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微言

学艺微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苗子 著
图书标签:
  • 文学评论
  • 文化随笔
  • 读书笔记
  • 学术观察
  • 知识性
  • 思想性
  • 散文集
  • 书评
  • 文化
  • 杂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38395
版次:1
商品编码:10909598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苗老汉聊天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1
字数:1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苗老汉聊天”是作者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小品随笔自选集。
《学艺微言》从说“美”开篇,继而边谈论从艺者的人品心性及道德休养,边引领读者在民歌、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剧中漫游,让大家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从而更能在艺术的天地中领略美的境界。

作者简介

黄苗子,广东中山人,生于一九一三年。著名漫画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书法家、作家。早年就读于香港中华中学,八岁学书,师从邓尔雅先生。在香港时就向报刊投稿所创作的漫画作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到上海,先后在《大众画报》、《小说》半月刊做编辑,继续从事漫画创作。三十年代中期至四十年代中期,在上海、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文化活动。
解放后,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八十年代后曾担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文联委员,第五、六、七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其书法作品曾在日本、英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和内地展出,并为大英博物馆收藏。
著作有散文集《货郎集》、《敬惜字纸》、《无梦庵流水账》、《青灯琐记》、《风雨落花》等,诗集有《牛油集》、《三家诗》等,美术论著有《吴道子事辑》、《八大山人传》、《画坛师友录》、《艺林一枝》等,书画集有《黄苗子书法选》、《中国书法精品选--黄苗子》、《苗子杂书》等。

目录

“苗老汉聊天”总序
精神的美
美学小议
美与丑
得少佳趣
生前饥寒
真善美
贝多芬
文艺广告术
艺术商品化

谈文艺
可畏·可贵
艺术与劳动
雅俗无别
转变
漂姑娘
茶商与诗人
走兵歌
情歌
山歌
粤歌
作风流

诗境
文如饭,诗如酒
船山论诗
独特看法

诗文忌
枕上
放翁诗选
煮右军
鬼诗
小楼情调
含蓄
寒山寺
寒山寺诗
莫愁
解诗句
项羽诗
诗灾
马屁诗
古今人
新词入诗
作诗(一)
作诗(二)
四十贤人
再谈咏史诗
清明诗
诗不懂
诗的气势
近代打油
写字
执笔(一)
执笔(二)
大人物书法
好大王
东瀛书风小拾
象形书法
书家略谈
启功二三事
卖字
要字画
……

