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唐朝貞觀盛世之治,會集聖君明王治國大道;中土失傳韆餘年治世要典,天地貞觀光照萬古;祖德護佑今再現聖賢垂訓,曆久彌新金鏡長懸;領導讀可以明為政之本,官員讀可以懂做官之道;商人讀可以知治企之方,常人讀可以曉修身之要。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由魏徵、褚亮、虞世南、蕭德言等人編撰的。該書輯錄瞭曆代帝王治國的資政史料,擷取經、史、諸子百傢中有關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之精要,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韆多部、八萬九韆多捲古籍中,博采典籍65種,共50餘萬言。書成,誠如魏微於序文中所說,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
《群書治要係列叢書:品讀群書治要》是中共中央黨校劉餘莉教授學習《群書治要》後進行的九個專題的講座集結。分彆從文化、官德、教育、道德、民本、用人、觀人、得人等方麵,深入淺齣地闡述瞭《群書治要》中古聖先王治國理政的主要思想。不僅對現代領導乾部如何為政有著很高的藉鑒價值,更對普通人如何修身、處世、治傢也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劉餘莉,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倫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傳統倫理學的研究。曾獲英國赫爾大學哲學博土、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並應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中國香港等地,圍繞著“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當代價值”等專題進行演講和研討。講授課程有《中國傳統倫理思想》《中國古代 官德A《以德修身、任人唯賢》《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傳統文化與幸福人生A《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管理A《領導乾部心理調適》等。代錶著作有英文專著《TheUnity of Rule and Virtue》(2004 ),中文著作《儒傢倫理學》(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2011年)、《心態即命運:正說傳統人生智慧》(世界知識齣版社2010年)等,在牛津的《中國哲學》、《應用哲學》等知名期刊發錶中英文論文百餘篇。
手不釋捲,知風化之本,見政理之源。
——唐太宗讀《群書治要》感言
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
——魏徵《群書治要序》
我朝承和、貞觀之間,緻重雍襲熙之盛者,未必不因講究此書之力。則凡君民、君臣者非所可忽也。
——(日)林信敬《群書治要校正序》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治國的寶典。唐朝為什麼興盛?就這部書!上從他自己,下麵文武百官統統要學,依照這個方法治國。這個方法是集中國唐太宗之前兩韆年五百年,從三黃五帝一直到晉朝,這兩韆五百年古聖先賢的教誨,關於“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這些文字統統抄下來給他看,抄成這部書。所以唐朝在曆史上極盛一時,靠這個。
——位當代大德對《群書治要》的評價
上篇
修身為本,教學為先:實現和諧的必由之路
第一講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從《群書治要》看文化的本質
第二講 國傢之敗,由官邪也——從《群書治要》看官德修養與國傢盛衰
第三講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從《群書治要》看聖賢教育的重要性
第四講 孝悌為本,上施下效——從《群書治要》看道德教育的經驗
下篇
愛民而安,好士而榮:安危榮辱的兩大關鍵
第五講 民貴君輕,富而後教——《群書治要》中的民本思想
第六講 任賢使能,納諫遠佞——《群書治要》中的用人之道
第七講 八觀六驗,三參九慮——《群書治要》中的觀人之道
第八講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群書治要》中的得人之道
第九講 德不稱位,能不稱官——《群書治要》中的用人大忌
第一講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從《群書治要》看文化的本質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瞭《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提齣要重視文化的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什麼在十六屆六中全會之後提齣構建和諧社會,到瞭十七屆六中全會又提齣瞭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呢?如果聯係中國的傳統文化來看一看構建和諧社會的途徑,我們對這個文件就不難理解瞭。
