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科学技术丛书:真空干燥技术

真空科学技术丛书:真空干燥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成海 著
图书标签:
  • 真空技术
  • 真空干燥
  • 干燥技术
  • 化工工程
  • 材料科学
  • 食品工程
  • 制药工程
  • 工业应用
  • 技术手册
  • 工程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27792
版次:1
商品编码:1107244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真空科学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真空科学技术丛书:真空干燥技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真空干燥技术及设备的有关知识,内容包括真空干燥原理,低温真空干燥技术与设备,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与设备,食品、生物材料、药品等特种真空干燥工艺。特别是展望了发展中的真空干燥技术:真空射流干燥、真空临界低温干燥、高频真空干燥、真空�补�热蒸汽干燥和造粒、真空连续复合管束干燥等。本书是编者多年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内容丰富,深入浅出。

目录

第1章 真空干燥原理
1.1真空环境的特性
1.1.1热分子压力效应
1.1.2热流逸现象
1.1.3气体分子密度的涨落
1.1.4稀薄气体传输现象的特点
1.2湿气体的性质
1.3湿物料的性质
1.3.1物料的湿含量
1.3.2物料的分类
1.3.3物料和水分的结合形式
1.3.4湿物料的结构特性和力学性质
1.3.5真空干燥应力
1.4低压下的传热
1.4.1气体的导热
1.4.2气体的比热容
1.4.3热辐射
1.4.4辐射传热
1.4.5微波加热
1.4.6红外线加热
1.5低压下的传质
1.5.1气体中的扩散
1.5.2固体中的质量传递
1.5.3相际传质
1.5.4传质系数
1.6真空干燥的力学特性
1.6.1真空干燥的热力学过程
1.6.2真空干燥静力学
1.6.3真空干燥动力学
1.7真空干燥的特点和设备的分类
1.7.1真空干燥的特点
1.7.2真空干燥设备的分类

第2章 低温真空干燥技术与设备
2.1塔型连续式真空干燥
2.1.1塔型连续式真空干燥设备的结构
2.1.2节能环保的玉米真空干燥
2.1.3玉米真空干燥特性实验
2.1.4塔型连续式玉米真空干燥生产实验
2.1.5塔型连续式真空干燥的理论研究
2.2微波真空干燥
2.2.1微波真空干燥的特点
2.2.2微波真空干燥设备
2.2.3微波真空干燥工艺
2.2.4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模拟
2.2.5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的发展
2.2.6微波真空干燥设备的使用
2.3带式真空干燥的新技术
2.3.1带式真空干燥设备的研究进展
2.3.2带式真空干燥设备的设计
2.3.3香蕉粉的带式真空干燥实验研究
2.3.4苦瓜浆带式真空干燥的实验研究
2.3.5带式真空干燥工艺过程的数学模型

第3章 冷冻真空干燥技术
3.1冷冻真空干燥理论研究的动态
3.1.1螺旋藻细胞冷冻过程微尺度传热传质
3.1.2生物组织冻结过程中的应力分析
3.1.3干燥过程传热传质理论研究现状
3.1.4微波冷冻干燥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3.1.5冻干过程传热传质理论研究发展趋势
3.2冷冻真空干燥设备
3.2.1冷冻真空干燥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
3.2.2实验用小型冷冻真空干燥机
3.2.3医药用冷冻真空干燥设备
3.2.4食品用冷冻真空干燥设备
3.2.5微波冷冻真空干燥设备
3.3生物材料的冷冻真空干燥
3.3.1人脐带血全血冷冻真空干燥
3.3.2猪丹毒弱毒苗冷冻真空干燥实验
3.3.3几种常见细菌的冷冻真空干燥保藏
3.3.4心脏瓣膜的冷冻真空干燥
3.3.5海参的冷冻真空干燥
3.4药品的冷冻真空干燥
3.4.1药品冷冻真空干燥的一般工艺
3.4.2生物药品的冷冻真空干燥
3.4.3冻干法制备微粉化辛伐他汀
3.4.4甘露醇冷冻真空干燥特性实验
3.4.5苦芩粉针剂的冷冻真空干燥
3.5食品的冷冻真空干燥
3.5.1鸡蛋粉的冷冻真空干燥
3.5.2山楂粉的冷冻真空干燥
3.5.3香蕉粉的冷冻真空干燥实验
3.5.4库尔勒香梨的冷冻真空干燥实验
3.5.5魔芋胶冷冻真空干燥实验研究
3.6冷冻真空干燥法制备超细微粉材料
3.6.1冻干法制备纳米氧化铝陶瓷粉
3.6.2冻干法制备氧化铜纳米粉体
3.6.3冻干法制备氢氧化铜纳米粉
3.6.4冷冻干燥法制备氢氧化镍粉体
3.6.5冷冻干燥法制备银纳米粉体
3.7冷冻真空干燥过程的经济性分析
3.7.1冻干过程经济性评价指标
3.7.2冷冻干燥操作条件对过程经济性的影响
3.7.3冷冻干燥过程的优化
3.7.4典型物料冻干经济性分析结果

