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辨误2

翻译辨误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德彰 著
图书标签:
  • 翻译
  • 辨误
  • 语言学
  • 对比语言学
  • 翻译理论
  • 术语
  • 英汉翻译
  • 汉英翻译
  • 词汇
  • 语用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3508445
版次:1
商品编码:10685396
品牌:外研社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翻译辨误2》是《翻译辨误》的续编。《翻译辨误2》收集了作者已发表的和未发表的短文共计218篇,分析常见的错译、误译和尚需改进的译文,尤其突出我国学生易犯的错误。分析的同时还涉及翻译的相关理论,如翻译标准、常用翻译方法、选词、英汉语言的不同、语言和文化、工具书的使用等。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例证丰富多样,兼具针对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

目录

第一篇 词与义
1 闲话“杯子”
2 “是”与“不是”
3 “皮肤好”跟“雀斑”有什么关系?
4 是休息还是继续?
5 是“代言人”还是“传声筒”?
6 “决定”和“解决”
7 不同的享受
8 有多么高兴?
9 能走多远?
10 埃米莉有没有进城?
11 不见得非要去那里
12 怎么“让路”?
13 走掉了还是没有走掉?
14 help和“帮助”
15 有人受到打击了吗?
16 骑在马上会如何?
17 肚子和跑步
18 说,说什么,怎么说?
19 一定是心里话吗?
20 谁告诉谁什么?
21 词和话语
22 如何“跳”?
23 跳入热水中
24 “跳入”行动
25 小聪明和大聪明
26 安全和危险
27 easy street是什么样的街?
28 真的容易吗?
29 不见得容易
30 说说鸡蛋
31 有鸡蛋吗?
32 lay an egg一定是“下蛋”吗?
33 heart和“心”
34 钱的作用
35 再说金钱
36 理财
37 牛杀人还是人杀牛?
38 杀谁?
39 是“失去”还是“思念”?
40 cool等于“镇静”吗?
41 -in系列词
42 “强强”和“双赢”
43 两次做什么?
44 “漂绿”
45 靓男酷女
46 什么样的杂物?
47 到底知道多少?
第二篇 形与义
第三篇 虚与实
第四篇 聚与散
第五篇 表与译
附录

