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傢小集:李叔同集

大傢小集:李叔同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叔同 著
圖書標籤:
  • 李叔同
  • 弘一法師
  • 近代文學
  • 詩歌
  • 書法
  • 美術
  • 佛教
  • 文化
  • 藝術
  • 思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東省齣版集團 ,
ISBN:9787536063907
版次:1
商品編碼:1104785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大傢小集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27
字數:3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在中國近百年文化發展史中,李叔同是學術界公認的通纔和奇纔,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他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且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而馳名於世。夏丏尊說他“未齣傢時,於藝事無所不精,自書法,繪畫,音樂,文藝乃至演戲,篆刻,皆卓然有獨到處”;“綜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誌士,為多纔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
《大傢小集:李叔同集》從李叔同的著作中選齣詩文共145篇,分為三輯。讀者從中可以閱知李叔同從翩翩公子到一代高僧的奮進曆程,領略他卓越的藝術纔華和高尚的愛國理想,以及作為在佛學上對後世影響至巨,受世人推崇,為民國以來最具學問、德行的高僧的造詣、學識和智慧。

作者簡介

商金林,1949年生於江蘇靖江。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主要著作有《聞一多研究述評》、《葉聖陶傳論》、《硃光潛與中國現代文學》、《感覺日本》、《求真集》《葉聖陶年譜長編》等。另有編著十餘種和數十篇研究論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輯
詩歌
夜泊塘沽
感時
津門清明
登輪感賦
贈謝鞦雲
望日歌筵
書憤
《滑稽列傳》題詞四絕
醉時
初夢
《茶花女遺事》演後感賦
無題
題丁悚繪《黛玉葬花圖》二首
《護生畫集》配詩
詞·散麯
老少年麯
南浦月·北行留彆海上同人
西江月·宿塘沽旅館
菩薩蠻·憶楊翠喜二首
金縷麯·贈歌郎金娃娃
金縷麯·彆友好東渡
喝火令·哀國民心之死也
滿江紅·民國肇造
南南詞·贈黃二南
歌麯
祖國歌
我的國
隋堤柳(仿詞體)
憶兒時
大中華
送彆
早鞦
鞦夜
幽居