第4章 发展中的真空干燥技术
4.1真空射流干燥
4.1.1真空射流干燥原理
4.1.2真空射流干燥的应用
4.2真空临界低温干燥
4.2.1真空临界低温干燥设备与工艺
4.2.2真空临界干燥红枣
4.2.3真空临界低温干燥猕猴桃
4.2.4真空临界低温干燥苦瓜
4.2.5真空临界低温干燥与冷冻干燥对比
4.3高频真空干燥
4.3.1高频加热的特点
4.3.2高频真空干燥的特点
4.3.3木材高频真空干燥装置
4.3.4木材高频真空干燥特性
4.4真空�补�热蒸气干燥和造粒
4.4.1真空过热蒸气干燥木材的原理
4.4.2木材真空过热蒸气干燥过程
4.4.3生产运行结果
4.4.4真空过热蒸气干燥和造粒
4.5真空连续复合管束干燥
4.5.1真空连续复合管束干燥设备的结构特点
4.5.2高湿物料在干燥室内的干燥过程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1)由稳态向非稳态方向发展 冻干过程中,干燥箱中升华界面处的固一气相变和冷凝器冷管上的气一固相变处都是非稳态温度场和流场,冻干机内气体和水蒸气的流动也是非稳态流动。假定它们是稳态过程,建立的模型肯定与实际情况会有很大的差别,要想建立精确的冻干模型,就必须考虑这些非稳态因素的影响。从国外研究进展可以看出,冻干模型已经由一维稳态向多维非稳态形式转化,比传统的稳态模型精确。但是这些模型还是假设物料内部是处于热平衡状态的。所以这些模型对于描述液态产品和均质的、尺寸单一的固态产品比较精确,对于细胞结构复杂,形状尺寸复杂的生物材料来说,还是不适用的。目前研究生物材料冻干过程保存细胞活性的传热传质理论的人不多,邹惠芬等建立的角膜在冻干过程的传热传质模型是二维非稳态模型[2],也是假定角膜内部是均质的,有均一的热导率、密度和比热容,表面和界面温度保持不变,没有考虑角膜尺寸的变化。因此,研究者应该尽可能向多维非稳态方向发展,应该考虑到温度场和流场的非稳态特性和相变问题,应使模型更精确、更符合实际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可将一些比较先进的研究非稳态传热传质的先进理论应用到冻干过程传热传质理论的研究中来。譬如:2003年Lin提出的非平衡相变统一理论证明,传递到相变界面处的热量一部分作为相变潜热引起相变,另一部分转变为水蒸气和干燥混合气体的动量和能量,在有些情况下,不用于相变的这部分热量显得非常重要。冻干过程中,升华界面和冷凝管上都有相变。要想建立准确的冻干模型,这些因素也应该考虑进去。另外,Bird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直接模拟蒙特卡罗DSMC(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方法,也是研究非稳态热质传递的一种方法,1998年Nance等证明,该方法对于研究稀薄气体的流动传热问题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2004年贺群武等用DSMC方法在给定进出口压力边界条件下,计算研究了壁面温度与流体入口温度不同时,二维Poiseume微通道内气体压力、温度和分子数密度分布规律。当壁面温度高于流体入口温度时,气体与壁面在通道进出口处均存在温差,但其发生机理不同;气体进入通道后压力迅速上升到达峰值,然后再沿程降低,沿程压力偏离线性分布,最大值位于入口的x/L=0.05处;气体可压缩性与稀薄性均得到增强,但压力沿程分布非线性程度增加。冻干过程,正是稀薄气体在各种通道内的流动传热问题,可把DSMC引用到冻干过程的研究中来,建立比较精确地描述冻干过程非稳态热质传递的模型。(2)由宏观向介观方向发展 在宏观领域与微观领域之间,存在着一个近年来才引起人们较大兴趣的介观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出现了许多奇异的、崭新的物理性能。介观领域的传热无法用宏观领域的热力学定律描述,也不能用微观领域的统计热力学描述。微尺度效应很快深入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冻干领域当然也不例外,再加上冻干物料种类的不断增加,如人体组织器官的保存需要保持活性,要研究细胞间的热质传递,冻干法制备金属氧化物和陶瓷纳米粉、药用粉针制剂、粉雾吸入剂的制备等,有必要研究冻干过程中微尺度热质传递。

