讀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