精彩书摘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本来是明末江西一位王孙公子,是朱元璋的后代,在江西已有九代,现在大家只知他姓朱,还不能确知他的名字,朱耷,可能是他的小名。耷,念作“搭”,即大耳朵。但从八大五十岁画像看,他耳朵并不大。或曰:此乃当时江西俗写之“驴”字,驴耳大,所以写作“耷”。即使至今,连他的小名也弄不准确。“八大山人”是他六十岁左右从江西奉新县僧寺中回南昌还俗后,开始在他的书画上的签名。
八大山人是江西弋阳王的王孙,有很高的文化修养。经过改朝换代,明宗室受到迫害,他是清初逃离南昌当和尚的,还是一位高僧,但他忽然装疯还俗,当了个画家。他的画当时就很有名,许多达官贵人都找他画画,派人送去好绢,他很高兴,说:“我正要做双袜子,这绢可是用得着。”(当时袜用布裁,套在脚上的)有一位将军,慕他的大名,请他到家中好酒好肉款待,只想得到八大一幅画,谁知他装疯扮傻,醉后语无伦次。有时不想和人说话,就写一“哑”字在门外,表示他哑了,将军还是不放他走,他居然出最后的高招:当将军在客厅接见宾客的时候,这位山人跑到客厅当中拉起屎来。将军着急,忙叫仆人扶出去,客人乘机说,这位山人患疯癫之症,还是送他回家休息吧。山人于是获得自由。
旧时官绅富贵人家,房屋宽大高朗,尤其是客厅,照例要请名家绘画“四条屏”悬挂,以示风雅。四幅内容一般是春夏秋冬四景或梅兰菊竹花卉。有一次八大的朋友东老,受了县大老爷的请托,请八大山人画一副四条屏,谁知东老得到回信,只画了三幅,剩下一幅不画了。信上说:“承转委县老爷画,四幅之中止得三幅呈上。”为什么呢?他解释说:“语云‘江西真个俗,挂画挂四幅,若非春夏秋冬,便是渔樵耕读’。山人以此画三幅,特为江西佬出口气……望速捎去为感。”我们看了此信,就知道八大居然敢和县大老爷开玩笑。不知东老收了三幅“四屏”,是捎去好还是不捎去好。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星辰的低语》的图书简介,其内容完全不涉及《学艺微言》的任何信息: --- 《星辰的低语》 作者: 艾琳娜·凡斯 类型: 硬科幻 / 宇宙史诗 / 哲学思辨 出版社: 银河之光文创 页数: 820页 装帧: 精装,附赠特制星图插页 定价: 98.00 星际信用点 --- 内容简介: 《星辰的低语》是一部横跨数百万年的宇宙史诗,它不聚焦于某一场具体的战争或某一个文明的兴衰,而是深入探讨了“存在”本身的本质,以及宇宙结构中那些宏大而沉默的规律。本书以一种近乎人类学和天体物理学结合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广袤无垠、充满未解之谜的宇宙图景。 故事的核心围绕着“零点观测者”——一个跨越了数个银河系、致力于记录和理解宇宙初始振动信号的神秘实体。这些观测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生命体,而是高度进化的信息聚合体,它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解码那些在宇宙大爆炸遗留下的微波背景辐射中,被时间扭曲和遗忘的“低语”。 第一部:回溯的潮汐 (The Receding Tide) 本书伊始,我们将跟随年轻的星际考古学家,卡莱尔·雷恩,深入探索已消亡的“第一纪元文明”——光之国度。这个文明依靠对暗物质的直接操控,构建了横跨数千光年的巨型计算网络,其目的在于预测“宇宙热寂”的最终时刻。卡莱尔在探索一片被时间遗忘的星云时,发现了一艘古老的、由纯粹能量构成的探测器。这艘探测器携带的数据流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宇宙的膨胀并非匀速,而是在遵循某种周期性的“呼吸”规律。每一次扩张的顶点,都伴随着一次大规模的“意识重置”。书中详细描述了光之国度如何试图通过“量子锁定技术”来抵抗这种重置,以及他们最终失败的悲壮过程。这里的科学论述建立在对超弦理论和多维空间几何的深刻理解之上,描绘了超越我们现有物理学框架的壮丽图景。 第二部:熵的悖论与共振 (The Entropy Paradox and Resonance) 第二部分将视角转向了宇宙中最为稳定、但也最令人费解的现象——“永恒边界”。这是一个理论上不应存在的区域,物质和能量的耗散率在此处趋近于零。书中引入了虚构的“泰坦共振理论”,解释了某些高级文明如何利用这种边界地带来“锚定”自己的存在,从而逃避熵增带来的必然衰亡。 艾琳娜通过描绘一个名为“织梦者”的集体意识文明,展示了生命形式的极端演化。织梦者不再需要物理躯体,它们以复杂的数学模式存在于空间结构的褶皱之中。当它们发现“零点观测者”正在收集的低语信号,实际上是宇宙在“下一轮呼吸”开始前发出的警告时,一场关于信息伦理和存在价值的深刻辩论在无声的宇宙中展开。书中深入探讨了“自由意志”在绝对的物理决定论面前的意义,以及信息如何超越物质而获得永恒。 第三部:时间的逆流与最后的回响 (Temporal Inversion and the Final Echo) 高潮部分聚焦于卡莱尔和零点观测者首次建立的直接信息链接。观测者向卡莱尔展示了宇宙诞生前“零态”的景象,那是一种纯粹的、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混沌。然而,这种混沌并非无序,而是遵循着一套极度复杂的、类似于音乐的结构。书中最具哲学深度的部分在于对“创造者”的探讨:宇宙的低语究竟是自然现象的残留,还是某种更高维度的设计者留下的“签名”? 为了在下一次宇宙重置中保留人类文明的火种,卡莱尔必须完成一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将人类文明最核心的哲学和艺术结晶,转化为一种能够穿透维度壁垒的“信息几何体”。这一过程需要动用失落的光之国度的能量核心,同时也意味着卡莱尔必须彻底放弃他既有的时空坐标,成为宇宙历史的一部分,而非观察者。 《星辰的低语》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它更是一部关于时间、信息、意识和宇宙宿命的沉思录。作者艾琳娜·凡斯以其严谨的科学想象力和对存在主义哲学的深刻理解,构建了一个既令人敬畏又充满诗意的宏大叙事。读者将被带入一场超越光速的旅程,去聆听那些在遥远星系间,亿万年来从未被人类捕捉到的——星辰的低语。这本书适合所有对宇宙终极问题、先进物理学和存在哲学感兴趣的读者。 ---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类探讨“学问”的书籍通常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脱离实际,是象牙塔里的空谈。然而,《学艺微言》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堪称精妙,它不像传统的论著那样线性推进,而是像一个迷宫,每一个岔路口都通往一个引人入胜的视角。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传承与创新”时的那种辩证思维。他没有盲目崇拜古人,也没有一味鼓吹颠覆,而是提出了一种“根基稳固,方能枝繁叶茂”的观点。书中对“守正”的阐释,并非保守停滞,而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把握,只有理解了旧的规则,才能更好地创造新的可能。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总急于求成,渴望一步登天,但这本书却慢了下来,它像一个耐心的向导,领着你仔细观察脚下的每一块砖石,让你明白地基的重要性。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心性的磨砺,它教会我保持谦逊,敬畏规律,同时也赋予了我打破常规的勇气,只要那份敬畏尚存。