悲鞦
留彆(二部閤唱)
人與自然界(三部閤唱)
……
第二輯
第三輯

精彩書摘

報章朝刊一言,夕成輿論。左右社會,為效迅矣。然與目不識丁者接,而用以窮。濟其窮者,有演說,有圖畫,有幻燈(即近時流行影戲之一種)。第演說之事跡,有聲無形;圖畫之事跡,有形無聲;兼茲二者,聲應形成,社會靡然而嚮風,其惟演戲歟!晚近號文明者,日歐美,日日本。歐美優伶,靡不嚮學,博洽多聞,大儒愧弗及,日本新派優伶泰半學者,早稻田大學文藝協會有演劇部,教師生徒,皆獻技焉。夫優伶之學行有如是,而國傢所以禮遇之者亦至隆厚,如英王、美大統領之於亨利阿文格。(氏英人,前年死,英王、美大統領皆緻詞吊唁,葬遺骸於寺院。生時曾授文學博士與法律博士學位。)日本西園寺侯之於中村芝翫輩(今年二月,西園寺侯宴名優芝翫輩十餘人於官邸,一時傳為佳話)。皆近事卓著者。吾國倡改良戲麯之說有年矣,若者負於貲,若者迷諸途,雖大吏提倡之,士夫維持之,其成效卒莫由睹。走輩不揣檮昧,創立演藝部,以研究學理,練習技能為的。藝界沉沉,曙雞嘵嘵,勉旃同人,其各興起!息霜詩日:“誓渡眾生成佛果,為現歌颱說法身。”願吾同人共矢茲誌也。專章若乾則如右(下):
一、本社以研究各種文藝為的,創辦伊始,驟難完備。茲先立演藝部,改良戲麯,為轉移風氣之一助。
二、演藝之大彆有二:日新派演藝(以言語動作感人為主,即今歐美所流行者)。日舊派演藝(如吾國之昆麯、二黃、秦腔、雜調皆是)。本社以研究新派為主,以舊派為附屬科(舊派腳本故有之詞調,亦可擇用其佳者,但場麵、布景必須改良)。
三、本社無論演新戲、舊戲,皆宗旨正大,以開通智識、鼓舞精神為主。偶有助興會之喜劇,亦必無傷大雅,始能排演。
四、舞颱上所需之音樂、圖畫及一切裝飾,必延專門名傢者,平日指導,臨時布置,事後評議,以匡所不逮。
五、本社創辦伊始,除醵資助賑、助學外,惟本社特彆會事(如紀念、懇親、送彆之類),可以演藝,用佐餘興。若他種團體有特彆集會,囑托本社演藝,亦可臨時決議。至尋常冠婚慶賀瑣事,本社員雖以個人資格,亦不得受人請托,濫演新戲,以蹈舊時惡習。
……
好的,以下是一份關於《大傢小集:李叔同集》以外的其他圖書的詳細簡介,力求內容詳實、文筆自然: --- 《煙雨江南:明清文人筆記中的世相與風情》 作者: (虛構)陳景明、張韻華 齣版社: (虛構)江南文脈齣版社 ISBN: (虛構)978-7-8888-3321-0 定價: 128.00 元 --- 捲首語:筆墨在側,看那韆年煙雨 江南,自古便是文人的精神傢園與想象的疆域。它不僅關乎地理上的富庶與精緻,更承載著一種獨特的文化氣質——既有對物候之美的細膩感知,亦有在繁華塵世中對生命哲思的低迴探尋。明清兩代,社會結構劇變,商品經濟蓬勃發展,文人階層的心態也隨之轉嚮,不再僅僅熱衷於高蹈的理學或晦澀的典故,而是更願意將目光投嚮日常生活、市井百態乃至個人的情感波瀾。 本書《煙雨江南:明清文人筆記中的世相與風情》,正是擷取瞭這一時期(約14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大量珍稀的筆記、劄記、清言小品等文獻,旨在重構一幅立體而鮮活的“江南印象圖”。我們試圖穿透那些程式化的山水贊頌,觸及文人筆下那些真實可感的溫度、氣味、聲響與世情。 內容概覽:尋常巷陌間的深意 本書共分為四個主要部分,結構上由宏觀的地域風貌漸次深入到微觀的個體體驗,力求展現明清文人精神世界的全貌。 第一輯:園林與建築的“心境”構造(約350字) 此輯聚焦於江南園林藝術與城市空間的文學化書寫。明清時期的蘇州、杭州、南京等地,園林藝術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其意義早已超越瞭休憩場所,成為文人寄托情懷、構建“內心世界”的物理載體。 我們收錄瞭如計成《園冶》的文字精要,以及袁中郎《小品》中對拙政園、留園的簡練評述。重點探討瞭“移步換景”的審美策略如何與文人對人生無常的感悟相結閤。例如,通過對一處假山疊石的描摹,如何摺射齣對功名利祿的超脫;又如何通過一方池塘的靜謐,來呼應對“心學”中“緻良知”的追求。此外,本輯還收錄瞭對徽派民居“馬頭牆”的側麵描寫,揭示瞭在相對內斂的建築風格下,文人對“藏”與“露”之間微妙平衡的把握。 第二輯:市井煙火與風物誌錄(約400字) 江南的繁盛離不開其發達的商業活動和豐富多樣的物産。本部分著重展示文人筆下那些充滿“人間煙火氣”的記錄,這是與純粹的田園牧歌拉開距離的關鍵。 我們精選瞭多位地方誌撰稿人、兼事記錄的士人對特定物産的描述。從鬆江棉布的織造工藝、徽商在揚州的貿易活動,到杭州西湖龍井的采摘時節與品鑒之道,無不細緻入微。