精彩书摘

辨析:
原文出自著名小说《飘》(Gone with the Wind),是描写女主人公的一句话。原译采用的是一种“异化”的译法,即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从句型到词序基本上亦步亦趋,译出了原文的内容,读起来也通顺。具体来说,原文是一个并列复合句,两个从句的主语“衣服”都是无人称主语,原译保留了这一结构,对中文读者没有造成任何理解或欣赏方面的困难。如果说有什么疵瑕,后一个从句“紧身的巴斯克衫使她十六岁的乳房相当成熟”似乎可以改进,因为这样译让人觉得那件巴斯克衫有特殊的功能,能使人的乳房成熟起来。
此外,第一个从句里有“显得”两个字,意思说得很清楚,所以后一个从句最好也加上“显得”、“看上去”等类似的词语,文字讲究一些的话,可以用“衬托出”。不过,很多中国读者不知道“巴斯克衫”是什么样的衣服,头脑里形不成概念或图画,所以碰到这种异国文化的事物,翻译时最好加上一点说明。不过,笔者不主张在小说类作品的译文里加上许多脚注,以免打断读者欣赏的思路,最简单的办法是加上几个字:“北欧巴斯克人传统的紧身女衫”。
那么,如果是用“归化”的译法——即尽量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习惯用法,尽量使文笔流畅,又会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笔者的试译:她腰围只有十七英寸(她的腰是三个县里最细的),在连衫裙的衬托下,更显得完美无缺。她今年才十六岁,可是身上那件北欧巴斯克人传统的紧身女衫使她的乳房看上去已十分成熟。
我们来看一下傅东华先生的文笔优美的译文:她的腰围不过十七英寸,是三个县里最小的,穿着那乍乍的春衫,显得十分合身。里面紧绷着一件小马甲,使得她胸部特别隆起。她的年纪虽只十六岁,乳房却已十分成熟了。
傅先生的译文也是用的归化法,将原句拆成几个小句,组成娓娓道来的流水句,尤其是加上的几个动词使句子活了起来。169莎士比亚和英国
原文:
In the love and reverence awakened by that voice of voices, Shakespeare and England are but one.
原译:
在唤醒爱和崇敬的声音中,莎士比亚和英国完全是一体的。
辨析:
原文句子的结构很紧凑,可是意思却不容易理解,要仔细思考才能弄明白句子前一半和后一半在逻辑意思上的关系。这一点原译没有处理好。
翻译时遇到复杂的句子或难句时,不妨先分析一下其语法结构。原文的语法结构并不复杂,主语是Shakespeare and England,谓语是are but one,开始部分in介词短语当然是状语,可是这是什么状语?和句子的主要部分是什么关系?弄清楚这一点恐怕是正确翻译整个句子的关键。我们知道,介词in的宾语是love and reverence而不是voice,所以可以判断原译“在……声音中”是错误的,应该是“在唤醒的爱和崇敬中”,可是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唤醒爱和崇敬”的是(that) voice of voices,其中of前后分别是单数和复数,这一用法表示“同类中最好的或最突出的”,比如picture of pictures意思为“(所有图画中)最好的图画”,man of men指“最杰出的人”,依此类推,voice of voices表示“最伟大的声音”。可是这样分析仍不能帮助我们解决状语和句子主要部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
《星际拓荒者:迷失的文明》 这是一部关于宇宙深处探索、古老文明遗迹发掘以及人类生存极限挑战的史诗级科幻巨著。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人类文明飞速发展,并首次实现跨越银河系的星际航行时代。然而,这次伟大的跃进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繁荣,反而揭示了宇宙中潜藏的巨大未知与威胁。 主角,艾莉亚·凡尔纳,是一位年轻但声名鹊起的空间考古学家,她痴迷于搜寻那些在宇宙大爆炸初期便已消逝的“第一代文明”的踪迹。艾莉亚坚信,理解这些远古智慧的兴衰,是避免人类重蹈覆辙的关键。她通过对一系列随机捕获的微弱引力波信号进行解码,发现了一个可能指向已知宇宙边缘的坐标——那里被传统星图标记为“虚空之环”,一个被认为没有任何物质存在的区域。 第一部分:深空之约 艾莉亚成功说服了“寰宇探索局”(UEA)为她提供一艘经过特殊改装的探索舰——“奥德赛号”。这艘飞船装备了当时最尖端的“曲率驱动系统”,能够以远超常规的速度进行跳跃。然而,随行的团队却充满了摩擦。领航员是经验丰富却性格孤僻的退役军官卡西安·雷德,他对艾莉亚激进的理论持怀疑态度;首席工程师林薇则负责维持“奥德赛号”老旧但强大的核心反应堆的稳定。 当“奥德赛号”穿过最后一道已知的星际屏障,进入“虚空之环”时,他们预想中的空旷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由奇异的、非自然形态的能量体构成的迷宫。