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材: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材: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旭芬 著
图书标签:
  • 微生物学
  • 实验技术
  • 生物学
  • 教学
  • 示范中心
  • 高校教材
  • 现代
  • 生物实验
  • 国家级
  • 实验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088725
版次:1
商品编码:1084815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8-01
页数:3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自然环境中功能微生物的分离、筛选、鉴定及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为主线,主要包括了八部分107个实验内容,既有微生物分离、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等基础性实验,还涵盖了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化学分类和生物活性分析等设计性和科研性综合实验内容。每一个实验介绍试剂、设备仪器和实验操作过程,还突出介绍实验原理、注意事项以及评议方面的内容,将多年来积累的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的经验充实到教材内容中去,并且在教材中加入一些原理的说明图片与实验结果的照片。本书可供不同层次、不同教学学时数要求的人员使用。

目录

导论
1 微生物实验器材与基本操作
1-1 实验室的基本设置
1-2 培养器皿准备
1-3 培养基的制备
1-4 灭菌与消毒
1-5 微生物的无菌操作与检查
1-6 微生物的接种与培养

2 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2-1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2-2 微生物的单染色
2-3 革兰氏染色
2-4 鞭毛染色与运动观察
2-5 荚膜染色
2-6 芽孢染色
2-7 细菌的异染颗粒
2-8 细菌类脂粒PHB
2-9 放线菌的观察
2-10 霉菌的观察
2-11 酵母菌的观察
2-12 噬菌斑及效价
2-13 微生物的群体特征
2-14 电子显微镜

3 微生物菌种的自然选育
3-1 自然界微生物的采样与保藏
3-2 目标微生物的富集
3-3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3-4 目标微生物的初筛
3-5 苯酚降解菌的分离
3-6 表面活性剂降解菌的分离
3-7 光合细菌的分离及培养
3-8 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
3-9 厌氧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
3-10 产甲烷菌分离和纯化
3-11 厌氧培养箱的使用
3-12 菌种保藏

4 微生物的生长特征与计数
4-1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4-2 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
4-3 微生物的活菌计数
4-4 微生物的最大或然数法
4-5 光电比浊法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
4-6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7 pH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8 渗透压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9 氧气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10 紫外线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11 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4-12 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5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5-1 染色体DNA的提取
5-2 核酸检测
5-3 PCR扩增16S或18S rRNA
5-4 TA克隆
5-5 质粒的提取
5-6 测序与序列同源性分析
5-7 微生物的系统发育分析
5-8 G+C含量的测定
5-9 核酸杂交
5-10 非培样品的分析
5-11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5-12 宏基因组文库构建与筛选
5-13 脉冲场凝胶电泳
5-14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6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征
6-1 糖(醇、苷)类利用
6-2 氧化-发酵试验(0-F试验)
6-3 甲基红试验
6-4 V-P试验
6-5 七叶苷水解
6-6 淀粉水解试验
6-7 葡萄糖酸盐(或酯)氧化试验
6-8 纤维素分解
6-9 石蕊牛乳试验
6-10 吲哚试验
6-11 硫化氢试验
6-12 蛋白氨化试验
6-13 明胶液化试验
6-14 酪素水解试验
6-15 酪氨酸水解试验
6-16 硝酸盐还原试验(反硝化作用)
6-17 硝化作用
6-18 过氧化氢酶试验
6-19 氧化酶试验
6-20 脲酶试验
6-21 苯丙氨酸脱氨酶
6-22 脂肪酶
6-23 磷酸酶试验
6-24 DNA酶活性
6-25 β-半乳糖苷酶试验
6-26 卵磷脂酶试验
6-27 赖氨酸和鸟氨酸脱羧酶试验
6-28 精氨酸双水解试验
6-29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6-30 微量多相试验鉴定系统

7 微生物的化学分类特征
7-1 细胞壁肽聚糖组分分析
7-2 细胞膜中醌类的分析
7-3 脂肪酸的分析
7-4 极性酯的分析
7-5 细胞壁氨基酸与多糖的分析
7-6 多胺分析

