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学

海洋环境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淑江,吕宝强,王萍,刘健 著
图书标签:
  • 海洋学
  • 海洋环境
  • 环境科学
  • 海洋生态
  • 海洋污染
  • 海洋资源
  • 生态学
  • 环境工程
  • 可持续发展
  • 蓝色经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80036
版次:1
商品编码:1069467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2
字数:6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海洋环境学》介绍了主要海洋环境类型、海洋资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海洋灾害、海洋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退化海洋环境的生态修复等。《海洋环境学》是海洋科技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海洋概述
1.1.1 地球表面海洋的分布
1.1.2 海洋的划分
1.1.3 海洋环境的梯度变化
1.1.4 海洋生态环境的服务功能
1.1.5 海洋环境概述
1.2 海洋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1.2.1 海洋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1.2.2 海洋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1.2.3 世界主要海洋科学组织
1.3 海洋环境的影响因素
1.3.1 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1.3.2 气候变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第2章 海洋环境要素
2.1 太阳辐射
2.1.1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
2.1.2 太阳辐射在海一气界面的反射与吸收
2.1.3 太阳辐射在海洋中的传播过程
2.1.4 太阳辐射对海洋水体结构和物质循环的影响
2.1.5 太阳辐射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2.2 海区气候
2.2.1 海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因子
2.2.2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2.2.3 海区的主要气候要素
2.3 海水环境要素
2.3.1 海水温度
2.3.2 海水盐度
2.3.3 海水的密度
2.3.4 海水的压力
2.3.5 海水的黏滞性
2.3.6 海水的表面张力
2.3.7 海水的渗透压
2.3.8 海水的透明度与水色
2.3.9 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物与悬浮颗粒
2.3.10 海水的热容和比热容
2.4 波浪
2.4.1 海洋波动与波浪
2.4.2 海洋波动与波浪的分类
2.4.3 波浪的特点
2.4.4 波浪波级与波浪观测
2.4.5 波浪与海洋生态环境
2.5 潮汐
2.5.1 潮汐现象
2.5.2 潮汐的形成与变化规律
2.5.3 潮汐观测与预报
2.5.4 风暴潮
2.5.5 潮汐与海洋生态环境
2.6 海流
2.6.1 海流综述
2.6.2 海流种类
2.6.3 海流的观测
2.6.4 海流与海洋环境
2.7 海洋环境的主要生物类群
2.7.1 原核生物界
2.7.2 原生生物界
2.7.3 真菌界
2.7.4 植物界
2.7.5 动物界
2.8 海洋环境的生态类群
2.8.1 海洋生物的主要生态类群
2.8.2 海洋生物对海洋环境的适应策略

