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45)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4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2008年修订
  • 工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规范标准
  • 质量标准
  • 通用标准
  • 工程标准
  • 标准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55026
版次:1
商品编码:10759339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09-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2
字数:1074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2.《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收入我国每年正式发布的全部国家标准,分为“制定”卷和“修订”卷两种编辑版本。
“制定”卷收入上年度我国发布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分成若干分册,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制定”字样及分册号,分册号一直连续。各分册中的标准是按照标准编号顺序连续排列的,如有标准顺序号缺号的,除特殊情况注明外,暂为空号。
“修订”卷收入上年度我国发布的、被修订的国家标准,视篇幅分设若干分册,但与“制定”卷分册号无关联,仅在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修订-1,-2,-3,……”字样。“修订”卷各分册中的标准,仍按标准编号顺序排列(但不连续);如有遗漏的,均在当年最后一分册中补齐。需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个别非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没有收入在“制定”卷中,而是收入在“修订”卷中。
读者配套购买《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制定”卷和“修订”卷则可收齐上一年度我国制定和修订的全部国家标准。
3.由于读者需求的变化,自1996年起,《中国国家标准汇编》仅出版精装本。
4.2008年制修订国家标准共5946项。本分册为“2008年修订-45”,收入新制修订的国家标准24项。

目录

GB/T83642008热双金属热弯曲试验方法
GB8372-2008牙膏
GB/T83812008饲料中黄曲霉毒素8,的测定半定量薄层色谱法
GB8408-2008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GB/T8411.1-2008陶瓷和玻璃绝缘材料第1部分:定义和分类
GB/T8411.2-2008陶瓷和玻璃绝缘材料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8413-2008CZY型船用自吸离心式油泵
GB/T8423-2008石油钻采设备及专用管材词汇
GB/T8427-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T8447-2008工业直链烷基苯磺酸
GB/T84522008玻璃瓶罐垂直轴偏差试验方法
GB/T84642008铁制和铜制螺纹连接阀门
GB/T8472-2008北京黑猪
GB/T8473-2008上海白猪
GB/T8476-2008湖北白猪
GB/T84772008浙江中白猪
GB/T8478-2008铝合金门窗
GB/T8484-2008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8485-2008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8488-2008耐酸砖
GB/T8498-2008土方机械基本类型识别、术语和定义
GB/T8506-2008平地机试验方法
GB/T85332008小型砌块成型机
GB8537-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

前言/序言


浩瀚史册中的璀璨星河:一份跨越时代的文献选萃 书籍名称:《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45)》 图书简介 这部厚重的《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45)》,并非仅仅是一本冰冷的技术文件集合,它更是新世纪之初,中国在工业化、信息化和社会管理现代化进程中,所构建的一套严谨、细致且极富前瞻性的技术规范体系的缩影。它如同一个庞大的技术资料库,精确地捕捉了2008年前后,中国在特定领域对质量、安全、兼容性和效率的最高追求与具体要求。 要理解这部汇编的价值,我们必须将其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2008年,中国正处于“十一五”规划深入实施的关键阶段,奥运盛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国家形象与对内部标准的严苛要求。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对基础标准的“立、修、用”提出了更高的精准度与适用性要求。因此,这份汇编所收录的45辑标准,绝非随意堆砌,而是国家层面经过大量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后,确立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基石。 第一部分:工业制造与工程建设的硬核支撑 该汇编中,占有显著篇幅的是对基础工业和重大工程建设领域的标准修订与确认。2008年对这些标准的审订,明显聚焦于提升产品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迫切需求。 例如,在机械加工与基础材料方面,标准细则对特种钢材的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的温度控制范围,以及公差配合的最小偏差值,进行了极为精细的界定。这些标准直接影响到汽车制造、航空零部件的可靠性和寿命。其中,关于表面处理(如镀层厚度、耐腐蚀性测试方法)的更新,反映了国家对出口产品质量和耐久性要求的提升。若在汇编中检索,可以发现对某些特定合金(如高强度铝合金、高锰钢)的无损检测(NDT)方法(如超声波探伤的探头频率和扫描路径)有了更严格的规定,这在当时是保证大型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 在建筑工程与结构安全领域,汇编对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是重中之重。考虑到中国西部和沿海地区的复杂地质条件,新标准更细致地划分了不同烈度区的结构荷载计算模型,特别是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新型复合材料的连接件的强度测试规范,进行了严格的量化。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标准的修订则侧重于对泄洪能力、大坝填筑密实度的验收标准,以应对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挑战。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与标准化融合的萌芽期实践 尽管2008年距离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尚有数年,但该汇编中关于信息技术(IT)的部分,已显露出前瞻性的布局。这批标准主要服务于国家政务信息化和大型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的推广应用。 核心内容集中在数据交换格式与接口规范上。例如,针对政府部门间公文流转的电子文件格式,汇编规定了特定的编码标准与元数据标签结构,以确保不同地域、不同系统间信息的无缝对接。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它明确了局域网布线的物理拓扑结构标准、线缆的衰减率测试流程,以及机房的温湿度控制范围,这些都是构建稳定可靠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底层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信息安全标准的初步尝试也出现在这一辑中。虽然尚未达到后来的成熟阶段,但其中已包含对特定加密算法应用范围的界定,以及对涉密数据存储介质的销毁流程规范。 第三部分:民生保障与产品质量的全面升级 这部汇编对老百姓日常生活影响最直接的部分,体现在对消费品质量和服务标准的提升上。 食品安全领域是修订的重点。2008年,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残留限量(特别是农药和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全面收紧与规范。汇编中详细列出了特定类别食品(如乳制品、肉制品)的微生物指标上限,以及对快速检测方法(如ELISA法)的验证要求,力求从源头上提升国民的“舌尖上的安全”。 在家用电器与能效方面,标准的修订紧密配合国家推广节能产品的战略。汇编中收录了针对新一代变频空调、节能灯具的能效比(EER)计算公式与实验方法,并强制要求产品标签上必须清晰标注其能耗等级,为消费者提供了量化的选择依据。此外,对玩具安全的修订也更加严苛,特别是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含量限制,体现了对儿童健康的深度关切。 第四部分:标准化管理与方法学的精进 最后,该汇编也包含了对标准化工作自身规范的更新。这部分内容是技术标准的“元标准”。它确立了如何起草、如何论证、如何发布和如何复审国家标准的程序性要求。例如,对标准中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统计抽样方案的设计,以及如何处理国际标准(ISO/IEC)的等同、等效、采用程度的界定原则,都有详细的操作指南。这些方法论的更新,确保了后续所有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和国际接轨的能力。 总结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45)》是一套时间截面极为清晰的文献,它凝结了数万名技术专家在特定历史时刻对“规范”二字的深刻理解与严苛执行。它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有机联动的体系,支撑着那一年中国工业生产的精度、工程建设的韧性以及民生产品的安全线。研读此书,如同进入一个结构精密、逻辑严密的工业与社会管理中枢,窥见的是一个大国现代化进程中,对细节与秩序的极致追求。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学习者”的角度来看,《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45)》简直是一部关于中国工业界基本功的百科全书。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份极佳的教材,用来理解国家对不同行业技术成熟度的期望值。我不是每天都直接用到所有标准,但我会定期抽出一部分章节进行研读,目的是拓宽视野,培养一种“标准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在思考任何技术方案时,都要首先在脑海中勾勒出国家规定的边界和框架。例如,阅读其中关于材料公差的部分,会让你对“精确度”的定义有一个更具象、更量化的认识。这不是枯燥的条款堆砌,而是在用最简洁、最不容置疑的语言,描绘出千千万万技术人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它教会我们如何严谨、如何保守,也间接反映了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技术发展优先级的排序,是理解中国制造业发展逻辑的极佳窗口。