这些能量体不断变化,似乎在故意阻碍飞船的正常导航。在一次紧急规避中,“奥德赛号”的曲率驱动遭受重创,迫使他们只能依靠常规推进器,耗费数月时间才能在能量迷宫中艰难前行。 正当资源即将耗尽,团队士气跌至冰点时,他们捕捉到了一个清晰且重复的信号。它不是电磁波,而是一种通过操纵局部时空结构产生的“共振脉冲”。艾莉亚意识到,他们发现的绝非简单的遗迹,而是一个仍在运作的、极其复杂的防御或通讯系统。 第二部分:失落的赫利俄斯 信号的源头,是一颗被浓密物质环绕的行星——赫利俄斯。这颗行星的轨道极不规律,似乎是为了躲避某些来自外部的侦测。登陆后,队员们发现赫利俄斯的大气层充满了高浓度的惰性气体,地表被一种坚硬、类似生物骨骼的金属结构所覆盖。 这不是一个废墟,而是一个休眠的巨型机器。 艾莉亚带领小队进入了其中一个巨大的入口。内部结构宏伟而诡异,没有灯光,但墙壁上刻画着大量复杂的、超越人类数学理解的符文。随着对环境的深入探索,他们开始接触到这个名为“索拉瑞安”的古老文明的记录。 索拉瑞安文明并非因为战争或资源枯竭而灭亡。他们的记录显示,他们是宇宙中第一批掌握了“维度折叠”技术的种族。然而,这种技术带来的能力超乎他们的控制。他们在尝试构建一个完美的、永恒的维度空间时,意外地打开了一个“裂隙”,释放出了一种被称为“熵蚀者”的非物质生命形式。熵蚀者不消耗物质,它们吞噬的是信息、规律和存在本身。 为了阻止熵蚀者蔓延,索拉瑞安人做出了一个极端的决定:他们没有战斗,而是选择自我“封存”。他们将自己的文明核心——包括所有知识、记忆和个体意识——上传到一个只有特定频率才能激活的维度锚点中,并将赫利俄斯改造成一个巨大的“生物陷阱”,用以拖延并锁定熵蚀者的追击。 第三部分:觉醒与抉择 在探索的深处,艾莉亚找到了“维度锚点”。它是一个悬浮在巨大能量池中央的水晶结构。当她试图接入数据流时,卡西安的警报响起——赫利俄斯的休眠系统正在被外部干扰激活,而且干扰源与他们之前在虚空之环中遇到的能量迷宫有相似的频率。 更大的危机出现了:熵蚀者被现代飞船的曲率驱动信号所吸引,它们正在苏醒并渗透进赫利俄斯。 林薇发现,熵蚀者开始影响“奥德赛号”的系统,目标是破坏飞船的逻辑回路,窃取人类的航行数据,以便追溯到地球文明。 艾莉亚面临一个痛苦的抉择:是激活维度锚点,获取索拉瑞安文明的所有知识,但也可能彻底释放这些古老的威胁,还是切断连接,带着有限的信息逃离? 卡西安力主撤退,他相信人类的生存优先于对知识的渴望。然而,艾莉亚通过一个瞬间的数据碎片捕捉到,索拉瑞安人留下的最后信息,并非是知识,而是一个“反制频率”。这个频率能够暂时稳定维度裂隙,但需要极其精确的能量输出。 在熵蚀者实体化为扭曲的光影开始攻击他们时,艾莉亚、卡西安和林薇必须协同合作。林薇需要将“奥德赛号”反应堆的全部能量导入艾莉亚手中的数据接收器;卡西安则要驾驶飞船,在破碎的机械结构中找到一个可以作为能量发射器的制高点。 最终,在赫利俄斯内部的巨大能量共振中,艾莉亚成功启动了反制频率。这不是一次胜利,而是一次艰难的喘息。熵蚀者被暂时驱回裂隙,赫利俄斯的核心结构开始崩塌。艾莉亚小队在最后一刻逃离了行星,但他们带回的,不仅是关于一个伟大文明毁灭的悲剧,更是一个严峻的警告:宇宙中最大的敌人,也许是人类自身对无限力量的无知渴望。 “奥德赛号”带着残破的船体和沉重的记忆,调转航向,驶回人类已知的星域。他们带回的信息将重塑人类对宇宙的理解,而艾莉亚深知,这仅仅是关于“更高智慧”和“存在界限”的漫长学习的开始。人类文明能否应对即将到来的维度挑战,全系于他们对这些沉默的警告的理解程度。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与各种外文资料打交道的编辑来说,一本好的“反面教材”比一堆“正面范例”更有价值。《翻译辨误2》完美地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它没有给我们画出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而是清晰地标注出了路上所有的“雷区”和“泥潭”。我以前常常犯的错误是,在追求“信”的时候,过于拘泥于原文结构,结果导致译文拗口生涩,完全丧失了流畅性,也就是所谓的“翻译腔”。这本书用大量的对比实例,直观地展示了如何用目标语言的自然习惯去“重构”原文的意思,而不是简单地“嫁接”。例如,关于不同语言的被动语态使用频率差异,书中通过具体的商务信函案例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这比任何语法书的理论阐述都来得有效。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翻译是一个持续迭代和自我修正的过程。每次翻阅,我都会带着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被标记出来的“经典错误”,从中吸取教训,这已经成为了我案头工作的一部分,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进行一次次高质量的专业“复盘”。

