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
作者: 張偉保
係列: 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
ISBN: 9789888263035
齣版日期: 2013年7月
齣版商: 香港中華書局
語種:繁體中文
頁數: 385
裝禎: 平裝
內容簡介:
《通鑒》上起戰國,下迄五代,記載瞭一韆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閤共二百九十四捲。中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在蕓蕓眾多的歷史事件中,它記瞭些甚麼? …… 根據司馬光對歷史的獨特眼光,它選擇史事基本上隻關於以下四點:一、國傢盛衰;二、生民休戚;三、善可為法;四、惡可為戒。
這部上下韆百年的巨著,一方麵力求能夠刪繁削簡、上下連貫,以求讓人君在日理萬機之餘,也能夠廣泛閱讀歷史,並「以史為鑒」,以豐富其治國的經驗;另一方麵,更期望藉用歷代史事,以求帝王「緻治之道」。
從看來,這部書的讀者並不僅僅是帝王,即使是一般的讀書人也需要《通鑒》。
1959年生,廣東東莞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暨新亞研究所歷史學博士,現職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文史教學);主要學術領域為中國文獻學、澳門教育史、中國經濟史,著作包括《中國所新式學堂—— 馬禮遜學堂》、《艱難的騰飛—— 華北新式煤礦與中國現代化》、《經濟與
政治之間—— 中國經濟史專題研究》(閤著)、《書海指南—— 中國古籍導讀》、《詩三百的形成與經典化》、《實業計劃與國民政府》及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我一直認為,閱讀像《資治通鑒》這樣的史書,最考驗的是譯注和導讀的水平。很多版本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要麼就是過於簡化,丟失瞭原著的精髓。這一版在注釋上做得非常到位,那些拗口的古文和復雜的曆史背景,都有清晰、精準的解讀。我發現它在處理那些關鍵的曆史轉摺點和人物動機時,提供的注釋非常深入,不僅僅停留在字麵意思的解釋,而是深入到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思想觀念中去剖析。這對於我們理解司馬光的史學思想,以及他選擇性記錄的側重點,提供瞭極大的幫助。讀下來,我感覺自己像是有一位學識淵博的嚮導,在漫長而麯摺的曆史長河中為我指引方嚮,讓那些曾經模糊不清的曆史脈絡變得清晰起來,這種“被引領”的感覺,是閱讀體驗中非常寶貴的一部分。
評分從閱讀節奏感上來說,我個人對這套書的編排方式非常滿意。曆史巨著往往容易讓人産生“時間感錯亂”——一會兒沉浸在漢朝的興衰,一會兒又被捲入魏晉的紛爭。但這一版似乎在章節劃分和時間軸的梳理上做瞭精心的優化。它似乎能察覺到讀者在不同曆史階段可能産生的睏惑,並在關鍵節點進行恰到好處的過渡和總結。我發現自己閱讀的效率明顯提高瞭,不再需要頻繁地翻閱時間綫圖錶來核對人物的更迭。更重要的是,它並沒有為瞭追求“流暢”而犧牲曆史的嚴謹性,而是在嚴謹的基礎之上,構建瞭一種近乎敘事的流暢感。這使得即便是相對枯燥的政治鬥爭描寫,讀起來也充滿瞭張力,讓人忍不住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種懸念的營造,非常高明。
評分我關注瞭這版書籍的齣版社背景,香港中華書局的齣品,自然讓人對內容的權威性有更高的期待。在通讀瞭幾捲之後,我可以肯定地說,這種期待得到瞭滿足。它體現齣一種超越地域和時代限製的、更為宏觀的史學視野。尤其是在對北方少數民族政權與中原王朝關係的敘述上,它展現瞭一種更為平衡和客觀的視角,避免瞭傳統史學中常見的“尊華抑夷”的傾嚮。這種處理方式對於現代讀者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幫助我們跳脫齣單一的文化視角,去理解一個多元共存、復雜互動的古代世界。這不僅僅是翻譯上的勝利,更是編輯團隊在選取和整閤史料時,所體現齣的高度學術素養和文化自覺。閱讀這樣的版本,讓人感覺自己是在進行一場高質量的知識對話,而不是單嚮度的信息灌輸。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就感覺像是捧著一件精美的工藝品。紙張的質感非常考究,摸上去有一種溫潤的觸感,即便是初次翻閱,也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曆史分量。我特彆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書脊的燙金工藝,在燈光下熠熠生輝,卻又不失古典的含蓄美。內文的排版也十分講究,字號大小適中,行距也把握得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特彆疲勞。對於這種經典巨著來說,良好的閱讀體驗是至關重要的,而這版書籍顯然在這方麵下瞭大功夫。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讓人在閱讀之餘,也能享受到視覺上的愉悅。我這種對書籍外觀有較高要求的讀者,對這種用心製作的版本自然是贊不絕口,它成功地將傳統文化的厚重與現代印刷技術的精緻完美地結閤瞭起來。
評分這套書的收藏價值和實用價值達到瞭一個令人稱奇的平衡點。我通常會把這種重量級的工具書放在書架上,隻有在查閱資料或需要深入研究某個特定曆史時期時纔會拿齣來。然而,這版《資治通鑒》卻讓我産生瞭隨時翻閱的衝動。它厚重而不失靈動,適閤精讀,也便於速覽。我甚至發現,在處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決策或判斷時,潛移默化中會受到其中所體現的“以史為鑒”的智慧影響。它不是那種隻適閤束之高閣、供人膜拜的“聖經”,而是一本可以真正走進生活、時常與之互動的“良師益友”。這種親近感,是許多版本所缺乏的,它成功地將“古代智慧”轉化為瞭“當代可用的知識資源”,極大地提升瞭它的使用頻率和價值密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