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分好类 超好背10000韩语单词口袋书
作 者:耿小辉 昂秀外语教学研究组 编, 李京花 (韩)李奉圭 (韩)李妍周 著
I S B N:9787500144854
出 版 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6年4月 版 次:1
印刷时间:2016-4-1 印 次:1
字 数:
页 数:
开 本:32开
包 装:平装
原 价:36.8元
重 量:克
我希望一本入门级别的词汇书,能够提供一些面向现代韩语生活场景的“热词”或者“流行语”的收录。毕竟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和理解当代文化。然而,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传统的基础词汇,这当然是打基础的基石,无可厚非。但当我尝试用它来辅助我看一些近期的韩剧或者网络帖子时,发现很多高频出现的,虽然不复杂但极具时代特色的词汇,它要么没有收录,要么就是标注的例句过于陈旧,缺乏现代感。语言是活的,尤其是在韩国这样一个文化更新速度极快的国家。一本号称“必备”的工具书,如果不能紧跟时代,及时更新那些反映当下社会情绪和交流习惯的词汇,它的“必备性”就会大打折扣。总的来说,它在“量”的积累上是足够的,但在“质”的提炼和“应用”的引导上,留下了太多的空白,需要学习者自己去弥补,这对于时间宝贵的自学者来说,无疑增加了额外的摸索成本。
评分这本号称“分好类、超好背”的韩语词汇书,我入手大概有一个月了,说实话,初衷是想找本能快速扫盲、应对日常会话的工具书。打开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密集的排版,确实,10000个单词的量摆在那里,视觉冲击力是有的。它试图通过某种分类逻辑把这些词汇串联起来,但实际效果嘛,有点一言难尽。比如,我发现它在某些主题下的词汇划分,对于一个零基础的学习者来说,区分度并不明显,很多看似相关的词放在一起,反而增加了记忆的负担。我尝试过按照书里的顺序背诵,但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记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怪圈。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口袋书”设计,携带是方便了,但这也意味着版式必须极其紧凑,导致例句的选择非常简短,很多时候,一个孤立的词汇和它那句短到几乎没有语境的例句,在我脑海里就是一团模糊的影子,无法形成有效的记忆锚点。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那种结合情景对话,或者至少是能提供一些记忆技巧的辅助内容,但这本书似乎更倾向于“堆砌”词汇量,把核心功能完全押注在“量大管饱”上。对于想打下扎实基础的人来说,这种纯粹的词汇罗列,可能不是最高效的入门途径。
评分从排版设计上来说,这本书的设计思路似乎是“信息最大化”。黑白印刷,字体不算小,但为了塞进海量的词汇,排版显得非常拥挤。初看之下,确实感觉“内容很丰富”,但实际翻阅时,眼睛很容易疲劳。我特别关注了它对韩语特有语素的标注情况,比如表示“程度”的副词,或者表示“感情色彩”的助词等。理想中的工具书,会把这些功能性词汇单独拎出来,进行系统性的对比讲解,因为这些词汇是韩语表达的灵魂。但这本书里,这些重要的“语感”词汇,仅仅是零散地分布在各自的主题分类下,缺乏一个宏观的梳理。例如,“虽然…但是…”的几种表达方式,如果能集中对比一下它们的细微差别,对提高写作和口语的准确性帮助巨大,但这本书只是简单地列出了几种不同的表达,没有深入挖掘其语用环境的差异。这使得它更像是一本词汇的“库存清单”,而非能切实帮助你“使用”韩语的“工具”。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分好类 超好背10000韩语单词口袋书》是冲着“入门教材必备词汇工具书”这个定位去的,希望能有一套清晰的、引导式的学习路径。然而,实际使用体验下来,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词汇的“词典式”汇编,而不是“教材”。书里对词性的标注还算清晰,发音符号(罗马音标)也基本准确,但关键的“好背”环节,似乎做得不够深入。所谓“分好类”,在我看来,更多的是机械性的划分,比如“食物类”、“天气类”,这种划分在初级阶段的实用性有限。真正难的是那些抽象词汇、惯用表达和动词变位后的形态变化,这本书里对这些高频难点词的讲解非常简略,几乎没有提供任何记忆窍门或联想辅助。比如一个韩语动词,它只给出了原形和一两个例句,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将这个原形灵活运用到句子中,如何应对敬语和非敬语的变化,书里没有给出任何指导性的说明。这种教学上的“留白”,使得学习者很容易在背诵完单词后,面对实际阅读或听力材料时,依然感到无从下手,完全无法体会到“工具书”应有的辅助学习功能。
评分我这人比较固执,既然买了,就得把它用完。我尝试过用它来做早晨出门前快速复习的材料,毕竟它便携。但每当我翻到中间靠后的部分,那种强烈的挫败感就涌上来了。10000个词的体量,即便是按照最乐观的估计,每天背100个新词,也需要三个月才能过一遍。更别提遗忘曲线的问题了。这本书的特点是,它似乎默认学习者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自律性和对韩语结构的整体认知能力,它直接把“成品”抛给你,让你自己去“消化”。对于我这种需要一点点引导,喜欢有对照解释、有知识点串联的“填鸭式”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留白太多了。它的内容密度极高,很多页面的边距小得可怜,这让我怀疑它是否真的适合“口袋携带”后进行反复查阅和勾画标记。每次我试着在上面划重点或写笔记,都感觉空间严重不足,使得这本书的互动性和个性化学习潜力被大大削弱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