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成语辞典(拉丁·英·汉语并列)

拉丁成语辞典(拉丁·英·汉语并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拉丁语
  • 成语
  • 词典
  • 语言学
  • 翻译
  • 工具书
  • 学习
  • 参考
  • 古典文化
  • 拉丁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全新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ISBN:9787801237972
版次:1
商品编码:1105476361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宗教研究在21世纪的中国正步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其学术之探讨既在扩大其广度,亦正体现出其深度。这种发展态势使宗教学作为一门独立自存的人文学科体系而真正得以在华夏亮相。本辞典包括几千条拉丁语成语、格言、谚语、俗语、引语和术语,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是法学、西方哲学、逻辑学、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基督宗教、教父学、经院神学和圣经学,可称为欧洲古典智慧的一个小宝库。

内容简介

宗教研究在21世纪的中国正步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其学术之探讨既在扩大其广度,亦正体现出其深度。这种发展态势使宗教学作为了门独立自存的人文学科体系而真正得以在华夏亮相。
本辞典包括几千条拉丁语成语、格言、谚语、俗语、引语和术语,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是法学、西方哲学、逻辑学、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基督宗教、教父学、经院神学和圣经学,可称为欧洲古典智慧的一个小宝库。
在汉语的文化界中,汉语成语方面的辞典相当多,但很少有关西方传统成语和格言的辞典。我希望这部辞典能够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提高汉语学术界对于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认识。

