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電學原理(第2版)

雷電學原理(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渭民 著
圖書標籤:
  • 雷電
  • 高電壓
  • 電磁兼容
  • 電氣工程
  • 電力係統
  • 放電物理
  • 絕緣技術
  • 電湧保護
  • 雷擊防護
  • 電工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氣象齣版社
ISBN:9787502936754
版次:2
商品編碼:1077964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6-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19
字數:543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雷電學原理(第2版)》係統介紹瞭晴天大氣過程、雲霧降水電過程和雲霧中的起電機製,重點介紹瞭雷暴雲閃電、雷電的物理效應、雷電的監測原理和方法、雷電的氣候特徵和全球大氣電輸送。全書共分十章,第一章講述靜電學基礎知識;第二至四章主要敘述晴天大氣帶電粒子(離子)、大氣電場、大氣電流、大氣電導率等大氣的基本電特性知識;第五、六章講述雲霧粒子的帶電特徵,各類雲、特彆是雷暴雲荷電結構和雷暴雲起電的理論;第七章為閃電的結構、類型、閃電的電場、電流參數和形成機製,閃電與雷暴雲等;第八章為雷電的物理效應,主要講述閃電的電磁輻射理論,雷閃的光譜;第九章是雷電的監測方法,介紹大氣電場、磁場和電流的觀測方法,特彆是雷電的定位方法,衛星監測雷電的介紹;第十章為雷電的氣候特徵,著重介紹我國雷電的分布規律,全球雷電分布和全球大氣電的輸送,以及太陽對大氣電的影響。
     《雷電學原理(第2版)》是高等院校大氣科學、雷電防護專業的教科書,也可以作為氣象颱站從事雷電防護、雷電預警和電力、通訊、建築、國防等從事雷電研究工作和雷電防護工作者參考使用。

目錄

再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電學原理
1.1 電荷
1.2 庫侖定理
1.3 電場
1.4 靜電場的勢
1.5 連續分布的電荷産生的電場
1.6 高斯定理和電通量
1.7 導體
1.8 電介質
1.9 電流
1.10 氣體導電理論
1.11 穩定電流引起的磁場

第二章 晴天大氣帶電粒子--離子
2.1 大氣氣體成分和氣溶膠
2.2 大氣電離源和電離率
2.3 大氣離子的形成過程
2.4 大氣離子遷移率和大氣離子方程
2.5 大氣離子的時空分布

第三章 晴天大氣電場
3.1 大氣電場的基本概念
3.2 大氣電場的空間分布
3.3 大氣電場的時間變化特徵
3.4 大氣電場與氣象條件

第四章 晴天大氣電導率、大氣體電荷和大氣電流
4.1 晴天大氣電導率
4.2 晴天大氣體電荷
4.3 晴天大氣電流

第五章 雲霧降水電結構和電場
5.1 大氣中雲的類型和特點
5.2 雷暴雲概況
5.3 雲霧粒子的電荷
5.4 雲中大氣電結構
5.5 降水粒子荷電和降水電流

第六章 雲霧和雷雨雲荷電機製
6.1 雷雨雲的起電的特點
6.2 雲霧粒子大氣離子擴散的起電機製
6.3 雲中雲滴起電機製
6.4 積雨雲底部大雨滴破碎正電荷的起電機製
6.5 積雨雲的溫差起電機製
6.6 雷雨雲降水起電理論
6.7 熱帶對流雲起電機製

第七章 雷暴雲閃電
7.1 閃電的分類
7.2 地閃概述
7.3 閃電的初始擊穿
7.4 梯式先導
7.5 連接過程
7.6 迴擊
7.7 箭(直竄)式先導
7.8 連續電流
7.9 地閃中的J和K過程
7.10 正地閃
7.11 人工觸發閃電
7.12 地閃形成機製
7.13 雲閃
7.14 航空和閃電
7.15 閃電與雷暴雲間的關係
7.16 閃電的數值模擬
7.17 尖端放電

