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j规划教材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发电机的自动并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准同期并列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恒定越前时间并列装置
第四节 数字式并列装置
第二章 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
第三节 励磁系统中转子磁场的建立和灭磁
第四节 励磁调节器原理
第五节 励磁系统稳定器
第六节 电力系统稳定器
第七节 励磁控制系统仿真
第三章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第二节 调频与调频方程式
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经济负荷分配
第四节 电力系统低频减载
第五节 功率频率控制系统的模型与仿真
第四章 电力系统电压调整和无功功率控制技术
第一节 电力系统电压控制的意义
第二节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与电压的关系
第三节 电力系统电压控制的措施
第四节 电力系统电压的综合控制
第五节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电源的最优控制
第五章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远方终端RTU
第三节 数据通信的通信规约
第四节 调度中心的计算机系统
第五节 自动发电控制
第六节 EMS的网络分析功能
第六章 配电管理系统(DMS)
第一节 配电管理系统(DMS)概述
第二节 馈线内动化(FA)
第三节 负荷控制技术及需方用电管理(DSM)
第四节 配电图资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
第五节 远程自动抄表计费系统
第七章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和数字化变电所
第一节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
第二节 数字化变电所
参考文献
整体感受:作为工具书的定位与局限 总的来说,这本《电力系统自动化》更像是一本结构严谨、内容详实的“工具手册”,它为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核心概念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可查阅的知识库。如果你需要快速、准确地回顾某个传统继电保护的定值计算方法,或者需要复习基础的自动发电控制(AGC)原理,这本书无疑是称职的。它的优点在于其权威性和覆盖面的广度,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非常有利。然而,它在面对当前电力系统面临的颠覆性变革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从阅读体验上讲,它的文笔偏向于学术性叙述,缺乏一种启发性和鼓励性,读起来有些枯燥。它更适合作为课堂教学的支撑材料,或者作为已经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查阅基础规范时的辅助工具,但对于渴望掌握前沿技术、解决复杂实际工程问题的年轻工程师来说,它提供的深度和前瞻性可能还远远不够,需要读者付出额外的努力去“现代化”书中的知识体系。
评分知识点的深度与广度:传统与创新的平衡点 这本书在传统电力系统保护原理的阐述上是扎实可靠的,对于那些基石性的理论,如过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定值整定,讲解得非常详尽和系统,这无疑是作为参考书的优点。然而,当我翻到关于现代电力系统稳定性和新能源接入的部分时,就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了。新能源并网带来的间歇性、波动性和下垂特性缺失等问题,在书中的讨论显得有些保守和简略,缺乏对前沿研究,比如高渗透率下先进的电压和频率控制策略的深入探讨。现在的电力系统正在迅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那些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或强化学习的自适应保护与控制方法,这本书里几乎没有提及。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对上一个时代的电力系统技术总结,而不是引领未来方向的指南。对于想要掌握未来技能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搭配大量的外部资料才能补足这方面的知识空白。
评分学习工具的实用性评估:习题与案例的价值 评价一本教材,习题和案例是绕不开的话题。这本书的习题部分,大部分集中在对基本概念的记忆和公式的简单套用上,缺少那种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进行复杂计算和判断的综合性大题。这使得我们在学习完一个章节后,虽然能“算”出一些结果,但对于如何将这些计算转化为实际的工程决策,仍然感到迷茫。真正的学习往往发生在解决那些“边界模糊”的问题上,而不是标准化的教科书习题。案例分析方面,我希望看到的是近十年内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电网故障分析与处理过程,但书中提供的案例大多较为陈旧,缺乏与现代电网故障特征(例如高次谐波干扰、复杂的暂态启动)的关联性。如果能在每章末尾增加“工程启示”或“现场疑难解答”板块,哪怕只是几个简短的思考题,都会极大地提升教材的实战价值和读者的参与感。
评分深入阅读的体验:结构与逻辑的挑战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关注这本书的叙事逻辑和章节编排。坦白讲,初期的章节划分感觉略显传统,章节间的过渡不够平滑,像是把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讲稿拼凑在一起。特别是涉及到调度自动化和控制策略的部分,逻辑跳跃性比较大。我发现,当你试图从一个章节深入理解某个控制算法时,常常需要频繁地翻阅前面关于系统建模的基础章节,这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流畅性。如果能有一个更清晰的“主线”,比如以“安全运行”或“经济调度”为核心,将各个技术模块串联起来,效果应该会好很多。此外,书中配图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有些关键的拓扑图和结构示意图不够清晰,细节模糊,这对于理解复杂的控制回路来说是个不小的障碍。我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更清晰的版本来辅助理解,这对于一本规划教材来说,实在是不该发生的情况。希望未来的修订版能在图文的清晰度和逻辑的连贯性上做更精细的打磨。
评分初识电力系统自动化:我的疑惑与期待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带着很多问号的。毕竟,电力系统这个领域本身就够复杂了,再加上“十二五”、“十一五”这些时间戳,总感觉内容会不会有点跟不上时代?我尤其关心的是,它在介绍那些核心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时,到底是以理论推导为主,还是更侧重于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我希望看到的是,不仅仅是公式的堆砌,而是能将那些抽象的电气原理,通过生动的、带有实际背景的例子展现出来。比如,在讲故障录波和暂态过程分析时,能不能多一些接近真实电网运行场景的仿真数据和波形图?说实话,很多教材在这方面总是蜻蜓点水,让人读起来总觉得隔着一层纱。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毕竟,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踏入电力行业的人来说,现场的经验比书本上的完美模型重要得多。如果它能在对老旧设备进行介绍的同时,也清晰地勾勒出向智能电网和柔性直流输电等新技术的演进路径,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可估量了。我希望它是一本能“落地”的教材,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宝典。
评分长度在5-200个字之间 填写您对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该商品或某功能为您带来的帮助,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多可输入200字
评分远动方面不多的几本书之一,还好
评分讲解细致入微生动形象!
评分商品很给力值得推荐哦哦
评分是正版的,质量不错,发货也很快,很满意!
评分好东西 给力 搞活动买的 可能活动参加太充分 不让我领券了
评分单位集体购,都很不错,送货快,有发票
评分给公司买的书,是正版,很新!一直相信京东!
评分¥21.4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