前言/序言

真空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高技术之一。制备超纯材料需要超高真空技术,太阳能薄膜电池及芯片制作需要清洁真空技术,航天器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设备需要大型真空容器技术。真空科学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的教学、科研、生产过程、经济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普遍认识到了真空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真空科学技术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它吸收了众多科学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最新成果,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真空科学技术的应用标志着国家科学和工业现代化的水平,大力发展真空科学技术是振兴民族工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本出发点。
多年来,党和国家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真空科学技术。大学设立了真空科学技术专业,培养高层次真空专业人才;兴办真空企业,设计、制造真空产品;成立真空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发新技术,提高真空应用水平;建立了相当规模和水平的真空教学、科研和生产体系;独立自主地生产出各种真空产品,满足了各行业的需求,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取得丰硕的物质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同时,真空科技人员积累了宝贵的理论认知和实践经验。在和真空科学技术摸、爬、滚、打的漫长岁月中,一大批人以毕生的精力,辛勤的劳动亲身经历了多少次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通过深刻的思考与精心的整理换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这些付出了昂贵代价得来的知识是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经历了半个世纪沧桑岁月,当年风华正茂的真空科技工作者均年事已高,霜染鬓须,退居二线。唯一的希望是将自己积累的知识、技能、经验、教训通过文字载体传承给新一代的后来人,使他们能够在前人搭建的较高平台上工作。基于这一考虑,在兰州物理研究所支持下,我们聚集在一起,成立了《真空科学技术丛书》编写委员会,由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中长期从事真空科学技术研制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编写一套《真空科学技术丛书》,系统的、完整的从真空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出发,重点叙述应用技术及应用的典型例证。这套丛书分专业、分学科门类编写,强调系统性、理论性和实用性,避免重复性。这套丛书的出版是我国真空科学技术工作者大力合作的成果,汇集了我国真空科学技术发展的经验,希望这套丛书对21世纪我国真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贡献。
这套丛书像流水一样持续不断,是不封闭的系列丛书,只要有相关著作就可以陆续纳入这套丛书出版。《丛书》可供大专院校师生,科学研究人员,工业、企业技术人员参考。
这套丛书成立了编写委员会,设主编、副主编及参编人员、技术编辑等,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部分真空界企业提供了资助,作者、审稿者、编辑等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达道安
2012年03月22日
《真空科学技术丛书:真空干燥技术》 概述 《真空科学技术丛书:真空干燥技术》一书,专注于系统性地阐述真空干燥这一关键的工业制造与科学研究技术。本书深入浅出地解析了真空干燥的基本原理、各类设备的设计与选型、工艺流程的优化控制,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旨在为从事真空技术、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制药、食品加工、电子制造等行业的科研人员、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本全面、权威且实用的参考书籍。 内容梗概 本书分为以下几个核心章节,层层递进,构建起对真空干燥技术的完整认知体系: 第一部分:真空干燥技术基础理论 真空度的概念与测量: 详细介绍真空度等级的划分,以及各种真空计(如皮拉尼计、电离真空计、电阻规等)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校准方法和注意事项。理解并准确测量真空度是进行有效真空干燥的前提。 真空系统设计要素: 阐述真空泵(机械泵、扩散泵、涡轮分子泵、罗茨泵等)的选型原则,管道设计、密封技术、真空管道阻力计算,以及真空系统的泄漏率测试与控制。 传热与传质原理在真空干燥中的应用: 深入分析在真空环境下,热量传递(传导、对流、辐射)和物质传递(水分蒸发、扩散)的特点和规律。重点探讨真空度、温度、时间等参数对干燥速率和干燥效果的影响。 真空干燥的优势与局限性: 系统梳理真空干燥相对于常压干燥的独特优势,如降低干燥温度、缩短干燥时间、避免氧化变质、防止热敏性物质分解、实现易燃易爆物料的安全干燥等。同时,也客观分析其在能耗、设备成本、操作复杂性等方面的潜在局限。 第二部分:真空干燥设备与工艺 常见真空干燥设备详解: 箱式真空干燥器: 介绍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适用物料范围,以及在实验室和小型生产中的应用。 旋转式真空干燥器(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 重点阐述其混合均匀、干燥效率高的特点,详细解析其结构组成、传动方式、加热方式(夹套加热、内盘管加热)以及物料在旋转过程中的受热与运动规律。 