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册)(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化工原理(下册)(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霄,何潮洪 编
图书标签:
  • 化工原理
  • 化工
  • 化学工程
  • 传热
  • 传质
  • 化学反应工程
  • 分离工程
  • 高等教育
  • 教材
  • 规划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191519
版次:2
商品编码:1102973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4
字数:39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工原理(下册)(第2版)》特色:
   重点论述化学工程中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介绍相关质量传递过程基础,兼顾“单元操作”与“传递基础”的有机结合
   强调基本原理的阐述及其实际应用,阐述严谨,注重工程观念的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配套:电子课件(可免费赠送),教学辅导书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工原理(下册)(第2版)》由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院校的有关教师共同编写,是浙江大学等院校的专业基础课教材。本书是在《化工原理》(科学出版社,2001年)使用多年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修订再版的。本书重视基本概念,阐述力求严谨,且注重对实际应用与工程观念的培养。在内容上重点论述化学工程中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相关的传递过程基础。本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包括绪论、流体力学基础、流体输送机械、机械分离与同体流态化、热量传递基础、传热过程计算与换热器、蒸发等7部分;下册包括质量传递基础、气体吸收、蒸馏、气一液传质设备、液一液萃取和同一液萃取、干燥、其他分离过程等7部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工原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化工部门从事研究、设计与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7章 质量传递基础
7.1 概述
7.1.1 化工生产中的传质过程
7.1.2 相组成的表示法

7.2 分子传质
7.2.1 菲克定律
7.2.2 扩散系数

7.3 一维稳定分子扩散
7.3.1 无化学反应的一维稳定分子扩散
7.3.2 伴有化学反应的稳定分子扩散

7.4 对流传质
7.4.1 对流传质系数及相关重要准数
7.4.2 对流传质系数的关联式

7.5 传质设备简介
7.5.1 填料塔
7.5.2 板式塔
主要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习题

第8章 气体吸收
8.1 概述
8.1.1 气体吸收在化工中的应用
8.1.2 吸收过程分类
8.1.3 工业吸收过程

8.2 吸收过程相平衡基础
8.2.1 气一液相平衡关系
8.2.2 亨利定律

8.3 吸收过程模型及传质速率方程
8.3.1 双膜模型在吸收中的应用
8.3.2 传质速率方程

8.4 吸收塔计算
8.4.1 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8.4.2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8.4.3 低浓度气体吸收时的填料层高度
8.4.4 填料塔的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分析
8.4.5 高浓度气体吸收时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8.4.6 塔板数
8.4.7 脱吸

8.5 其他类型吸收
8.5.1 多组分吸收
8.5.2 化学吸收
8.5.3 非等温吸收
主要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习题

第9章 蒸馏
9.1 概述
9.2 二元物系的气一液相平衡
9.2.1 理想物系的气液平衡
9.2.2 挥发度和相对挥发度
9.2.3 非理想物系的气一液平衡

9.3 蒸馏方式
9.3.1 简单蒸馏
9.3.2 平衡蒸馏
9.3.3 精馏

9.4 二元连续精馏的分析和计算
9.4.1 全塔物料衡算
9.4.2 操作线方程
9.4.3 加料线方程
9.4.4 精馏塔的设计型计算
9.4.5 精馏塔的操作型分析和计算
9.4.6 二元连续精馏的其他流程
9.5 其他精馏方式
……
第10章 气-液传质设备
第11章 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
第12章 干燥
第13章 其他分离过程

