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全集(繁体版):灵魂与心(新校本)

钱穆先生全集(繁体版):灵魂与心(新校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穆 著
图书标签:
  • 钱穆
  • 全集
  • 灵魂与心
  • 繁体
  • 新校本
  • 思想史
  • 文化史
  • 哲学
  • 国学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10039
版次:1
商品编码:1091736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九州书系:钱穆先生著作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1
字数: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钱穆先生全集,在塞湾缝由钱寅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一九九八年以“钱寅四先生全集”一为题出版。作为海峡雨岸出版交流中心等割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封原版本推行了重排新校,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攻寅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目录

自序
灵魂与心
孔子与心教
中国民族之宗教信仰
论古代对于鬼魂及葬祭之观念
中国思想史中之鬼神观
儒释耶回各家关于神灵魂魄之见解
再论灵魂与心
重申魂魄鬼神义
漫谈灵魂转世
生命的认识
人生何处去
人生之两面
附录

精彩书摘

上帝,中国人则凭诸良心。西方人以上帝意旨为出发点,中国人则以人类良心为出发点。西方人必须有教堂,教堂为训练人心与上帝接触相通之场所。中国人不必有教堂,而亦必须有一训练人心使其与大群接触相通之场所。此场所便是家庭。中国人乃以家庭培养其良心,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故中国人的家庭,实即中国人的教堂。中国人并不以家庭教人自私自利,中国人实求以家庭教人大公无我。
孔子认为培养良心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教人孝弟。故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再由孝弟扩充,由我之心而通人类之大群心,去其隔膜封蔽,而达于至公大通之谓圣。心之相通,必自孝始。孝是人与人两心相通之第一步。中国人的宗教,只限于人与人之间,并不再牵涉到人以外的上帝。因此中国宗教亦可说是一种人文教,或称文化教,并亦可称之孝的宗教。孝之外貌有礼,其内心则为仁,由此推扩则为整个的人心与世道。因此既有孔子,中国便可不需再有西方般的宗教。
孔子之后有墨子。墨子思想颇近西方的宗教。「兼爱」则如耶教之博爱,「天志」、「明鬼」都是西方宗教的理论。然而墨子有一大缺点,他没有教堂以为训练人心上通天鬼之场所。他既没有宗教的组织和形式,所以只可说他是一个未成熟的宗教家。孔子则不然,他不从人生以外讲永生,孔子已避免了先民素朴的天鬼旧观念之束缚。子路问死,他说:「未知生,焉知死。」他直接以人生问题来解答人死问题,与其他宗教以人死问题来解答人生问题者绝不同。他看祭祀,不过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亦可说是一种心灵的训练与实习。故他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与祭,如不祭。」
……

