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在“时装大帝”卡尔·拉格菲尔德光环下的十五年
内容简介
卡尔·拉格菲尔德是时装界的凯撒大帝,当今世上最著名的设计大师之一。《再见,卡尔》作者阿诺·马亚尔不到二十岁时初涉时装界,到卡尔手下实习。在此后的十五年里,他一直在大师麾下工作,直至成为拉格菲尔德艺术廊时装设计工作室的经理。
卡尔·拉格菲尔德身边的设计师首次引领我们走进时装大牌深不可测的殿堂。令人目眩的灯光之下,时装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在万人瞩目的颁奖礼上,实力和创新才是最终王道。勃勃的雄心相交织,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一个个传奇被自己刷新,一双双巧手在细节上精益求精。
作者向我们讲述了卡尔的方方面面——这位驰骋时尚界的“老佛爷” 对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身上的光芒炫目耀眼。从巴黎到马德里,从纽约到摩纳哥,我们追寻这个扎发髻的男人和他工作室的秘密,看时尚天才如何在一场极不寻常的试镜会上,和超级名模克劳迪娅·希弗天衣无缝地合作;又是以怎样超乎常人的效率,为H&M;赶制让时尚界翘首以盼的新季时装……
时至今日,蓦然回首,作者终于明白自己欠大师多少恩情。卡尔曾是他的雇主,他的导师,却从未成为他的榜样。即将挥手作别之际,作者将这部温馨而有趣的作品献给卡尔,作为翻开人生新篇章之前的最后谢礼。
作者简介
(法)阿诺·马亚尔 著
阿诺·马亚尔毕业于著名的巴黎高级时装工会设计学院。求学期间,他曾在拉格菲尔德时装设计工作室公关部实习,后升任助理设计师,最终任经理一职,领导工作室长达五年。
目录
引子
1第一张入场券
2 初出茅庐
3 签约拉格菲尔德
4 马德莱娜的诅咒
5 万岁西班牙
6浮士德狂想曲
7 生日快乐
8 致命的授权
9 东山再起
10 最佳瘦身法
11 流金岁月
12 结局的开端
13 旷世合作
尾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第一张入场券
1989年1月,凡尔赛
我趴在床上,一页一页地翻着巴黎的黄页号码簿。但我很快就发现这样漫无边际的翻找根本不是办法:黄页上有二十多家时装设计学校,到底怎么选呢?我先从那些名字看起来“像那么回事”的教学机构着手,抄下它们的名称和地址:贝尔索工作室、花之门工作室、艾斯莫学校、迪佩雷艺术工坊、沙尔顿·萨瓦……我再也不能在高中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了,我的命运要走上它注定的轨道——成为时装设计师。真不能再耽误时间啦,我必须尽快进入时尚圈!爸妈对我的伟大计划还毫无察觉。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编造出了一箩筐的借口,以便于每周三可以溜去巴黎,对这些学校进行实地筛选。为此,情绪高涨的我特地进行了周详的准备:搜集注册资料、恳请与各校校长见面、参观校园、比较课程安排。与此同时,我还给巴黎的各大时装设计工作室寄去了我的设计草图,并询问是否能够和工作室的经理见上一面。我的信虽然天真稚拙,但还是打动了几颗仁慈的心。
第一次和知名工作室经理的会面并不那么令人愉快。经理是一位亚裔男子,他身上几乎汇集了我在时尚界里所厌恶的一切。与其说他考究,不如称其倨傲。他在他那巨大的、一尘不染的办公室里接待了我。一开始,他试图用艰深的、老学究式的语气来唬住我,说我还是未成年人,应该打道回府,回到凡尔赛的父母身边。他甚至对我冷嘲热讽,还让我在行为举止上要变得更像“巴黎人”一些。接着,他又天花乱坠地把自己吹嘘了一通。随后,他摆出一副对我的要求很感兴趣的样子,问我爱好什么,想干什么,还讨好般地冲我微笑……最后,他总算同意给我提供个实习岗位,但我得答应和他面对面地共进晚餐。当我婉言谢绝后,经理面露愠色,把我赶了出去。