桨叶式真空干燥器: 讲解其通过搅拌提高传热传质效率的原理,分析桨叶的结构设计、转速控制对干燥效果的影响,以及适用于粉状、膏状、滤饼状物料的特点。 盘式真空干燥器: 介绍其多层加热盘的设计,实现连续或半连续生产的潜力,以及在精细化工、生物制品领域的应用。 流化床真空干燥器: 探讨其利用气流使物料呈流化状态进行干燥的原理,分析进气温度、流速、湿度等参数对流化状态和干燥效率的影响,以及适用于颗粒状、晶体状物料的优势。 冷冻干燥器(真空冷冻干燥): 深入介绍其“升华”干燥原理,冻结、一次干燥(升华)和二次干燥(解吸)三个阶段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在生物制品、医药、食品等领域作为高端干燥技术的地位。 真空干燥工艺参数的优化与控制: 温度控制: 讨论不同物料对干燥温度的要求,以及如何精确控制设备内部的温度,防止过热或温度不足。 真空度控制: 强调维持稳定真空度的重要性,分析真空度波动对干燥速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真空度与蒸汽压之间的关系。 干燥时间: 介绍如何通过监测物料的水分含量、干燥曲线等来确定最佳干燥终点,避免欠干燥或过干燥。 物料装载量与分布: 探讨合理的装载量和均匀分布对保证干燥均匀性的影响。 搅拌与翻动: 分析在某些设备中,搅拌或翻动对提高传热传质效率、防止结块的重要性。 典型物料的真空干燥工艺实例: 选取多种具有代表性的物料,如医药原料、生物酶、茶叶、咖啡、化工品、电子元件等,详细介绍其真空干燥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关键参数设置及最终产品质量控制。 第三部分:真空干燥技术的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 制药与生物工程: 阐述真空干燥在疫苗、抗生素、蛋白质、酶制剂、中药提取物、片剂、胶囊等生产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对保证产品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性。 食品工业: 探讨真空干燥在速溶食品、膨化食品、水果蔬菜干、肉干、调味品等加工中的应用,如何保持食品的风味、营养和色泽。 化学工业: 分析真空干燥在精细化学品、催化剂、高分子材料、染料、颜料、农药等生产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干燥易分解、易氧化、有毒有害物质时。 电子信息产业: 讲解真空干燥在半导体材料、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制造中的角色,以及对提高产品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的贡献。 其他领域: 简要介绍真空干燥在科研、航天、新材料等其他领域的应用。 真空干燥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真空干燥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智能化控制(如PLC、SCADA系统集成)、新型高效真空泵和加热技术的应用、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如溶剂回收、节能降耗)、以及在微纳尺度和特定功能材料干燥方面的探索。 本书特色 系统性强: 从基础理论到设备选型,从工艺控制到应用实例,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实践性高: 结合大量工程实践和典型案例,提供可操作的指导。 内容详实: 对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优缺点进行深入剖析。 前沿性: 关注行业最新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 专业性: 语言严谨,技术表述准确,适合专业读者。 《真空科学技术丛书:真空干燥技术》将是您在真空干燥领域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得力助手,助您掌握核心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技术创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在化学品生产企业工作的工程师,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干燥工艺的优化和改进问题。对于真空干燥技术,我一直认为它是在处理一些高附加值、对质量要求极高的化学品时的“利器”。我深知,很多精细化学品,特别是医药原料、农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等,在生产过程中对纯度和稳定性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传统的空气干燥或者热风干燥,不仅可能引入空气中的杂质,更重要的是,高温可能会导致目标产物的分解、聚合或者氧化,从而降低收率,甚至产生有害的副产物。真空干燥,通过隔绝空气,并降低干燥温度,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些问题。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关于不同类型化学品在真空干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和工艺参数指导。例如,对于易燃易爆的化学品,真空干燥是否有特殊的安全设计和操作规程?对于具有一定腐蚀性的化学品,在真空干燥设备的材质选择和密封性方面,又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真空泵、冷凝器、真空计量仪表等关键辅助设备的选择、配置和维护知识,因为我知道,这些设备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真空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我还想了解,在真空干燥过程中,如何进行终点判断,以确保物料达到所需的干燥度,但又不过度干燥,从而造成能源浪费或者产品性能下降。这本书的实用性,将直接体现在它能否为我提供解决实际生产难题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

