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彩色图谱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彩色图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志平,姜京宇 著,万宝瑞 编
图书标签:
  • 小麦
  • 病虫害
  • 防治
  • 农业
  • 作物保护
  • 彩色图谱
  • 植物病理学
  • 昆虫学
  • 农学
  • 小麦生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14494
版次:1
商品编码:1067159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书系(第2批)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小麦病虫草防治彩色图谱》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在内容上,分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型农民培训、乡村民主管理、农村政策法律、农村能源环境、农业基础建设、小康家园建设、乡村文化生活、农村卫生保健、乡村幼儿教育等板块;在出版形式上,将手册式、问答式、图说式与挂图、光盘有机结合;在运作方式上,按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阶段性,分期分批实施;在读者对象上,依据广大农村读者的文化水平和阅读习惯,分别推出适合广大农民、农技人员和乡村干部三个层次的读本。整套书力求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突出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力求用新技术、新内容、新形式,开拓服务的新境界。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一、小麦病害
1.小麦锈病
2.小麦白粉病
3.小麦赤霉病
4.小麦全蚀病
5.小麦纹枯病
6.小麦蠕孢根腐病
7.小麦霜霉病
8.小麦散黑穗病
9.小麦秆黑粉病
10.小麦腥黑穗病
11.小麦丛矮病
12.小麦黄矮病
13.小麦其他病害

二、小麦虫害
14.麦蚜
15.小麦红吸浆虫
16.麦蜘蛛
17.小麦叶蜂
18.瑞典蝇
19.小麦潜叶蝇
20.赤须盲蝽
21.麦茎谷蛾
22.蝼蛄
23.金针虫
24.蛴螬
25.小麦其他害虫

三、麦田杂草
(一) 麦田杂草种类
26.雀麦
27.节节麦
28.看麦娘
29.野燕麦
30.芦苇
31.狗尾草
32.播娘蒿
33.荠菜
34.米瓦罐
35.猪殃殃
36.麦家公
37.藜
38.小藜
39.山苦荚
40.苦苣菜
41.篇蓄
42.打碗花
43.田旋花
44.刺儿菜
45.酸模叶蓼
46.律草

(二) 麦田杂草防除技术
(三) 麦田常用除草剂
附录1 小麦病虫害诊断检索表
附录2 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2)控制初发区发现零星病株应及时拔除,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病灾内喷50%多菌灵500倍液或撒生石灰进行消毒。发病地块,单收单打,麦粒不作种子,秸秆、麦糠不沤肥。
(3)治理老病区老病区应采取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压低病情,控制为害。
①农业措施: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质含量,减缓病害的发生;增施磷、钾肥,提高小麦抗病性;对于发病严重的地块,提倡与非寄主作物如棉花、大豆、大蒜、甘薯等轮作2年。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对发病田如采取留高麦茬(16cm以上)收割,在能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连根拔掉焚烧,有很好的防效。
②土壤处理:每667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千克加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千克,对水100千克,随水灌人土壤;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千克,对细土30千克,拌匀后撒于地表,然后翻耕整地播种。
③种子处理:用12.5%全蚀净悬浮剂20毫升、3%敌萎丹50毫升加2.5 %适乐时20毫升、2%立克秀湿拌种剂10~15克,或含5亿个活芽孢/克荧光假单胞杆菌的消蚀灵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对水700毫升,拌种10千克,晾干后播种。
④药剂灌根:对于未作药剂土壤处理和拌种的病田,可于返青期,每667米。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0~70千克;或用含5亿活芽孢/克荧光假单胞杆菌的消蚀灵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对水50~70千克,充分搅匀,顺垄喷灌于小麦茎基部,进行补救防治。重病田隔7~10天再防一次。

