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艺术书简 [Letters to His Wife and Friends]

高更艺术书简 [Letters to His Wife and Friend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国] 高更 著,张恒,林瑜 译
图书标签:
  • 高更
  • 艺术
  • 书信
  • 绘画
  • 印象派
  • 后印象派
  • 法国艺术
  • 艺术史
  • 传记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ISBN:9787802519893
版次:1
商品编码:10803823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Letters to His Wife and Friend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6
字数:3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他叫保罗·高更,这个名字在世界艺术史上,与塞尚、梵 高一样辉煌。他有着双重性格,他是一个野蛮人,也是一个小孩,他的梦想就是做个幼稚而粗鲁的野蛮人。他的生都在不断的旅行中度过。到远方寻找片乐园成为他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他在原始的野蛮和文明的理性之间不断挣扎,以苦难为代价,从绘画中寻找超凡脱俗的、纯粹的美。他的画虽然不蓄意使人震惊、让人张皇失措,但人看了以后,都为主震惊,为主张皇失措。这些都缘于他原是一位天真的野蛮人。

目录

缘起
第一章 “业余画家”1873-1885
梅特是丹麦明珠
儿子埃米尔
毕沙罗的作品
关于塞尚
感觉与思维
成为绘画的殉道者
第二章 后印象主义1885-1888
没有作画的工具
安顿
珍惜塞尚的画作
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求生
爱情要靠魔力才能出现
想到布列塔尼画画
雕塑的天赋
最伟大的画家
过野蛮人的生活
来错了地方
梦中的天堂
悲惨的境遇
取画
渴望奋斗
还有绘画的激情
七八年内不可能一起生活
画作不好卖
纯日本版画的技法
似乎江郎才尽
艺术是一种抽象
从神秘中感觉出诗意
风景存于人的想象中
印象主义者
德加和提奥
不应做物质的奴隶
自画像《可怜的人》
阴影是太阳的幻象
和文森特一起画画
第三章 综合象征主义1889-1891
印象主义与综合主义联展
浪漫VS.原始
向日葵是“梵·高”风格的本质体现
享受在市场上画素描
我的事业在艺术
未知世界
综合的构图与色彩
艺术家为艺术而非金钱工作
将感觉画进心中
穷画家的困惑
印象派在法国无立足之地
渴望享受狂喜、宁静和艺术
带着自然去思考的人
建造一间热带画室
成为躲避文明社会的人
在原始中重新思考艺术
野人将回归野性之中
我的艺术是最纯粹的种子
艺术的天堂
3年之内一定会成功
前往塔希提岛
第四章 野蛮的世界1891-1895
野蛮的塔希提岛
满足于发掘自己的内心
“现在”
高更有着像姑娘一样的细腰
装饰
为钱所困
《拿花的女人》
《死神在凝视》
水平提高,画作却难卖
唯一理解我们的艺评家
到处播种
正在回归野蛮
停止作画才可能被超越
回家的路程使人精疲力竭
到家了
塔希提岛画作在艺术圈获得精神胜利
需要一个合适的画室
经济状况让人生不如死
受了重伤
家里将被木雕环绕
夏娃
第五章 文明与野蛮1895-1903
对家庭和生活的痛苦反思
天才的罪人
变得软弱
我唯一想做的事就是艺术
画中的苦痛掩盖技法的不佳
政府的资助
准备有个混血儿孩子
《绝不再》
带着尊严去画画
所谓象征主义
颜色才是最重要的
修复了梵·高的一幅画
失去心爱的女儿
一个有天分的画家
希腊艺术
只要安静,安静
食不果腹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大幅油画暂时夺去活力
荷兰是卖画的好地方
办个小画展
德加是个有尊严的艺术家
装饰花园
下世纪一定会有杰出艺术萌芽
在脑子里画画
热带国家要特别小心保存油画
生活是如此沉重
色彩在现代绘画中起音乐性的作用
改善画法
艺术很可怕,难以探索
不敢与大师作品同台
夸夸其谈之徒在尽一切可能展出作品
一些画家仍须修炼
很难在泥泞的糨糊上作画
开始变成作家
习惯在吸水的画布上作画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忙着砍木头来雕刻
到马克萨斯群岛生活
只有时间才能证明杰作
移居马克萨斯群岛
关于皮维斯·德·夏凡纳
画画寻找的是一种暗示
关于象征主义
《神秘》
