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褔锁 等 编
图书标签:
  • 测土配肥
  • 土壤养分
  • 农业技术
  • 化肥施用
  • 作物营养
  • 精准农业
  • 农作物种植
  • 土壤检测
  • 肥料选择
  • 农业生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501913
版次:1
商品编码:10705460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围绕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技术需求,全面阐述了国内我测土施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测土配方施肥中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与测试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总结、评估与队伍建设等技术内容。特别是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重点突出了区域性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磷肥恒量监控技术,“大配方、小调整”的区域配肥技术等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蔬菜和果树等主要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供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肥料企业农化服务人员使用,也可供封肥料和作物生产领域科技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张福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土壤植物营养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基金重大项目、973项目和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30余项。获首届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1993)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4),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和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996)。1993年至今连续四届任国际植物营养委员会委员;2001年当选第15届国际植物营养委员会主席;2005年获德国Hohenheim大学杰出成就奖;2006年被农业部聘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组长;2007年获国际肥料工业协会国际作物营养奖。 20多年来,张福锁在植物根际营养和农田养分高效利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Science、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30余本。

目录

第1篇 测土配方施肥概述
第1章 我国测土施肥的回顾与展望
1.1 对过去30年我国测土施肥工作的简单回顾
1.2 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方法的发展
1.3 过去20多年的测土配方施肥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1.4 新时期测土配方施肥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2章 国外测土施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1 国外测土施肥技术的发展
2.2 测土施肥的主要步骤
2.3 土壤氮、磷、钾测试和肥料推荐方法简介
2.4 目前国际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发展趋势
2.5 对我国测土施肥工作的启示
2.6 结语
第3章 国内外基于Mehlich 3浸提剂的土壤测试与推荐施肥研究进展
3.1 Mehlich 3浸提剂的提出及其原理
3.2 国外Mehlich 3浸提剂研究进展
3.3 国内Mehlich 3浸提剂研究进展
3.4 Mehlich 3浸提剂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第2篇 土壤测试
第4章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4.1 土壤样品的采集
4.2 土壤样品的制备和保存
第5章 测土配方施肥实验室测试方法
5.1 基于常规分析方法的土壤养分测试
5.2 基于Mehlich 3方法的土壤有效养分测试
5.3 测土配方施肥的其他测试方法
5.4 测土配方施肥实验室的建设与质量控制
第3篇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6章 通过田间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
6.1 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流程
6.2 利用“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
第7章 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
7.1 土壤肥力指标与作物对氮肥反应的关系
7.2 氮肥总量控制
7.3 氮肥总量控制的适宜性评价
7.4 总量控制基础上分期调控的必要性
第8章 磷肥恒量监控技术
8.1 基于肥料效应函数的磷肥推荐
8.2 基于恒量监控的磷肥推荐
第9章 小麦、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9.1 大田作物土壤、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技术简介
9.2 冬小麦—夏玉米测试推荐施肥技术
9.3 小麦、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第10章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0.1 确定氮、磷、钾的施肥量和临界指标
10.2 中微量元素的矫正施肥
10.3 水稻施肥方法
10.4 “3414”试验在水稻推荐施肥中的应用
第11章 棉花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1.1 棉花施肥的原则与测土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
11.2 确定棉花总施肥量和不同化肥配比关系的“3414”试验方案以及土壤养分临界指标体系的建立
11.3 棉花测土配方施肥的其他方法
第12章 蔬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2.1 蔬菜作物的试验设计
12.2 数据收集及有关项目测定方法
12.3 蔬菜水肥一体化管理
第13章 果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3.1 果树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与特点
13.2 果树测土配方施肥研究试验的内容、方法及应用
第4篇 配方肥的设计与应用
第14章 县级区域土壤养分分区与区域配肥
14.1 制作区域土壤养分图和区域配肥的基本流程