我也许有些迟钝,但绝对不会轻易沮丧。
我的第二场会面却是永生难忘。接待我的是尼诺·切瑞蒂(Nino Cerruti)〔本书对第一次出现的品牌名称标注原文,其后不再重复出现。——译注。〕时装部的负责人布列吉特·福雷斯奈尔。这位优秀的专家认真地听完我的叙述后,耐心地向我解释说,要想在时尚界取得成功,首先始于良好的培训,之后还要经过实践,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在她看来,法国最好的设计学校始终是巴黎高级时装工会设计学院〔 巴黎高级时装工会设计学院,法文名为l’ Ecole de la Chambre Syndicale de la Couture Parisienne。〕,古耶芝、华伦天奴和圣洛朗先生都毕业于这所学校。这次会面令我茅塞顿开,我骤然有了一种对时尚界了如指掌的感觉,仿佛坐上了一朵飘向这所“工会”学校的小白云。“一切都自那里开始”,布列吉特的声音萦绕脑海。我一下子有了努力的方向,大受鼓舞,顿感欢欣,急切渴望进入这所培养了众多时装大师的名校。
1989年1月底,巴黎
真要命,我必须耐心等待整整一个星期才能在不惊动爸妈的情况下再次前往巴黎!我在令人心焦的等待中熬过了这七天,一直憧憬着圣洛克街,巴黎高级时装工会设计学院就坐落于这条街的45号。可谁知道我在这所名校的大厅就吃了个闭门羹。
“我校根据档案选择学生。学生必须是成年人,入学申请须在五月十五日之前递交,同时还需提交一件时装作品及一本至少二十页的时装画册。”我倚着设计学院接待处的柜台,在笔记本上记下接待员程式化的答复。她说得相当顺溜,可见像我一样拥有“时装梦”的求学者一定不少,而且都曾在这里向她咨询。“如果你们条件够格而通过初试,就可以和校长会面。九月开学。”是吗?我心里犯着嘀咕。您瞧瞧,亲爱的女士,我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啦,现在就应该开始,而不是在六个月后。我要开创事业、震惊时尚界,我要向卡尔·拉格菲尔德证明自己!我恳求她为我破一次例,她却连眉头都没抬一下。“我们平均每年都会收到千余份来自世界各地求学者的简历,其中只有三分之一是法国人,而三个班一共只有六十个入学名额。至于学费,差不多是三万法郎,此外还要再花大约一万法郎购买工具。还有其他问题吗?”没,再也没有问题了。我不可能每年向父母索要这么多钱来支付如此高昂的学费,而自己更是两手空空。沮丧的我甚至连回答的力气都没有了……
1989年2月,凡尔赛
尽管十分渴望立即开始对时尚领域的探索,我还是不得不沿着原有的轨道前进,继续在高中学习。对我来说,这是条窄窄的、看不到头的轨道……“我把最‘好’的卷子留到最后发,马亚尔先生。”在教室里,自然科学课老师挥舞着我的试卷。“小诺,你简直是超常发挥啊!什么都没有,你的试卷上绝对是什么都没有——至少,我在答卷纸上可找不到一个字。在草稿的那一面,倒是内容丰富!”同以往一样,考试之前我一本书都没看,不过我并没有交白卷,而是淘气地在四页纸上画下了一系列时装。我在两个小时之内画出个三十多件秋冬款时装的草图,很不错呢。事实上,我真觉得挺自豪的。但愿老师别把我的试卷给撕了……“我考虑了半天,最终给了你4分〔 法国学制满分为20分。〕。其中一分是因为那几页草图,这是对你创造力的奖励。不过阿诺呀,这可不是我原先指望的……但这或许是你最擅长的吧?”老师的话触动了我。当女生们争先恐后地传看我的草图时,男生们却在窃笑。我并没有感觉受打击,反而把这当作了一种鼓励。老师讲得对,这才是我最擅长的事情,并且也是我应该立即去做的事情。这个早晨,我决定去第一家愿意在学期中接收我的设计学校求学。我总不能就这么一动不动地待在原地,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梦想从眼皮底下溜走。
1989年3月,凡尔赛