目录

总序
自序
关于本辞典的用法
第 部:逻辑学Logica
第二部:法律Lex
第三部:宗教Religio
第四部:荟萃Varia
第五部:哲人Sapientes
第六部:圣经Scriptura
总索引General Index
分类索引Thematic Index
拉丁语小辞典Basic Vocabulary,Latin
希腊语小辞典Basic Vocabulary,Greek
世界思想的源流:古希腊哲学史纲 导言 人类文明的璀璨星河中,古希腊哲学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它不仅奠定了西方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基石,更以其深刻的思想穿透时空,至今仍对现代思想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书旨在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清晰、详尽的古希腊哲学发展脉络图,深入剖析各个时期、各派思想家的核心观点、论证逻辑及其对后世文明的复杂遗产。我们力求超越简单的概念罗列,而是将哲学置于其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展现其如何回应时代挑战,并在与自然、城邦及神话的对话中逐步自我确立。 第一部分:自然哲学的黎明——米利都学派与早期探索 人类对世界的困惑始于对“本源”(arche)的追问。在爱奥尼亚的商业中心米利都,首批哲学家开始挣脱神话的束缚,尝试用理性的、可观察的自然元素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构成。 泰勒斯(Thales):水是万物的本原。 他的洞见不在于“水”这一物质的确定性,而在于他提出了“一”的原则——即万物皆源于某一单一实在的观念。此外,他对几何学的贡献和对日食的预测,标志着观察与逻辑推理的结合。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无限者(apeiron)。 他超越了泰勒斯的具体物质,提出本原是无定形、无限且永恒的“无定形者”。这标志着哲学从具象思想到抽象思维的重大飞跃,引入了对“可能性”的深刻认识。 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气是本原。 他试图调和前两者的观点,认为气可以通过凝结和稀薄化,转化为水、土等其他物质,提供了一种初步的物质形态变化机制。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的神秘与和谐。 这一学派将关注点从物质转向了形式和关系。他们坚信“万物皆数”,强调比例、和谐与整数在宇宙结构中的核心地位。这不仅是形而上学的声明,更是将数学提升到形而上学高度的里程碑,影响了后来的柏拉图主义。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变动不居的逻各斯。 他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概括了其核心思想:变化是宇宙的绝对实在。他引入了“逻各斯”(Logos)的概念——宇宙的内在秩序、理性法则,即便在永恒的斗争(对立面统一)中,也存在着支配一切的规律。 爱利亚学派:静止与存在的坚守。 与赫拉克利特的动感世界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门尼德(Parmenides)的学说。他通过严密的逻辑推导得出结论:存在是唯一真实的,它是不生不灭、不可分割、永恒静止的。变化和运动是感官的幻觉。这迫使后来的哲学家必须解决“存在与非存在”、“一与多”之间的矛盾。芝诺(Zeno)的悖论群(如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正是为了论证巴门尼德的“静止性”的逻辑必然性。 多元论者与原子论的兴起: 为了调和赫拉克利特的流动性与巴门尼德的永恒性,哲学家们开始提出多种基本元素。恩培多克勒提出“四根”(土、气、火、水),并引入“爱”与“恨”作为驱动力。阿那萨戈拉则提出了“种子”(spermata)和支配万物的“心智”(Nous)。最终,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创立了原子论,认为世界由不可分割、永恒不变的原子和空隙构成。这是对自然现象最彻底的机械唯物主义解释。 第二部分:转向人类自身——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革命 随着雅典民主的成熟和城邦生活的复杂化,哲学焦点从宇宙论转向了伦理学、政治学和知识论。 智者学派(Sophists):实用主义的兴起。 智者们是游动的教师,教授修辞学、辩论术和政治技巧,以帮助公民在民主议会中取得成功。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彻底的相对主义,挑战了客观真理的存在。高尔吉亚则进一步走向虚无主义,质疑知识、语言和实在之间的关联。 苏格拉底(Socrates):伦理学的觉醒。 苏格拉底是雅典哲学的中心人物,他拒绝收取学费,将哲学带入了市井广场。他确信“德行即知识”,认为无人自愿作恶,恶行源于无知。他使用著名的“产婆术”(elenchus)——通过不断的提问和反驳,帮助他人认识到自身的无知,从而激发对真善美的内在追求。他关注的是灵魂的完善,为后世的伦理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部分:古典的巅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体系构建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两座高峰,他们分别代表了理想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两种根本取向,并构建了影响深远的宏大哲学体系。 柏拉图(Plato):理念世界的建构。 继承并超越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柏拉图构建了二元论的宇宙观:可感世界(现象界,变化、不完美)与可知世界(理念界,永恒、完美、真理的本体)。理念(Forms),如“美本身”、“善的理念”,是客观存在的原型。知识的获得不是感官经验,而是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anamnesis)。在政治哲学上,他在《理想国》中描绘了一个由哲人王统治的等级森严的城邦,强调正义在于各司其职。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经验世界的系统化。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采取了更为经验和系统的研究方法。他反对将理念与实体分离,主张实体(ousia)是感性事物个体。他发展了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来解释事物的变化和本质。他开创了逻辑学(三段论是其核心),并在形而上学(探究“存在之为存在”)、伦理学(追求幸福与中道原则)、政治学和物理学等领域奠定了学科的雏形。他的“潜能与实现”概念,精妙地解释了变化的过程。 第四部分:希腊化时代的哲学——寻求心灵的安宁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打破了城邦的独立性,世界进入了广阔而动荡的希腊化时代。哲学关注点从城邦的完善转向了个体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中获得心灵的宁静(ataraxia)。 斯多葛学派(Stoicism):理性与宿命。 斯多葛学派强调宇宙由逻各斯(普遍理性或天命)所支配。真正的善在于顺应自然,即按照理性来生活。他们主张克制欲望,培养对外界不可控事件的冷漠(apatheia,不动心),因为只有德行是唯一的好东西。 伊壁鸠鲁学派(Epicureanism):快乐的计算。 伊壁鸠鲁追求的“快乐”并非放纵,而是消除痛苦和恐惧后的宁静状态(ataraxia)。他们认为恐惧神祇和死亡是最大的痛苦根源。通过原子论来消除对神灵干预的恐惧,并通过审慎的生活选择,追求身体的无痛苦(aponia)和心灵的安宁。 怀疑主义(Skepticism):悬置判断。 怀疑主义者(如皮浪)认为,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无法获得确切的知识。因此,最明智的做法是悬置判断(epochē),不持任何确信,从而避免判断失误带来的烦恼,达到心灵的平静。 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宗教化的哲学。 普罗提诺(Plotinus)集古希腊哲学之大成,将柏拉图的理念论推向神秘主义高峰。他提出了“太一”(The One)的概念,它是超越一切存在和言说的绝对源头,万物通过“流溢”(emanation)的方式从太一生成,依次为“流溢之智”(Nous)和“灵魂”(Soul)。人类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冥想和禁欲,实现与“太一”的神秘结合。 结语 古希腊哲学为人类提供了一套强大的理性工具箱,它探索了从宇宙本源到道德实践的每一个领域。它教会了我们质疑、系统思考和对“好生活”的严肃探究,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至今仍是我们理解自身和世界不可或缺的参照系。本书将引领读者深入其核心文本,领略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智力探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强调其作为辅助教材的巨大潜力,尤其对于学习拉丁文的初学者而言,这本书简直是“救星”般的存在。许多入门教材在教授拉丁语时,往往侧重于语法和词汇的拆解,却鲜有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展示它们在实际文化语境中是如何运用的。这本辞典则巧妙地弥补了这一空白。当你学到一个新的动词或形容词时,翻阅到包含该词的成语,你不仅记住了它的意思,更直观地理解了它在那个特定语境下的“力量感”和“语气”。这种在具体应用中学习抽象知识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记忆效率和理解的深度。此外,对于那些希望提升自己“文化素养”的职场人士来说,能够恰当地引用一句拉丁成语,往往能立刻提升对话的层次感和说服力。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语料库,让我们能够自信地将这些古典智慧融入现代的交流之中,它培养的不仅是查词能力,更是一种深厚的文化自信。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为我这种古典文学爱好者量身定做的。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墨绿色调,配以烫金的拉丁文和中文标题,那种厚重感和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立刻就能感受到它内容的丰富与严谨。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泛黄纸张,而是略带米色的高品质铜版纸,印刷的字体清晰锐利,拉丁字母和中文字体的搭配非常和谐,排版疏密有致,即便需要长时间查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语种的标注方式,拉丁文原文、英文释义和中文译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中间的间隔处理得恰到好处,避免了信息过于拥挤的感觉。可以看得出,出版方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倾注了心血,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这种对实体书质感的执着追求,在现在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让人更愿意捧在手中,慢慢品味那些穿越千年的智慧结晶。我甚至会不经意地摩挲封面,仿佛能从中感受到过去学者们对知识的敬畏与热爱。