8 微生物发酵与生物活性的测定
8-1 几丁质或壳聚糖酶活测定
8-2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8-3 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8-4 脂肪酶活性的测定
8-5 纤维素酶活性测定
8-6 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8-7 酚分解能力的测定
8-8 表面活性剂的含量测定
8-9 抗生素的效价
8-10 COD的测定
8-11 BOD的测定
8-12 甜酒酿发酵
8-13 泡菜发酵及亚硝酸含量的测定
9 设计性实验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展与应用 图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现代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前沿技术、核心原理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全书结构严谨,内容详实,旨在为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份全面、深入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核心技术原理与基础操作规范 本部分将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体系进行系统梳理,详细阐述其理论基础和规范化的实验流程。 第一章:核酸的分离、纯化与定量 本章深入探讨了从不同生物材料中高效提取和纯化DNA与RNA的方法。内容涵盖了传统酚氯仿抽提法、基于硅胶膜柱的快速纯化技术,以及针对特定样本(如土壤、粪便、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的优化方案。重点讲解了核酸纯度与浓度(A260/A280、A260/A230比值)的精确评估,并详细对比了荧光定量法(如Qubit)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第二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其变体 PCR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石。本章不仅详细解析了热启动酶、不同缓冲液体系的设计原理,更侧重于对高难度PCR应用的讲解。深入剖析了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 的动力学模型、标准曲线的建立、溶解曲线分析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同时,对反转录PCR (RT-PCR)、数字PCR (dPCR) 在绝对定量和罕见突变检测中的优势进行了专业论述。 第三章:凝胶电泳与印迹技术 本章全面覆盖了核酸和蛋白质的分离技术。在核酸电泳方面,详细介绍了琼脂糖凝胶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选择标准,以及脉冲场电泳(PFGE)在基因组学中的应用。蛋白质分析部分,重点阐述了SDS-PAGE的分子量分离机制,并详尽介绍了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免疫印迹) 的各个关键步骤,包括转膜效率优化、抗体选择与孵育条件控制,以及化学发光与荧光检测方法的原理差异。 第二部分:基因组编辑与分子克隆进阶 本部分聚焦于当前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基因组编辑,并结合分子克隆的精细操作,指导读者构建复杂的生物学模型。 第四章:新一代基因组编辑系统:CRISPR/Cas9 本章是全书的技术亮点之一。首先回顾了ZFN和TALENs的原理,随后重点阐述了CRISPR/Cas9系统的结构(gRNA设计、Cas9酶切机制),以及其在原核和真核细胞中的应用流程。内容涵盖了靶向设计软件的使用、体外转录与体外验证、以及高通量筛选中CRISPRi/a文库的构建与解读。此外,还探讨了碱基编辑(Base Editing)和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等更精细的编辑工具的最新进展。 第五章:高效分子克隆策略 本章超越了传统的限制性内切酶连接法。详细介绍了Gibson Assembly(吉布森组装)、Gateway克隆系统和TOPO克隆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流程,重点分析了在多片段组装和载体构建中如何规避同源序列干扰。此外,还专门设立章节讲解了TAIL-PCR(T-DNA Insertion Site Amplification) 在转基因植株鉴定中的应用。 第六章:高通量测序文库的制备 随着NGS技术的普及,文库制备成为研究的关键瓶颈。本章系统介绍了Illumina测序平台的文库构建流程,包括片段化、加接头(Adapter Ligation)、PCR扩增及质量控制。针对不同研究对象(宏基因组、转录组、ChIP-seq),详细对比了其文库制备方案的差异性与优化策略。 第三部分:生物信息学与数据解析入门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不可避免地产生海量数据,本部分提供基础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和分析思路。 第七章:测序数据基础处理与质量控制 本章侧重于原始测序数据的处理。指导读者使用FastQC等工具对原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掌握Trimmomatic等软件对低质量序列和接头序列的去除方法。重点讲解了如何解读质量图谱,并对配对末端(Paired-end)数据的比对要求进行说明。 第八章:基因表达分析的初步流程 针对RNA-seq数据,本章提供了从比对到差异表达分析的标准化流程。讲解了HISAT2/STAR等比对软件的选择依据,StringTie/Cufflinks的基因/转录本定量原理。在差异表达分析方面,重点介绍了DESeq2和edgeR包的基本参数设定和结果可视化(如火山图、热图)的解读方法,强调统计学显著性与生物学意义的结合。 第四章:应用拓展与前沿技术展望 本部分将技术应用于具体场景,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第九章: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本章详述了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经典与现代技术。经典方法包括酵母双杂交(Y2H) 筛选的优化,以及Co-IP(共免疫沉淀)的流程控制。前沿技术部分,重点介绍了BioID(生物素化关联标签) 和AP-MS(亲和纯化-质谱联用) 在体内互作组研究中的应用优势与挑战。 第十章:单细胞测序技术概述 单细胞技术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本章概述了scRNA-seq和scATAC-seq的基本原理,对比了液滴微流控技术(如10x Genomics)和基于孔板的平台在捕获效率、成本和通量上的差异。重点讲解了单细胞数据分析中的关键步骤,如细胞周期校正、批次效应消除以及细胞亚群的鉴定。 本书强调实验的严谨性、数据的可重复性以及结果的生物学解释能力,力求实现从“会做实验”到“理解技术并创新应用”的跨越。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微生物世界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大学时期,接触到了一些基础的生物学课程,对微生物的认识更是加深了一步。《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材: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这本书,无疑是我深入了解微生物实验技术的一个绝佳窗口。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强调“教学示范”的功能,这让我相信它在内容的编排和讲解上,会更加注重条理性和易懂性。书中对于不同微生物的形态学观察,例如细菌的革兰氏染色、霉菌的孢子形态观察等,都进行了非常直观的图解和说明,这让我这个对形态学观察不够熟悉的人,能够快速掌握关键的识别特征。另外,书中关于微生物群落分析的章节,也让我对生态学中微生物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一直对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污水处理和土壤修复领域,微生物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本书中介绍的一些宏基因组学和16S rRNA测序等技术,为我提供了了解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新视角。尽管我可能无法亲自操作这些高精尖的实验,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理解这些技术背后的原理,并且能够更好地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对我个人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是非常有益的。