担心
野蛮人Vs.欧洲人
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3个月没有碰画笔
被驱逐
野蛮人的生活
病入膏盲
可怕陷阱的受害者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业余画家”1873-1885
  1873年初,在雕刻家保罗·奥贝(Paul Aub6,1837-1916)的夫人经营的公寓中,前来就餐的高更见到了来自哥本哈根的美丽的梅特·索菲·加德(Mette sophie Gad,1850-1920)。梅特的挚友玛丽·赫迦亚尔的父亲资助她们到巴黎度假。梅特生于丹麦奥尔堡主教区的韦斯特罗。父亲泰奥多尔·加德是法官,母亲是埃米莉·伦德。17岁的梅特在政治家埃斯楚普家担任家庭教师,她美丽、聪敏、言词坦诚而随意,可人生观却是理智的。
  高更被活泼的梅特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展开了疯狂的攻势。凭着丰富的人生经历、英俊的外表,高更很快就掳获了佳人的芳心。1873年12月22日,梅特和高更在德鲁奥街9区市政厅结婚,同一天还在肖沙街路德派教堂举办宗教婚礼。
  婚后,高更和梅特定居巴黎,生活甜蜜温馨。1874年8月,梅特为高更生下了儿子,取名埃米尔(Emile,1874-1955)。同年,高更结识了毕沙罗及其他印象派画家。当时,毕沙罗已经成为公认的印象派画家。1874年,毕沙罗曾联合不为画廊接受的印象派画家举办了名为“独立”的画展,开创一时之风。当时印象派还不叫印象派,这个名字是两年后莫奈展出了一幅《印象·日出》之后而来的。当时,艺术界经常用“印象派”来嘲笑他们。即便如此,因为内心未明的对绘画的狂热,高更也整日与印象派的画家一起学习、生活。
  1876年,高更以一幅(《维罗夫莱的树冠下》[Drnde,the Tree Canopy at Viroflay,(seine et Oise)]在“沙龙”画室的展览上亮相。
  一年后,日后最爱的女儿阿琳(Aline,1877-1897)又出世了。此时的高更,娇妻、儿女陪伴在侧,工作也顺利,生活有点无忧无虑。闲来无事,他就东涂西抹,煞有介事地画上几幅油画。梅特并不反对他这个优雅的嗜好,还玩笑地在他的画布上题诗留字,称赞他的艺术天才。当时,没有人认真评论或赞美高更的画作。
  印象派画家自称为“野外的艺术家”,他们高呼走出画室,走向田野、自然和现实生活,主张绘画心灵感应到的画面。这一时期,高更的画风接近印象派,毕沙罗无私地给他建议。他将马奈的《奥林匹亚》的复制品悬挂在家中的墙上,尽力模仿马奈的画风,还谦虚地称呼自己为“业余画家”。
  高更几乎没有经过正规的艺术培训,1880年他才遇到自己唯一的专业绘画教师一他的房东费利克斯·乔布一杜瓦尔(F6lix Jobb6-Duval,1821- 1889)。持续而独立的思考让高更从神秘来源中抽取信息,并集成于自己的美学思想中。这一时期,高更还遇上了几位良师益友-拥有专业艺术知识的房东和邻居,他们都有专业的艺术知识。
  1877年,高更认识了邻居布洛(Bouillot),一位大理石雕刻家。布洛教高更人体比例的规律。高更在他的指导下用黏土做了梅特半身像的模子,由布洛雕成大理石像。后来,为了体验整个过程,高更又直接雕成了儿子埃米尔的半身像。保罗·奥贝也是布洛的房客,也许他也曾指导过高更,还鼓励了高更在泥塑上的兴趣。至于后来高更学习陶艺,那是后话。
  1879年,梅特又为高更生下了儿子克洛维斯(clovis,1879-1900)。
  但是此时的高更,满脑子想的都是艺术。他干脆住到了一位画家的大房子中,整日尽兴地作画,招待新结交的画家朋友。1880年,毕沙罗终于允许高更参加专业画家的画展,此举得到德加的支持,却招致莫奈和雷诺阿(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法国印象画派画家、雕刻家。一译注)的激烈反对。为此,他俩愤而转向“沙龙”画展。高更的作品如期在印象派的画展中展出,如《苹果树》《农场里的鹅》《(河畔》等画作,虽未受到重视,高更却不气馁。
  1881年,儿子让·勒内(Jean Ren 6,1881-1961)出世了。高更的画作((做针线活的裸女》也得到了一些赞扬。同年,高更到毕沙罗所在的蓬图瓦兹(Pontoi se)度假,结识了心中的偶像保罗·塞尚(Paul C6zanne ,1839-1906)。高更觉得,塞尚的画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此时的塞尚,已将水彩的技巧应用于油画,以浅蓝色勾边,然后将其中的蓝色吸走,留下一些似有似无的边线。但是,塞尚拒绝传授这些技巧。高更与毕沙罗谈论塞尚的时候,曾经口出戏言。为此,塞尚不再理会高更,高更终其一生,也未获得塞尚的友谊。