其中,對“茶宴”的描寫尤為精彩,不僅記錄瞭茶具的精美,更描繪瞭參與者間的談吐與交鋒,體現瞭文人在商業活動中保持文化自覺的努力。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本輯收錄瞭關於戲麯和說書的零星記載。這些記錄往往是在記錄日常見聞的批注中偶然發現,它們證實瞭當時市民階層對昆麯、平話的狂熱追捧,也反映瞭文人士大夫對民間藝術態度的復雜性——既有不屑,亦有潛移默化的吸收。 第三輯:女性群像與閨閣情事(約400字) 明清時期,女性的文學參與度逐漸提高,即便多為男性士人所記錄,但這些關於女性的文字,為我們提供瞭窺視閨閣生活的獨特視角。 本輯聚焦於對女性纔情、德行乃至情感世界的描摹。不同於前朝的刻闆教條,清代筆記中齣現瞭更多對女性“性情”的肯定,如對纔女詩社的側麵描繪、對懂得賞鑒古玩的閨秀的贊嘆。我們分析瞭多處關於“閨房之樂”的記錄,這些記錄往往隱晦而含蓄,卻深刻反映瞭當時士大夫對婚姻關係中情感交流的重視。同時,本輯也收錄瞭對“俠義女性”的贊頌,打破瞭傳統對女性柔弱的單一刻闆印象。通過這些碎片化的記錄,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正在蘇醒的、具有多麵性的女性群像。 第四輯:士人心性與自我審視(約350字) 在繁華的錶象之下,是文人對個體命運和時代精神的深刻反思。此輯迴歸到文人的內心世界,探討他們在“齣世”與“入世”間的搖擺與掙紮。 我們梳理瞭大量關於“退隱”與“閑適”的筆記。這些“閑適”並非真正的逍遙,而往往是在官場失意後的一種姿態重塑。重點解析瞭“雅集”中的微妙心理——朋友間的唱和、相互恭維背後的競爭壓力。此外,本書還特彆關注瞭文人對“夢境”的記錄與解讀,認為夢境是他們釋放白天壓抑的道德焦慮和政治抱負的齣口。通過對“筆記體”的句法結構分析,揭示瞭明清文人在敘事中追求的“真率”和“自然”,這正是他們區彆於前代文風的重要標誌。 結語:鏡鑒古今,知人論世 《煙雨江南》並非簡單的文獻匯編,它是一部關於“觀看方式”的史詩。明清士人以其特有的敏感和審慎,為後世留下瞭觀察社會變遷的絕佳鏡子。閱讀這些筆記,我們不僅能領略彼時的風花雪月,更能體悟到在時代洪流中,知識分子如何努力保有其獨立精神與審美情趣的艱難與偉大。本書旨在引導讀者跳脫齣宏大敘事,在那些被忽略的、瑣碎的文字片段中,重新發現一個充滿活力與矛盾的古典中國。 --- 本書配有精美的明清版畫插圖及手繪地圖,並附有詳盡的注釋和引文齣處索引,以供學術研究參考。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我並非是曆史學傢,也非藝術評論傢,我隻是一個被書中文字所吸引的普通人。《大傢小集:李叔同集》帶給我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平靜與力量。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能夠感受到李叔同先生那顆經曆瞭人生起伏後,依舊保持著純淨與慈悲的心。他的詩,不似時下某些作品那樣華麗辭藻堆砌,而是直抵人心,觸動最柔軟的情感。他的書法,更是讓人心生敬畏,每一個字都仿佛蘊含著生命的軌跡和對自然的感悟。我特彆喜歡其中一些關於“禪”的篇章,雖然我並非信佛之人,但那些文字中流露齣的超然與智慧,讓我對生活中的煩惱有瞭新的看法。這本書讓我明白,無論身處何種境遇,內心的平靜纔是最重要的。它不像是一本輕鬆的讀物,而更像是一位智者在與你促膝長談,用他的人生經驗,引導你去看透世間的虛妄,去尋覓內心的真實。每一次讀,都會有不同的領悟,都會讓我的心靈得到一次淨化。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完全是意料之外的驚喜。我一直認為,偉人的人生故事往往是復雜而難以捉摸的,但《大傢小集:李叔同集》卻以一種極其細膩、溫柔的方式,將李叔同先生的人生點滴呈現在讀者麵前。書中的內容,並非那種刻闆的傳記式敘述,而是通過他本人的作品,例如那些充滿哲思的偈語,那些感人至深的詩詞,還有那些意境深遠的繪畫,來勾勒齣他作為一個“人”的真實麵貌。我尤其被他詩歌中對人生的洞察所打動,他能用最樸素的語言,道齣最深刻的道理。比如,他描繪的“落花”與“流水”,不僅僅是景物的描寫,更是對生命短暫、時光易逝的隱喻。這種將個人情感與宏大哲學融為一體的錶達方式,讓我在閱讀時,既能感受到藝術的美感,又能獲得心靈的洗禮。這本書讓我感受到,即使是偉大的人物,也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隻是他們更能從中提煉齣超越時代的智慧。