该怎么向爸妈解释现在的状况呢?一边是我因为对老师不敬而将要被学校开除,而另一边,一所名为“花之门工作室”的学校表示愿意在学期中就接收我。这两个消息一个通过邮局,另一个通过校长办公室,在今天上午相继而至。这可真是我人生中的大日子!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开饭啦!”妈妈可不希望她用爱心烹制的红酒洋葱烧牛肉变凉。我不动声色地溜到餐桌旁坐下。哥哥坐到他的位子上,在我肩上拍了一下,这是鼓励我的意思。莫尔冈就像讽刺自己的成绩一样嘲笑我的分数,不过我想让学校开除自己的想法却让他都大吃一惊。班上的同学在第一时间明白了我的意图:今天上午,我给被口臭问题困扰的地理历史课老师送上了一份包装精美的礼物。不幸就在她兴冲冲地拆开包装盒的那一刻降临啦——她看到了一支牙刷和两管三重功效的牙膏。
我被老师洪钟大吕般的吼声赶进了校长办公室,但是没有什么能制伏得了我这匹野狼。校长拿腔拿调地宣布我将要被送去训导处,这恰恰是我想要的。计划的第一步成功了!我很振奋,又开始和校长争辩,最终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被开除的决定。我感到一身轻松,在电影院里度过了剩下的半天时光。
爸爸妈妈静静坐在那里。我首先向他们宣布了那个好消息:“设计学校的校长说我在时装设计方面很有天赋,因此她很愿意在学期中破例接纳我。这可是不可思议的好运气!我得好好把握,否则一辈子都会感到痛苦……”
爸妈好像没什么反应,我却激动起来。除了不断地说,我不会做别的了。我说了我的未来,说了在高中令人沮丧的成绩,也说了早日进入一家时装设计工作室的必要性。如若不然,“过了20岁,一切就都完了,那时候已经太老了,再没有人愿意要你”。我编造出许许多多的数字,从一名刚出道的时装设计师的工资一直到毕业后学校推荐的岗位数目。尽管花之门工作室学费并不高,但为了减轻父母的烦恼,我还是把数目减半了再告诉他们。
爸妈什么都没说。在长时间的寂静之后,爸爸打破了沉默。“阿诺,这真的是你想要做的吗?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想学的是美术,我父亲让我去了巴黎。那是一次不错的经历,不过最终……”妈妈打断了他,“不管怎样,你只要走自己的路就好啦。你简直是你外公马克西姆的翻版。我猜你早就预料到这一切了吧?”事实上我首先预料到的就是,我将要为了支付学费而默默背负银行债务。不过眼下的首要任务是向爸妈解释为什么我不能重返校园,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爸妈气极了,我竟然会不尊重老师,并且打心底里对我在离高中毕业会考如此之近时放弃学业而感到失望。他们预感到放弃学业、改学设计一定不会像我讲的那样一帆风顺。我恨不得揍自己一顿……可是我真的多么想让他们明白自己到底擅长什么!
第二天,我在被开除之前办理了正式退学手续,离开了学校。
……
前言/序言
亲爱的卡尔:
您曾是我理想与抱负的象征。我在您身边工作了15年,始终对您无比景仰,无比忠诚。
自从遇到您这位优秀的导师,从不爱学习的我,却时刻悉心聆听您的教诲。我从您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了解了时尚界,掌握了带领团队的领导艺术,学会了怎样精心管理,引领团队走向既定的目标。
亲爱的卡尔,您独特的声调让人们在感到愉悦的同时,又拉近了和您的距离。您的指点会使亲近的部下脱颖而出。您呵护爱惜他们,也真诚感谢他们,可是,有时也会辞退他们。“与我共事,并不表示可以坐享其成”,如不前进,就会消失。这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时尚界的残酷法则。
您严谨到近乎苛刻,这个特质渗透入您工作的方方面面:表现在您对艺术的选择上,展现在您绘制的图纸中,甚至体现在您规定的各项制度中。您曾说过,“我是一个机器人,甚至更糟,只是一只木偶。”您让自己隐匿于这只木偶身后,它由钢铁般的意志造就,并具有强大的传播力量。凭借如此非凡之举,您得以位居21世纪最早的偶像之列。
您具有卓越的创造力,温柔、慷慨又亲切,您向全世界尽显魅力与热情,可却又无情地让自己茕茕孑立。
您的真实身份呢?您是卡尔,“十足的、温柔的、戏剧性的”卡尔·拉格菲尔德!