作为一名对物理化学过程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我一直对物质相变的研究非常着迷,而真空干燥技术正是利用了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巧妙地改变了物质的干燥环境,因此它一直是我的关注焦点。我深知,水在不同压力下的沸点是不同的,而在真空环境中,水的沸点会显著降低,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更低的温度来蒸发水分,这对于许多热敏性物质,例如酶、蛋白质、一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甚至是某些生物样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真空干燥过程中热量和质量的传递机制,例如,在不同的真空度和温度条件下,热量是如何传递到物料内部,以及水分是如何从物料内部迁移到表面并蒸发逸出的。我特别想了解,在真空干燥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临界点”或者“瓶颈”效应,比如表面干燥过快导致内部水分难以蒸发,从而形成“硬壳”现象?这本书如果能对这些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例如通过控制加热速率、采用间歇性真空抽吸或者充惰性气体等方法,那将非常有价值。我还想知道,真空干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除了我之前了解到的,比如冻干水果、速溶咖啡等,在其他领域,比如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等,是否有更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营养成分、口感、色泽等方面能够达到怎样的优化效果?我对这些实际应用案例的解读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经验。

评分

我是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对各种工业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计都充满了好奇。真空干燥技术,在我看来,是一项非常精妙的工业工程技术,它涉及到流体力学、传热学、真空技术以及设备制造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应用。我一直想深入了解各种真空干燥设备的具体结构和工作流程,比如,真空烘箱是如何通过加热板或夹套来传递热量的?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是如何通过旋转来保证物料受热和混合的均匀性?闪蒸干燥机在真空条件下是如何实现快速干燥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这些设备的详细图解和剖析,让我能够理解它们的内在构造和工作原理。此外,我非常关注设备的选型和配置问题,例如,在选择真空泵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比如抽速、极限真空度、耐腐蚀性等等?冷凝器的设计又有哪些关键的技术指标?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设备选型和配置的指导性原则,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常见故障及其维修方法。我还想了解,在真空干燥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本书的吸引力,将体现在它能否为我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真空干燥设备工程化细节的窗口,让我能够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去理解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

