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指南(第3版)

有机合成指南(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D.M.Smith et al,R.K Mackie 编
图书标签:
  • 有机合成
  • 有机化学
  • 合成方法
  • 反应机理
  • 药物合成
  • 化学合成
  • 合成路线
  • 有机试剂
  • 第三版
  • 实用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06250337
版次:3
商品编码:1091421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1-04-01
页数:387
正文语种:英文

具体描述

目录

1 Introduction
2 Functional group chemistry: the basics
2.1 Selectivity of organic reactions
2.2 Functionalization ofalkanes
2.3 Functionalization ofalkencs
2.4 Functionalization ofalkynes
2.5 Functionalization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2.6 Functionalization of substituted benzene derivatives
2.7 Functionalization of simple heterocyclic compounds
2.8 Interconvers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Summary
3 Formation of carbon-carbon bonds: the principles
3.1 General strategy
3.2 Disconnections and synthons
3.3 Electrophilic carbon species
3.4 Nucleophilic carbon species Summary
4 Formation of carbon-carbon bonds: reactions of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4.1 Grignard reagents and electrophiles
4.2 Other organometallic reagents and electrophiles
4.3 Reactions of nucleophiles derived from alk-l-ynes
4.4 Review
4.5 Worked examples Summary
5 Formation of carbon-carbon bonds: the use of stabilized carbanions
and related nucleophiles
5.1 Carbanions stabilized by two -M groups
5.2 Carbanions stabilized by one -M group
5.3 Carbanions stabilized by neighbouring phosphorus or sulfur
5.4 Nucleophilic acylation
5.5 Alkene, arene and heteroarene nucleophiles
5.6 Review
5.7 Worked examples Summary
6 Formation of carbon-heteroatom bonds: the principles
6.1 Carbon-halogen bonds
6.2 Carbon-oxygen, carbon-sulfur and carbon-selenium bonds
6.3 Carbon-nitrogen and carbon-phosphorus bonds
6.4 Carbon-silicon bonds Summary
7 Ring closure (and ring opening)
7.1 lntramolecular cyclization by electrophile-nucleophile interaction
7.2 Cycloaddition
7.3 Electrocyclic ring closure
7.4 Ring opening
7.5 Review
7.6 Worked examples Summary
8 Reduction
8.1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8.2 Metal hydride reductions
8.3 Electron-transfer reactions
8.4 Reduction of specific functional groups
8.5 Reductive cleavage of carbon-heteroatom bonds
8.6 Reductive ring opening of oxiranes
8.7 Reduction Of a/B-unsaturated carbonyl compounds
8.8 Reduction of conjugated dienes
8.9 Reduction of aromatic and heteroaromatic compounds Summary
……
9 Oxidation
10 Protective groups
11 Boron reagents
12 Phosphorus reagents
13 Silicon reagents
14 Selenium reagents
15 Asymmetric synthesis
16 Selected synthese
Endnotes to the text
Further reading
Index

