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
作者: 張偉保
系列: 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
ISBN: 9789888263035
出版日期: 2013年7月
出版商: 香港中華書局
語種:繁體中文
頁數: 385
裝禎: 平裝
内容简介:
《通鑒》上起戰國,下迄五代,記載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合共二百九十四卷。中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在芸芸眾多的歷史事件中,它記了些甚麼? …… 根據司馬光對歷史的獨特眼光,它選擇史事基本上只關於以下四點:一、國家盛衰;二、生民休戚;三、善可為法;四、惡可為戒。
這部上下千百年的巨著,一方面力求能夠刪繁削簡、上下連貫,以求讓人君在日理萬機之餘,也能夠廣泛閱讀歷史,並「以史為鑒」,以豐富其治國的經驗;另一方面,更期望借用歷代史事,以求帝王「致治之道」。
從看來,這部書的讀者並不僅僅是帝王,即使是一般的讀書人也需要《通鑒》。
1959年生,廣東東莞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暨新亞研究所歷史學博士,現職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文史教學);主要學術領域為中國文獻學、澳門教育史、中國經濟史,著作包括《中國所新式學堂—— 馬禮遜學堂》、《艱難的騰飛—— 華北新式煤礦與中國現代化》、《經濟與
政治之間—— 中國經濟史專題研究》(合著)、《書海指南—— 中國古籍導讀》、《詩三百的形成與經典化》、《實業計劃與國民政府》及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我一直认为,阅读像《资治通鉴》这样的史书,最考验的是译注和导读的水平。很多版本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于简化,丢失了原著的精髓。这一版在注释上做得非常到位,那些拗口的古文和复杂的历史背景,都有清晰、精准的解读。我发现它在处理那些关键的历史转折点和人物动机时,提供的注释非常深入,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而是深入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观念中去剖析。这对于我们理解司马光的史学思想,以及他选择性记录的侧重点,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读下来,我感觉自己像是有一位学识渊博的向导,在漫长而曲折的历史长河中为我指引方向,让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历史脉络变得清晰起来,这种“被引领”的感觉,是阅读体验中非常宝贵的一部分。
评分从阅读节奏感上来说,我个人对这套书的编排方式非常满意。历史巨著往往容易让人产生“时间感错乱”——一会儿沉浸在汉朝的兴衰,一会儿又被卷入魏晋的纷争。但这一版似乎在章节划分和时间轴的梳理上做了精心的优化。它似乎能察觉到读者在不同历史阶段可能产生的困惑,并在关键节点进行恰到好处的过渡和总结。我发现自己阅读的效率明显提高了,不再需要频繁地翻阅时间线图表来核对人物的更迭。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为了追求“流畅”而牺牲历史的严谨性,而是在严谨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一种近乎叙事的流畅感。这使得即便是相对枯燥的政治斗争描写,读起来也充满了张力,让人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种悬念的营造,非常高明。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就感觉像是捧着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纸张的质感非常考究,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触感,即便是初次翻阅,也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分量。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烫金工艺,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却又不失古典的含蓄美。内文的排版也十分讲究,字号大小适中,行距也把握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对于这种经典巨著来说,良好的阅读体验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版书籍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让人在阅读之余,也能享受到视觉上的愉悦。我这种对书籍外观有较高要求的读者,对这种用心制作的版本自然是赞不绝口,它成功地将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现代印刷技术的精致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评分我关注了这版书籍的出版社背景,香港中华书局的出品,自然让人对内容的权威性有更高的期待。在通读了几卷之后,我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期待得到了满足。它体现出一种超越地域和时代限制的、更为宏观的史学视野。尤其是在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关系的叙述上,它展现了一种更为平衡和客观的视角,避免了传统史学中常见的“尊华抑夷”的倾向。这种处理方式对于现代读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帮助我们跳脱出单一的文化视角,去理解一个多元共存、复杂互动的古代世界。这不仅仅是翻译上的胜利,更是编辑团队在选取和整合史料时,所体现出的高度学术素养和文化自觉。阅读这样的版本,让人感觉自己是在进行一场高质量的知识对话,而不是单向度的信息灌输。
评分这套书的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达到了一个令人称奇的平衡点。我通常会把这种重量级的工具书放在书架上,只有在查阅资料或需要深入研究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时才会拿出来。然而,这版《资治通鉴》却让我产生了随时翻阅的冲动。它厚重而不失灵动,适合精读,也便于速览。我甚至发现,在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决策或判断时,潜移默化中会受到其中所体现的“以史为鉴”的智慧影响。它不是那种只适合束之高阁、供人膜拜的“圣经”,而是一本可以真正走进生活、时常与之互动的“良师益友”。这种亲近感,是许多版本所缺乏的,它成功地将“古代智慧”转化为了“当代可用的知识资源”,极大地提升了它的使用频率和价值密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