评分

拿到这本《真空科学技术丛书:真空干燥技术》真是让人惊喜,我一直以来对真空技术在各个工业领域中的应用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真空干燥,感觉它像是一个隐藏在幕后的“魔术师”,能够悄无声息地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储存寿命。我个人对一些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流程比较关注,比如一些高价值的医药中间体或者特种化学品,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对湿度的控制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传统的干燥方式,比如热风干燥,虽然普遍,但在处理这些敏感物料时,很容易导致有效成分的降解,或者产生不均匀的干燥效果,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而真空干燥,通过降低体系内的蒸汽分压,使得水分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蒸发,这对于那些热敏性强、易氧化、易分解的物质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想象一下,在真空环境下,水分子就像是被“抽走”了一样,轻柔地离开物料,而物料本身的化学结构却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知识体系中的空白。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真空干燥设备,比如真空烘箱、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真空冷冻干燥机等,它们各自的原理、结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在具体工艺设计中的考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根据不同的物料性质、产量需求、能耗要求,来选择最合适的真空干燥方案,并且能深入剖析每种设备在操作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控制,比如真空度、温度、时间、搅拌速度等,这些参数的细微变化,往往对最终的干燥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案例分析,能够让我看到这些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际生产中落地生根,解决具体问题的。

评分

我是一名对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制造有着浓厚兴趣的技术人员,一直关注着如何将先进的控制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真空干燥技术,在我看来,正是一个可以深度融合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领域。我深知,真空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时间、流量等参数的精确控制,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真空干燥过程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例如,如何利用PLC、DCS等控制系统来实现对真空度的实时监测和精确调控?如何通过PID控制算法来优化加热和冷却过程,以实现高效节能的干燥?我特别想了解,在真空干燥设备中,是否可以集成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例如,利用红外、微波等传感器来实时监测物料内部的水分含量,从而实现对干燥终点的精确判断,避免过干燥或欠干燥?我还想知道,如何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真空干燥过程的优化,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来动态调整工艺参数,以应对不同批次物料的差异,并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柔性化?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真空干燥过程的智能化改造和升级的案例分析,并且能够深入探讨这项技术在未来智能工厂中的应用前景,为我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将先进的控制理念和技术应用于真空干燥领域的宝贵思路。

评分

我一直对材料科学的诸多前沿技术抱有浓厚的探究欲,尤其是那些能够赋予材料特殊性能的工艺,真空干燥技术便是其中让我着迷的一环。在我的理解中,真空干燥绝不仅仅是简单地“抽真空”然后“加热”这么简单,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和精妙的工程设计。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在不同的真空度下,水分的蒸发速率会有怎样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如何影响干燥的效率和能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真空度的测量和控制方法,因为我知道,一个稳定且精确的真空环境是保证干燥质量的前提。此外,我一直对真空干燥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案例感到好奇。例如,某些中药提取物,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干燥,很容易损失其活性成分,而真空干燥似乎能更好地保留这些宝贵的物质。同样,对于一些易氧化的食品,如咖啡豆、茶叶等,真空干燥是否能有效防止氧化,延长其保质期,同时又不影响其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设备选型指南,以及不同类型物料的干燥工艺参数建议。比如,对于颗粒状物料和粉末状物料,在真空干燥时,在设备结构和操作方式上是否会有显著的区别?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真空干燥设备维护保养的实用建议,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这对于我将来可能涉及的相关领域的工作来说,将是极其宝贵的经验财富。