前言/序言

  摆在读者面前的,是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推出的第二本年度性农业软科学优秀研究成果汇编。多年来,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在部党组的领导下,坚持为宏观决策服务的宗旨,在组织课题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针对农业和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每年都确定一批课题,通过公开招标,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为决策服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具有相当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为了使这些成果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1999年编辑并公开出版了第一本年度性农业软科学优秀研究成果汇编,收录了1997——1998年度经专家评审筛选出的17项研究成果。这本书的出版,不仅对提高农业软科学研究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受到许多读者的关注和好评。此次编辑出版《农业软科学研究新进展1999——2000),收录的是1999——2000年度农业软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
《稻谷丰收密码:病虫草害的精准防控与绿色增产技术》 内容简介 在中国广袤的稻田里,每一粒饱满的稻谷都承载着农民的辛勤汗水与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然而,病虫草害的威胁,如同潜伏的阴影,时时刻刻挑战着稻谷的健康生长与产量稳定。本书,《稻谷丰收密码:病虫草害的精准防控与绿色增产技术》,正是为破解这一难题而生。它并非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凝聚了数十年一线科研与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旨在为广大稻农、植保工作者、涉农院校师生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实用的稻谷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与增产技术方案。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精准”与“绿色”两大核心理念。我们深知,单一的防治手段已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本书将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与稻谷生长规律紧密结合,强调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实施分期、分区域、分类型的精准防控。同时,将“绿色”理念贯穿始终,优先推荐和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抗性品种选育等生态友好型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稻田生态环境,确保稻谷产品安全,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第一部分:稻谷病害的“克星”——精准诊断与绿色治理 稻谷病害种类繁多,一旦爆发,往往造成毁灭性打击。本书将系统介绍稻谷生产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几种病害,包括但不限于: 稻瘟病(Rice Blast): 作为“水稻第一病”,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机制复杂。本书将深入剖析稻瘟病在不同生育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发病特点,重点讲解如何通过病原菌的监测预警、抗病品种的合理选择与轮换、以及早期施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真菌病毒等)或低毒高效化学农药的时机与剂量,有效遏制病害蔓延。我们将提供详细的病症图谱,帮助读者快速识别,并附以不同地理区域、不同气候条件下最适宜的防治策略。 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 纹枯病菌在稻株基部侵染,导致叶鞘腐烂,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本书将详细阐述纹枯病的传播途径、诱发因素(如高温高湿、氮肥偏施等),并提出一系列绿色防控措施:如推广种植耐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排水降湿、合理施肥,特别是注重磷钾肥的补充以增强植株抗性。在药剂防治方面,将重点推荐具有内吸传导性、持效期长、对环境友好的杀菌剂,并强调用药浓度与采收间隔期,确保农产品安全。 恶苗病(Damping-off): 恶苗病主要发生在稻苗期,导致幼苗腐烂死亡,严重影响出苗率。本书将详细介绍恶苗病发生的原因,如种子带菌、土壤湿度过大、温度不适等,并提供预防与治理方案:包括种子消毒(如药剂浸种、生物菌剂拌种)、优化播种环境(如改善排水、调控温度)、以及苗期病害监测与早期干预。 后期病害: 除上述主要病害外,本书还将涵盖后期易发的病害,如roductive-stage diseases(如穗颈瘟)、稻曲病(Rice False Smut)等,分析其发生规律,并提供针对性的绿色防控技术,例如针对稻曲病,我们将重点介绍通过优化氮肥管理、适时收获等手段降低发病率。 在病害的绿色治理方面,本书将特别辟章节介绍生物防治技术,包括有益微生物(如拮抗性细菌、木霉菌)的应用,以及物理防治手段,如利用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改善通透性等。我们还将深入探讨抗性品种的选育与应用,强调根据当地主栽品种的抗性特点,科学选择和搭配种植,构建有效的抗病防线。 第二部分:稻谷害虫的“剋星”——识别、监测与精准打击 稻谷害虫种类繁多,它们以稻株的各个部位为食,破坏力惊人。本书将系统介绍稻谷生产中常见的害虫,并提供精准的监测与绿色防控技术: 稻飞虱(Rice Planthoppers): 包括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是稻谷生产中最具威胁的害虫之一,不仅直接危害稻株,更是多种病毒病的传毒媒介。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种类稻飞虱的发生世代、迁飞规律、为害特点,以及最关键的监测预警体系。我们将提供不同类型诱捕器(如灯光诱捕、粘虫板)的使用方法,并介绍病虫害测报技术,帮助农民及时掌握虫情动态。在防治策略上,本书将重点强调综合治理:合理轮作、种植抗虫品种、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以及在必要时,采用点片施药、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如印楝素、苦参碱)等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螟虫类(Rice Stem Borers): 如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等,以幼虫钻蛀稻茎,导致稻株“死心”、“枯鞘”,严重影响分蘖和灌浆。本书将详细介绍螟虫的各虫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症状,并重点介绍诱杀技术,如利用性诱剂、光诱剂诱杀成虫,以及生物防治,如释放赤眼蜂、应用 Bt 制剂。