评分

对于一本谈论“学艺”的书来说,我最怕的就是那种空洞的口号和陈词滥调。但《学艺微言》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构建了一个非常严谨且自洽的知识体系。作者对“精进”的定义,我深以为然:它不是量的叠加,而是质的飞跃,而这个飞跃的发生,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潜伏期”。书中关于“反馈回路”的分析尤其深刻,它不再仅仅停留在“接收批评”的层面,而是探讨了如何主动建立和优化一个有效的、多维度的信息反馈系统,用以校准自己的学习方向。我特别喜欢它对于“自我欺骗”的警示,提醒读者警惕那些看起来很努力,实则在重复无效劳动的陷阱。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冷峻而精确,逻辑链条环环相扣,读起来酣畅淋漓,仿佛在拆解一个复杂的机械装置。它让你清晰地看到自己当前学习模型中的薄弱环节,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思路。我毫不犹豫地将其列为我书架上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它没有试图在一本书里解决所有关于学习的终极奥秘,而是专注于描摹一个学习者在不同阶段可能遭遇的心理迷雾和技术困境。我个人对其中关于“专注力”的部分最有感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深度专注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学艺微言》没有给出什么神奇的“冥想口诀”,而是从神经科学和行为习惯的角度,剖析了心猿意马的根源,并提出了极具可操作性的“微习惯干预”方案。例如,它建议在开始一项复杂任务前,先用极短的时间(例如五分钟)去完成一项与任务相关但难度极低的前置步骤,以此来欺骗大脑,启动进入心流状态的开关。这种将宏大目标分解为微小行动的策略,让我对“坚持”这件事不再感到畏惧。它让我明白,伟大的成就并非源自一瞬间的爆发力,而是无数个微小、稳定、正确的选择积累的结果。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回了对长期主义的信仰。

评分

我最近陷入了一种创作瓶颈,感觉思路枯竭,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经朋友推荐,半信半疑地翻开了《学艺微言》。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它那股子“烟火气”。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哲学思辨,而是非常接地气地讨论了“灵感”这个玄妙的东西。作者将灵感描绘成一种偶然与必然交织的产物,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长期在“准备好的土壤”中孕育的结果。书中列举了大量不同领域专家的案例,从音乐家到工程师,他们如何通过看似与核心工作无关的活动——比如园艺、远足——来激发新的创意。这种跨领域的关联性探讨,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我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作息,不再强迫自己坐在电脑前死磕,而是尝试去接触一些新的媒介和环境。效果立竿见影,那些原本被我视为“浪费时间”的放松时刻,如今成了我思维重塑的关键节点。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是:真正的学问,是生活化的,而不是孤立于书桌之上的。

评分

这本《学艺微言》实在是一本让人醍醐灌顶的佳作。我原本以为它会是那种故作高深的理论堆砌,读起来会像啃枯燥的教科书,但事实恰恰相反。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他总能用最平实的语言,将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道”阐述得清晰明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悟性”和“积累”的篇章。他没有简单地强调天赋的重要性,而是深入剖析了日常训练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是如何逐步塑造一个人的核心能力的。我记得其中一个例子,讲的是一位匠人如何通过日复一日地打磨同一块木头,最终领悟了木材的脾性。这种叙事方式,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鲜活的故事场景,让你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去反思自己在学习道路上的缺失。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经历了一次深度的自我梳理,对于如何更有效地投入时间和精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你答案,而在于它教你如何提问,如何以一种更具建设性的眼光去看待每一次失败和每一次进步。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追求技艺精进的人,它会是你案头必备的良师益友。

评分

香港时就向报刊投稿所创作的漫画作品。

评分

京东送货及时,品相很好,内容有趣。

评分

买了黄苗子8册随笔书,可惜京东货不全,只好去别网补全。

评分

京东很给力,很好的一本书,下次还来

评分

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

评分

“苗老汉聊天”是作者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小品随笔自选集。

评分

这本还没看,应该不错

评分

本书是套装书《苗老汉聊天》中的一本。它从“美”谈起,继而就歌、诗、画等等延伸开来。作者轻松谈,我们自在看,仿佛聆听一位老人与艺术打了多年交道后的心语。

评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到上海,继续从事美术漫画活动,1932年至1938年任上海市政府租界办事处办事员,卫戍司令部中尉书记,上海市公安局科员兼大众出版社《大众画报》《小说半月刊》编辑,文艺活动,1939年至1949年任香港《国民日报》经理,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室总干事、中央秘书处秘书长办公室总干事,书兼广东省银行监察人、中国实业银行董事,中央银行秘书处副处长兼行政院美援运用委员会秘书处处长、中央信托局秘书处处长。1950年后,定居北京。1949年后先在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后任政务院秘书厅秘书,《新民报》总管理处副总经理,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中国书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理事,民革中央监察委会常委。20世纪80年代后,黄苗子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等。1992年以后,曾任澳大利亚昆士兰洲的格里菲斯(Griffith s Univ.)大学客座教授、名誉教授等职。是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