评分

我是一名对生物技术和生物材料领域充满好奇的学习者,一直关注着如何更有效地处理和保存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真空干燥技术,尤其是真空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在我看来,是生物材料保存和加工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技术。我深知,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酶、抗体、疫苗、细胞等,对温度和湿度非常敏感,传统的干燥方法很容易使其失活。而真空冷冻干燥,通过在低温下直接升华的方式去除水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生物活性物质的原始结构和生物功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讲解真空冷冻干燥的各个环节,包括物料的预处理(如冷冻过程的速率控制、晶体大小的影响)、一次干燥(升华过程)、二次干燥(解吸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温度、压力、升华速率等参数的优化。我特别想了解,在进行真空冷冻干燥时,如何有效地控制冷凝器的温度和容量,以确保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气能够被及时有效地去除,从而维持真空度的稳定。此外,我还想知道,真空干燥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具体应用,比如药物制剂的生产,如何通过真空干燥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在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领域,真空干燥技术是否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比如用于制备生物支架材料?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生物材料真空干燥的案例研究,并且能对相关设备的设计理念和操作要点进行详细的解读,帮助我理解这项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巨大潜力。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加工过程中的微观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真空干燥技术,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能够深刻影响材料微观结构的加工手段。我深知,很多材料,尤其是多孔材料、粉末材料、陶瓷材料等,在制备过程中会含有大量的吸附水、结合水或者晶格水。这些水分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材料的密度、强度、导电性、介电性等物理性能,还可能在后续的高温处理过程中产生气孔、裂纹等缺陷。真空干燥,通过降低体系的平衡蒸汽压,能够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有效地去除这些水分,从而优化材料的微观结构,提升其宏观性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阐述真空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的微观机理,以及水分的去除对材料内部孔隙结构、晶格缺陷、表面能等方面的影响。我特别想了解,在真空干燥过程中,如何通过控制干燥速率来影响材料的微观结构,例如,快速干燥是否会导致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的“表皮”,从而阻碍内部水分的逸出,而慢速干燥是否能使水分更均匀地迁移,从而形成更均匀的孔隙结构?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真空干燥在陶瓷、粉末冶金、催化剂制备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并且能对这些应用背后所蕴含的材料科学原理进行详细的解释。这本书的价值,将体现在它能否帮助我理解如何通过真空干燥这一工艺手段,来精准调控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而实现对其宏观性能的优化。

评分

我一直对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浓厚的关注,而真空干燥技术,在我看来,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我深知,传统的干燥方法,特别是热风干燥,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加热空气并维持气流。而真空干燥,通过降低操作压力,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水分的蒸发,这意味着所需的总热量输入可以大大减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对不同类型真空干燥设备的能耗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其他干燥技术进行对比,从而突出真空干燥在节能方面的优势。我特别想了解,在真空干燥过程中,如何优化操作参数,以进一步降低能耗,比如,是否可以通过调整真空度、温度、干燥时间等来找到最佳的节能平衡点?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余热回收、能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方案,以最大化真空干燥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我还想知道,真空干燥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污泥干化等环保领域的应用,通过真空干燥是否能够有效去除水分,降低废水或污泥的体积,从而减少运输和处理成本,并且在过程中是否能够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关于真空干燥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案例分析,并能深入探讨这项技术在未来工业生产中扮演的更重要的角色。

评分

我是一名对食品科学和食品加工有着濃厚興趣的學生,一直想深入了解如何通過先進的加工技術來提升食品的品質和延長保質期。真空乾燥技術,尤其是真空冷凍乾燥,在我看來,是食品加工領域的一項“黃金標準”。我深知,許多具有豐富營養價值和特殊風味的食品,例如水果、蔬菜、海鮮、藥膳等,在經過傳統的高溫乾燥後,其營養成分容易流失,風味也會大打折扣。而真空冷凍乾燥,則能夠在低溫下最大限度地保留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形以及營養成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真空乾燥技術在各種食品加工中的具體應用,比如,如何通過真空乾燥來製作高品質的即食食品、風味濃縮劑、嬰幼兒輔食等。我特別想了解,在進行食品真空乾燥時,有哪些特殊的工藝要求,例如,對於不同種類的食品,其前處理(如預凍、切片、糖漬等)的差異,以及在乾燥過程中的參數控制,比如,如何選擇合適的冷凍溫度、升華溫度、解吸溫度以及真空度,以確保最終產品的品質?我還想知道,真空乾燥食品的復水性問題,以及如何通過工藝優化來改善這一點,從而使其在食用時能夠更好地恢復原有的口感和風味。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食品真空乾燥的實操指南,並且能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讓我看到這項技術是如何將普通的食材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美味佳餚。

评分

不错,值得拥有!