针对化学防治,将推荐在螟虫孵化高峰期、低龄幼虫期用药,并强调药剂的选择与使用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稻纵卷叶螟(Rice Leaf Folder): 幼虫卷叶取食,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可导致全田减产。本书将详细介绍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强调田间巡查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初卷叶,并介绍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性天敌,以及适时喷洒针对性的生物杀虫剂或低毒化学杀虫剂。 其他害虫: 包括稻象甲、稻蓟马、福寿螺等,本书也将分别对其发生特点、为害症状以及绿色防控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在害虫的精准打击方面,本书将引入“病虫害监测预警技术”,介绍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遥感、智能虫情测报站等,提升监测的效率与精度。同时,将重点推广“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包括精准施药、高效施药器械的应用,以及科学配比农药,减少浪费。 第三部分:稻谷杂草的“围剿”——认识、防控与生态和谐 杂草与稻谷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是影响稻谷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本书将系统梳理稻田常见杂草的种类、识别特征、发生规律,并提供一套“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绿色杂草管理体系: 常见稻田杂草识别与危害: 本书将详细介绍稻田中最具代表性的杂草,如稗草(Echinochloa spp.)、鸭舌草(Lindernia spp.)、莎草(Cyperus spp.)等,配以高清彩图,帮助读者准确识别。同时,分析不同杂草对稻谷的竞争能力和危害程度。 杂草的发生规律与预测: 深入分析杂草的种子传播、萌发条件、生长周期等,指导农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预测杂草的发生趋势。 绿色杂草防控技术: 农业防治: 强调耕作栽培的重要性,如适时犁耙、晒田,以抑制杂草萌发;轮作的优势,通过不同作物轮作打破杂草的单一化生存环境。 物理防治: 介绍人工除草的技巧,以及覆盖栽培(如秸秆覆盖)对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 生物防治: 探讨利用天敌(如食草性昆虫)控制某些特定杂草的可能性,以及利用生物除草剂(如从某些微生物或植物中提取的具有除草活性的物质)的最新研究进展。 化学防治的科学应用: 在化学防治方面,本书将重点强调“精准施药”和“用药减量”。我们将根据杂草种类、密度及稻谷生育期,推荐选择性强、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详细介绍不同除草剂的作用机制、适宜施用时期、施用剂量、施用方法(如茎叶处理、芽前处理),以及除草剂的合理轮换使用,有效延缓杂草产生抗药性。本书还将强调除草剂安全使用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安全和农产品质量。 杂草监测与信息化管理: 介绍如何利用田间调查和信息化技术,对杂草发生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为精准施药提供依据。 第四部分:稻谷增产与绿色可持续发展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农民实现稻谷的“绿色增产”。为此,除了详细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我们还将涵盖以下增产相关内容: 优化栽培技术: 探讨适宜的播种密度、栽插方式、施肥方案(特别是测土配方施肥和缓控释肥的应用)、水分管理(包括科学灌溉与排水)、光照利用等,为稻谷健康生长提供最佳环境。 抗逆性状的培育与利用: 介绍如何选择和培育稻谷品种,使其具备更强的抗病、抗虫、抗旱、耐盐碱等抗逆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 全程绿色管理模式: 总结和推广“从种到收”的全程绿色管理模式,强调在每个环节将绿色防控理念融入其中,形成一套协同增效的综合管理体系。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IPM)的应用: 深入解读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的理念,强调多学科、多技术融合,以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现代化农技推广与服务: 探讨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示范基地、培训活动等,将本书的先进技术有效地推广给广大农民,提升其科技应用水平。 本书的阅读对象: 本书面向广大稻农、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基层植保人员、农药生产企业研发人员、涉农院校师生、农业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等。 本书的价值: 实用性强: 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方案。 科学性强: 基于最新的科研成果和长期的田间实践。 前瞻性强: 倡导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理念。 全面性强: 涵盖稻谷病虫草害防治的全过程,并延伸至增产技术。 图文并茂: 大量精美、清晰的彩图,帮助读者直观识别病虫草害,并理解技术要点。 《稻谷丰收密码:病虫草害的精准防控与绿色增产技术》,将是您稻田丰收路上的得力助手,帮助您掌握稻谷健康生长的奥秘,破解病虫草害的难题,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双丰收,为中国农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这类工具书,很多都是图文分离,图片质量参差不齐,内容深度也往往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但《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彩色图谱》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缜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病虫害,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防治体系。比如,它在介绍完某个具体病害后,紧接着会有一个专门的“综合防治策略”小节,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一直讲到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机和用药剂量。我尤其欣赏它在“化学防治”部分的处理方式,非常客观,不像有些宣传册那样只推销昂贵的新型农药。它会对比不同药剂的特点、持效期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甚至还特别标注了哪些农药对小麦的特定生长阶段是禁用的,这对于保证小麦的品质和安全至关重要。我去年因为误用了一种药剂,导致后期灌浆不充分,产量大打折扣,这次我决定严格遵循书中的推荐方案,特别是对于一些抗性管理的内容,讲得非常专业,让我这个老农民都学到了不少新东西。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一本简单的图谱,它更像一位驻扎在田间的农技专家。

