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掌握大量的敘述技巧是通往成功的關鍵所在。此外,還要有一定的小說理論,以免犯下緻命的錯誤。《創意寫作書係·故事技巧:敘事性非虛構文學寫作指南》作者從常年編輯工作經曆以及寫作教學經驗齣發,寫成此書,既有基本的小說理論和寫作技巧,又有實用的敘述方法,還讓讀者從編輯的角度看自己的書稿。本書不但適閤給想寫小說的人讀,也適閤給記者等文字工作者看。
作者簡介
傑剋·哈特,曾任《俄勒岡報》主編兼寫作指導。獲美國報紙新聞編輯協會授予的國傢教學奬、威斯康辛大學服務奬,以錶彰他在新聞寫作教學工作上的突齣貢獻。哈特還在六所大學任教,是俄勒岡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魯爾特聘教授。著有《作傢養成記》。
目錄
第一章 故事
故事觀念根深蒂固
故事的根基
故事的影響
第二章 結構
構思結構
設計圖
敘事弧綫
1.闡述
2.上升動作
3.危機
4.高潮
5.下降動作/結局
第三章 視角
視角人物
第一人稱
第二人稱
第三人稱
立足點
距離
第四章 聲音和風格
程式化聲音
第一人稱和聲音
作者形象和立足點
聲音和風格
隱喻風格
形成風格
第五章 人物
現實世界人物的崛起
欲望
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直接和間接的人物塑造
外錶
動作、錶達和習性
身份標識
言語
奇聞趣事
人物塑造的目的
第六章 場景
挖掘內在的場景
選擇場景
報道場景
透露真情的細節
集體細節
空間
確立鏡頭
結構
氛圍
布景
賦予場景生命力
場景的構建
第七章 動作
敘事導語
持續的動作
動作語言
主動語態
時態
虛詞
跨越開始
時間標記
節奏
闡述
第一手的動作
第八章 對話
內心獨白
重構對白
第九章 主題
主題陳述
全身心投入
經久不衰的主題
尋找主題
第十章 報道
沉浸式報道
接近對象
觀察和重構敘事
采訪
人物、場景、動作和主題
識彆故事
第十一章 故事敘述
短篇故事敘述技巧
長篇故事敘述技巧
第十二章 釋義性敘事
第十三章 其他敘事技巧
小品文
書擋敘述
個人隨筆
專欄
第一人稱敘述
第十四章 道德準則
挑戰
背棄信仰
迴憶錄的道德準則
推測
齣示身份
沉浸
背叛
故事結構與風格
技巧
心靈的道德習慣
參考文獻
編後記
精彩書摘
譯者序
你現在翻開的,是一本關於敘事性非虛構文學的創作方法與技巧的書。韆萬不要被“敘事性非虛構”(narrativenonfiction)這個專有名詞嚇倒。相信我,這隻是翻譯的問題。原書作者在整本書中不厭其煩地使用這個名詞的全稱,所以譯本也要尊重原書作者對這個名詞的敬意。其實,讀者們大可不必傷腦筋,隻需把注意力落在“非虛構”三個字上麵就可以瞭。
簡單來說,文學作品可以用“虛構”與“非虛構”來兩分。所有的小說都在“虛構”與“非虛構”,或者在它們之間選擇自己的陣營。《哈利?波特》、《魔戒》、《暮光之城》都是虛構作品,因為現實中沒有可以不考慮就業問題的魔法學校,沒有精靈,高中女生更不可能在校園裏邂逅一位帥到爆的吸血鬼男生。更多的作品是處在虛構與非虛構之間,這個領域很廣闊,作傢最能發揮纔情,作品也不勝枚舉。當我們乘著想象的翅膀遨遊瞭一圈,迴到現實生活中,遺憾地發現,我們終究是生活在“非虛構”的世界。所以,我們需要“非虛構”文學來幫助我們更清醒地麵對現實,更勇敢地過好自己的人生。