第3章 海洋环境的主要生态过程
3.1 海洋环境的主要化学过程
3.1.1 海水的化学组成
3.1.2 海水中的溶解气体
3.1.3 海一气界面的气体交换
……
第4章 主要海洋环境类型
第5章 海洋资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第6章 海洋灾害
第7章 海洋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
第8章 退化海洋环境的生态修复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一般来说,验潮站观测到的水位变化,与天体引潮力作用产生的潮位变化有差异,其原因可分为大地结构、海洋学和气象、气候等因素。大地结构因素包括火山喷发、地震等产生的激波,传播到大陆架浅水产生的海啸,周期由几十分钟到几小时。海洋学因素包括海流(大洋流)变化伴随的水位变化,其水位与海流地转所引起的海面坡度有关,例如海洋主流位置变化,有冷核或暖核的中尺度涡向大陆架或向海的迁移运动等。气象、气候因素包括天气条件(风暴)是每日变化的,且气候的长期变化和季节变化也直接影响水位变化。例如在岸线或接近岸线处在风暴袭击产生风暴潮水位变化过程可能产生4种效应:①逆气压效应,在风暴中心低气压水域的海面有向上升高的趋势,其值依赖于中心气压相对正常海面气压的降低值,一般海面升高不会超过1m,在深水和浅水海域逆气压效应其效果是相等的;②向岸风效应,向岸风应力产生的增水在浅水中的效应最大,向岸风长时间吹后,使大量水体向岸堆积,导致岸线水域水位增大,其水位变化依赖于风力的大小,风吹时间和距离,且与水深成反比;③沿岸风效应,沿岸风应力可产生沿岸流,在北半球若陆地在风的右侧,沿岸流在地转效应作用下引起海面倾斜,使沿岸水体升高;④波浪增水效应,它是局限于海岸破波带范围的一种增水现象,在破碎带向岸侧水位增高,向海侧水位降低。这4种水位变化效应,当风暴在宽阔的浅海登陆时都会发生,其中向岸风的增水和波浪增水效应影响岸线的水位最大。
好的,这是一份图书简介,书名为《海洋环境学》,但内容将聚焦于深海生物多样性与极端环境适应机制,与常规的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等主题有所区别,旨在深入探讨生命在地球最严酷环境中的生存之道。 --- 鲸落之下的奇迹:深海生物多样性与极端环境适应机制 图书名称:《深海秘境:生命在黑暗与高压下的演化史诗》 作者:[此处可填写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或深海科学家的笔名或尊姓大名] 字数预估:约 1500 字 --- 导言:被遗忘的蓝色大陆 地球表面超过百分之七十被海洋覆盖,但我们对海洋的了解,远不及对月球表面的认知。尤其是在水下两千米以下的“海洋中层带”(Mesopelagic Zone)及其更深的“深海平原”(Abyssal Plains)和“深海沟”(Hadal Zone),那里是地球上最大的单一生物栖息地,却也是光线永远无法触及的永恒黑暗之地。 《深海秘境》并非一本关于海洋污染或表层生态平衡的教材,它是一部聚焦于生命适应极限的探险日志与科学考察报告的集合。本书将带领读者潜入人类文明的灯光之外,探索那些在数亿年间,为了适应无光、低温、超高压以及极度稀缺资源的环境,而演化出令人瞠目的生物学奇迹。 我们必须认识到,深海生物的生存策略,挑战了我们对生命基本需求的传统认知。这里的生物没有进化出应对光合作用的色素,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依赖于“海洋雪”——从上层水体沉降下来的有机碎屑,以及更为罕见且极富戏剧性的“热液喷口”和“冷泉渗漏”生态系统。 第一部分:黑暗中的生命图谱——深海生物多样性的构成 本书的第一部分详细描绘了深海生物群落的构成,并强调了其物种的独特性和局域性。 1. 中层带的“暮光移民”与垂直迁徙: 我们将首先考察中层带(200米至1000米),这里的光线微弱,是地球上发生最大规模生物迁徙的地方——每日黄昏,数以亿计的生物会浮上海面觅食,黎明前再潜回深处。我们将解析这些生物(如某些鱿鱼和灯笼鱼)如何利用反向光线伪装(Counterillumination)技术,通过自身发光来消除剪影,从而躲避捕食者。 2. 深海平原的“慢生活”哲学: 在四千米以下的深海平原,食物匮乏是常态。这里的生物体型往往偏小,新陈代谢速率极低,生命周期极其漫长。书中将深入分析海参、海星和奇特的深海蜗牛鱼如何通过极低的能量消耗来维持生存。重点将放在它们对稀疏营养的“饥饿耐受性”生理机制上。 3. 极端热液口的“生命绿洲”: 颠覆传统生态学观点的热液喷口,是深海的“生命绿洲”。这些地质活动将地壳深处的化学物质(硫化氢、甲烷等)喷射到冰冷的海水中,创造了一个完全不依赖阳光的生态系统。本书将详细介绍化能合成细菌如何作为食物链的基础,支撑起巨型管虫、盲虾和新型甲壳类生物的繁荣。这部分内容将特别聚焦于这些生物体内的共生关系,它们如何将有毒物质转化为能量。 第二部分:高压下的生理学奇迹——适应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 深海环境的挑战不仅在于黑暗和寒冷,更在于巨大的静水压力,通常可达大气压的数百倍。这种压力足以使蛋白质变性、细胞膜结构瓦解。本书的精髓在于揭示深海生物如何从分子层面攻克这一难题。 1. 压力缓冲剂:TMAO与蛋白质的稳定: 我们将详细探讨三甲胺氧化物(TMAO)在深海鱼类体内的积累作用。TMAO并非简单的渗透调节剂,它是一种关键的“分子伴侣”,能够与水分子结合,稳定蛋白质的天然三维结构,抵抗高压引起的错折叠,从而确保酶的活性。书中将比较不同深度鱼类TMAO浓度的梯度变化,展示进化的精确性。 2. 细胞膜的“流体性”调控: 高压会使生物体内的脂质双分子层变得僵硬,阻碍物质运输。深海生物通过调整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来维持细胞膜在低温和高压下的必要流体性(Fluidity)。我们将介绍特定的脂肪酸去饱和酶,它们是生命在深渊中保持细胞完整性的关键。 3. 生物发光:深渊中的交流与防御: 虽然深海是黑暗的,但许多生物却精通于“制造光”。本书将系统梳理深海生物发光反应的化学基础(荧光素-荧光素酶系统),并分类阐述其功能:求偶信号、捕食诱饵、群体交流,以及最复杂的——对抗性闪光(Decoy Flashing),用以欺骗或惊吓捕食者。 第三部分:深渊的未来——从极端生命看生命起源与外星探索 本书的最终章节将视野拉阔,探讨深海研究对更宏大科学问题的启示。 1. “深海热液口”与生命起源: 现代生命起源理论中,深海热液口被视为地球生命可能诞生的“摇篮”之一。书中的分析将侧重于热液口提供的化学梯度、能量来源以及矿物催化表面,如何模拟了早期地球的环境,为复杂有机物的自我组织提供了条件。 2. 应对极端环境的生物技术潜力: 深海微生物拥有抵抗极端条件的酶和代谢途径,这些独特的生物分子(如耐高温、耐高压的聚合酶)在生物技术、制药和工业催化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3. 探索系外生命的模型: 木卫二(欧罗巴)和土卫二(恩克拉多斯)拥有冰层下的液态海洋。这些卫星的环境与地球深海极端环境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因此,研究深海生物的适应机制,直接为我们制定寻找地外生命的策略提供了宝贵的、基于地球的参考模型。 ---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对自然科学、生物学、地质学或海洋探险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它摒弃了复杂的数学公式,以清晰的叙事和丰富的案例研究,描绘了一幅关于生命韧性与适应性演化的壮丽画卷。 《深海秘境》邀请您一同潜入,见证生命在地球最严苛的疆域中,所谱写的未完待续的演化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海洋环境学》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海洋的认知。我之前总觉得海洋就是一个巨大的蓝色水体,里面生活着一些鱼虾,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复杂的海洋世界。它不仅仅讲述了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更深入地剖析了海洋生态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海洋食物网的描述,那种环环相扣、相互依存的关系,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精妙设计。作者还对不同海洋环境,比如深海、极地海洋、热带海洋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了解到了不同环境中独特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特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海洋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分析,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和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仿佛一位博学的长者,娓娓道来,让我不知不觉地沉浸在海洋的奥秘之中。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海洋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评分

