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ic Texts in Media Research: Are There Any? Should There Be? How about These?
作者: Elihu Katz;John Durham Peters;Tamar Liebes;
ISBN13: 9780745629346
类型: 平装(简装书)
语种: 英语(English)
出版日期: 2002-10-25
出版社: Polity Press
页数: 280
重量(克): 421
尺寸: 22.5552 x 16.3576 x 2.0574 cm
这本书的标题乍一看就充满了学术的重量,让人不禁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我当初选择它,主要是被“Canonic Texts”这个概念深深吸引。在任何一个研究领域,关于哪些文本应该被视为“正典”(Canon)的讨论,往往是最核心、也最能揭示该领域权力结构和知识边界的地方。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剖析媒介研究领域中,哪些作品、哪些理论家被推上了神坛,以及这种“正典化”的过程是如何运作的。更进一步,我也期待作者能对这种正典的稳固性提出质疑,探讨那些被边缘化、被遗忘但同样具有启发性的声音。毕竟,媒介现象本身是如此流变不居,任何固定的经典列表都可能成为束缚创新的枷锁。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批判性的工具,帮助我们解构这些既定的知识权威,那它无疑就是一本极具价值的指南针。我特别关注它是否触及了非西方、后殖民视角下对经典的反思,毕竟我们不能总以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来定义“媒介研究的永恒真理”。这种对基础性假设的挑战,才是真正激动人心的学术探索。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结构安排上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惑。虽然每一章节的论点都非常扎实且具有原创性,但章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似乎有些松散,更像是几篇高质量的独立研究论文的合集,而非一个线性发展的论证体系。这使得读者在试图构建一个宏观的理论图景时,需要自己投入额外的精力去绘制那些看不见的逻辑桥梁。例如,某一章对早期广播的分析,其方法论的出发点与下一章对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经验研究,虽然最终都指向了对“主体性构建”的讨论,但两者之间的理论跳跃感略强,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清晰的“方法论主线”来串联。对于那些习惯于清晰路线图的读者来说,这可能会导致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迷失感。尽管如此,这种“松散的自由”也给予了经验丰富的学者极大的发挥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在这些理论宝石中挑选最适合自己的那颗,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研究框架中去。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有些挑战性的,它绝非一本可以轻松翻阅的入门读物。它的句法结构常常非常复杂,充满了嵌套的从句和精确的学术术语,需要读者具备相当的理论背景才能跟上作者的思绪。在我看来,这表明作者对自己的受众有着较高的期望,他们假设读者已经对诸如福柯的谱系学、本雅明的灵光理论等概念有着扎实的理解。虽然这种深度是宝贵的,但在某些章节,我感觉自己仿佛在攀登一座布满冰雪的学术高山,每走一步都需要停下来反复揣摩其论证的逻辑链条。然而,一旦突破了语言和概念上的初始障碍,你会发现其论证的精妙之处——它总能找到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媒介现象。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快速提供答案,而在于教会你如何提出更深刻、更具批判性的问题,它更像是一本“如何思考”的教材,而非“思考什么”的总结。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方法论上的严谨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力。它不像某些纯理论的著作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将那些晦涩的理论概念,巧妙地嵌入到具体的媒介实践和历史案例中进行考察。尤其是在探讨新媒体环境对传统媒介理论的冲击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宣布旧理论的“死亡”,而是细致入微地展示了它们是如何被扭曲、重构,或者在哪些新的语境下依然保持着解释力。我尤其欣赏它对“媒介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之间张力的处理,那种不偏不倚、追求复杂性而非简单二元对立的姿态,非常符合我对成熟研究的期待。它迫使我不断地反思,自己过去在分析某个媒介现象时,是否过于依赖某些被反复引用的“口头禅”,而忽略了技术、文化和权力在互动中的微妙变化。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研究工具箱的局限性,并敦促我们去打造更适应当前复杂世界的分析框架。
评分这本书对我职业生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是深远的。它在我开始一项关于数字平台治理的长期项目时,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支撑。我原本的思路更偏向于法律和监管层面,但作者对“基础设施即权力”的论述,让我猛然意识到,如果不从媒介理论的根基上去理解这些平台是如何构建其自身的“常态”和“规范”的,任何外部的干预都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这本书成功地弥合了传统媒介理论与当前技术哲学之间的鸿沟。它不再将“媒介”视为一个单一的实体,而是将其拆解为一系列交织的物质性、文化实践和政治经济结构。这种多维度的解析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我对“研究对象”的定义边界。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媒介研究,必须具备跨学科的视野,能够同时与社会学、经济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的语言进行对话,才能真正把握数字时代的复杂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