“敘事性非虛構”作品就是中國讀者比較熟悉的報告文學、紀實文學這類說法。我們隻要稍稍迴憶一篇 叫做《為瞭六十一個階級兄弟》的文章,就能知道究竟什麼是“敘事性非虛構”作品。《為瞭六十一個階級兄弟》記述的是20世紀60年代發生在中國山西省平陸縣61位民工集體食物中毒的事件。它後來成為中國新聞寫作的範文,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影響瞭幾代人。我個人至今對這篇 文章 的閱讀體驗印象深刻:絕對是一口氣讀完。文章 的情節 扣人心弦,中毒、找藥品、調飛機,真可謂是步步驚心!這篇 文章 是那一冊語文課本裏最有意思的一課,每一遍重讀都有初讀時那樣的心跳。多年後,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清晰地記得是“六十一”個而不是“三十一”或“四十一”個階級兄弟吧。
非虛構故事的力量到底源於什麼?原書作者傑剋?哈特給齣的答案是源於真實。我們知道,非虛構故事寫的,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它發生在你我周圍,它觸目驚心。我們讀小說,看彆人的人生,過自己的人生;而讀非虛構小說,我們恐怕不能僅僅是看客,我們會擔心、會反思,也許某一天事情就會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該如何應對?這個世界實在是難以預料。幸好有非虛構作傢的存在,他們把這個真實世界中的真實故事記錄下來並深入到故事背後,挖掘齣可供我們參考藉鑒啓發深思的普遍真理,並假以高超的敘事技巧,寫成一個個願意讀、敢於讀的故事。瞭解這個世界的真相總是一件殘酷的事情。我們真誠地需要“非虛構”故事。
傑剋?哈特曾是美國《俄勒岡報》的主編,在新聞界摸爬滾打多年,積纍瞭大量的實戰經驗,並形成理論思考,他為美國非虛構文學的發展貢獻瞭很多,他在本書中無私地分享瞭畢生所學。有過考學經曆的人都知道,研究真題省時省力,乃製勝之關鍵。哈特在這本書中舉例的文章 就是我們需要下大力氣參透的“真題”,其中好幾篇 獲得過美國新聞界的最高奬項——普利策奬。仔細研讀這些文章,纔能真正領悟到敘事性非虛構文學的精髓所在。
哈特的筆調幽默風趣,他不僅幫你分析獲奬文章 的寫法,還詳細解讀瞭文章 誕生的全過程。中國的老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哈特就是在這裏教你如何打魚。他從故事醞釀的最開始講起,初稿、設計圖、搭建結構(甚至還體貼地教你怎麼打草稿),到實際寫作過程中種種故事元素(敘事技巧)的充分應用,再到後期進入編輯階段,一個半成品的故事在編輯手中會經曆什麼樣的命運,哈特都一一說到瞭。
近年來,創意寫作的話題很火爆,其宣傳口號“寫作人人可為”很應和草根心態。這部書,既是為那些新聞從業者而寫,更是為那些心中有夢想成為非虛構作傢的草根們而寫。請大膽相信,寫作確實人人可為,寫作技藝的增進有路可循,每個人都可以成就一個作傢的夢想!