评分

对于像我这样需要进行跨部门技术协调的管理者而言,《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45)》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其作为“通用语言”的角色上。想象一下,一个项目组里,结构工程师看的是力学标准,电气工程师看的是电气规范,如果两者引用的基础数据或安全系数存在微小差异,项目在后期验收时极易产生摩擦。这套汇编就像一个高明的“翻译官”,它将所有技术语言统一成了“国标体”,使得不同专业背景的人能够基于同一套权威文本进行对话和决策。我特别欣赏它在不同标准间的交叉引用做得非常到位,让你在查阅某一个特定标准时,不会遗漏掉与之相关联的其他约束条件。这避免了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理解。可以说,掌握了这套书,就等于掌握了与各级监管机构、合作伙伴进行技术沟通的最强硬的“发言权”和最可靠的“佐证材料”。它的存在,让合规性审查变得更加高效和透明。

评分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拿到这套厚厚的《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45)》时,内心是充满敬畏的。这绝不是那种随便翻翻就能掌握的读物,它需要的是沉下心来,如同研读古籍一般去揣摩每一个字背后的技术含义和法律效力。我主要关注的是其中关于环保和安全生产的那几卷。现在行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传统工艺面临升级换代,而标准正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设计一个新的废水处理流程时,对某个特定污染物的排放限值产生了分歧,不同部门引用了不同的内部文件。后来查阅了汇编中对应的最新修订标准,才最终确定了统一的执行口径。那种“标准至上”的感觉在查阅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体现了一种国家层面对工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深层考量,绝非市场上的某些非官方指南可比拟。这种汇编的价值在于它的“盖棺定论”性质,让所有从业者都必须遵守一个共同的、经过深思熟虑的技术底线,保障了社会的安全与公平。

评分

这套《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45)》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的“武林秘籍”啊!我最近在做一个关于新材料应用的项目,手头上的资料七零八碎,各种标准条款都找不到权威的出处,真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直到我翻开了这本汇编,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妙不可言。它把历年来所有相关的国家标准都系统地整理归档了,而且是2008年修订的版本,很多基础性的、行业通用的技术规范都在里面,条理清晰到让人肃然起敬。比如,在进行产品性能测试时,你总会遇到关于取样方法、测试环境控制的细节要求,过去我常常需要对比好几份不同的规范文件,费时费力。现在,所有关键参数和操作流程都集中在一册之中,查找起来效率极高,就像手里握着一把万能钥匙,直接就能打开技术难题的大门。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需要严格遵守规范进行设计和制造的领域来说,这份权威性和完整性是无法替代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严谨的行业契约的浓缩,确保了整个产业链在同一个技术语言体系下运作,极大地降低了因标准理解不一而导致的沟通成本和质量风险。

评分

这套标准汇编的装帧和编排方式,透露着一种严肃的年代感。虽然是2008年的修订版本,但其内容的严谨性,放到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那些发展相对稳健、核心技术变化不大的基础工业领域。我个人在使用时,最让我感到便利的是它对历史标准的追溯能力。有时为了分析一个老旧设备的设计缺陷或者解决一个历史遗留的质量问题,你必须知道它在当年投产时所遵循的是哪个版本的标准。这套汇编,通过其修订和归档的体系,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时间轴上的锚点。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更是清晰地记录了“过去我们是如何做的”。这种历史视角对于进行技术审计和风险评估是至关重要的,它帮助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技术演进脉络,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当下的规范。这种深度和广度,是任何在线数据库或临时性文件都难以企及的厚重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