评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的检索系统设计,这简直是为急需查找特定表达的用户设计的“导航系统”。我发现它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按拉丁字母顺序排列的索引上,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智能的主题分类索引。比如,当你搜索与“荣誉”、“正义”或“时间流逝”相关的表达时,你可以直接跳到相应的主题区块,快速浏览相关的拉丁成语及其多重释义。这种分类方式,对于进行学术论文写作或者需要引用权威表达的场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很多时候,我们心中对某个概念有所感悟,但具体用哪个拉丁语短句来概括最合适,就会陷入沉思。这本书的分类索引恰恰弥补了这种“意在言外”的检索需求。而且,每一个词条的篇幅都控制得恰到好处,信息密度高,但又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完全没有传统大部头工具书那种望而生畏的压迫感。

评分

从一个对语言学抱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乎“工具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份关于西方文化基因的“密码本”。拉丁语作为“死语”,其魅力恰恰在于它作为欧洲文明基石的地位,渗透在法律、医学、神学乃至现代科学的每一个角落。通过研读这些成语,我仿佛能听到古罗马先贤们的声音,他们的世界观、他们的道德准则,都在这些精炼的短语中得到了完美的凝练。特别是对那些结构复杂、含义多义的短语,作者团队提供的不同历史时期可能存在的细微语义差别进行了探讨,这为我们理解西方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提供了绝佳的微观切入点。这种对知识的深度挖掘,让我对“西方人是如何思考的”这个问题有了更具体、更形象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层面。它激发了我去追溯每一个成语的源头,去探究它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演变,这种学习的乐趣是其他任何单一语言词典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跨文化交流工作的专业人士,我最看重的是工具书的实用性和准确性,而这本《拉丁成语辞典》在这一点上,无疑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高度。它收录的成语和格言的选取标准非常高,并非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简单词汇堆砌,而是精选了那些在西方哲学、法律、文学乃至日常交流中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经典表达。我过去在翻译一些古籍文本时,常常为那些拉丁语的意境难以完美传达而苦恼,但这本书提供的多层次解释,特别是它对文化背景的深入剖析,极大地帮助我捕捉到了那些隐藏在字面之下的深层含义。英文释义的处理也极为精妙,它不仅提供了直译,更提供了在现代英语语境下的功能性对等表达,这对于我进行实时口译工作时,快速找到“最佳替代语”至关重要。这种三语对照的严谨框架,构建了一个高效的知识桥梁,让原本遥远的古典智慧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提升了我工作的效率和深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