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蒋绍愚教授主持修订
中学生、语文教师、大学中文系学生必备工具书
曾荣获首届中国辞书奖一等奖,迄今发行量超过千万册
本次修订内容主要包括:
1. 增加了一些常用的义项。
2. 完善了释义,释义*精准、易于理解。
3. *新了部分例句,例句*典型,*能帮助读者理解释义。
4. 修改了引书体例。
5. 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全面调整了字头和释义用字。
我是一名古典诗词的业余爱好者,常常因为一个字在词牌、曲牌中的特定用法而困惑不解。我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版本的诗词鉴赏集,但常常发现,即便有详尽的注释,也无法完全还原作者下笔时的那种“准确感”。这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五版,恰好填补了我在“精准用字理解”上的巨大鸿沟。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而是告诉你这个字在不同语境下“应该是什么意思”。比如,对于一些动词,它会列举出其在先秦、汉魏、唐宋时期动词用法的侧重点差异,这对于理解古人的行为逻辑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某些哲学或伦理学用语时的那种克制而审慎的论述,没有过多的主观发挥,完全基于文献考证。阅读体验上,虽然是工具书,但它的语言本身就带有一种沉静的学人气韵,让人在查阅的过程中,仿佛也在接受一次高规格的学术训练。它让我对“斟酌”二字的理解,从简单的“考虑”上升到了对字形本义——“以器斟酒,以匙酌量”的精细把控,这种由表及里的认知升级,正是阅读古籍的乐趣所在。
评分这本工具书的厚度,本身就是一种对“慢阅读”的致敬。在这个信息爆炸、追求即时反馈的时代,愿意静下心来翻阅如此详尽的古文参考资料,本身就是一种对知识体系完整性的追求。我发现,这本书的编纂团队似乎有一种近乎偏执的严谨性,尤其是在对一些高频但易混淆的虚词(如“之”“乎”“者”“也”)的用法辨析上,他们提供了极其详尽的语法分析,并辅以大量实例,让你彻底弄清楚它们在句子结构中扮演的角色。这对于提升古汉语的阅读流畅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我前段时间在学习古代的律令制度,其中充满了大量精确的法律术语,稍有不慎就会理解偏差。通过这本书对这些术语词义的“精准校准”,我得以在理解古代社会运作机制上走得更远。它不仅仅是一本查字的字典,更是一部微缩的古代语言史和思想史的切片,每一页都蕴含着历史的重量和文字的力量,让人在查阅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敬畏之心。
评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工具书,我会选择“扎实”。它没有花哨的封面设计,也没有刻意迎合大众阅读习惯的轻量化处理,它呈现的就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学术权威感。我曾经尝试用网络上的数据库来替代查阅纸质字典,但很快就放弃了。网络资源的碎片化和时常出现的误植,使得严肃的考据工作根本无法开展。而这本第五版,似乎凝聚了几代学者的心血,每一个词条的释义都经过了层层把关,引用的例句都精准到位,很少出现模棱两可的解释。特别是它对异体字和简化字处理的前后对照,非常清晰,这对于处理一些流传下来的手稿或古籍拓片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常常半夜起来,只为核对一个碑文上某个字的确切读音和词义,而每一次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最终的落脚点,那种确定感,是其他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给予的。它更像是一个沉默的、可靠的伙伴,随时准备为你解决最棘手的文字难题。
评分这本厚重的工具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份量就让人对它充满了敬意。我买它主要是为了系统地梳理一下自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毕竟现代汉语的根基深植于古文之中,很多成语、典故的真正含义,不查一查“本源”,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我记得有一次在读《史记》的时候,遇到一个看似简单的字,用现代字典查出来一个意思,但放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下,总觉得别扭,直到翻阅类似权威古籍的释义,才恍然大悟,那个字在那时有着更精妙、更微妙的内涵。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很考究,尽管字号不大,但内页的纸张质量上乘,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减轻了不少。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同一个古字在不同朝代、不同文本中的词义演变都有细致的标注,这对于我们这些想深入研究古代文献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如同找到了金矿。那种将知识点层层剥开、溯源探流的感觉,让人沉醉其中,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它不仅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通往浩瀚文言文世界的路径。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工具书是带着一丝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的“权威”版本太多了,很容易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但是,当我开始使用这本第五版后,我立刻被它严谨的学术态度所折服。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罕用字”和“通假字”的处理方式。很多其他字典一笔带过甚至直接略去的字形、字音的复杂变化,这本书都给予了详尽的考证和明确的例证。我最近在整理一套清代笔记,里面充斥着大量当时特有的书写习惯和地方用语,一般的工具书根本应付不来,但翻开这本厚重的典籍,很多看似无解的词语都能在其中找到清晰的源头和合理解释。它的检索系统也做了优化,不像以往的古籍字典那样查找起来如同大海捞针,现代化的索引方式大大提高了查询效率。这使得我们在面对大量古籍文本时,能够更专注于文本本身的含义和逻辑,而不是被繁琐的查字过程所困扰。对于文史专业的学生或者严肃的国学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提供的深度和广度,远超一般学习用书的范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