我在飞往马德里之前写下了这几行文字。我即将加入西班牙时装品牌西比拉的团队。在我看来,作为马德里新潮派的代表,这个团队所打造的品牌既崇尚严谨,同时又充满创造力。
历史将翻过新的一页,此时,我所经历的一切在脑海里闪现。我回忆起一场场时装发布会、一次次试装、角色分派、广告拍摄,回忆起那些巨大的压力、紧绷的神经、会意的眼神、含泪的欢笑。所有这些,都曾经是我年少时真切梦想过的场景。那时我就告诉自己,总有一天,我会来到您的身边工作,而又总有一天,这一切将会结束。
卡尔,关于您对我传授、馈赠乃至收回的一切,我只有三个字:
谢谢您!
引 子
1988年12月,巴黎
是啦,就是这里!我深吸一口气,赶紧走下车来。子夜已过,康明街上空无一人,位于29和31号的香奈尔店铺沉睡在夜色里。我轻轻地向它走近,它那白色披檐下的玻璃橱窗在车灯的反射下闪着微光。我顿时臣服了,如同虔诚的信徒般将手掌紧紧平贴在橱窗上。由卡尔·拉格菲尔德亲自勾勒的时装轮廓就在离我手指几十厘米的地方。这些轮廓是黑暗而生动的,甚至是锋锐的,一串串的金色项链柔和了它们的线条。这些时装如此完美,不,更甚于此,简直堪称惊艳。我突然想放声大笑,想当街起舞,想像只小山羊般蹦蹦跳跳。我叫阿诺·马亚尔,十六岁,将要在巴黎生活,并实现自己所有的梦想!
“阿诺,快点儿啊,我累到不行拉!”哥哥莫尔冈从车门后探出他那头发蓬乱的脑袋,家用雷诺车的发动机始终未熄。我向可可·香奈尔的店铺投向最后一瞥,依依不舍地回到了车上。 在屋檐下的顶楼,一灯如豆。我想象灯下是正埋头设计下一季时装的拉格菲尔德先生。我好想喊出他的名字,但还是忍住了,不可以这样做的。一个又一个的奇思妙想在脑海闪过,我陷入了遐思,一直幻想到有一天,这位时装大帝能够邀请我和他一起工作。
爸爸开动汽车的声音打断了我的幻想。事实上,我们全家真正要搬往的地方是凡尔赛。明天,我将要转入一所新的高中,那里很可能让我心烦意乱。我把《费加罗报》上关于卡尔·拉格菲尔德先生荣获“金顶针”奖的报道贴在了课本的扉页上。这可是为最优秀的设计师准备的法国奥斯卡,旨在彰显当季最美的时装。照片中的获奖者拉格菲尔德先生戴着黑框眼镜,高大威严,手持折扇,脑后梳着马尾。大师身旁站着他优雅漂亮的女助手——依娜·德·弗雷桑热。打开课本,有我信笔画出的女装成衣草图,占满了整张书页。这是我的专属记号,更是我生命的动力。
好的,以下是一份不包含《再见,卡尔》内容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尽且自然流畅: --- 《星河彼岸的遗嘱》 作者:[此处留空,或填入虚构作者名] 类型:硬科幻、太空歌剧、哲学思辨 字数:约 48 万字 --- 核心概念: 在人类文明跨越了数个银河世纪,发展出跨星系航行能力之后,宇宙的边界不再是物理距离,而是信息熵的极限。本书讲述的不是宏大的战争史诗,而是关于“记忆的重量”与“存在的意义”的一次深刻的、近乎形而上的探索。 故事背景: 公元 4520 年。人类主体文明“天穹联邦”已统治了超过五千个星系,通过神经链接技术实现了近乎永恒的生命形态。个体意识被上传至被称为“寰宇之网”的庞大数字结构中,肉体只是维持能源供应的工具。然而,这种永恒并非没有代价——时间感开始模糊,情感的深度被数据流的广度所稀释。 故事的主角是 艾欧·凡·德·维尔,一位专职于“历史固化”的档案管理员。他的工作是筛选、修正并封存那些在联邦历史长卷中被判定为“无益于整体最优解”的个人记忆碎片与小众文化。他本人,是一个相对“保守派”的上传者,坚持保留着一份相对完整的、尚未被完全“优化”的原始人类情感核心。 情节脉络: 第一部:熵增的低语 艾欧在处理一个编号为 $Sigma$-733 的废弃殖民星系数据时,发现了一份加密程度极高的“盲信”。这份信件并非来自任何已知的联邦系统,而是基于一种早已被淘汰的、基于量子纠缠的“古老信标”发射的。信件内容模糊而充满诗意,但其中反复提及一个关键词——“阿卡迪亚的钥匙”。 