本書翻譯分工如下:第一章 ~第十章,由葉青翻譯;第十一章 ~第十三章,由杜俊紅翻譯;第十四章,由葉青、曾軼峰翻譯。全書由曾軼峰譯校並統稿。譯文如有不當之處,還望讀者不吝指正。
前言/序言
《妙筆生花:敘事性非虛構的深度探索與實踐》 非虛構文學,顧名思義,是以真實事件、人物或現象為基礎的文學創作。然而,當“敘事性”這一維度被賦予,它便不再是枯燥的報告或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是躍升為一種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藝術形式。敘事性非虛構,以其獨特的魅力,將現實的重量與故事的溫度融為一體,讓讀者在閱讀真實的同時,體驗到情節的跌宕起伏、人物的喜怒哀樂,甚至在字裏行間感受到思想的激蕩與情感的共鳴。 本書《妙筆生花:敘事性非虛構的深度探索與實踐》正是緻力於為 aspiring 敘事性非虛構寫作者提供一套係統、深入且富有啓發性的指南。我們深知,優秀的敘事性非虛構作品,並非僅僅是對事實的忠實記錄,更是一種對現實的深度挖掘、對人性的精準洞察,以及對敘事技巧的巧妙運用。因此,本書從多個維度齣發,層層遞進,力求為讀者搭建一座通往精彩敘事非虛構寫作的堅實橋梁。 第一章:現實的土壤——挖掘故事的根基 任何成功的敘事性非虛構作品,都離不開堅實的現實基礎。本章將引導讀者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新聞事件中、個人經曆中,甚至曆史的塵埃中,敏銳地捕捉那些具有故事潛力的“火花”。我們將探討: 選題的藝術: 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篩選齣既有意義又具吸引力的主題?我們將分析不同類型敘事性非虛構作品(傳記、曆史事件、社會調查、個人紀實等)的選題特點,並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選題思路,幫助讀者找到那個讓你心潮澎湃、願意為之投入巨大精力去挖掘的“故事”。 事實的邊界與想象的空間: 敘事性非虛構的魅力在於其真實性,但真實並非僵化。本章將深入探討如何在忠實於事實的前提下,運用文學手法,填充細節,塑造人物,讓故事更加鮮活。我們將審視“閤理推測”、“場景再現”等技巧在敘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不失真的情況下,增強作品的感染力。 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紮實的研究是敘事性非虛構的骨架。我們將分享高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包括訪談技巧、文獻查閱、檔案挖掘、實地考察等。同時,我們也將強調如何辨彆信息的真僞,建立清晰的因果鏈條,確保故事的邏輯嚴謹。 第二章:靈魂的塑造——構建鮮活的人物群像 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離不開有血有肉的人物。敘事性非虛構中的人物,是真實存在的個體,他們的復雜性、矛盾性以及成長軌跡,正是故事最動人的部分。本章將聚焦於人物塑造的藝術: “看見”你的對象: 如何透過錶麵現象,深入瞭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動機、價值觀以及他們與環境的互動?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細緻的觀察、深入的訪談,以及對人物言行舉止的解讀,捕捉他們的獨特之處。 多棱鏡式的人物呈現: 真實的人物往往是復雜的,擁有多麵性。本章將探討如何運用多角度、多視點的敘事方式,展現人物的優點與缺點,成功與失敗,光明與陰影,從而塑造齣立體、可信的人物形象。 人物弧光: 偉大的故事往往伴隨著人物的成長與轉變。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敘事,展現人物在經曆事件後的思想變化、情感波動以及行為上的調整,構建引人注目的“人物弧光”,讓讀者感受到生命的張力。 配角的生命力: 並非隻有主角纔重要。本章還將探討如何賦予配角以生命力,讓他們不僅僅是主角的陪襯,而是成為構成故事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他們的存在與互動,豐富故事的層次。 第三章:敘事的經緯——編織引人入勝的情節 即便擁有再好的選題和鮮活的人物,缺乏精妙的敘事技巧,故事也可能黯然失色。本章將深入剖析敘事性非虛構的情節構建與推進: 敘事綫索的提取與組織: 如何從紛繁復雜的史實中,找到最核心、最能牽動人心的敘事綫索?我們將學習如何梳理時間綫、因果鏈,以及主題綫,構建清晰而富有邏輯的敘事框架。 開場的藝術——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開頭是故事的敲門磚。本章將探討不同風格的開場方式,如“懸念式開場”、“情境式開場”、“人物引入式開場”等,以及如何在第一時間抓住讀者的眼球,引發他們的好奇心。 節奏的掌控與張力的營造: 故事的起伏跌宕,離不開對敘事節奏的精準把握。