评分

、、、、、、、、、、

评分

今天我在网上买的几本书送到了。书还是不错的,精装外壳,发货速度真心的快,评价晚了,书不错,应该再早点看的。推荐看,只是粗浅认识了一下,已经感觉到自己逻辑思维更加清晰。好书,受益匪浅,如果不好好研究一下此书,绝对是人生一大遗憾。在我还没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丝毫不怀疑它是一本好书,很符合80后读者的口味。很难想象一本图书会被我看得像郭德纲的相声书一样,在地铁上都如饥似渴地手不释卷。人都说《红楼梦》是一部罕见的奇书,是人生的镜子,那么对于这部书,在某种意义上也令我感到了丝丝“找出心中所想”的意味,因为我不仅从中看出大论的味道,更是以一种看搞笑图书的心情在愉悦自己,事实上这本书确实不失幽默,在大论了一把之后确实愉悦了广大读者,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想过会像一本幽默小说一样去看这本书,因为多年来这类书的泛滥使我对其十分不屑。据了解,京东为顾客提供操作规范的逆向物流以及上门取件、代收货款等专业服务。已经开通全国360个大中城市的配送业务,近1000家配送站,并开通了自提点,社区合作、校园合作、便利店合作等形式,可以满足诸多商家以及消费者个性化的配送需求。为了全面满足客户的配送需求,京东商城打造了万人的专业服务团队,拥有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遍布全国的网点覆盖,以及日趋完善的信息系统平台。所以京东的物流我是比较放心的。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简介:最实用剩女出嫁实战手册、婚女幸福宝典;婚姻不是最终归宿,幸福的婚姻才是真正的目的;内地首席励志作家陆琪 首部情感励志力作;研究男女情感问题数年,陆琪首本情感婚姻励志作品。作者作为怀揣女权主义的男人,毫无保留地剖析男人的弱点,告诉女人应该如何分辨男人的爱情,如何掌控男人,如何获得婚姻的幸福。事实上,男人和女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用女人的思考方式,永远也了解不透男人。所以陆琪以男性背叛者的角度,深刻地挖掘男人最深层的情感态度和婚姻方式,让女人能够有的放矢、知己知彼,不再成为情感掌控的弱者。二、《正能量(实践版)》——将“正能量”真正实践应用的第一本书!心理自助全球第一品牌书!销量突破600万册!“世界级的演讲家和激励大师”韦恩·戴尔,为我们带来了这本世界级的心理学巨作!他在韦恩州立大学获得过教育咨询博士学位,曾任纽约圣约翰大学教授,是自我实现领域的国际知名作家和演讲家。他出版过28本畅销书,制作了许多广播节目和电视录像,而且在数千个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做过嘉宾访谈。本书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数十周之久,在全球取得了极高的赞誉,曾激励数百万人走上追逐幸福之途。《正能量(实践版)》——内容最实用、案例最详实,10周改善你的人生!这本书是作者联合数十位科学家、心理学家,耗费十余年心力的研究结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帮助所有身处人生低谷、长期焦虑、沮丧、消沉、自我怀疑的人,过上幸福喜乐的生活。每一章都像一次心理咨询,详细论述了各种自我挫败行为,分析我们之所以不愉快、消极应对生活的原因,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暴露的性格缺陷(如自暴自弃、崇拜、依赖)和不良情绪(如悔恨、忧虑、抱怨、愤怒)逐条分析,揭开你最想知道的心理学真相,每章结尾都提供了简易的方法,使得你即刻改变恶行,拥抱新生。

评分

好用

评分

内容挺多,不过讲得有些太“数学化”了。

评分

、、、、、、、、、、

评分

好用

评分

内容挺多,不过讲得有些太“数学化”了。

评分

好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