前言/序言


《精细化工工艺学》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系统阐述精细化工领域的核心概念、关键工艺和前沿技术,为化学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内容涵盖了精细化工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在医药、农药、染料、涂料、电子化学品、催化剂、表面活性剂等主要领域的生产工艺。 第一部分:精细化工基础 绪论: 详细介绍精细化工的产业地位、发展趋势,与基础化工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分析了精细化工产品高附加值、强技术密集、多品种小批量等特性。 精细化工单元操作: 深入讲解了在精细化工生产中常用的特殊单元操作,如萃取、吸附、膜分离、结晶、干燥、粉碎与筛分等。结合具体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实例,阐释了这些操作在产品分离、提纯和形态控制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了不同操作参数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影响。 第二部分:精细化工主要领域工艺 医药化工: 重点介绍原料药和药物中间体的合成工艺。涵盖了抗生素、维生素、甾体激素、氨基酸等重要医药产品的生产路线,以及手性合成、生物催化等现代医药合成技术。分析了反应条件控制、产物分离纯化、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重要性。 农药化工: 介绍各类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分子结构特点、作用机理和生产工艺。详细阐述了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杂环类等农药的合成方法,以及助剂的配制和应用。强调了绿色农药的开发和生产环保的重要性。 染料与颜料化工: 阐述染料和颜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它们在纺织、涂料、塑料等行业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偶氮染料、蒽醌染料、酞菁颜料等大宗产品的合成工艺,以及功能性染料、高性能颜料的最新发展。 表面活性剂化工: 讲解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结构、性质及其在洗涤、乳化、分散、发泡等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以及生物可降解表面活性剂和特种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电子化学品化工: 介绍用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化学品,如半导体材料、液晶材料、光刻胶、电子气体等的制备工艺。分析了电子化学品高纯度、高性能的要求,以及其生产过程中的特殊技术挑战。 催化剂化工: 阐述催化剂在现代化学工业中的核心地位。重点介绍均相催化剂和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改性和应用。涵盖了多相催化、有机金属催化、生物催化等前沿催化技术,并结合具体工业催化过程进行讲解。 香精香料化工: 介绍天然和合成香精香料的成分、性能和制备工艺。重点阐述了酯类、醇类、醛酮类、酚类等主要香料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调香技术和应用。 涂料与油墨化工: 讲解涂料和油墨的组成、性能和生产工艺。介绍树脂、颜料、填料、溶剂、助剂等主要组分的选择与应用,以及水性涂料、粉末涂料、UV固化涂料等环保型涂料的开发。 第三部分:精细化工工艺设计与优化 反应器选型与设计: 结合精细化工产品的特点,讲解间歇反应器、连续搅拌釜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等各类反应器的适用范围、设计要点和操作优化。 分离纯化工艺设计: 针对精细化工产品多样化的分离纯化需求,系统介绍蒸馏、萃取、结晶、吸附、膜分离等单元操作在工艺设计中的集成应用。探讨多级分离、连续化操作以及节能降耗的设计策略。 过程安全与环境保护: 强调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介绍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反应风险评估、安全防护措施、“三废”处理技术以及清洁生产理念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 工艺优化与控制: 探讨如何通过参数优化、过程强化、自动化控制等手段提高精细化工生产的效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介绍先进的过程控制策略和建模仿真技术。 第四部分:精细化工发展趋势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深入探讨绿色化学原理在精细化工中的实践,包括原子经济性、可再生原料利用、环境友好型工艺开发等。 生物精细化工: 介绍生物技术在精细化学品生产中的应用,如生物发酵、酶催化、基因工程等。 新材料与高端化学品: 关注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聚合物等新兴领域精细化学品的开发与应用。 本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精细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精细化工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书中对现实世界中化工过程的引入,让我对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并没有将化工原理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是大量引用了工业生产中的实际案例,例如炼油、制药、食品加工等。通过这些鲜活的例子,我能够看到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并且理解到化工原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我开始能够将书本上的公式和概念,与我所观察到的工业生产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一种融会贯通的学习体验。

评分

本书的语言风格十分吸引我,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充满了启发性和引导性。作者没有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清晰、流畅、富有逻辑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概念。即使是对于一些初学者可能觉得难以理解的公式推导,书中也会给出详细的解释和补充说明,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耳边娓娓道来,循循善诱。我曾经尝试阅读过其他一些化工原理的教材,但很多都因为语言过于艰深而让我望而却步。而这本书,则让我感觉学习过程是如此的顺畅和愉快。作者的遣词造句,不仅传递了知识,更传递了一种对科学探索的热情,让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力量。

评分

作为一名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理论知识的扎实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对每一个概念的定义、推导过程都进行了严谨的论述,并且给出了详细的数学证明。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公式的来源和意义的阐释,让我能够深刻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本质,而不是死记硬背。此外,书中的例题设计也十分巧妙,既有基础概念的巩固,也有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能够有效地检验我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每一次完成书中的例题,都让我对相关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强的信心。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为我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堪称卓越,纸张厚实,触感温润,即使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惫。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过多的花哨元素,却透着一股沉静的书卷气,非常符合化工原理这类严谨学科的调性。内页排版清晰合理,文字大小适中,疏密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公式推导和图表绘制更是精益求精,线条流畅,标注清晰,让复杂的概念和过程一目了然。我尤其欣赏其在细节之处的处理,比如页眉页脚的设计,既有品牌标识,又不干扰阅读,细节体现了出版社对品质的追求。装帧牢固,无论怎么翻阅,书脊都能够平整展开,不像有些教材,没翻几下就散架,影响使用体验。这样的印刷和装帧,不仅赏心悦目,更能极大地提升学习的效率和乐趣,让人忍不住想要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每一个知识点。