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場景的切換、細節的堆砌、對話的運用,以及情節的設置,營造齣恰到好處的緊張感、期待感與驚喜感,讓讀者沉浸其中,欲罷不能。 衝突的運用與高潮的設置: 衝突是故事的靈魂。本章將深入分析不同類型的衝突(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內心等),以及如何將這些衝突層層遞進,最終導嚮故事的高潮,為讀者帶來情感的釋放與思想的啓迪。 結尾的力量——留下深刻的印記: 一個好的結尾,能夠讓故事的餘韻久久不散。我們將探討如何設計有力量的結尾,無論是意味深長的留白,還是發人深省的總結,都力求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第四章:語言的魔力——淬煉精準而富有錶現力的文字 文字是敘事性非虛構的載體,也是連接作者與讀者心靈的橋梁。本章將 focus 於語言的錘煉,讓文字發揮齣最大的錶現力: “看見”的文字: 如何用文字描繪齣逼真的場景,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我們將學習如何運用感官細節(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以及生動形象的比喻和象徵,將靜態的描述轉化為動態的畫麵。 對話的藝術: 對話是展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手段。本章將探討如何寫齣自然、真實、且富有深意的對話,讓人物的性格躍然紙上。 簡潔與精準的追求: 在敘事性非虛構中,每一句話都應有其存在的價值。我們將強調如何刪繁就textitg,用最簡潔、最精準的語言傳達最豐富的信息。 聲音與風格的建立: 每個作者都應擁有自己獨特的寫作聲音。本章將引導讀者探索和建立自己的寫作風格,無論是幽默風趣,還是嚴肅深刻,都力求形成鮮明的個人特色。 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適當的修辭手法,如隱喻、擬人、排比等,能夠極大地增強文字的錶現力和感染力。我們將學習如何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技巧,讓文字閃耀齣思想的光芒。 第五章:結構的智慧——安排敘事的宏觀藍圖 除瞭綫性敘事,非虛構文學還存在著豐富多樣的結構安排,能夠為故事帶來更深層次的意義和閱讀體驗。本章將探討: 非綫性敘事的可能性: 倒敘、插敘、平行敘事等非綫性結構,如何能夠更好地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或者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有趣的對比? 多視角敘事的探索: 采用不同人物的視角進行敘事,如何能夠帶來更全麵、更立體的人物理解,並引發讀者的思考? 實驗性結構與主題的融閤: 如何通過對敘事結構的創新性運用,來呼應作品的主題,並與讀者産生更深層次的互動? 信息層級的規劃: 在信息量巨大的非虛構作品中,如何閤理地規劃信息層級,引導讀者逐步深入,理解故事的精髓? 第六章:倫理的邊界——負責任的敘事實踐 敘事性非虛構作品的真實性,也帶來瞭相應的倫理責任。本章將重點討論: 尊重隱私與知情同意: 在涉及真實人物時,如何平衡新聞報道的公共利益與個人隱私的保護? 避免偏見與刻闆印象: 如何在敘事中保持客觀中立,避免帶有個人偏見或刻闆印象,公正地呈現事實與人物? 事實核查與責任感: 任何失實的信息都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本章將強調嚴格的事實核查流程,以及作者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平衡客觀與主觀: 敘事性非虛構並非冷冰冰的記錄,但如何以主觀的視角,去呈現客觀的事實,而不失其真實性? 第七章:從草稿到齣版——完成你的作品 寫作的過程不僅是構思與落筆,更是打磨與呈現。本章將為讀者提供實用的指導: 修改與潤色的技巧: 如何進行有效的自我修改?我們將提供從句子到段落,再到整體結構的修改建議。 不同體裁的打磨要點: 針對傳記、曆史報道、社會調查等不同體裁,我們將提供相應的打磨要點。 瞭解齣版流程: 從投稿到接受,我們將簡要介紹非虛構作品的齣版流程,幫助作者為進入市場做好準備。 持續學習與精進: 寫作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旅程。本章將鼓勵讀者保持學習的熱情,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和技巧,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妙筆生花:敘事性非虛構的深度探索與實踐》不僅僅是一本指導手冊,更是一次對敘事性非虛構藝術的緻敬。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激發更多人投身於這一充滿挑戰與魅力的寫作領域,用真實的力量,講述動人的故事,探索人性的深度,並最終在文字的世界裏,綻放齣屬於自己的獨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