评分

这本《翻译辨误2》的出现,对于我这样常年在文字和语言的泥沼里打滚的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我一直觉得,翻译工作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得多,它不仅仅是词语的机械替换,更是文化和语境的精妙平衡。我手里拿着的这本厚厚的书,光是目录的梳理就能看出作者在考究上的用心。它不是那种枯燥的语法手册,而是充满了鲜活的案例分析。记得有一次,我试图理解一句古老的英文谚语,直译过去后意思完全变了味,当时我就在想,要是早点看到这本书就好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停留在“这个词该怎么翻”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么翻会错”的深层原因,比如文化负荷、历史演变带来的语义漂移等等。尤其是关于特定专业术语在不同语境下的“陷阱”,作者的剖析入木三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阅读过程中,我甚至忍不住会停下来,翻阅我以前翻译过的旧稿,对比一下,总能发现自己当初的疏漏,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是任何快速学习App都无法给予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你如何像一个真正的语言匠人一样去思考,而不是做一个简单的“换词工人”。

评分

拿到《翻译辨误2》的时候,我原以为它会是一本关于英语到中文的翻译指南,毕竟市场上这类书籍居多。然而,这本书的广度令人惊叹。它涉及了多种语际间的复杂转换,从斯拉夫语系到汉藏语系,虽然不求精通每一种语言,但它揭示的翻译底层逻辑是相通的。我最欣赏的是其中对于“省略与增译”的辩证讨论。在追求简洁的现代文风下,很多译者倾向于过度省略原文信息,导致读者理解偏差;反之,生硬的增译又会破坏文本的原貌。这本书提供了一套清晰的判断标准,即在什么情况下,为了“达”的需要,可以勇敢地进行必要的增补,而在何时必须克制,坚守文本的边界。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一些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的翻译案例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与敬畏,这让我深感佩服。这本书不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部关于语言伦理和翻译哲学的思考录,它鼓励我们不仅仅是“翻译”,而是要成为两种文化之间的“信使”,需要承担起传达准确性与尊重文化差异的双重责任。阅读完毕,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框架被重新搭建了一遍。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翻译辨误2》纯粹是出于一种对完美主义的偏执。我不是专业的译者,但做一些跨国邮件和技术文档的来回沟通是我的日常工作。过去,我常常因为一些细微的措辞不当,导致合作方产生不必要的误解,那种沟通的阻滞感非常令人沮丧。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纠正错误,更是在构建一套批判性的翻译思维体系。作者在探讨“信、达、雅”这三个古老标准的现代解读时,提出了许多非常前卫的观点,尤其是在面对新兴的互联网语言和网络迷因(meme)的翻译时,它给出了极其审慎和富有洞察力的指导方针。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翻译中的文化去中心化”的讨论,这让我在处理涉及不同价值观的文本时,不再仅仅局限于词汇的对等,而是更关注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接收者的感受。这本书的引用文献和参考资料也十分扎实,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但表述上却保持了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避免了学究气。对于希望将自己的对外交流水平提升到“专业”层面的非专业人士,我强烈推荐。

评分

我是在一个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接触到《翻译辨误2》的,坦白说,一开始我对此类工具书抱有很大保留。通常,这类书籍要么过于学院派,术语堆砌,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泛泛而谈,举例陈旧,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叙事的流畅性和逻辑的严密性。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老到的引路人,他不会直接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设置一个“误区场景”,引导你去观察、去分析错误的根源。我特别欣赏它对“语感”这个模糊概念的具象化处理。比如,书中对比了两个看似相同的中文表达在翻译成法语或德语时,因为语气、正式程度的细微差别而产生的巨大差异,这对我这种对小语种有兴趣的人来说,简直是宝典。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相当人性化,案例和错误分析部分使用了醒目的配色和缩进,使得学习疲劳感大大降低。我甚至发现,书中引用的不少错误案例,都是来自于当下热门的影视剧字幕或者国际新闻报道,这使得理论学习立刻和现实生活接轨,极具说服力。读完几章,我感觉自己对细节的敏感度都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评分

二本收全了二本收全了

评分

以小短文的形式介绍了翻译过程中的一些误译或者翻译不到位的情况,有点评有例句,对于提高翻译水平很有帮助

评分

主观性比较强,翻译这东西还是要自己体会的

评分

很喜欢,内容有趣有帮助,不是很难,适合初级中级水平的人学习

评分

京东购买图书,送货快,打折后也是不错的

评分

书很快就到了,讲解很细致,还行,挺好的。

评分

简单看了看 感觉很有趣

评分

之前买了翻译辨误第一册,喜欢随时抽细碎时间读一两段,日积月累,掌握了不少平时意识不到的知识,避免一些翻译错误。作为一个译者,应该拥有这样的书来指点提高。

评分

挺好的,不过还没有时间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