  1882年,联邦银行宣布破产,法国证券市场崩溃,高更也因此失去了工作,于是他打算此后以绘画为生。但是连毕沙罗都认为高更太天真了。而梅特在此时又怀孕了。1883年,梅特生下儿子保拉(Pola,1883-1961)。
  1884年元月,高更与梅特携五个子女离开了巴黎,前往生活成本较低的鲁昂(Rouen),成为一家帆布生产企业的销售代表。在鲁昂,高更没有卖出一幅画,更无法在当地掀起影响。然而,他对艺术和政治活动的兴趣却与日俱增。他曾经前往西班牙边界,促进西班牙的共和事业。因为担心会影响他们的生活,1884年秋,梅特带着孩子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哥本哈根。高更也跟了过去。不过,梅特的娘家人并不欢迎这个穷困潦倒的画家。无奈之下,夫妻二人开始教授法文。但是,高更并没有放弃理想,一有空闲,便忘我地作画。绘画是高更永远的理想。他开始摆脱印象派大师的影响,慢慢地找到了自我。
  1885年6月,由于梅特刻薄的嫂子的数落,以及梅特的吵闹不休,高更忍无可忍,宣布自己与这个城市志趣不相投,遂带着儿子克洛维斯离开了丹麦,重返巴黎。
  梅特是丹麦明珠 ◆致玛丽·赫迦亚尔夫人巴黎1873年2月9日亲爱的夫人: 承蒙您给我写这封亲切的信,祝贺我选择向梅特小姐求婚。这表明,您也十分喜欢她。益友是珍贵的,我多么高兴这样称呼您,我十分珍惜。
  的确,梅特小姐会受到众多法国人的青睐。她那独特的气质、真挚的感情会得到每个人的尊敬。我是多么幸运地选中了她。
  应当承认,我有幸偷窃了丹麦的一颗稀世明珠。我竭尽所能,以免她怀念所有的朋友。诚然,她仍会一如既往地去爱她们。我急切地等待您到巴黎来,与您握手叙旧,在期待您光临的同时,向您致以衷心的感谢。
  保罗·高更 儿子埃米尔 ◆致玛丽·赫迦亚尔夫人巴黎1874年9月12日 亲爱的夫人: 感谢您亲切的来信!但我还是要埋怨您,您出门旅行居然不经过巴黎,要知道,巴黎是您喜欢的城市,况且,这里还有许多您忠实的朋友。
  梅特见到您肯定特别高兴,而且让您看她的宝贝儿子。小宝贝长得可漂亮了,这不是我的主观看法,其他人也这么说,说他的皮肤像小天鹅一样白,体格像大力神赫尔克里斯(Hercules)一样健壮。但不知道他的性格是否会好,可能不会,因为他的父亲性格很倔强。难道您不想在回来时看看这个小精灵?梅特还不能下床,她十分忧郁,经常想象自己会患上无法治愈的怪病。她太可怜了,很孤独,如果她的母亲能过来帮她就好了。阿罗萨一家去了布列塔尼的海滨浴场,星期二回来的。玛格丽特的气色总是不错。大海对她的贫血症有好处,她这种病产生于19世纪的巴黎。
  福尼格奈夫人可能因为没得到我的孩子出生的消息生气了。我觉得她大概不会理我了。
  忘了告诉您,宝贝的名字叫埃米尔,这与您最为接近。我们还在等待宝贝的教父。弗里茨先生从不下决心做一件事,虽然他答应过,初冬的时候会来看望我们,他可能会改变主意。我希望他见见我的家人,但可恨的是我无法出门。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高更艺术书简 [Letters to His Wife and Friends]》这本书的详细简介,内容聚焦于高更的艺术思想、生活经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但避免直接引用书中的具体信件内容。 --- 书名:高更艺术书简 [Letters to His Wife and Friends] 书籍简介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一个生活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法国画家,是后印象派运动中一位极具颠覆性和影响力的灵魂人物。他的艺术道路充满了挣扎、背离与追求,他的生命轨迹犹如一场不断向“原始”与“纯粹”回归的漫长旅程。这本汇集了他与妻子、朋友之间往来的信札,构筑了一幅全景式的、充满张力的个体生命史,更是洞察一个伟大艺术家心灵深处的独特窗口。 高更是艺术史上一个复杂而迷人的矛盾体。他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却毅然决断地抛弃了金融家的安稳生活和巴黎的艺术沙龙,投身于一种近乎苦行僧式的艺术探索。他的早期作品深受印象派影响,但很快,他对自然光影的描绘不再满足于客观记录,而是转向了内心的情感投射和象征意义的表达。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大量的实践、不断的自我怀疑以及与同行(如梵高、德加等)之间的论战与交流逐步完成的。 这批书信集,正是解读高更艺术演变轨迹的关键文献。