14.2 县级区域土壤养分分区与区域配肥实例分析
第15章 “大配方,小调整”的县域配肥技术
15.1 县域大配方的制定方法
15.2 县域大配方的制定实例
15.3 区域配方的校验
第16章 大区域大配方的设计与应用
16.1 区域专用肥配方的设计
16.2 东北地区春玉米配方肥的试验验证
第5篇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总结、评估与队伍建设
第17章 测土配方施肥中农户调查数据的获取与分析
17.1 调查农户选择的方法和数据获取的方法
17.2 田间基本情况调查
17.3 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利用
第18章 测土配方施肥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
18.1 人才培养的一般方式
18.2 技术培训
18.3 技术实践对人才的培养
18.4 小结
第19章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效果的评估
19.1 项目评估的内涵和外延
19.2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评估的内容
19.3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评估的指标
19.4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评估的方法
19.5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评估的程序
附录
附录A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附表和附图
附录B 部分测土配方施肥著作及简介
附录C 部分国内外测土配方施肥网站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土壤健康与作物增产的科学指南 在现代农业追求可持续发展与高效生产的时代,深入理解土壤的本质、精准把握作物的营养需求,并将其与科学的施肥策略相结合,已成为实现作物高产稳产、提升农产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本书旨在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技术推广人员、农科院校师生以及所有关心农业发展的人士,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实用的土壤诊断与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我们将从土壤的组成、理化性质、生物特性出发,层层剖析土壤的“健康状况”,进而探讨作物生长的“营养密码”,最终构建起一套科学、精准、经济、环保的施肥体系。 第一部分:土壤的奥秘——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其性质直接决定了作物的生长潜力。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土壤的构成与特性。 土壤的形成与物质组成: 从地质构造、气候、生物、地形、成土母质等多种因素入手,解释土壤是如何孕育而生的。详细介绍土壤的四大组成部分: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并阐述它们各自在土壤结构、肥力形成和作物生长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土壤胶体、土壤团粒结构等关键概念进行深入解读,揭示土壤“呼吸”与“生命力”的秘密。 土壤的物理性质: 深入剖析土壤的质地(砂粒、粉粒、粘粒的比例)和结构(团粒结构、单粒结构等)如何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保水保肥能力以及耕作适宜性。讲解如何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如手感法、比重法)来判断土壤质地,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耕作措施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与“持水力”。 土壤的化学性质: 这是土壤肥力表现的最直接因素。我们将详细介绍土壤的pH值(酸碱度)及其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揭示不同作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偏好;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和阴离子交换量(AEC),作为衡量土壤保肥能力的重要指标,它们的含义、测定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措施提高其数值;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分解过程及其在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提供养分、促进微生物活动中的核心作用。此外,还将系统介绍土壤中各种常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硫)和微量营养元素(铁、锰、锌、铜、硼、钼、氯)的含量、形态、有效性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与迁移规律。 土壤的生物性质: 土壤并非死寂一片,而是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我们将介绍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病毒等)的多样性、功能及其在养分循环、有机质分解、土壤结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讲解土壤动物(蚯蚓、螨类、弹尾类等)对土壤改良和生态平衡的贡献。深入理解土壤生物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保护和促进土壤生物多样性来提升土壤健康。 第二部分:作物的语言——解读作物的营养需求 作物如同生命体,需要通过土壤获取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养分”。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听懂”作物的“语言”,准确判断它们的营养状况。 作物营养的生理生化基础: 深入探讨植物体内的养分吸收、转运、转化和利用机制。讲解宏量营养元素(氮、磷、钾)和微量营养元素(铁、锰、锌等)在作物生长发育(如细胞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酶活性、激素合成等)中的具体功能。阐述营养元素的互作关系,即不同营养元素之间可能产生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作物营养缺乏与过剩的诊断: 这是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环节。我们将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作物营养诊断方法。 目视诊断法: 详细介绍不同营养元素缺乏或过剩时,在作物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产生的典型症状,包括颜色变化(黄化、坏死、紫色、蓝绿色等)、形态改变(畸形、卷曲、矮小等)以及生长发育受阻的具体表现。每种症状都将配以清晰的图例或详细的文字描述,帮助读者准确识别。 