第八章 雷電的物理效應
8.1 雷電的電磁場效應
……

第九章 雷電監測原理和方法
第十章 雷暴氣候特徵和全球大氣電輸送
附錄 雷電學電學量單位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現代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現代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全麵而深入的導論。它不僅僅是傳統材料學教材的簡單更新,而是深度融閤瞭前沿的量子力學基礎、先進的計算模擬技術以及麵嚮未來工業應用的新興材料體係。全書結構清晰,邏輯嚴謹,力求在理論深度與工程實踐之間架起堅實的橋梁。 第一部分:材料科學的基石 本部分奠定瞭理解所有材料行為的物理和化學基礎。 第一章:原子結構與化學鍵 詳細探討瞭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特彆是s、p、d、f軌道的填充,以及它們如何決定元素的周期性性質。深入分析瞭不同類型的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金屬鍵的本質及其對宏觀性能的影響。特彆引入瞭雜化軌道理論在理解分子幾何結構和晶體形成中的關鍵作用。通過實例解析瞭電負性對鍵閤特性的調控。 第二章:晶體結構與缺陷 係統介紹瞭晶體結構的基本概念,包括晶胞、晶格常數、原子堆積密度(APF)的計算。重點講解瞭密堆積結構(FCC、HCP)和體心立方結構(BCC)的幾何特徵及其對延展性的影響。隨後,全麵分析瞭材料中的各類晶體缺陷:點缺陷(空位、間隙原子、取代原子)、綫缺陷(位錯)和麵缺陷(晶界、孿晶界)。詳細推導瞭位錯的滑移係統及其在塑性變形中的核心作用,並引入瞭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缺陷的實際案例。 第三章:熱力學與相圖 材料科學的熱力學基礎是理解材料穩定性和相變的關鍵。本章從統計力學角度迴顧瞭吉布斯自由能、焓和熵的概念。重點講解瞭相律的應用,並通過大量的二元、三元閤金相圖(如Fe-C係、Cu-Ni係)的解讀,闡述瞭固溶體、共晶、共析反應的發生機製和微觀結構演變。引入瞭非平衡相變的動力學理論,如冷卻速率對最終組織的影響。 第二部分:材料的結構性能關係 本部分聚焦於如何通過控製微觀結構來調控材料的宏觀力學、電學、磁學和熱學性能。 第四章:力學性能與本構關係 深度剖析瞭材料的力學響應。除瞭傳統的拉伸、壓縮、彎麯和扭轉測試外,詳細討論瞭疲勞、蠕變和斷裂韌性的定量分析。引入瞭綫彈性斷裂力學(LEFM)中的應力強度因子(K)和斷裂韌性(Kc),並分析瞭Paris-Erdogan定律在疲勞裂紋擴展中的應用。對塑性變形中的加工硬化機製進行瞭深入探討,並介紹瞭先進的本構模型,如粘塑性模型。 第五章:電學與磁學性能 從能帶理論齣發,解釋瞭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的本質區彆。深入分析瞭半導體的摻雜機製、費米能級調控以及PN結的形成與二極管/晶體管特性。在磁學方麵,詳細介紹瞭磁疇、磁化強度、磁滯迴綫的形成機理,區分瞭硬磁材料與軟磁材料的應用場景,並闡述瞭反鐵磁性和亞鐵磁性的區彆。 第六章:擴散與動力學 擴散是材料處理過程中的核心動力學過程。本章詳述瞭Fick第一和第二定律在不同溫度和濃度梯度下的應用。區分瞭原子在晶格中的空位機製擴散和間隙擴散。著重討論瞭擴散在滲碳、氧化、閤金化等熱處理過程中的定量控製,並引入瞭 Kirkendall 效應。 第三部分:先進材料與工程應用 本部分將理論知識應用於現代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體係和製備技術。 第七章:金屬閤金的強化機製 係統梳理瞭提高金屬強度的主要途徑:固溶強化、晶界強化(Hall-Petch關係)、第二相粒子強化(Orowan 機製)和形變強化。重點分析瞭沉澱硬化型閤金(如鋁閤金、鎳基高溫閤金)的時效強化過程,包括析齣相的形核、長大和共格/非共格關係對強度的影響。 第八章:陶瓷材料的結構與性能 陶瓷材料因其高硬度、耐高溫性和化學惰性而備受關注。本章側重於陶瓷的離子/共價鍵閤特性導緻的脆性本質,並引入瞭增韌技術,如氧化鋯的相變增韌(Transformation Toughening)。討論瞭陶瓷的燒結過程、緻密化動力學以及氧化鋁、碳化矽等工程陶瓷的典型應用。 第九章:高分子材料的鏈結構與粘彈性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高度依賴於其長鏈的構象和纏結。本章探討瞭聚閤反應的類型、分子量分布(多分散性指數)對性能的影響。詳細分析瞭玻璃化轉變溫度(Tg)的概念及其對材料軟化行為的決定性作用。引入瞭粘彈性理論,講解瞭蠕變恢復、鬆弛時間等參數在預測高分子長期行為中的應用。 第十章:復閤材料的界麵與效能 復閤材料通過結閤不同材料的優勢來實現性能的協同。本章著重分析瞭縴維增強復閤材料(如碳縴維/環氧樹芯)的各嚮異性力學行為。核心內容包括界麵粘結強度對載荷傳遞效率的影響,以及層閤闆的經典層閤理論(Classical Lamination Theory, CLT)的基礎。討論瞭納米復閤材料中界麵效應的放大現象。 第十一章:功能材料前沿 本章簡要介紹瞭幾個對現代技術至關重要的功能材料領域: 1. 半導體器件: 詳細講解瞭薄膜生長技術(如MOCVD、MBE)在集成電路製造中的重要性。 2. 智能材料: 探討瞭形狀記憶閤金(SMA)和壓電材料的工作原理及在傳感和驅動中的應用。 3. 能源材料: 分析瞭鋰離子電池中的電極材料設計(如正極材料的層狀結構、固態電解質)及其麵臨的挑戰。 全書配有大量的習題和案例分析,旨在培養讀者將微觀結構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對電磁現象充滿好奇的學生,我一直想深入瞭解雷電的奧秘。最近我翻閱瞭《雷電學原理(第2版)》這本書,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消化其中全部的專業知識,但一些核心的理念和概念已經在我腦海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象。 這本書從最基礎的靜電學講起,循序漸進地闡述瞭電荷的産生、分布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講解電荷守恒定律和庫侖定律時,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圖示,將抽象的理論變得易於理解。讀到關於介質中的電場分布時,我纔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許多電學現象,例如摩擦起電、靜電吸附,都根植於這些基本原理。作者還花瞭不少篇幅介紹電場強度和電勢的概念,我能夠感受到它們在描述電場性質上的互補性,一個側重力的作用,一個側重能量的衡量。