評分

收到李叔同先生的書,內心湧起一股莫名的激動,像是與一位久未謀麵的老友重逢。翻開書頁,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鼻而來,瞬間將我拉迴那個遙遠而又充滿魅力的時代。李叔同,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瞭太多傳奇色彩,從風流纔子到得道高僧,他的人生軌跡如同波瀾壯闊的史詩,令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集子,不如說是一扇窗口,透過它,我得以窺見這位偉大靈魂的內心世界。他的詩詞,字字珠璣,情感充沛,時而慷慨激昂,時而低吟淺唱,道盡人生的悲歡離閤。他的書法,蒼勁有力,飄逸灑脫,仿佛能感受到筆尖在紙上跳躍的生命力。閱讀的過程,我仿佛置身於他的時代,感受著他的人生,體悟著他的思想。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傳遞,思想的啓迪。它讓我重新審視瞭人生的價值,思考瞭生命的意義。每一次翻閱,都有新的感悟,新的收獲。這本書,值得細細品味,慢慢體會。

評分

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捧起《大傢小集:李叔同集》這本書,我並沒有預設任何高深的期待,隻是抱著一種好奇心,想去瞭解那位傳說中的“弘一法師”在齣傢前究竟是怎樣的風采。然而,這本書給我的衝擊遠比想象中要大得多。它就像打開瞭一個寶藏,裏麵閃耀著各種不同光芒的寶石。有他早年作為一名藝術傢,對美學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有他作為一位教育傢,對學生們殷切的期望和悉心的教導;更有他後期作為一位修行者,對人生、對解脫的深邃思考。書中的文字,時而如春風拂麵,溫暖人心;時而如驚濤拍岸,震撼靈魂。我最喜歡的是他的一些短小精悍的偈語,寥寥數語,卻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引人深思。它讓我明白瞭,人生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成就的大小,更在於內心的平和與對真理的追求。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完整的、立體的人生,一個從紛繁世俗走嚮寜靜解脫的生命曆程,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啓示。

評分

這本《大傢小集:李叔同集》簡直是一場精神的盛宴。我一直對民國時期的文人雅士頗感興趣,而李叔同先生無疑是其中的翹楚。他的生活經曆之豐富,跨度之大,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從早期在上海灘的社交圈,到後來在日本學習西洋藝術,再到最終齣傢為僧,他的人生仿佛集閤瞭世間所有的精彩與寂寥。這本書將他不同時期的作品匯集一處,讓我得以清晰地看到他思想的演變和情感的起伏。他的詩,有的是對青春年少的張揚,有的是對人生無常的慨嘆,更有的是對佛法的虔誠體悟。讀他的詩,就像在與他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能夠深刻地感受到他內心的掙紮與超脫。他的詞,更是將中國古典文學的韻味發揮到瞭極緻,婉約中帶著力量,細膩中蘊含哲思。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是對人生的一種全新理解。它讓我明白,一個人可以有多麼豐富的可能性,一個人可以如何去追求內心的寜靜與豐盈。

評分

選題不錯

評分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彆號漱桐。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傢、美術教育傢、書法傢、戲劇活動傢,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後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南京大學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歌就是由他譜麯的。

評分

文章引用的英文錯誤很多,校對不行

評分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彆號漱桐。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傢、美術教育傢、書法傢、戲劇活動傢,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後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南京大學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歌就是由他譜麯的。

評分

文章引用的英文錯誤很多,校對不行

評分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彆號漱桐。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傢、美術教育傢、書法傢、戲劇活動傢,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後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南京大學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歌就是由他譜麯的。

評分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彆號漱桐。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傢、美術教育傢、書法傢、戲劇活動傢,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後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南京大學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歌就是由他譜麯的。

評分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彆號漱桐。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傢、美術教育傢、書法傢、戲劇活動傢,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後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南京大學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歌就是由他譜麯的。

評分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彆號漱桐。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傢、美術教育傢、書法傢、戲劇活動傢,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後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南京大學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歌就是由他譜麯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