当我翻开《海洋环境学》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想到它能给我带来如此大的震撼。我一直认为,海洋环境学只是一个相对冷门的学科,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和深远影响。书中对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海洋在调节全球气候、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的阐述,都让我大开眼界。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海洋政策和国际合作的探讨,这让我意识到,保护海洋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需要全球共同努力的社会问题。书中列举的许多国际合作案例,都让我看到了希望。而且,这本书还对海洋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比如深海探测、海洋能源开发等,让我对海洋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棒,它不仅传授了我丰富的知识,更激发了我对海洋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它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海洋的一份子,都有义务去守护这片蓝色星球。

评分

拿到《海洋环境学》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因为我对海洋科学本就了解不多,以为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教科书。但事实证明,我错了!这本书以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向我展示了海洋环境科学的魅力。作者并没有使用过多艰涩的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案例,将复杂的海洋现象解释得鞭辟入里。例如,书中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讲解,不仅仅是理论性的描述,还穿插了它对全球天气、渔业甚至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让我觉得海洋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巧妙,从宏观的海洋动力学,到微观的海洋生物,再到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海洋污染时,提出的那些既有科学依据又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感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海洋出一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担忧的层面。这本书让我觉得,海洋科学并非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触手可及的实践。

评分

哇,这本《海洋环境学》简直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一直对海洋充满好奇,但总是觉得那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理论离我太远。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点点地为我揭开了海洋神秘的面纱。从最初对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惊叹,到对海底地貌的好奇,再到对洋流如何影响全球气候的理解,每翻开一页,都能学到新的知识。特别是书中关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描述,那些五彩斑斓的珊瑚、穿梭其中的鱼群,仿佛就在我眼前栩栩如生。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那些看似枯燥的科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让我不再觉得海洋研究是高不可攀的学问。而且,书中的插图和照片都太棒了,每一张都充满了视觉冲击力,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海洋的壮丽和脆弱。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海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海洋保护的热情。我开始关注新闻中关于海洋污染和过度捕捞的报道,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对海洋造成了影响。这本书的意义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它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与海洋的距离变得如此之近。

评分

《海洋环境学》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打开了我对海洋科学认知的全新视角。我一直以为海洋环境学就是研究海洋污染的,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它的范畴远比我想象的要广阔得多。这本书从最基础的海洋物理学开始,详细介绍了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等基本属性,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洋流和潮汐系统的。紧接着,它又深入探讨了海洋化学,让我明白了海水中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是如何影响海洋生态的,比如光合作用、营养盐的循环等等。让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部分,作者将复杂的概念分解得十分清晰,让我能够理解海洋在调节地球碳循环中的关键作用。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逻辑的引导,它像是一条清晰的脉络,将海洋的各个学科领域有机地串联起来,让我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历史性海洋研究的梳理,了解了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探索和认识海洋的,这让我对海洋科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对哲学和历史有了感觉,买了不少名家文集,作为提高的用处,文章水平有些提

评分

合心意都得收下。不过也会有可以留下的好东西,像我现在还保存的14本的《十

评分

幼年时期,买的书往往不是自己作主的,都是家人出于“好意”买的,合不

评分

人到少年,起码是可以作些主了,但那时看的最多是些小说和漫画,现在看

评分

非常不错的商品!

评分

到了青少年时期,疯狂的喜欢上了散文,可能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对美文的

评分

进了高中,突然觉得自己以前看的不怎么实用,好似春花秋月,感慨而以!

评分

的理解上了些阶段了

评分

来也只有少数能进入藏书的资格,多是古典名著和国外名家的小说,看的算是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