评分

从专业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深度也远超预期。我过去参加过一些农业技术培训,那些教材往往为了迎合大众,对病虫害的发生机制描述得过于简化。然而,《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彩色图谱》在讲解一些疑难杂症时,比如一些由真菌或细菌引起的复杂病害,它会涉及到病原体的生命周期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微妙关系。例如,关于赤霉病的发病条件,书中详细分析了温度、湿度与穗期暴露时间的协同作用,并据此提出了“推迟播期”这种非化学干预手段的科学性。这种对“为什么会发生”的深入剖析,而不是停留在“看到了怎么办”的层面,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小麦生产的整体认知水平。我不再是机械地按照说明书打药,而是开始理解背后的生态学原理。这使得我在制定年度种植计划时,能够更具前瞻性地考虑如何优化田间管理,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的爆发风险,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种田”。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量也值得称赞,这对于一本需要经常带到田间地头参考的书籍来说太重要了。要知道,夏天田间的湿度和温度可不是闹着玩的,一般的书籍拿过去翻几次可能边角就要卷曲甚至发霉了。这本图谱的纸张看起来厚实且经过了某种处理,即便是沾上了一点点泥点或露水,用湿布轻轻擦拭就能干净,而且书本的装订非常牢固,多次在户外强光下翻阅,也没有出现散页的情况。更贴心的是,它将不同类别的病虫害进行了清晰的分区,并且在每章的开头都有一个快速检索的索引页,这在紧急情况下尤其管用。比如,当我在傍晚发现小麦心叶出现黄化时,我能迅速通过目录定位到“营养失调与生理性病害”那一块,快速对比图片,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翻找。这种以用户使用场景为中心的设计思路,真的看得出编者在编写和制作过程中投入的心血。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个耐用的工具。

评分

这本书对于草害部分的介绍,其细致程度几乎可以单独拿出来成为一本专著。对于我们北方旱地小麦种植区来说,杂草的竞争是常年让农民头疼的大问题,尤其是一些抗性杂草的出现,让传统的除草剂效果大打折扣。这本图谱中对小麦田常见杂草的识别,做得非常到位,很多都是我过去容易混淆的种类,比如某些莎草科和禾本科杂草。最实用的部分在于,它将不同的除草剂作用靶点也做了详细说明,并配以小图标提示。比如,哪些是内吸传导型,哪些是触杀型,这样我就能根据杂草的生长状态(是刚刚出苗还是已经形成群落)来选择最合适的药剂类型,避免了“浪费弹药”的情况。此外,书中还专门辟出了一章关于“轮作与非化学除草技术”,这对于追求有机或低投入农业的种植户来说,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这本书真正体现了“图谱”二字,它不仅让你认识敌人,更让你学会了如何智慧地与它们共存或清除,全面性令人信服。

评分

这本《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彩色图谱》简直是为我这种刚开始接触小麦种植的新手量身定做的宝典!我记得第一次站在自家那几亩地前,看着那些叶片上莫名其妙出现的斑点,心里真是七上八下,完全不知道是哪路“神仙”在作怪。网上的信息零散又晦涩,专业术语看得我头大。直到我拿到这本书,简直像发现了新大陆。它最让我惊喜的是那些高清的彩色插图,简直就是放大镜下的战场实况!每一张图都清晰地展示了病斑的形态、虫子的特征,甚至连虫卵和为害痕迹都描绘得惟妙惟肖。我不用再对着模糊不清的手机照片瞎猜了。以前我总以为小麦病害不就是那么几种,翻开目录才发现,原来细分起来门道这么多,从白粉病到锈病,从蚜虫到吸浆虫,每一种都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详尽的图文解析。特别是它对不同发生阶段的描述非常到位,告诉你什么时候是关键的防治期,而不是等你症状严重了才手忙脚乱。光是光是辨认病虫害这一步,这本书就帮我省下了不少冤枉钱,至少现在我能准确地对症下药,而不是听信邻居老张推荐的“万能药”了。这本书的实用性,是其他任何理论书籍都比不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