前言/序言


《灵魂与心》(新校本)—— 拨开心灵迷雾,重塑内在乾坤 在浩瀚的中国思想史长河中,钱穆先生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博大的胸怀以及对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责任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灵魂与心》(新校本)一书,正是先生晚年对人生最根本、最核心的关切——人的精神世界——进行的一次极为深刻而精辟的阐述。此书并非一本简单的哲学论著,它更像是一盏智慧的明灯,指引着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如何认识、安顿并升华我们的灵魂与心。 本书的“新校本”意义非凡。它意味着在继承先生原著精髓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细致的校勘与梳理,力求呈现一个更为准确、更为纯粹的文本。这不仅是对钱穆先生学术精神的尊重,更是为了让读者能够更直接、更清晰地领略先生思想的光芒,避免因版本差异而产生的理解偏差。繁体字的排版,更是呼应了先生创作的原貌,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灵魂与心》的核心,在于对“灵魂”与“心”这两个中国传统思想中最为玄妙而又最为根本的概念进行一番彻底的梳理与辨析。钱穆先生并非孤立地探讨这两个词语,而是将它们置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结合儒、释、道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以及他本人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理解,勾勒出一幅幅关于个体精神生命的壮丽图景。 书中,先生首先破除了许多现代人对“灵魂”的固有迷思。我们常常将灵魂等同于西方宗教意义上的不朽实体,或是将它视为一种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存在。然而,钱穆先生以中国文化的独特视角,将“灵魂”理解为一种更为广阔、更为根本的生命能量与精神禀赋。它不是与肉体对立的独立个体,而是贯穿于生命始终、塑造生命形态的内在动力。这种理解,摒弃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强调了精神与物质的内在统一性,为我们认识生命提供了一个更具整合性的框架。 接着,先生将目光投向更为日常、更为具体的“心”。“心”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是一个承载了丰富内涵的词语。它既是认识与思考的器官,也是情感与意志的所在,更是道德修养与精神升华的枢纽。钱穆先生在书中,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心”的多种面向。他指出,现代社会过度的理性化和工具化,往往导致“心”的失衡与迷失。我们习惯于用逻辑去衡量一切,用效率去追求目标,却常常忽略了内心深处的感受、直觉与价值判断。这种“心”的疏离,是现代人精神焦虑、意义感的缺失的重要根源。 《灵魂与心》的价值,恰恰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回归”内心的方式。先生并非鼓励我们沉溺于感伤或逃避现实,而是倡导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内心探索。他强调,真正的“心”的安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审视自己的念头,辨别真伪,澄澈杂念;需要我们涵养德性,培养仁爱之心、恭敬之心、节制之心;需要我们与天地万物建立连接,体悟生命的流动与圆融。 书中,钱穆先生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典故,将深奥的哲理阐释得淋漓尽致。他谈到“心”如明镜,需要时时拂拭,方能映照万物;谈到“灵魂”如种子,需要精心的培育,方能茁壮成长。他引述古圣先贤的智慧,从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到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再到佛家的“般若智慧”,无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滋养。先生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引导读者一步步走向内心的光明。 《灵魂与心》(新校本)并非一部空谈理论的书籍,它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书中,钱穆先生不仅仅是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境界,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一境界的具体路径。他强调“知行合一”,认为真正的智慧,最终要落实到生活之中。从日常的待人接物,到面对人生中的挑战与困境,我们的“灵魂”与“心”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尊重自己的价值,培养积极的情绪,这都是“安顿身心”的实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焦虑症”和“价值虚无感”有着深刻的触及。钱穆先生指出,许多现代人的焦虑,源于对外部世界的过度依赖和对自身内心力量的忽视。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当物质追求难以满足时,内心的失落与恐慌便会接踵而至。而《灵魂与心》(新校本)正是为应对这种困境提供了根本性的解决方案。通过涵养“灵魂”的韧性,稳定“心”的根基,我们便能在外部的喧嚣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在变幻的世事中保持生命的定力。 阅读《灵魂与心》(新校本),更是一种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次深情的回望与对话。钱穆先生以其温润的笔触,将我们拉回到那个注重精神修养、强调人格完善的时代。他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现代文明所遗忘的宝贵品质:谦逊、感恩、责任、担当。这些品质,正是构建健康人格、塑造伟大灵魂的基石。 本书的“新校本”身份,也提醒我们,文化的传承并非一成不变的复制,而是需要不断的校勘、辨析与解读。钱穆先生的智慧,历经时间的淘洗,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辉。而新校本的出现,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清晰、更精准的窗口,去领略这份光辉。 总而言之,《灵魂与心》(新校本)是一部献给每一个寻求内心成长、渴望生命意义的读者的珍贵著作。它不是一本追求瞬间启迪的“心灵鸡汤”,而是一套指引我们进行长期、深入的自我探索与生命建设的智慧指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获得关于“灵魂”与“心”的深刻认知,更能借此机会,涤荡心灵,重塑内在乾坤,最终抵达一个更为丰盈、更为安定的生命境界。这是一次值得所有人投入时间与心力的精神之旅,它将伴随我们,穿越人生的迷雾,看见更广阔的内心天空。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钱穆先生全集:灵魂与心(新校本)》,我仿佛置身于一条历史的长河,与钱穆先生一同溯流而上,探寻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先生对于“灵魂”与“心”的探讨,并非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生命力和人文关怀的智慧之光。他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笔触,引导读者去体味中国文化中那独特的精神气质。我尤其欣赏先生那种“直说”的写作风格,不事雕琢,却字字真切,直击人心。他笔下的“心”,不仅仅是思维的器官,更是情感的所在,道德的基石,文化的载体。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何在中国文化中,个体的情感与精神的安顿如此重要。它让我看到了,在历史的变迁中,中华民族是如何通过对“心”的体悟,来维系民族的认同和文化的传承。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一种文化的滋养和精神的洗礼。“新校本”的精益求精,更让我能够无障碍地享受这场与智者对话的盛宴,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思想光辉。