前言/序言



化工工艺与流程优化:现代工业的基石 一、 导论:面向未来的化工生产 本书聚焦于现代化工领域的核心——工艺设计、流程优化与安全工程。在当前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效率日益关注的背景下,化工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传统依赖经验和线性思维的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严苛的环保法规、能源成本波动以及市场对高纯度、特种化学品的需求。因此,掌握前沿的化工过程模拟技术、热力学与反应动力学的深入理解,以及系统化的安全管理体系,成为了每一位化工工程师和研发人员的必备技能。 本书并非化学合成反应机理的百科全书,而是旨在构建一套完整的、面向工业化生产的思维框架。我们相信,卓越的化学合成成果必须通过可靠、经济且环境友好的工程手段才能转化为有价值的工业产品。本书将带领读者从宏观的工厂布局设计,深入到微观的单元操作控制,全面解析如何将实验室中的成果高效、安全地放大到吨级乃至万吨级的生产规模。 二、 化工过程的系统化设计与模拟 现代化工设计的基础是精确的数学模型和先进的软件工具。本书将化工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单元操作,并详细阐述如何应用热力学和传输原理(动量、热量、质量传递)构建这些单元的数学描述。 2.1 工艺流程图(PFD)与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的绘制与解析 我们首先从工程图纸的语言入手。详细讲解了PFD和P&ID的构成要素、符号标准以及它们在工艺沟通中的核心作用。重点剖析如何通过这些图纸,清晰地表达物流、能源流以及控制回路,确保设计意图的准确传达。 2.2 过程模拟软件的深度应用 本书以主流的过程模拟软件平台(如Aspen Plus, HYSYS等)为载体,系统性地介绍了稳态模拟与动态模拟的应用。在稳态模拟部分,我们着重探讨了: 1. 物性方法的选择与评估: 针对复杂体系(如非理想溶液、电解质体系)如何准确选择和调整物性参数集,以确保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2. 关键单元操作的建模: 深入解析了精馏塔(包括共沸和萃取精馏)、吸收/解吸塔、反应器(CSTR, PFR, 反应精馏)的精确数学模型及其在软件中的实现。 3. 流程优化: 如何利用模拟工具进行灵敏度分析,识别流程中的瓶颈环节,并通过调整操作参数(温度、压力、回流比等)实现能耗最低化或产品收率最大化。 动态模拟部分,则侧重于应对生产过程中的瞬态变化,如启动/停机过程、故障响应及控制系统验证。 2.3 热力学与相平衡的工程化处理 化工生产的效率往往受限于相平衡关系。本书将超越基础的Raoult定律,详细讨论Van Laar、Wilson、NRTL、UNIQUAC等修正模型在处理高压、多组分体系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特别关注了反应过程中的化学平衡与相平衡的耦合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反应平衡常数与溶解度数据指导分离过程的设计。 三、 单元操作的工程优化与放大 成功的工业生产依赖于对每个单元操作的精细化控制和优化。 3.1 传热设备的设计与能效管理 重点解析了管壳式换热器(固定管板、浮头式)的壳程与管程设计计算,以及紧凑型换热器(如板式、螺旋板式)的应用场景。引入了“过程集成”的概念,强调如何利用热集成网络(HEN)分析,通过Pinch技术确定最佳的热量回收潜力,从而显著降低蒸汽和冷却水的消耗。 3.2 分离过程的效率提升 在精馏领域,本书探讨了高效填料(如规整填料)和新型塔盘(如导流盘式塔盘)的设计原理,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塔内件布局提升传质效率。对于涉及共沸或恒沸体系的分离,详细对比了加压精馏、共沸精馏和萃取精馏在工业实践中的可行性分析和经济性评估。 3.3 反应工程的放大效应 从实验室到工厂的放大过程中,反应器内部的混合效率、传热能力以及停留时间分布(RTD)是决定性的因素。本书深入讨论了: 1. 搅拌反应器(CSTR)的混合模型: 湍流与层流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管式反应器(PFR)的热点控制: 针对强放热反应,分析了多段绝热操作、夹套冷却或管束内循环冷却的技术方案。 3. 催化剂床层设计: 颗粒尺寸、装填密度对外压降和传质效率的影响,以及固定床反应器中径向与轴向的温度梯度管理。 四、 化工安全与环境工程集成 现代化工流程设计必须将安全和环保置于首位。 4.1 工艺安全管理(PSM)与风险评估 系统介绍了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What-If分析等定性风险评估方法。着重讲解了如何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预测潜在的泄漏、火灾和爆炸(F&E)场景,为安全泄放系统和紧急停车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详细讨论了失控反应的风险分析,包括热积累分析(TMA)和量热分析(ARC),确保反应失控的起始条件得到精确界定。 4.2 三废处理与绿色化工原则 强调在设计源头实现“三废”的最小化。重点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回收技术(如冷凝、吸附、焚烧)以及高盐废水的零排放(ZLD)处理流程。此外,探讨了如何将原子经济性原则融入到工艺流程优化中,鼓励采用更清洁的溶剂和更高效的催化体系。 五、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 稳定可靠的运行依赖于先进的过程控制系统。本书涵盖了从经典PID控制到先进控制策略的工程应用。 1. PID回路的整定与优化: 针对流程中的延迟环节(如大型换热器、长管线),如何应用Ziegler-Nichols法或基于模型的控制(MPC)方法进行精确整定,以保证系统的快速响应和抗扰能力。 2. 先进过程控制(APC): 详细介绍模型预测控制(MPC)在处理多变量耦合问题(如精馏塔的塔顶压力与塔釜液位耦合控制)中的优势与实施步骤。 3. 安全仪表系统(SIS): 介绍SIL等级的概念,以及SIS在实现安全联锁(Interlock)功能中的设计与验证流程。 结语 本书旨在为化工工程师提供一套综合性的工具箱,它连接了基础科学原理与复杂的工业实践,强调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以最高的安全标准和环保要求来构建和优化化工流程。掌握这些知识,意味着能够设计出更具韧性、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现代化工生产线。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攻读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的学生,平时实验课和科研都要大量接触有机合成。市面上关于有机合成的书籍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很多都偏向于理论推导或者某个特定领域的深入研究,对于我这种需要一个全面、实用的参考手册的学生来说,找到一本恰到好处的书并不容易。这本《有机合成指南(第3版)》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非常务实,书中提供了大量经过验证的、可行的合成方法,而且不仅仅是列出反应式,还会详细介绍反应条件、产率、后处理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这些细节对于实际操作来说至关重要,能够极大地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试错。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试剂选择和反应条件优化的讨论,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决定合成效率的关键。而且,这本书的编排也很有条理,按照官能团或者反应类型进行分类,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每次在设计实验路线或者遇到合成瓶颈时,我都会翻开它,总能从中找到一些启发或者直接可用的方法。它就像是我的“工具箱”和“备忘录”,让我在繁杂的有机合成世界里,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评分