评分

作为一名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科研人员,我始终认为,扎实的实验基础是创新的源泉。《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材: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这本书,可以说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每一个实验项目的前期准备、操作流程、结果分析以及注意事项的细致讲解。例如,在涉及到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实验章节,书中对质粒的提取、限制性内切酶的选择、连接反应以及转化等关键步骤,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且提供了多种可行性的优化方案。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指导。我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抗生素,而寻找和鉴定新的活性菌株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本书中关于微生物样品采集、分离、初步筛选以及代谢产物分析的详细介绍,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在描述如何优化培养条件以诱导微生物产生次级代谢产物时,书中提出的几种不同策略,包括改变碳氮源比例、添加诱导剂等,都给我带来了启发。我相信,通过借鉴书中的经验,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筛选高效产菌株的效率,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

评分

初次接触《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材: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我纯粹是出于对微生物学的浓厚兴趣。一直以来,微生物对我来说都是一个神秘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域。这本书以其“现代”和“实验技术”为核心,着实吸引了我。尽管我并非专业人士,甚至连基础的生物学知识也略显薄弱,但书中详尽的实验步骤和清晰的图文结合,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大致领略微生物实验的魅力。我尤其被书中对一些常见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计数方法的介绍所吸引。比如,书中关于平板划线法的讲解,不仅详细描述了操作的每一个细节,还配有不同划线效果的图片,让我这个完全没有操作经验的人,也能对“分离纯种”这个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此外,书中对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技巧的指导,也让我觉得非常实用。我一直觉得,微生物世界是肉眼无法企及的,而显微镜则是我们探索这个微观世界的钥匙。书中对不同类型显微镜的介绍,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染色和观察,都让我受益匪浅。尽管有些地方的专业术语让我感到有些吃力,但整体而言,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大门,让我对这个学科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概念,而是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去感知和理解。

评分

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教材,不仅在于其内容的深度,更在于其能够激发读者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材: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这本书,恰恰具备了这样的特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微生物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应用的部分。书中对基因工程、DNA提取、PCR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等技术的讲解,不仅清晰明了,而且紧密结合了微生物学的实际应用。我一直对微生物的抗药性机制研究非常感兴趣,而这本书中关于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和分析方法,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例如,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PCR技术检测常见的耐药基因,以及如何进行耐药性表型的测定。这对于我们理解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书中对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介绍,也让我对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一直相信,微生物世界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可能存在着许多我们尚未发现的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这些潜力的平台,并且鼓励我们通过实验去探索和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引着我们一步步深入微生物学的世界,去发现它的奥秘,去挖掘它的价值。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在实验室工作的技术人员,我一直非常关注实验技术的最新进展。最近读到一本名为《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材: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书,虽然这本书并非我直接使用的教课书,但其中涵盖的一些原理和方法,让我对微生物学的实验操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在某些疑难杂菌的分离鉴定上,书中的一些经典案例和优化思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书中对不同培养基选择性的详细阐述,以及针对特定微生物的增菌富集策略,都非常有启发性。我个人一直对一些不易培养的厌氧菌和真菌在临床样本中的检测非常感兴趣,常常会遇到培养周期长、阳性率低的问题。在阅读这本书时,我尤其留意了关于培养基配方优化和环境控制的部分,发现作者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辅以了许多实际操作的细节,比如不同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对微生物生长周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这些参数来提高分离效率。此外,书中关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如PCR、DNA测序等,也为我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我一直希望能够将这些前沿技术更有效地融入到日常的实验工作中,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尽管我不是教学第一线,但这本书的严谨性和实用性,足以让我从中获益匪浅,也让我对未来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充满期待。

评分

内容上和我已有的杜连祥、路福平版《微生物实验技术》有互补,合起来用很不错。

评分

真大。一路行走,景色变换,亭台楼阁座座,当真是美不胜收,方圆十里的府邸,都能和前世地球上一座县城的城区大小相当了。

评分

其中一个幽静雅致的院落中。

评分

还阔以,写的很详细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材: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评分

修仙者们自控力几乎都非常强,即便贪女色。也只是将女色当做享受罢了。如北山狐,说让那白巫女送死便送死。,,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材·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以自然环境中功能微生物的分离、筛选、鉴定及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为主线,主要包括了八部分107个实验内容,既有微生物分离、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等基础性实验,还涵盖了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化学分类和生物活性分析等设计性和科研性综合实验内容。每一个实验介绍试剂、设备仪器和实验操作过程,还突出介绍实验原理、注意事项以及评议方面的内容,将多年来积累的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的经验充实到教材内容中去,并且在教材中加入一些原理的说明图片与实验结果的照片。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材·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可供不同层次、不同教学学时数要求的人员使用。,。,,。

评分

可以 不错物流很快

评分

讲的很细,有些有点细过头,呵呵不过还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