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社十余年前出版之《书韵楼丛刊》曾赢得图书市场的广泛认可,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去年已在原丛刊的基础上挖掘整合,先期出版了《周易》《老子》《庄子》《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今拟再推出7种,唐诗选杜牧、李商隐二家,均为大众所熟知的晚唐很重要的诗人,一函四册。宋词选苏轼、辛弃疾二家,亦一函四册。秦观、李清照二家,一函二册。另选有名总集《花间集》,一函二册;《晚清三名家绘百美图》,一函三册。 (宋)苏轼,(宋)辛弃疾 著 苏轼与辛弃疾为宋代豪放派代表词人,世称“苏辛”。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有名文学家,诗、古文、词、书、画皆有名。书评五: 这是一本让人心神为之一振的书。它不是那种需要生硬背诵才能理解的“教课书”,而更像是一本充满生命力的情感记录册。作者(编者)的功力深厚,选择的词作既有清新淡雅之作,也有沉郁顿挫之篇,做到了雅俗共赏,层层递进。苏轼的词,如春风拂面,温柔地解开我们心中的郁结,让人学会与自我和解;辛弃疾的词,则像惊雷炸响,警醒沉睡的斗志,激励我们不甘平庸。我尤其喜欢书中一些词作结尾处的收束,那种戛然而止却又余音绕梁的美感,是任何现代文学都难以企及的。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古雅的纸张和字体选择,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让人在翻阅时仿佛能闻到墨香和历史的尘埃。对于渴望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精神慰藉,同时又不满足于肤浅娱乐的读者来说,这本《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无疑是近段时间内最值得购入和细读的文学精品。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字的享受,更是一场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刻洗礼。
评分书评四: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学经典,其魅力在于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与不同时代读者的内心产生共鸣。这本收录了东坡和稼轩长短句的书,完美地印证了这一点。我欣赏的是它在选篇上体现出的高水准,几乎囊括了两位词宗的代表作,且侧重于那些情感表达最为饱满、艺术成就最高的篇章。读苏轼,感受的是他那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即便是贬谪生涯,也能在山水田园中寻得诗意栖居,这需要极高的精神境界才能达到。而读辛弃疾,则能感受到他那份“醉里挑灯看剑”的无奈与刚烈,这种“文人舞剑”的独特气质,在后世文学中是极其罕见的。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收藏这两位巨匠的作品,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平台,让读者可以并置比较他们的艺术手法和人生哲学,从而形成更立体的认知。我甚至发现,在某些主题上,如咏史怀古,他们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却同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艺术高度。
评分书评三: 近来书荒已久,直到捧起这本《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才找回了久违的阅读快感。这两位大文豪的作品,我以往多是零星地在各种选本中接触,总觉得意犹未尽。这次集中阅读,才真正体会到他们词风的差异性与互补性。苏东坡的“也无风雨也无晴”,那种看淡一切、与天地和解的胸襟,在如今这个焦虑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如同夏日里的一捧清泉,洗涤心灵。而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那种壮志未酬的悲愤和百折不挠的斗志,又时刻提醒着我们,即便身处低谷,也不能放弃对光明的追求。这本书的排版清晰,字号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惫,这对于细细品味那些精妙的对仗和典故来说,至关重要。每一次读完一首,都会忍不住合上书本,静静地回味那份意境,仿佛自己也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文人风骨与家国情怀的年代。这是一次对宋词黄金时代的深度沉浸式体验。
评分书评一: 最近偶然翻阅了这本《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初看书名,还以为是两部风格迥异的作品的简单合集,没想到翻开后,却被其中蕴含的深厚底蕴和跌宕起伏的情感深深吸引住了。苏轼豪放旷达的词风与辛弃疾慷慨激昂的笔触,原本看似是两条平行的河流,在这本书中却奇妙地交汇融合,激荡出一种别样的文学浪花。读来仿佛能感受到东坡的潇洒不羁,笔下尽是“大江东去”的壮阔景象,那种对人生起落的通达与豁达,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处清净的角落。而辛弃疾的部分,则让人热血沸腾,字里行间流淌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即便是对时局的无奈与愤懑,也化作了铿锵有力的呐喊,读之令人振聋发聩。这本书的编排很有巧思,不同词人的作品穿插出现,使得情感的张弛有度,不会因为一种风格的持续轰炸而感到疲乏。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心境的转换,从超然物外的洒脱到直面现实的激昂,这种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仅是词作的汇编,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两位文学巨匠的灵魂在纸上得到了完美的共鸣。
评分书评二: 拿到这本装帧古朴的书,我原本只是想消磨一些闲暇时光,没想到却被其中精妙的选篇和细腻的注释所折服。它并非那种走马观花的通俗读物,而是真正深入到了词的骨髓里。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着那些看似寻常却韵味无穷的句子反复揣摩。苏轼的词,总有一种化繁为简的魔力,将复杂的人生哲理用最质朴的语言道出,仿佛一位智者在耳边轻语,让你在会心一笑中领悟生活的真谛。而稼轩的词,则像一把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充满了对理想的执着和对现实的批判,读来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为之拍案叫绝。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是,它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又提供了适度的背景解读,让即便是对宋词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大致把握词人创作时的心境与时代脉络。这种平衡做得恰到好处,既满足了老读者对深度挖掘的需求,也降低了新读者的入门门槛。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常读常新的佳作,它让古老的诗词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