作为一个已经工作多年的化学工程师,我对有机合成的应用性有着非常直接的认知。在工业生产中,效率、成本、安全和环境影响是几个关键的考量因素。而《有机合成指南(第3版)》在这几个方面都给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视角。它不仅仅关注反应本身,还深入探讨了如何优化反应条件以提高产率、减少副产物,以及如何选择更经济、更环保的试剂和溶剂。书中对一些工业上常用反应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理论知识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并且是如何不断被改进和优化的。我特别欣赏它在讨论一些反应时,会涉及到一些规模化生产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传热、传质、混合等,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工业生产的人来说,非常有启发性。这本书就像是连接实验室理论和工业实践的桥梁,它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有机合成的价值和挑战,也为我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思路。

评分

我是一个对化学充满好奇心的爱好者,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一直很喜欢通过阅读书籍来了解各种有趣的化学现象和知识。之前对有机合成的了解非常有限,总觉得它是一个非常高深莫测的领域,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才能入门。偶然间看到了这本《有机合成指南(第3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阅读,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不像很多科普读物那样枯燥乏味,也没有像专业教材那样充满晦涩难懂的术语。它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复杂的有机合成概念解释得清晰易懂。我尤其喜欢书中穿插的一些历史故事和科学家的趣闻,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虽然我可能无法像专业人士那样进行实际操作,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有机合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它让我明白,即使是看似复杂的化学反应,背后也有着清晰的逻辑和规律,是可以被理解和欣赏的。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经验的药物化学研究员,我深知在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中,高效、可靠的有机合成策略是多么关键。我们团队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掌握最新合成技术、同时又能提供经典反应扎实基础的参考书。《有机合成指南(第3版)》绝对是近几年我读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著作之一。它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做得相当出色,既涵盖了诸如不对称催化、金属有机化学等前沿领域,又不乏对SN2、E1/E2等基础反应的细致讲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合成策略的讨论,它不仅仅是介绍单个反应,更侧重于如何将不同的反应组合起来,构建复杂的分子骨架。这种宏观的视角对于药物化学家来说尤为重要,能够帮助我们从全局出发,设计出更具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合成路线。此外,书中对于一些“陷阱”和“技巧”的介绍也十分宝贵,这些经验之谈往往是在实验室摸索多年才能积累的,而在这本书中却得到了清晰的总结。它已经成为我们实验室的必备参考书,每次有新的合成项目,我们都会第一时间查阅它,从中获得灵感和指导。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在化学学习道路上遇到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个非化学专业背景,但对有机合成有着强烈兴趣的学习者,我一直觉得很多教材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很难找到一本能系统性地将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完美结合的书。而这本《有机合成指南(第3版)》,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个需求。它不仅仅是罗列反应和试剂,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非常清晰、逻辑性强的思路,引导读者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仅仅“怎么”做。从基础的官能团转化,到更复杂的碳链增长和立体化学控制,这本书都循序渐进,用大量的实例来佐证理论。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一些经典反应机理时,图示清晰,文字描述也很到位,让我能够真正理解电子的流动和成键断键的过程。即使是之前觉得非常棘手的概念,在书中得到了如此详尽的阐述,也变得容易理解了。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舒适,重点突出,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劳。它让我从一个对有机合成感到畏惧的门外汉,逐渐建立起信心,敢于去设计和尝试一些简单的合成路线。感觉就像拥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时刻在我身边指点迷津。

评分

好好学习

评分

非常好实用的一本书适合大众使用

评分

使用方便。很有帮助,工具书

评分

小册子,字体有点小,不过我个人还能接受。里面的内容还是比较全的,条理也比较清楚,不过不太适合初学者,适合有一定有机合成基础的人作为提高,或者工作的人作参考书使用

评分

非常好实用的一本书适合大众使用

评分

使用方便。很有帮助,工具书

评分

合成初学者的入门书,正好可以复习下英语,方便看文献专利

评分

使用方便。很有帮助,工具书

评分

使用方便。很有帮助,工具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