它们不仅记录了画家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务困境、情感波折,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他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思考。高更对僵化的学院派美学嗤之以鼻,他认为艺术应当是直觉的、主观的、充满强烈色彩和大胆构图的。他坚信,真正的艺术源于对“野蛮”和“原始”精神的回归,这种回归是对工业文明和过度理性化的现代社会的强烈反动。 他的目光最终投向了南方的土地——马提尼克岛,以及更为遥远的塔希提岛。对于高更而言,这些遥远的异域不再仅仅是异国情调的取材地,而是他精神避难所的象征。他渴望在那里找到一种尚未被西方文化污染的、更接近生命本源的色彩和形态。他追求一种“综合主义”(Synthetism),试图将自然观察、个人感受和对符号的理解熔铸一炉。他那标志性的、平涂的、富有装饰性的色块,以及大胆的轮廓线,构成了他独树一帜的视觉语言。 书信中透露出的,是一位艺术家在孤独中如何坚持其革命性愿景的艰难历程。他与巴黎的艺术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通过文字与昔日的伙伴和家人辩驳、解释他为何必须选择那条艰辛的道路。这些交流揭示了他对色彩的理论——他认为色彩本身就承载着情感和意义,而非仅仅是对现实的模仿。他不断论证,绘画的目的不是为了复制可见的世界,而是为了表达“看不见的灵魂”和“内心的真实”。 高更的创作是革命性的,他挑战了西方艺术传统中对透视法和写实的执着,转而强调构图的平面性以及画面的装饰效果,这为二十世纪的野兽派和象征主义开辟了道路。他的晚期作品中,那些充满神秘感、具有宗教暗示的人物形象和热带风情,是其艺术哲学集大成的体现。 这些书信不仅是艺术史研究者的宝贵资料,更是对所有追求独立精神、抵抗平庸化思潮的创作者的鼓舞。它们展示了一个艺术家如何用生命去践行自己的信条,如何在贫困、疾病和不被理解中,依然坚定地朝着他心中那片永恒的、充满原初生命力的“野性伊甸园”前行。阅读这些文字,如同直接聆听一位天才在历史的缝隙中发出的呐喊与低语,感受他那份近乎宗教狂热的艺术信念。 这本《高更艺术书简》完整地呈现了一位世纪巨匠在艺术蜕变中的挣扎、热情与最终的决绝,是理解现代艺术起源和高更个人悲剧命运不可或缺的文本。它让我们得以窥见,伟大艺术的诞生,往往伴随着对世俗安逸的彻底放弃与对理想的无限忠诚。 ---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强烈的“在场感”。作者的文字中充满了对生活细枝末节的关注,无论是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观察,还是对日常琐事的记录,都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记录欲。这种记录并非仅仅是为了留存历史,更是为了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情绪波动和精神悸动。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远离现代文明的喧嚣后,个体精神世界被重新激活的过程。他对于“真实”的追求,那种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抵达创作核心的决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书中的细节描写,比如某个场景的光影变化,某个人物面部的纹理,都显示出一种旁观者难以企及的敏锐洞察力。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也错过了太多值得珍视的瞬间,只是因为它们看起来太过平凡。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处理得非常高妙,它不像传统传记那样循规蹈矩地推进时间线,反而更像是一系列散落的、却又彼此呼应的碎片记忆。时而急促,时而沉思,情绪的转折自然得如同呼吸一般。我发现自己常常在阅读某一段落时,会猛地停下来,回味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例如,他对光线和色彩的描述,那种精确到近乎偏执的捕捉能力,即使只通过文字,也能构建出极其鲜活的画面感。这种文字与视觉艺术的完美融合,让即便是对艺术史了解不多的读者,也能轻易感受到那种艺术创作的张力和孤独。它成功地跨越了媒介的障碍,让读者直接体验到了创作者如何将瞬间的灵感转化为永恒的符号。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有一种被洗礼的感觉,仿佛自己的审美维度都被拓宽了一圈。