土壤养分测定法: 结合第一部分介绍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讲解如何通过土壤养分含量来预测作物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重点介绍常用的土壤养分速测技术,包括养分速测仪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解读速测结果,将其与作物生长阶段及土壤背景信息相结合。 植物组织(叶片)养分测定法: 介绍植物组织(特别是叶片)养分分析的意义,讲解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关键营养元素的适宜含量范围。提供植物组织样品的采集、处理和送检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检测结果来判断作物是否存在营养失调。 综合诊断: 强调单一诊断方法的局限性,提倡将目视诊断、土壤养分测定和植物组织养分测定相结合,进行综合判断,得出更准确的营养诊断结论。 作物需肥规律与阶段性特征: 讲解不同作物(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等)在整个生育期内对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总量、吸收速率以及不同生育阶段(苗期、营养生长盛期、生殖生长盛期、成熟期等)的需肥特点。分析影响作物需肥量的因素,如品种特性、产量水平、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等。 第三部分:科学施肥——精准解答“施什么,施多少,何时施,如何施” 基于对土壤和作物的深入理解,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制定和实施科学、精准的施肥方案,实现养分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详细阐述配方施肥的核心思想——“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以及“因土、因作物、因产量、因栽培方式”的原则。介绍配方施肥的计算方法,包括养分归还量法、养分剂量法、目标产量法等,并提供实际案例演示。 肥料的种类与特性: 全面介绍各种常用肥料的分类、特点、养分含量、肥效特点、施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氮肥: 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等,分析其速效性、缓效性、持效性差异。 磷肥: 过磷酸钙、普通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磷酸一铵、骨粉等,讲解其在土壤中的溶解性和有效性。 钾肥: 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草木灰等,阐述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复合肥与复混肥: 讲解其特点、优缺点以及选择原则。 有机肥: 农家肥(人畜粪尿、堆肥、沤肥)、商品有机肥、绿肥等,强调其在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供缓释养分方面的独特优势。 微量元素肥料: 硫酸亚铁、硫酸锌、硼砂、钼酸铵等,介绍其施用形式和最佳施用时期。 叶面肥: 讲解叶面肥的原理、优点、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缓控释肥: 介绍其技术原理、品种分类、优点以及在节肥增效、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优势。 精准施肥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精准施肥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 测土配方施肥: 结合前两部分内容,详细介绍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流程,从土壤采样、养分检测、作物信息收集,到配方设计、肥料选择、施用方法制定,直至效果评价。 不同种植模式下的配方施肥: 针对大田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蔬菜、果树、大棚作物等不同种植模式,分别阐述其配方施肥的侧重点和具体技术要点。 施肥机械与技术: 介绍各种肥料施用机械(撒肥机、条施机、滴灌施肥系统等)的特点与应用,以及不同的施肥方式(基施、追施、种肥、叶面喷施)对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变量施肥技术: 介绍基于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变量施肥理念,以及利用GPS、传感器等技术实现按地块、按作物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差异化施肥。 施肥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强调科学施肥不仅是为了增产,更是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分流失与环境污染: 分析过量施肥、不合理施肥导致的氮磷淋溶、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生态施肥理念: 推广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增施生物菌肥、推广绿肥等有利于改善土壤健康、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施肥模式。 减少肥料对环境的影响: 讲解如何通过优化施肥时间和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损失,从而降低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 施肥效果的田间试验与评价: 强调施肥方案的实施并非一成不变,需要通过田间试验和观察来不断优化。介绍如何设计简单的田间试验,比较不同施肥方案的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本书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的理论知识,为读者构建起一个从“认识土壤”到“读懂作物”,再到“精准施肥”的完整知识体系。我们相信,通过掌握并应用书中介绍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广大农业生产者将能更科学、更高效地管理土壤,更精准地满足作物需求,最终实现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双丰收,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觉得主要体现在它对“变异性”的深刻认识和应对策略上。农业生产中最难处理的就是环境的不可控性,气候、小气候、土壤微环境的差异巨大。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提供了一套应对这种复杂性的分析框架。它没有提供“一刀切”的配方,而是提供了一套“诊断—分析—决策”的流程。我尤其喜欢它关于“目标产量与养分供给系数”的章节,作者提供了一系列系数表,但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这些系数是如何通过区域历史数据和作物长势监测来动态调整的。这套方法论,让我对传统依赖经验的施肥模式有了颠覆性的认识。书中对微量元素和中量元素施肥的论述,也比我过去读过的任何资料都要详尽,特别是对硼锌缺乏的快速诊断和矫正措施,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应急方案。这本书读下来,感觉自己像是接受了一次全方位的“配方施肥诊断师”培训,不再是盲目地套用标准,而是学会了如何“阅读”土壤和作物的信号。