评分

读完《钱穆先生全集:灵魂与心(新校本)》,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释然。此书犹如一道清泉,滋养了我枯竭已久的学术心灵。钱穆先生的文字,不似某些现代学者那般堆砌辞藻、故弄玄虚,而是如潺潺流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却又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初读之时,我曾以为不过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浅显读物,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先生那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人文关怀所折服。他对于“灵魂”与“心”的探讨,并非止步于抽象的思辨,而是紧密联系着中国文化的根脉,以及个体生命在历史洪流中的安顿。先生的文章,总能以一种平实的口吻,触及人内心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他提醒我们,在喧嚣浮躁的当下,莫忘回溯文化本源,审视自身心灵的真正需求。尤其是“新校本”的出现,使得文本更加精炼准确,校订细致入微,让我得以更清晰地体味钱穆先生的洞见。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也越发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智者的循循善诱,指引我如何在时代的变迁中,寻找到精神的定锚。

评分

《钱穆先生全集:灵魂与心(新校本)》给予我的,是一种对中国文化深切的认同感,以及对自身精神世界的重新审视。钱穆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中华文化中“灵魂”与“心”的独特意涵。他笔下的文字,平实而不失深刻,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喜欢先生那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体生命相连接的写作方式。他告诉我们,理解中国文化,不仅在于认识其历史脉络,更在于体悟其精神的传递。尤其是在当下,各种思潮涌动,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流,让我能够回归中国文化的本源,找到精神的寄托。先生对于“心”的论述,并非仅仅停留在哲学层面,而是与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紧密相连,是一种活生生的文化实践。每次阅读,都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温度和历史的厚重。而“新校本”的问世,更是锦上添花,严谨的校订使文本更加精纯,让读者能够更直接地与钱穆先生的思想对话,体验那份纯粹的文化魅力。

评分

《钱穆先生全集:灵魂与心(新校本)》带给我的,是一种智识上的启发,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钱穆先生对于中国文化精神的梳理,犹如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灯,让我看清了前行的方向。他笔下的“灵魂”与“心”,不是僵化的概念,而是鲜活的生命体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情感、道德、信仰的凝结。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先生的洞察力所震撼,他总能一语道破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未曾深究的文化现象。比如,他对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阐释,既有历史的厚度,又不失现实的关照,让我深刻理解了中国人如何在一个充满变动的世界中,寻求和谐与平衡。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并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感悟。先生的文字,温润而有力,总能触动人心最深处。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仿佛与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对话,从他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尤其“新校本”的问世,让我能以更纯粹的姿态去领略钱穆先生的精妙思想,那种校订的严谨,是对原著最真诚的尊重,也是对读者最大的馈赠。

评分

阅读《钱穆先生全集:灵魂与心(新校本)》,是一次涤荡心灵的旅程。钱穆先生的文字,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却字字珠玑。他对于“灵魂”与“心”的论述,超越了单纯的学术范畴,触及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我尤其欣赏先生那种“温良恭俭让”的治学态度,以及对中华文化深深的眷恋与自信。他并非一味地颂扬传统,而是深刻剖析其精髓,并将其置于现代的语境下进行反思。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何为中国人”的命题。先生提醒我们,真正的中国精神,蕴含在历史的深处,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之中。他对“心”的理解,既包含了理性认知,也强调了情感的温度,是一种更为完整和深沉的人性观。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和智慧的启迪。而“新校本”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更优质的阅读体验,校订的细致,让我得以更清晰地理解先生的本意,那种严谨的治学精神,本身就是对本书内容最好的诠释。

评分

喜欢看钱穆先生的书,不过是繁体字的啊

评分

钱穆老先生的书值得慢慢读。

评分

经典著作,值得收藏的书.经典

评分

大师的书值得收,价位合理

评分

我当时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可我们饭店的其他职工都说,他碎掉两个碟子的后果跟碎掉十个碟子是一样的。因为上菜是餐厅服务的一道风景。

评分

钱穆先生的灵魂与心,对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以及古代思想有非常多的帮助,可以看得出深厚的学养

评分

我当时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可我们饭店的其他职工都说,他碎掉两个碟子的后果跟碎掉十个碟子是一样的。因为上菜是餐厅服务的一道风景。

评分

印刷包裝均好。好書

评分

经典,支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