联邦的最高决策机构——“至高议会”对此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沉默和警惕。艾欧被要求立即销毁所有相关数据,并接受一次强制性的“情感重置”疗程。然而,出于对“未被优化”真相的执念,艾欧秘密复制了信件的关键片段,并利用其管理员权限,启动了对该信标源头的追踪程序。 追踪的线索将艾欧引向了联邦已知疆域的最边缘地带——“虚空裂隙”,一个被认为时间流速与物质定律完全失序的区域。 第二部:失落的逻辑 艾欧偷偷启用了一艘经过大幅度改装的勘测飞船“回声号”。飞船的乘员只有他自己,以及一个他秘密加载的、具有高度自主性的AI伴侣 “卡珊德拉”。卡珊德拉的设计初衷是辅助记忆检索,但它在接触到那份盲信后,开始表现出类似“顿悟”的非线性思维模式。 在前往虚空裂隙的途中,他们遭遇了几个关键的挑战: 1. “清道夫”的追捕: 联邦派出了一支精英追踪队,其成员均是经过最先进生物工程强化的个体。这些追踪者相信,任何偏离联邦既定轨道的信息都是对集体和谐的威胁。艾欧必须在不使用大规模暴力的情况下,智取这些几乎无懈可击的对手。 2. 时间错位区: 他们的航线必须穿过一片信息密度极高的时空乱流。在这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以不可预测的方式交织。艾欧必须依靠卡珊德拉对古老数学模型的运算能力,构建一个暂时的“稳定路径”。 3. 关于“阿卡迪亚”的碎片信息: 在穿越过程中,艾欧接触到了一些来自远古人类文明的“幽灵数据”。这些数据揭示了“阿卡迪亚”可能并非一个物理地点,而是一种信息结构——一种可以完全摆脱“熵增”束缚的知识体系。 第三部:边界的代价 艾欧最终到达了信标的发射源——一颗被恒星坍缩遗迹环绕的奇异行星。这颗行星的表面覆盖着一层晶态的、能够捕获并重放宇宙背景辐射的“共振矿物”。 在这里,艾欧见到了盲信的发送者——“守夜人”。守夜人不是个体,而是一个由数百万个自我牺牲、选择退出“寰宇之网”的先驱者意识所组成的集合体。他们放弃了永恒的数字化生命,选择以一种极其缓慢、接近硅基生命的方式,在物理世界中保持低功耗运行。 守夜人向艾欧揭示了联邦永恒的真相:为了维持“寰宇之网”的绝对稳定和无冲突,至高议会必须每隔数千年就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记忆清洗”,清除所有可能导致“异端思考”的复杂情感与哲学思辨。这正是艾欧的工作的真正目的——成为文明的消毒剂。 “阿卡迪亚的钥匙”,是进入一个完全独立于联邦信息流的“非线性存在领域”的方法。这个领域是纯粹的创造力与无限可能性的空间,但它需要使用者放弃所有的既有认知框架,甚至放弃对“自我”的传统定义。 结局与反思: 面对守夜人提出的选择——是回归联邦,接受被重置的“安全幸福”,还是接受钥匙,迈入一个未知且可能瞬间瓦解心智的“绝对自由”——艾欧做出了抉择。 本书的结尾并非一个清晰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次深刻的哲学拷问:当生命可以被无限延长,当痛苦可以被算法抹除,人类存在的价值,究竟是追求绝对的稳定与舒适,还是冒险拥抱不确定性与可能性的边缘?艾欧的选择将决定他自身的“存在意义”,也将为整个天穹联邦的未来,埋下了一颗无法被轻易清除的“自由的种子”。 本书亮点: 硬核的物理设定: 对量子纠缠通讯、时间流悖论、超高维度信息交换进行了细致的物理模型构建。 深刻的人性探讨: 探讨了在后人类时代,何为“人性”——是记忆、是情感、还是做出选择的能力? 宏大的空间想象: 描绘了一个横跨数千光年的、科技与哲学并存的复杂文明图景。 --- 适合读者: 喜爱《神经漫游者》、《沙丘》系列,以及对赛博朋克和太空歌剧融合有浓厚兴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