评分

这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书籍,从封面设计到内容编排,都透露出一种扎实的学术气息和实用的操作指导性。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平衡把握。比如,书中关于土壤养分循环的章节,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的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土壤类型对养分素的吸附和解吸机制,这对于理解配方施肥的科学依据至关重要。随后,关于区域性土壤养分评价标准的建立方法,作者提供了详细的案例分析,我跟着书中的步骤尝试在自己的试验田进行模拟操作,发现其逻辑清晰,数据处理的步骤也很明确。书中对于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曲线的描绘,非常直观,让我这个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士,找到了一个更精准的工具来指导农户调整施肥策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测土仪器的选择、维护以及采样方法的规范化描述,极大地提升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这无疑是实现精准施肥的第一步,从根本上提高了配方的可靠性。整体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高级技术手册,而不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土壤学或农学基础,才能完全领悟其精髓。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体现出设计者对读者学习路径的深思熟虑。它从宏观的土壤普查入手,逐步聚焦到微观的养分利用效率,最后落脚于经济效益的分析。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非专业的爱好者来说,理解起来可能略有门槛,但对于农技人员和科研工作者而言,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配方施肥效益评估”这一章的论述,它不仅计算了施肥投入产出比,还引入了投入产出效益的动态模型,考虑了长期土壤质量的改善情况。这种长远眼光在技术书籍中并不多见。书中对不同农业气候区的典型土壤配方实例展示,虽然篇幅有限,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框架,让人可以快速地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迁移到自己负责的区域。阅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测土配方施肥绝不是简单的“看报告、配肥料”,而是一门集成了土壤学、化学、植物生理学和经济学原理的综合性技术科学。这本书,无疑是这部科学的权威教材。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时,首先被它那种近乎“百科全书”式的覆盖面所震撼。它不仅仅讲了“怎么做”,更深入地挖掘了“为什么这么做”。例如,书中有一部分专门讨论了氮磷钾元素之间相互拮抗与协同作用的复杂关系,这部分内容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深度解析。我记得有一段描述了钾素对作物抗逆性的影响,引用了多个国际前沿研究的文献作为支撑,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人信服。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详细阐述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的最佳比例模型,这对于倡导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没有简单地提倡“多用有机肥”,而是给出了一个基于土壤持肥力和作物吸肥效率的定量模型。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书中的复杂模型简化为便于基层农技人员操作的流程图,作者似乎也预料到了这一点,在章节的末尾加入了一些“实践建议”,虽然篇幅不长,但点到了关键。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也做得很好,尤其是那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式和生态循环图,非常清晰,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寻找一些提高大田作物产量的“捷径”,但阅读体验告诉我,这本书提供的不是捷径,而是“正道”。它的文字风格非常内敛、严谨,几乎没有多余的修饰,每一个句子似乎都承载着重要的信息量。我花了一个多星期才啃完关于土壤缓冲性能和养分有效性的那几章,理解起来需要反复揣摩。书中对不同肥料品种的理化性质分析非常透彻,比如缓控释肥的包膜材料、养分释放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的耦合关系,这些细节的把握,直接决定了配方施肥的效果能否达到预期。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环境负荷评估”的部分,作者并没有回避化肥过量施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反而将其纳入了配方设计考量之中,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施肥剂量上限。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让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公信力大大提升。它更像是农科院所出的内部研究报告合集,充满了严谨的科研精神,而不是市面上流行的那种浮夸的农业致富指南。

评分

很有用,相当全面!内容很充实!

评分

公司买的,这本书不错的

评分

内容还是很不错的!!

评分

很有用,相当全面!内容很充实!

评分

不错的专业书籍,读起来很容易入门

评分

不错的专业书籍,读起来很容易入门

评分

很有用,相当全面!内容很充实!

评分

内容还是很不错的!!

评分

很有用,相当全面!内容很充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