评分

初读之下,我立刻被作者那股近乎野蛮的生命力所震撼。他的笔触,或者说他的文字所构建出的世界,充满了原始的、未经雕琢的激情。这并非那种温文尔雅的、学院派的艺术探讨,而是直击灵魂深处的呐喊与表达。读着他那些看似随性实则充满洞察力的只言片语,我仿佛被拖拽进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漩涡,那里有炙热的阳光、斑驳的树影,以及那些眼神清澈、充满神秘感的当地人。这种坦诚得近乎残酷的自我剖析,让人很难不对之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似乎毫不设防地向世界展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面对世俗眼光的孤傲与不屑。这种纯粹的、不加修饰的情感流露,在当今这个过度包装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振聋发聩。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不完美”的全新视角。作者并未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一个高高在上的艺术楷模,相反,他坦诚地展示了创作过程中的迷茫、困顿,甚至是失败的尝试。这种对自身局限性的毫不掩饰,反而使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可亲近。它提醒着每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伟大的成就往往是在不断的自我怀疑和反复修正中诞生的。在阅读这些文字时,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密友,倾听着一个才华横溢却又饱受折磨的灵魂的私密独白。这种亲密感,加上他对艺术本质毫不妥协的追问,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艺术鉴赏读物,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勇敢地活出自我、如何与自己的内心深处进行持续对话的实用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微微粗粝感的纸张,配合着烫金的书名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目光。翻开内页,那种纸张的质感和油墨的扩散度,都透露出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仿佛每一页都在低语着过去的时光。我特别喜欢它内嵌的那些插图——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富有张力,即使只是匆匆一瞥,那种南太平洋岛屿特有的炽热光影和浓郁色彩仿佛就要跃出纸面。我甚至能想象作者在创作这些文字和图像时的心境,那种被原始自然深深吸引,又带着些许不羁的灵魂碰撞。这本书的整体排版也处理得非常巧妙,留白恰到好处,使得阅读过程非常流畅,不会让人感到拥挤和压迫。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让人在捧读之余,也能感受到设计师和出版方对艺术精神的尊重与致敬。我甚至舍不得太快翻完,总想细细品味每一个边角和图文排布的用心之处。

评分

高更是个疯子,我喜欢疯子。

评分

别再经常没货哦

评分

评分

插图有点小

评分

别再经常没货哦

评分

别再经常没货哦

评分

高更是个疯子,我喜欢疯子。

评分

别再经常没货哦

评分

别再经常没货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