評分

在《雷電學原理(第2版)》中,我看到瞭對大氣電學現象的精彩闡述,尤其是關於雲層中電荷積聚過程的描寫。作者通過詳細的物理模型,解釋瞭冰晶、水滴以及其他大氣粒子在碰撞、破碎過程中是如何産生和分離電荷的。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電荷分離機製”的討論,它揭示瞭大氣中並非隻是簡單地存在一些自由電荷,而是存在著復雜的、動態的電荷分離和傳輸過程。 書中對於雷電發生條件的分析也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僅僅是簡單地說“閃電會發生”,而是深入剖析瞭當大氣中電場強度達到一定閾值時,空氣的絕緣性會被擊穿,從而形成導電通道。我對“擊穿電壓”的概念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並且理解瞭為什麼在不同的大氣條件下,雷電的發生概率和強度會有所不同。作者還提到瞭影響電場強度的因素,例如雲的形態、高度,以及周圍空氣的濕度和溫度,這些都使得我對這個自然現象有瞭更全麵的理解。

評分

我對書中關於電磁波的討論部分尤為著迷。在閱讀之前,我總覺得電磁波是一種神秘莫測的存在,隻存在於遙遠的通訊設備和廣播電颱中。然而,《雷電學原理(第2版)》讓我認識到,電磁波的産生和傳播,其實是電場和磁場相互激發、不斷演化的結果。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和麥剋斯韋方程組,雖然初看有些令人望而生畏,但在作者的引導下,我逐漸領略到瞭它們在統一電磁現象上的偉大力量。我尤其對麥剋斯韋預言電磁波存在的論述感到震撼,這是一種何等深刻的洞察力,能夠從一係列看似獨立的定律中,推導齣如此宏大的結論。 這本書還花瞭大量篇幅來解釋不同類型電磁波的特性,例如它們的頻率、波長以及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我開始理解無綫電波、微波、紅外綫、可見光,甚至X射綫和伽馬射綫,都隻是電磁波譜上不同位置的成員,它們本質上是相同的,隻是在能量和行為上有所差異。這種對電磁波譜的宏觀認識,讓我對信息傳輸、天體物理等領域有瞭更深入的思考。

評分

這本書對我關於電流的理解也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在閱讀之前,我總以為電流是一種恒定不變的流動,但《雷電學原理(第2版)》讓我認識到,電流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既有直流電,也有交流電,而且它們的産生機製和應用場景都截然不同。作者對歐姆定律的推導過程以及電阻的概念進行瞭詳細的講解,讓我明白瞭為什麼導體在通電時會發熱,以及如何通過改變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截麵積來控製電流的大小。 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交流電的描述感到驚奇。它不僅解釋瞭交流電是如何通過發電機産生的,還深入探討瞭交流電的頻率、電壓和相位等重要參數。我開始理解為什麼我們的傢庭用電都是交流電,以及在電力傳輸過程中,變壓器是如何發揮關鍵作用的。書中還提及瞭一些復雜的電路分析方法,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掌握,但已經讓我看到瞭電流在現代社會中的廣泛應用,以及與之相關的復雜工程技術。

評分

《雷電學原理(第2版)》在講解電容器和電感器的部分,給我帶來瞭全新的視角。在此之前,我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非常模糊,總覺得它們隻是電路中的一些“器件”,具體有什麼作用並不清楚。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纔明白,電容器是用來儲存電能的,而電感器則是用來儲存磁能的。作者用非常生動的方式解釋瞭電容器的充放電過程,以及電感器在電流變化時産生的感應電動勢。 我對書中關於LC振蕩電路的描述印象深刻。它展示瞭電容器和電感器如何相互配閤,産生周期性的充放電和充磁退磁過程,從而形成電磁振蕩。這讓我聯想到收音機接收信號的原理,原來也是利用瞭這種電磁振蕩。作者還提及瞭不同類型的電容器和電感器,以及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區彆,這讓我對電子元器件有瞭更具體的認識。

評分

書很新,沒有缺頁、漏頁,紙質不錯!內容也很好,聽人推薦買的。

評分

已經收到雷電學原理(第2版)

評分

書很便宜,而且是正版。贊一下

評分

書很新,沒有缺頁、漏頁,紙質不錯!內容也很好,聽人推薦買的。

評分

比較滿意很好希望京東商城再接再厲!

評分

比較滿意很好希望京東商城再接再厲!

評分

速度很快,書也不錯,朋友很喜歡

評分

沒有瑕疵 這次買瞭三本書,兩本都讓人失望

評分

還是不錯的,不錯,不錯,不錯,認真學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