《論語》上記載著這樣一件事:孔老夫子到衛國去考察,他的弟子冉有給他駕車,孔老夫子對冉有說:“這個地方人口已經很稠密瞭。”冉有就問:‘人口已經很稠密瞭,還應該做什麼呢?”孔老夫子就說瞭兩個字“富之”,也就是說要使人們富裕起來。冉有又問:“已經使人們富裕瞭,還應該做什麼呢?”孔老夫子又說瞭兩個字“教之”。也就是說,在孔老夫子看來要能夠使社會和諧,我們隻要把“富之”“教之”這四個字做好瞭,那麼社會和諧就能夠達到瞭。但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僅僅重視瞭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溫總理在2011年的4月份《講真話,察實情》的講話中就這樣提到:“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民主法治的推進,文化建設有瞭很大的進步。同時,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文化建設,特彆是道德文化建設同經濟發展相比仍然是一條短腿。舉例來說,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一瘦肉精一地溝油一彩色饅頭,等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就足以錶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瞭何等嚴重的地步。一個國傢,如果沒有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傢、一個受人尊敬的國傢,”這就說明社會中的道德問題已經引起瞭溫總理的關注,也引起瞭全國上上下下的關注。所以,在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決定》中又有這樣一句話:“文化在推動全民族文明素質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強。一些領域道德失範、誠信缺失,一些社會成員人生觀、價值觀扭麯,等等。”那麼,通過文化建設我們能夠解決這些道德失範、誠信缺失以及社會成員的人生觀、價值觀扭麯的問題嗎?要迴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迴到文化的本質上來理解。
……
一直以來,我都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治道”思想抱有濃厚的興趣,也閱讀瞭不少相關的典籍。然而,很多時候,那些古文的晦澀和年代的久遠,都成為瞭理解上的障礙。直到我接觸瞭這套《群書治要》係列叢書,我纔真正感受到一種“撥開雲霧見月明”的暢快。《品讀群書治要》這本書,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嚮導,它用現代的語言,細緻地解讀瞭那些古老篇章中的精髓。我發現,書中不僅僅是停留在“是什麼”,更是深入到“為什麼”和“怎麼做”,將那些抽象的治國理念,轉化為瞭具體的行動指南。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明辨是非”和“知人善任”的部分,作者通過大量的曆史典故,生動地揭示瞭辨彆忠奸、善用賢纔的重要性。讀來讓人既覺警醒,又覺豁然。這套書的編排邏輯也很清晰,能夠引導讀者循序漸進地理解核心思想。它讓我明白,治國如治傢,需要的是細緻入微的觀察、長遠的眼光和堅定的原則。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曆史讀物,更是一本人生智慧的寶典,我將它視為我的良師益友,時常翻閱,從中汲取力量。
評分最近讀完《群書治要》係列叢書後,我被書中那些充滿智慧的治國方略深深吸引。作為一名對曆史和政治哲學略有研究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幫助我理解古代政治運行機製的書籍,而這套書無疑是我的一個驚喜。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史料堆砌,而是通過提煉和分析,將古代帝王將相們治理國傢、安邦定國的經驗進行係統化展示。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居安思危”和“戒奢尚儉”的論述,這些看似樸素的道理,在書中卻被闡述得淋灕盡緻,並配以大量生動的事例,讓人不得不信服。書中對於如何識人、用人、以及如何處理復雜的政治局麵,都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我嘗試著將書中提到的某些原則應用到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發現確實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積極變化。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十分精練,不拖泥帶水,每一句話都似乎蘊含著深意。它讓我對“治要”二字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明白真正的治理,不僅僅是權力的運用,更是智慧、德行和長遠考量的結閤。這套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有血有肉的古代政治世界,也讓我對如何做一個有見識、有擔當的人有瞭新的思考。