评分

这本书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上做得非常到位。它涵盖了化工原理的核心内容,并且在某些专题的论述上,还进行了深入的拓展。无论是物质的衡算、能量的衡算,还是单元操作中的传质、传热、流体流动等,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过程强化”和“绿色化工”等新兴领域的提及,这让我能够了解到化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这种全面而深入的知识覆盖,为我构建了一个扎实的化工原理知识体系,为我未来更深入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必须赞扬这本书在图文结合上的高明之处。书中的插图和图表并非简单的示意,而是经过精心设计,能够直观、准确地传达信息。无论是复杂的反应器模型,还是精密的传质传热过程示意图,都画得栩栩如生,并且标注清晰,让人一目了然。这些图表不仅是文字的补充,更是理解和记忆的关键辅助。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动态过程的图示,能够帮助我清晰地把握变化趋势和关键节点。例如,在描述压降变化时,书中使用的图表就非常形象,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不同工况下的影响。这种“图文并茂”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掌握。

评分

书中的习题设计独具匠心,涵盖了从基础巩固到综合应用等多个层次。每章末的习题不仅能够帮助我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能够引导我思考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习题甚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我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分析和推理,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我非常喜欢书中一些开放性的习题,它们没有固定的答案,而是鼓励我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这种方式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通过反复练习这些习题,我能够深刻理解知识的应用场景,并逐步建立起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评分

在内容呈现方面,这本书巧妙地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程应用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学魅力。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仅仅罗列枯燥的公式和定理,而是通过大量详实的案例分析,将理论的“为什么”和“怎么用”都讲得明明白白。每一个章节的开头,都会引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实际问题,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入相关的原理,直到最终找到解决方案。这种“问题驱动”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让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和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某些关键概念的深入剖析,例如流体阻力,它不仅解释了阻力产生的原因,还细致地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阻力的影响,并提供了多种减少阻力的方法,这些都是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知识。

评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的百科全书。它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融入了一些对行业发展、科学研究的思考和展望。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被书中对某个技术突破的介绍,或者对某个科学问题的探讨所吸引,从而激发出我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的兴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让我不仅仅局限于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探索更广阔的科学世界。我常常在读完一章后,会联想到与之相关的科学史、技术革新,甚至是一些哲学层面的思考。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无限可能。

评分

本书的章节安排逻辑性极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它并没有一股脑地将所有内容堆砌在一起,而是将不同的知识点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学习脉络。从最基础的单元操作开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系统分析。这种由浅入深的编排方式,使得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到游刃有余,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而不是感到迷茫和混乱。尤其是在处理多个概念相互关联的章节时,作者会非常清晰地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让我能够建立起全局观,理解整体的学科框架。这种优秀的组织结构,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让我能够事半功倍。

评分

还不错吧。应该是正版的

评分

很不错啊,开学应该早点买书的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很不错,考研必备书籍,刚到手。是正版,还没开始看呢!

评分

好好好~~~~~~~~

评分

考研英语的辅导书《2014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试卷版2005-2013)赠:难句分析与佳句模仿+大纲词汇宝典》自2011年9月正式出版以来,累计销售已经达到7万册,对基础薄弱考生的英语复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编辑部决定在该书的基础上推出“考研英语基础复习”系列图书: (1)真题:《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基础版)。该部分试题难度比较接近现有的真题,与六级考试的难度相当,适合那些基础比较薄弱对考研英语分数要求不高(40分至55分之间)的读者使用,如部分理工科专业、艺术类专业、体育类专业。 (2)词汇:《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词汇注释与长难句分析》(基础版)。重点分析历年考研英语中已经考查过的真题词汇。在对真题词汇注释中,着重加强对熟词僻意的分析和掌握,同时辅以词根词缀的讲解帮助考生记忆真题词汇。 (3)阅读:《考研英语题源外刊超精读60篇》(基础版)。通过对近几年真题题源外刊的统计和分析,按照热点话题精选60篇文章。从篇章段落的关键词开始,着重分析句际逻辑关系,熟悉英美文章的思维方式和论证结构,最终达到对文章篇章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4)语法:《考研英语语法精讲》(基础版)。着重从阅读、语篇衔接、翻译、写作四个方面分析考研英语语法结构,有助于掌握文章中的长难句,同时,也有利于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 二、关于《2014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基础版)(1997-2004)》的编辑特色 (1)语篇结构分析。 所谓的“语篇分析”就是指:由“词汇”开始,进而到“句子”,最后到“段落”。语言有温度,字词传冷暖。词语,貌似静止,实则动态。欣赏语言之美,需要走进词语的内心世界,触摸词语的温度,点燃词语的亮度,开掘词语的深度,从而开发一个广袤无垠的世界,发现一个神奇绚烂的天堂。编辑部自2009年开始语篇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已经在语篇分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词汇注释与难句分析。 在词汇注释方面不仅仅列出了该词汇在句中的含义,而且对该词汇的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均进行了注释,对有些词汇我们还列出了该词的词根以及记忆方法。 在难句分析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双色印刷的优势,把真题长难句用图解的方式进行分析,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形象地分清句子的成分与结构。同时,对句子结构中的重点语法和特殊用法进行了重点注释和说明。

评分

很好很快的

评分

还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