評分這套《群書治要》係列叢書,以一種彆樣的視角,將那些曆經時間考驗的古籍智慧,以更加親民、易懂的方式呈現給當代讀者。我一直覺得,曆史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事件的記錄,更在於其背後蘊含的經驗教訓和治世之道。這套書恰恰滿足瞭我對這方麵的渴望。它沒有生硬地羅列原文,而是通過精心的解讀和梳理,將那些晦澀的古文變得鮮活起來,仿佛能聽到先賢們在耳邊娓娓道來。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顆顆璀璨的珍珠,被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幅完整的治世圖景。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如何治理一個組織、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甚至如何安頓自己的內心,都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書中引用的那些經典的例子,比如如何選拔賢纔、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審慎地做齣決策,都給瞭我極大的啓發。它讓我明白,古人的智慧並非陳舊過時,而是曆久彌新,在今天依然具有指導意義。而且,這套書的裝幀設計也十分考究,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厚重感,無論是作為案頭必備還是贈送親友,都顯得十分得體。總而言之,這是一套值得反復品讀,細細體味的佳作。
評分坦白說,我並不是一個曆史研究的專業人士,但對曆史的演變和文明的傳承一直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群書治要》係列叢書,特彆是《品讀群書治要》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得以窺見古代政治智慧的寶庫。書中對於“民心嚮背”的深刻洞察,以及如何“因勢利導”地處理社會矛盾,都讓我受益匪淺。它沒有空談理論,而是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講述瞭統治者如何通過自身的修養和對治道的理解,來贏得民心,鞏固統治。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讀過程中,那種對曆史細節的把握和對人物心理的揣摩,讓那些冰冷的曆史事件變得有溫度,有深度。讀這本書,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與那些偉大的思想傢、政治傢們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它讓我認識到,真正的“治要”,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長期的積纍、深刻的思考和持續的實踐。這套書,讓我對“治世”二字有瞭更直觀、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如何在一個復雜的社會中生存和發展,有瞭更多的啓示。
評分最近,我花瞭不少時間去啃讀《群書治要》係列叢書,尤其是《品讀群書治要》這本書,可以說是讓我眼前一亮。這本書並沒有高高在上地擺齣學者的姿態,而是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那些蘊含在古籍中的治理智慧,娓娓道來。它讓我意識到,很多在現代社會看來非常復雜的問題,在古代就已經有瞭非常成熟的解決思路。書中關於“未雨綢繆”、“防微杜漸”的論述,以及如何“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道理,都給瞭我極大的觸動。我發現,作者在解讀過程中,非常注重將古人的思想與當下的實際情況相結閤,這使得那些古老的道理,立刻變得鮮活起來,具有瞭現實指導意義。我喜歡它那種循循善誘的講解方式,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治”這個字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不僅僅是權力的運用,更是一種責任,一種智慧,一種對未來的預判。這套書,讓我覺得曆史的智慧,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隻要我們願意去發掘,去品讀,它就能成為我們人生道路上的明燈。
評分可能大多數人一生也不能讀完《四庫全書》,那我們就努力學習這部“小四庫全書”吧!書是好書,但是第一頁翻開就不太好,心裏還是有點兒膈應的……
評分救世之書,中華五韆年的精華都在這瞭!謝謝?
評分雨天到貨,但包裝完好,值得購買
評分這本書質量不錯,裝幀設計優良,內容多夾敘夾議,京東商城的促銷活動購買比較劃算,快遞小哥送貨上門,五星好評!
評分唐朝以前的文化精華,治國,平天下必讀。
評分99園10本,看起來很優惠,其實很多書印刷質量很差,很多字跡模糊,看起來挺費眼的,說是盜版吧也沒證據,吃一塹長一智吧
評分《國學治要(套裝共8冊)》在編撰上依經、史、子、集四部分類之例,遴選曆朝各代極具經典性的典籍文獻,分彆編撰成《經傳治要》、《史書治要》、《諸子治要》、《理學治要》、《古文治要》、《詩詞治要》、《書目治要》,共七篇八冊,所選之文皆為傳承韆百年的名作佳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錶之作。其中,經史諸子之說,皆以著述為主,或舉其初祖大宗,或錄要籍大事,勾勒經史大傢之原貌,而理學詩文則以作者為綱,錄其傳承曆朝而聞名於世的宏篇名作,凝結韆古之精華。
評分可以做傳傢寶的書,質量細節都不錯,買瞭兩套瞭,一套自己看,一套送恩師
評分以文化人!福慧雙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